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电荷离子论文_M,G,Kozlov,G,F,Gribakin,F,J,Currell

导读:本文包含了多电荷离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荷,离子,截面,电子,射频,激光,射电。

多电荷离子论文文献综述

M,G,Kozlov,G,F,Gribakin,F,J,Currell[1](2007)在《多电荷离子双电子复合中的宇称不守恒效应(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A parity nonconserving (PNC) asymmetry in the cross section for dielectronic recombination of polarized electrons on multiply charged ions with Z≥40 is discussed. This effect is strongly enhanced for close doubly-excited states of opposite parity in the intermediate compound ion. Such states are known for He-like ions.However, these levels have large energy and large radiative widths which hampers observation of the PNC asymmetry. We argue that accidentally degenerate states of more complex ions may be more suitable for the corresponding experiment.(本文来源于《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7年01期)

K,Aichele,W,Arnold,D[2](2002)在《电子与多电荷离子的碰撞电离(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揭示了不同电离机制对高电荷态离子单电离和多重电离的贡献 ,包括直接电离 (一步过程 )、激发 自电离 (两步过程 )以及内壳Auger过程 ,研究了高电荷态镨离子的电子碰撞电离 .(本文来源于《原子核物理评论》期刊2002年02期)

王利光[3](2002)在《多电荷离子和电子相互作用的量子化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多电荷离子近似为一个带电心核,利用带有生成流和生成势的Clifford积给出了多电荷离子和电子相互作用的物理模型,由此得出了系统的初态和末志波函数。将这一结果做了量子化处理,得出了由生成算子和湮灭算子表达的相互作用场的能量、动量以及电荷量,说明了多电荷离子和电子相互作用的动力学过程。(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期刊2002年02期)

蒋玉蓉,聂宗秀,李交美,高克林[4](2002)在《射频阱中基态Sc~(3+)与Ti~(3+)多电荷离子的产生及存储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离子阱选择囚禁技术和垂直交叉的离子束碰撞冷却方法 ,在射频阱中用激光溅射纯金属靶产生并选择囚禁了难熔元素钪与钛的低能多电荷离子Scn +(n =1~ 3)和Tin +(n =1~ 4)。在本底气压为 5 6× 10 - 7Pa下 ,测得Sc3 +与Ti3 +离子的衰减速率分别为 1 98s- 1 与 0 5 8s- 1 。(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2002年02期)

王利光[5](2001)在《电子与多电荷离子相互作用的core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量子电动力学(QED)方法,在电子与多电荷离子相互作用时,将多电荷离子作core近似,使用Clifford积作为基函数.建立了由生成流和生成势所表达的电子与多电荷离子的相互作用模型,用初态与末态波函数建立了该模型中的电子流.用初态与末态的动量和能量,求得了电子与多电荷离子相互作用时微分散射截面.并讨论了这一结果的守恒螺旋特征.(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期刊2001年03期)

蒋玉蓉[6](2001)在《多电荷离子的电荷转移与超冷离子动力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离子阱物理及相关技术的研究一直是原子分子物理的前沿课题。随着它自身的迅速发展以及向其它相关科学的渗透、延伸,不断在高新技术领域得以应用并在基础领域产生多个新的科学生长点,如新型频标、多种特殊离子的碰撞研究和量子信息。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射频阱中低能多电荷离子的电荷转移实验研究和单个超冷离子与激光相互作用动力学特性的理论研究。 首先用电子枪轰击产生N~(2+)离子,研究它与N_2的碰撞电荷转移来对自行设计的离子阱质谱装置进行校准。接着用激光溅射方法结合交叉离子束冷却技术在射频阱中产生和囚禁平均能量分别约为4.15eV和4.43eV的Sc~(3+)和Ti~(3+)离子,得到了它们在本底气压下的衰减特性。并首次测量了Sc~(3+)离子与中性气体分子H_2和N_2的电荷转移速率系数。对Sc~(3+)与H_2,电荷转移速率系数为1.44(0.39)×10~(-9)cm·s~(-1),而对Sc~(3+)与N_2,其值为8.18(0.18)×10~(-9)cm·s~(-1)。这些结果与经典的Langevin模型的理论估算值进行了比较,实验值与理论值在数量级上是一致的,以上的结果为聚变等离子体物理的研究领域提供有价值的实验数据,同时还能对理论模型进行验证。 提出了一种简单的方法,即用Maxwell-Bloch方程研究无旋转波近似下单个囚禁超冷离子与激光的相互作用。首先考虑在Lamb-Dicke极限和弱激发区,处在驻波型激光中的单个囚禁超冷离子动力学行为,发现离子的运动并非旋转波近似下严格的周期振荡,而是出现了许多非周期的成份。接着研究在没有Lamb-Dicke极限和弱激发的限定,单个囚禁超冷离子与两束行波激光的Raman相互作用过程,在一个宽的参数范围内研究了单个超冷离子的混沌行为。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随着Lamb-Dicke参数和Rabi频率的增大,离子的混沌行为越来越明显,而这种行为与失谐量并没有本质的关系。最后在无旋转波近似和Lamb-Dicke极限情况下,全面考虑了微运动的影响,研究了含时势和赝势下离子动力学行为的差别,在小的Lamb-Dicke参数和Rabi频率时,两种情况的差别不大,这也是目前我们常用赝势模型来处理超冷离子的情况的原因。但如果Lamb-Dicke参数和Rabi频率较大时,两者的动力学行为差别就(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期刊2001-06-01)

刘之景[7](1999)在《多电荷离子的电子动量分布和电子剥离截面的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计算了多电荷离子的电子动量分布和多电荷离子与中性原子碰撞的电子剥离截面(本文来源于《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期刊1999年02期)

朱熙文,蔡永,陈永泰,高克林[8](1999)在《激光溅射法在射频离子阱中产生和囚禁低能多电荷离子》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激光溅射金属氧化物的方法在射频离子阱中产生了Co和Ti的多电荷离子,结合离子阱选择囚禁技术和垂直交叉离子束碰撞冷却方法,得到了稳定囚禁的低能(电子伏特能量)Co3+和Ti4+离子。(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1999年03期)

高克林,李交美,朱熙文[9](1998)在《离子阱中低能多电荷离子的电荷转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激光溅射结合离子阱选择囚禁技术和垂直交叉离子束碰撞冷却方法,得到了稳定囚禁的Ti4+离子(平衡能量为2.09eV),测量得到的Ti4+与Ar、N2的电荷转移速率系数分别为1.06(0.14)×10-9cm3s-1和7.45(0.38)×10-10cm3s-1,与相应的Langevin理论估算结果是可比的。(本文来源于《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期刊1998年S1期)

况余让,康积涛[10](1991)在《多电荷离子与C、Ne和Ar原子碰撞中K壳层电子俘获截面的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一种计算多电荷离子与原子碰撞中K壳层电子俘获截面的新方法,称为模型势Oppenheimer-Brinkman-Krammer近似(MPOBK)。在该方法中我们用模型势来描述K电子所处的有效场,同时在波函数中考虑屏蔽效应。我们得到的K壳层总俘获截面是一个表解析达式。对H~+、He~(2+)-Ne,H~+、He~(2+)-C及O~(5+,6+)-Ar体系的计算表明本文结果较好地与实验数据一致。(本文来源于《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期刊1991年04期)

多电荷离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主要揭示了不同电离机制对高电荷态离子单电离和多重电离的贡献 ,包括直接电离 (一步过程 )、激发 自电离 (两步过程 )以及内壳Auger过程 ,研究了高电荷态镨离子的电子碰撞电离 .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电荷离子论文参考文献

[1].M,G,Kozlov,G,F,Gribakin,F,J,Currell.多电荷离子双电子复合中的宇称不守恒效应(英文)[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2].K,Aichele,W,Arnold,D.电子与多电荷离子的碰撞电离(英文)[J].原子核物理评论.2002

[3].王利光.多电荷离子和电子相互作用的量子化模型[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2

[4].蒋玉蓉,聂宗秀,李交美,高克林.射频阱中基态Sc~(3+)与Ti~(3+)多电荷离子的产生及存储特性[J].中国激光.2002

[5].王利光.电子与多电荷离子相互作用的core模型[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1

[6].蒋玉蓉.多电荷离子的电荷转移与超冷离子动力学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01

[7].刘之景.多电荷离子的电子动量分布和电子剥离截面的数值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1999

[8].朱熙文,蔡永,陈永泰,高克林.激光溅射法在射频离子阱中产生和囚禁低能多电荷离子[J].中国激光.1999

[9].高克林,李交美,朱熙文.离子阱中低能多电荷离子的电荷转移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1998

[10].况余让,康积涛.多电荷离子与C、Ne和Ar原子碰撞中K壳层电子俘获截面的计算[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1991

论文知识图

加入DOPC前后质谱分析图谱薄膜样品表面形貌的FE-SEM照片含0.1%甲酸的标准品溶液在ESI正离子模式...流动注射法分析样品N3的多电荷离子流动注针法分析样品NS的多电荷离子重组PTH(1234)的ESI2MS图谱

标签:;  ;  ;  ;  ;  ;  ;  

多电荷离子论文_M,G,Kozlov,G,F,Gribakin,F,J,Currell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