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的效果分析

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的效果分析

赵青松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中心医院内蒙古赤峰024200)

【摘要】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对治疗脑血栓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对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100例脑血栓患者进行治疗,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人,对照组给予常规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和动脉斑块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颈动脉内膜及板块的改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脑血栓的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脑血栓;临床效果;动脉斑块;影响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0-0131-02

脑血栓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由于该疾病发病率较高,且起病较急,对患者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1]。此外,该疾病较容易留下各种后遗症,并容易产生复发现象,因此严重危害着人的生活质量。该疾病容易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和板块,因此必须要做好一系列的治疗工作,目前主要使用的治疗方式为抗血小板和调脂治疗。我院于2014年3月-2015年3月对100例患者进行脑血栓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先将其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4年3月-2015年3月对100例患者进行脑血栓治疗,所有患者均经过MRI和颅脑CT检测后证实为脑血栓疾病,并符合《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排除外脑出血和急性脑梗死,排除肝肾功能异常情况、恶性肿瘤、血液病等情况。其中男59人,女41人,患者的年龄为39~79岁,平均年龄为(56.3±6.5)岁,患者经过诊断后发现,具有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缺失,并具有肢体乏力、偏瘫等临床表现。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人,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给予对照组患者阿司匹林药物治疗,患者卧床休息,并给予吸氧护理、强心、降压等方面护理,并给予口服阿司匹林治疗,剂量为100mg/d,每天晚上睡觉前服用。观察组则使用阿司匹林治疗,并在此基础上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医护人员给予阿托伐他汀进行口服治疗,用药剂量为10mg/次,1天/次。

本次研究期间,所有患者必须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变化情况,及时提高调整好用药剂量,避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当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70mg/d的时候,则应该停止用药治疗。

1.3疗效判定

本次研究将患者的疗效分成显效、有效、无效。其中显效:患者意识障碍、偏瘫等临床症状明显消除,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减少,康复90%以上。有效:患者偶尔出现头痛、意识障碍等临床症状,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减少,康复达20%~90%。无效:患者头痛、意识障碍、偏单等临床症状没有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不明显,康复低于20%。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其中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分析详细如表1所显示:

表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组别人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观察组5038(76.00)10(20.00)1(2.00)48(96.0)

对照组5027(54.00)8(16.00)14(28.00)35(70.00)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IMT以及动脉斑块面积比较

两组患者IMT和动脉斑块面积比较详细如表2所显示:

3.讨论

脑血栓经常表现肢体麻木、视野模糊、语言不清、眩晕等情况,是一种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疾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根据相关调查显示,该疾病能导致病患者偏瘫,是一种常见于中人的疾病,其中以男性居多[2]。近年来,该疾病的发病率每年有上升趋势,并严重影响着我国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而该疾病形成的病理学基础主要包括血小板和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相互作用,本次研究中发现,脑血栓形成初期血小板被激活,并导致血栓素的释放,血栓素的过度释放,从而导致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动脉斑块的形成。此外,脂质的代谢紊乱则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因素[2]。在治疗过程中必须要对患者进行抗血小板和调脂治疗。其中,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阿司匹林临床上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抑制血小板聚集等药理作用,从而有效防止血管内皮受损、高胆固醇血症等情况。同时,阿司匹林则有效通过减少分子粘附性和炎症介质的表达,从而有效达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稳定斑块的发展。

此外,本次研究还对观察组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该药物主要适用于高血脂症患者,具有较好的耐受性,本次研究显示,对观察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其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在药物联合使用下,患者的脑血栓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并能有效预防患者的病情恶化。经过一系列治疗之后,患者的动脉斑块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脑血栓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情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经霞.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檢对脑血栓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J].中国医学导刊.2012.14(07):1192-1193.

[2]赵文娟,安中平,王景华等.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型脑梗死急性期治疗与预后的关系[J].山东医药,2011;51(9):13~15.

表2两组患者IMT和动脉斑块面积比较

组别人数IMT(mm)动脉斑块面积(cm2)

观察组500.50±0.201.22±0.10

对照组500.67±0.261.58±1.30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标签:;  ;  ;  

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的效果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