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英[1]2004年在《中学物理课外探究活动对提高物理学习效果的实践研究》文中提出探究式学习是在50年代美国掀起的“教育现代化运动”中由芝加哥大学的施瓦布教授倡导提出的。他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学生应像“小科学家”一样,以小主人公的身份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精神、价值观的教育,并发展自己的个性。简单来讲,探究即“探索研究”,它要求在教师的组织实施中,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结构中的“观察”和“思维”这两个基本层次,实现学生这个主体“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品德”的基本教学目标。 然而从中学物理教学的现状,以及中学生学习物理普遍存在障碍的现实,我们可以看到,中学物理探究活动,尤其是课外探究活动,开展的还是很少。 本文针对这种现状,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对中学物理课外实验及多媒体应用做了深入的尝试,有步骤、有目的实施安排了一些课外作业,并将其与课堂教学结合,对教学效果,做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针对课外物理小实验及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结合不仅使学生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发问,学会了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物理现象,学会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使教师由被动的改变为主动的教,这是当今教学改革的需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并在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胡亮[2]2003年在《中学生物理创新素质培养实践研究》文中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教育的重视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不久就陷入了“应试教育”的怪圈。1993年发表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基础教育要向素质教育转轨。创新教育既是冲出“应试教育”怪圈的突破口,也是转向“素质教育”的切入点。近年来,关于创新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方兴未艾。中学物理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目前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是我们当前面临的紧迫任务。 中学生的创新素质主要由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构成。创新精神中最重要的是创新意识和创新勇气。创新意识是创新素质培养的前提,包括强烈的创造激情、探索欲、求知欲、好奇心、进取心、自信心等心理品质。创新勇气是创新素质培养的条件,包括具有远大的理想、不畏艰险的勇气、锲而不舍的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创新能力是人们在强烈的创新意识驱动创造思维的条件下,应用科学理论针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物理创新思维品质的培养,主要应在物理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物理创新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独创性和敏捷性五个方面的能力。 近年在世界范围兴起的崭新的理论——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为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提供了理论指导。在中学物理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从传承型学习、学会型学习向创造性学习和会学型学习转变,大力开展研究性学习。其次,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质疑能力等。第叁,注重挖掘学科特点,充分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第四,彻底改变旧有的“一言堂”、“填鸭式”课堂教学模式,建立新型的“主体—互动”教学模式。另外,还需要将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教育从课堂拓展到课外,通过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电阻”创新教学设计,探究性学习——“楞次定律”教学设计,课外探究活动设计案例等叁个中学物理创新教学设计案例既是前述理论指导下的成果,也是前述理论的论证和说明。
曹红艳[3]2016年在《初中物理课外实验的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初中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而物理对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判断能力则有更高的要求,如何使初中学生更好的学习和运用物理知识,开展物理实验是非常好的方式,但在实际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物理课外实验作为实验教学的组成部分,在补充物理课内实验教学的不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各项能力培养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对物理课外实验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首先对物理课外实验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分析了物理课外实验的分类、特点以及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其次,对苏科版初中教材的知识体系和课外实验体系进行了分析与探究,了解苏科版物理教材课外实验的内容以及编排;再者,对苏州星海中学的初二和初叁年级学生开展物理课外实验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最后,在教材分析和问卷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给出了物理课外实验教学设计,并提供了相关的案例及分析。
彭春燕[4]2016年在《农村中学物理课外活动设计的探索与实践》文中指出随着近年来教育改革与素质教育的提出,课外活动开始逐渐受到重视,但形式、内容都还不够丰富,尚处于初级探索阶段,理论研究也不够系统、全面。中学物理课外活动作为物理基础教学重要部分,不仅能够补充传统课内实验教学的不足,同时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各项创新能力培养也是相当有意义的。笔者结合自身这叁年在农村中学——辰溪二中教学实践,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对如何设计中学物理课外活动进行了初步探究与实践,并提出个人一些相关设想,以期引起广大物理教师的关注。本文在设计课外活动时,重点关注学生知识与能力结合、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以及科学价值观形成等,主要从目标、原则、内容、形式、过程、评价等方面来设计,其中活动评价采用发展、动态指标,不单纯关注结果,也强调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习态度、解决问题积极性、是否愿意与他人合作分享等方面;在实践物理课外活动时,对辰溪县中学物理课外活动开展现状进行相关调查研究与分析,并提出解决目前现状的改善建议,同时根据活动形式列举若干典型案例,使设计方案具有较高可行性和实用性,每次活动后注重总结与反思,取得了良好效果。总之,全文始终贯彻中学物理课外活动教育理念与原则,重视每一个学生参与活动的自主体验感,关注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发展。
陈德军[5]2008年在《新课程理念下情境创设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文中认为情境[Situation],也称情景[Circumstances],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手段和方式创设的一种适教和适学的情感氛围,从而为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奠定基础。物理教学情境创设是指在物理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无意识的心。理特征精心选择适当物理内容,利用各种媒体和手段,创设一些以学生为主体的、引人入胜的、轻松和谐的、具有探索性、启发性、创造性和科学文化氛围的、与学习主题的基本内容相关和现实生活相类似的或真实的能够引起学生积极情绪反应的物理情境,让学生在物理情境中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取得科学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本文从情境教学入手,从情境创设的心理学理论、现代认知学习理论、情感理论、迁移理论和角色转换理论及国内外教学流派对教学情境的论述的基础上阐述了情境创设的理论依据,论述了情境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目标性、主体性、真实性、艺术性、激励性、多样性、探索性和合作性及与丰富情意相结合性八个原则。并在分析物理学科特点和物理学习者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物理教学情境创设的基本要求、一般方法和实践途径探索。其实践途径探索试图从结合吴江及周边地区历史文化发展、名人史话、当今社会经济教育科技发展、社会新闻热点等层面,对物理学科课堂教学进行情境创设,以尝试创建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特色的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情境,体现物理就是生活,物理就在身边。试图展示生动形象、有血有肉的物理学科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物理学业更有效的发展,带动新课改的发展,并试图丰富和发展情境认知与学习这一领域理论的研究。研究的结果说明:1、通过教学实验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几条有关物理教学情境创设的原则、要求、方法和实践途径是有效且切实可行的。2、中学物理教学中通过创设合理、恰当的物理教学情境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物理学业成绩。3、中学物理教学中通过创设合理、恰当的物理教学情境改变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4、中学物理教学中通过创设合理、恰当的物理教学情境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科学文化素养。5、通过实践发现中学物理教学中通过创设物理教学情境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能促使教师转变观念和促使教师学习新的教学技术,适应教学模式改革的要求。
吴芳[6]2007年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评定》文中指出科学探究能力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就离不开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评定。但其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还很欠缺。因此,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评定的问题是一个具有很强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科学教育目的论、科学探究能力论、发展性教育评价论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科学教育目的论指出,中学科学教育的基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而科学探究能力是科学素养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探究能力论指出,科学探究能力是一种具有复杂结构的高层次能力,它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实践性、综合性、渐进性等特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要遵循科学探究能力的特点,科学探究能力的评定也要结合科学探究能力的特点。发展性教育评价论指出,科学探究能力的评定是为了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有效获得和学生潜能的充分发展。这就要求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评定要切实体现发展性教育评价理念,在评定过程中切实关注学生的进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评定要遵循一系列的原则,它们是发展性原则、过程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可行性原则。要结合这些原则科学构建科学探究能力的评定指标;合理分配科学探究各分项能力的权重;客观确定科学探究能力纸笔测验评定结果以及表现性评定结果;公正评定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水平,从而构建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能力评定指标体系。研究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评定有必要就科学探究能力的纸笔测验评定和表现性评定进行深入研究。用纸笔测验来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要明确科学探究及其要素的内涵与水平等级;编制的试题要能引发学生科学探究思维活动;对学生解答的过程所展示的探究能力要进行合理解释,评定出学生科学探究分项能力或总体能力的水平。用纸笔测验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要努力提高纸笔测验评定科学探究能力的效度与信度;加强试题的编制与完善工作;将纸笔测验评定与表现性评定结合起来,客观公正地评定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表现性评定是依据他们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行为表现来进行的。为提高评定的效度、信度和可行性,利用表现性评价来评定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应遵循一些基本的规范:要确定评价目的;要设计合适的表现性任务;要制定可操作性的评定细则;要客观记录学生在探究中的表现;要利用评价和交流促进学生的发展。用表现性评价来评定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要加强其实践研究;注重过程性与终结性、纸笔与表现性评定相结合;注意对科学探究能力评定的公正性。研究科学探究能力的纸笔测验评定有必要就探究性试题的编制进行深入研究。探究性试题编制的方法有四种,它们是以技术、社会、环境、生活为情景,以科学知识为载体,自主编制探究性试题、结合物理学史编制探究性试题、以科学实验为题材编制探究性试题、在旧题目的基础上改编成探究性试题。探究性试题编制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要加强探究性试题的编制研究;提高纸笔测验评定科学探究能力的效度与信度。有关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及评定的实证研究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部分。实证研究之一,对中学物理教学中科学探究能力评定现状的调查显示:在平时测验和日常实验课中,进入新课改的初中较之未进入新课改的高中整体上更重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中学物理教学中科学探究能力的评定缺乏一个完整的评定体系,造成科学学业评定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评定的缺失。教学实践中缺乏科学探究能力的评定方案;教师自身探究和引导学生探究的能力不高;有些教师认为学生的实验能力差及科学探究能力低这些都是科学探究能力评定缺失的原因。实证研究之二,科学探究能力评定方案的实施研究选取了浙江省富阳中学高二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一个班级用纸笔测验形式测定该班级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并对测验结果深入分析,诠释了该班级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优势和不足。实证研究之叁,科学探究能力的表现性评定采用了小样本的尝试,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来评定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最后综合科学探究能力纸笔测验评定和表现性评定的结果,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总体水平作出阐释。
曹宇巍[7]2009年在《新课程背景下师范生物理教学能力培养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01年6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目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已经全部实施新课程。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也将于2010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铺开。教师是关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因为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教育教学改革第一线的执行者,好的教学理念、思想要靠教师来实践。而教学能力是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教师没有较高水平的教学能力,再好的素质教育思想也很难在课堂教学中得到贯彻和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就不能顺利推进。因此,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保证。肩负为基础教育提供合格师资重任的高等师范院校,必须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对于物理学科来说,首要任务就是要把培养师范生的物理教学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因此,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中学物理教师提出的新要求。(2)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物理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能力结构,即为高等师范院校物理学专业师范生应强化培养的教学能力。(3)高等师范院校物理学专业师范生教学能力的现状及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4)新课程背景下师范生物理教学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和策略。本文首先交代了研究背景和研究的主要问题,分析了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说明了本研究的主要思路和研究的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教学能力结构的研究、物理教学能力结构的研究及师范生物理教学能力培养的研究进行了必要的回顾和反思,在搜集、梳理、分析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找出研究中需要深化的方面。如:关于如何加强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的研究相对较少;缺少专门针对具体学科的细化研究,存在着不能结合各学科特点和要求的缺陷,限制了研究的进一步深化;缺少关于新课程背景下师范生物理教学能力培养的研究。这些也成为了本文选择论题的动因。随后,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理论层面上,界定了能力、教学能力以及物理教学能力等相关概念。从师生关系、课程实施和职业发展叁个维度分析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中学物理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在此基础上,构建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物理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能力结构,即为高等师范院校物理学专业师范生应强化培养的教学能力。在实践层面上,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先行研究的成果,本文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6所高等师范院校物理学专业师范生的教学能力进行调查,通过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高等师范院校物理学专业师范生教学能力的现状及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新课程背景下师范生物理教学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和策略。通过研究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中学物理教师的新要求①师生关系中的新要求:物理教师要由教学的主宰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物理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能力的培养者、提升者,物理教师要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②课程实施中的新要求:物理教师要由课程的执行者转化为课程的决策者、设计者,物理教师要由课程的实施者转化为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③职业发展中的新要求:物理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者,物理教师应该做教育教学的研究者,物理教师应该成为教学活动的反思者。(2)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物理教师的教学能力结构本文按照物理教学进行的顺序将中学物理教师的教学能力分为:①物理课堂教学准备阶段所需要的能力:认知物理教育理念的能力、掌握和运用物理教材的能力、了解物理教学对象的能力、物理教学设计能力;②物理课堂教学实施阶段所必备的能力:物理教学语言表达能力、物理课堂组织与管理能力、物理教学实施能力;③物理课堂教学总结阶段应具有的能力:物理教学反思能力、物理教学研究能力等。(3)高等师范院校物理学专业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①师范生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缺乏了解,难以用新的理念指导自身的学习和实践;②高师院校的课程改革明显滞后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类课程,尤其是与新课改相关的课程开设较少;③实验课程内容主要以验证性为主,很少开设新课程所大力提倡的探究性实验,而且教师的实验教学方法不利于师范生物理实验教学能力的培养;④对师范生物理教学能力提高最有帮助的教育实习环节还存在着时间短、内容单一、指导不力等问题。目前师范生物理教学能力难以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原因是:物理学专业师范生难以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尤其是物理教学能力。这是教师教育特别是教学效率提升的“瓶颈”问题,也是高等师范院校在培养师范生物理教学能力过程中需要思考和解决的主要问题。(4)新课程背景下师范生物理教学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和策略①实现“叁个转变”,是培养和提升师范生物理教学能力的根本指导思想;②调整课程设置,优化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实现物理学专业师范生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和科学性;③丰富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充分体现高师教师教学示范性作用;④严格物理实验教学训练过程,培养物理学专业师范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⑤强化教学实践环节,拓展综合素质,促进物理学专业师范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教学能力。
周影芳[8]2013年在《农村初中物理电学教学研究与教学策略》文中研究说明在初中课程教育中,物理是十分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物理学科的教学过程与教学质量也是初中课程教育中的教师一直重视的难点与重心。有很多学生在开展物理学科学习时都普遍反应物理知识深奥难懂,物理习题难以解答。处于初中学习阶段的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充满了畏惧心理,导致物理成绩差强人意。其中,初中物理的电学部分是整个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并且其难度较高。尤其是由于农村的学生,学习物理学科中电学知识时存在较大的难度,因此要对物理中电学知识进行详细、透彻的掌握需要对教师在进行物理电学知识讲授时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提出较高要求。目前,教育界对初中物理学科电学调查分析研究范围已经很广泛,程度也较为深刻,但是对农村初中生物理电学的教学进行研究却鲜有。基于提高农村初中生学习物理电学知识水平,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本文对农村初中物理电学教学展开研究,旨在通过各种调查资料与数据,进一步改善农村初中物理电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本文就是在这个背景上展开了农村初中物理电学教学的课题研究。本文笔者主要是从五个方面展开了详细研究。本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对论文的课题研究背景与现状、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做出大致介绍。第二部分,对物理电学教学的相关理论与物理课程标准进行研究。其中包括,教育学与心理学、物理前概念及其教学理论以及物理课程的标准。第叁部分对小学、初中的物理电学教学知识点进行了梳理与总结。第四部分对初中物理电学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学生调查问卷与教师调查问卷中涉及的各项数据,进行比对分析,研究出相关的内在因素。第五部分主要是针对问卷调查中各项数据显示出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及对农村初中物理电学教学的教学案例的分析。第六部分对论文研究课题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并且指出本文的研究局限,同时展开后续的思考。
李雅囡[9]2013年在《促进探究式物理课堂教学的课外物理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从2003年我国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颁布后,我国的教育观念逐步由重视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转向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培养的同时,重视对学生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新课程标准中我们可以看到,知识的传承和知识的探究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所以我国实施探究式教学势在必行。然而,由于高考的压力和学生有限的时间,探究式教学在各地方很难真正实施。本文主要研究将学生探究式学习的过程移到课外变成促进探究式课堂教学的课外物理实验,这样既减少了学生课堂上探究的时间,又能够让学生体会探究的过程,领悟知识的本质。笔者在研究之前对学校阻碍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实施的因素进行了调查,对各发达国家实施课外物理实验情况进行了解,得出写该篇论文的必要性。本文首先依据新课程标准、皮亚杰的认识论、前概念等教育理论基础,结合当前高中的实际教学情况对促进探究式物理课堂教学的课外物理实验概念及范围进行了界定,指出该课外物理实验与普通的课外物理实验的不同与相同之处。同时,对该课外物理实验的内容、特点、设计的一般过程、设计原则等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且附有五篇实验案例及分析。然后,依据教学活动评价的理论基础,提出了对学生进行该课外物理实验的评价的方法,制定了评价量表,以便一线教师能够正确合理的对该课外物理实验进行评价,合理的评价对学生的探究过程会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最后,通过一学期的该课外物理实验的实施及期末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考核,对该论文的有效性进行了初步论证。
陈浩[10]2014年在《初中物理课外实验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随着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新的教育理念在不断的影响着当代的教育事业,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对学生的新要求和新希望!作为一种教育理念,能否在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同时更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成绩,一直是一线教师思考的重点,也是对当今教师的新要求。作为物理学科而言,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物理知识与生活事物规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本研究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出发,试图让学生在观察事物规律的过程中建构知识,教师讲授知识是为学生打基础,学生建构知识是为自己提高能力做准备;物理课外实验的介入让学生在教师讲授的基础上,再次亲身去建构知识网络,进而达到记住了就不会忘,建构了就成为了自己的终身知识。这里的物理课外实验是广义的,它包括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等,即使是教师课上演示的实验,学生课下重复的实践了,也应该囊括在课外实验的范畴。本研究主要采用物理课外实验这个实践活动作为媒介,把学生的知识与生活联系在一起,为了明确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影响程度,采用了对学生的解题能力分析和实验干预两个部分进行研究,这里学生的解题能力主要显性为学生成绩。本研究主要内容采用了光学部分课外实验,首先通过课外实验干预活动分析,然后通过再次了解学生成绩进行班级比较分析,得出结论。通过研究发现,让学生亲身去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熟练程度,物理课外实验的介入反应了这一点,主要的表现为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提升,学生成绩进步较快。在进行了有关的研究之后,总结得出了物理课外实验在培养学生方面的几点启示,以及对教师以后进行课外实验活动方面的几点建议。作为此次对物理课外实验的研究而言,还缺乏系统性,但是无论给予物理课外实验怎样一个身份出现,其基本的作用在于让学生去建构知识,真正的实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学物理课外探究活动对提高物理学习效果的实践研究[D]. 王志英.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4
[2]. 中学生物理创新素质培养实践研究[D]. 胡亮. 江西师范大学. 2003
[3]. 初中物理课外实验的教学研究[D]. 曹红艳. 苏州大学. 2016
[4]. 农村中学物理课外活动设计的探索与实践[D]. 彭春燕. 湖南科技大学. 2016
[5]. 新课程理念下情境创设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D]. 陈德军. 华东师范大学. 2008
[6]. 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评定[D]. 吴芳. 浙江师范大学. 2007
[7]. 新课程背景下师范生物理教学能力培养的研究[D]. 曹宇巍. 陕西师范大学. 2009
[8]. 农村初中物理电学教学研究与教学策略[D]. 周影芳. 苏州大学. 2013
[9]. 促进探究式物理课堂教学的课外物理实验研究[D]. 李雅囡. 山东师范大学. 2013
[10]. 初中物理课外实验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影响研究[D]. 陈浩. 沈阳师范大学. 2014
标签:中等教育论文; 物理论文; 中学物理论文; 教学理论论文; 教学过程论文; 创设教学情境论文; 培养理论论文; 实验物理论文; 教学评价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教师评价论文; 创新理论论文; 师范生论文; 科学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中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