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单摆周期公式的一个错误认识(论文文献综述)
陈洁萍[1](2020)在《我国高中物理“学生实验”变化统计分析与思考》文中提出教学大纲(草案)、课程标准(后统称课程标准)是教育部制定的在教学中学生应当掌握的最低标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和考核中的地位不断变化。为此,本课题第一部分首先研究建国以后我国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学生实验的总数目的变化,再将其按内容分为力、热、电、光、原五大分支,进而研究每一分支学生实验数目和所占百分比的变化,发现高中物理学生实验以力学、电学为主,每年占学生实验总数的百分比平均在40%左右。对于高中物理学生实验具体出现情况的统计分析后发现,经常出现的学生实验有14个,力学实验占据9个。教材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依赖的参考书,也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题编写的依据之一。本课题第二部分结合时代发展要求以及建国以来各个版本教材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情况,统计了近三版教材中学生实验的变化情况,分一直存在的、删除后恢复的、新增的以及被删除的学生实验,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难度、学生认知规律、时代发展需要等因素分析变化原因。最后,以笔者所在学校为研究对象,针对前两章“对建国以来的课程标准中学生实验变化研究”和“对近三版人教版教材中学生实验变化研究”,分析出一部分比较特殊的学生实验,这些学生实验包括:1.在课程标准和教材中都一直存在的学生实验,这部分学生实验总共有7个,力学部分3个,电学部分2个,光学部分1个,热学部分1个。2.在2017版课程标准和2019版人教版教材中新增的学生实验,这部分学生实验总共有10个,力学部分3个,电学部分6个,热学部分1个。接下来,将针对这些实验结合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以及时代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从教师教学中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确定角度进行调查研究,研究方法参考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的吕宏申、朱美霞两位老师编写的《高中物理学生实验创新素养评价量表的创新与实践分析》,文中将对物理核心素养的评价标准分为:创新意识评价、内容评价和结果评价,分别赋予不同的分值,根据创新能力评价公式:E=AX(C+S+I+P+D)XR(其中,E为创新能力评价结果,A为创新意识得分,C为实验范围得分,S为问题情境得分,I为仪器选择得分,P为实验原理得分,D为数据处理得分,R为结果评价得分。)从教师角度计算出每个学生实验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预期,结合课程标准和教材上学生实验的变化情况,设计实验教学优化案例,在教学案例中突出课程标准对新时代育人理念的要求和调查结果显示的实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宁艺欣[2](2020)在《高中物理模型构建教学的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最新版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提出要把学科核心素养贯穿在课堂教学中系。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可以更好地体现学科的特点,物理学科素养主要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而模型建构是科学思维的主要构成要素。通过分析近几年高考的命题趋势,会发现考察的重点从对知识的掌握转向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试题的内容多数来自于实际的生产和生活中,这种题目就需要学生依据题中的信息,建立相关的物理模型去处理问题。通过构建物理模型可以把复杂的问题抽象化,突显出本质的原因,是在学习物理时必不可少的一种思路。但是从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处理这类问题时,不知从何下手,缺乏建模意识,导致成绩下降,逐渐失去了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因此大部分学生认为物理既难学又无用。为了使现有的情况发生一些改变,开展物理模型教学就显得迫在眉睫。本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首先,本论文研究的第一部分,通过查阅相关的研究,先从理论上讨论了物理模型的定义、分类、主要特征以及本文的研究背景。本论文研究的第二部分分析高中物理模型教学的现状,了解教师和学生对于高中物理模型教学的认识和方法的研究;本论文研究的第三部分进行问卷调查,深入了解学生对物理模型的掌握情况,分析目前他们在建模和应用模型解题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造成解题困难的主要因素。分析问卷调查的结果,了解学生构建模型存在的困难,在后面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寻找方法进行突破。本论文研究的第四部分从理论上探讨在高中实施物理模型教学的教学模式并分析了几个典型的教学案例,在教学措施的环节,针对学生对于建模认知障碍的不同进行分类,寻找相应的策略。本文研究的第五部分,设计实验方案,在高中开展关于物理模型教育的实践,在高一、高二年级选取实验班和对照班,通过分析两次月考、期中、期末四次的考试成绩,比较实验班和对照班整体效果的差异、同年级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学效果的差异以及对男生、女生教学效果的差异等。在研究的过程中,笔者在遇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获得了大量的宝贵经验,这些经验使得笔者所任教的两个教学班的成绩有所提高,在老师的指导下,部分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已经能够有意识的去寻找学习过的物理模型,不至于毫无头绪。成绩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虽然大部分学生无法在短期内取得大的突破,大部分学生与之前相比都有所进步。笔者通过物理模型教学的检验,得到了非常宝贵数据,这些数据对于未来的教学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张欣怡[3](2020)在《扭秤实验蕴含的科学方法及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学当中出现过许多着名的经典物理实验,例如扭秤实验。卡文迪许扭秤实验被评为“最美十大实验”之一,扭秤实验在高中物理教材中出现过两次,分别是卡文迪许扭秤实验和库仑扭秤实验,它们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且都蕴含丰富的物理科学方法,探究它们的关系,挖掘其中蕴含的科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扭秤本身作为一种实验方法,它为微小量的测量提供了解决途径和方法,有许多人仍采用扭秤的方法测量万有引力常量。物理实验是一种基本技能,也是一种基本的物理研究方法。会操作物理实验和会应用物理研究方法解决问题,也是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本文从扭秤实验出发,挖掘扭秤实验中蕴藏的物理科学方法,分析相应的方法在高中物理实验中的应用情况,探究相应物理科学方法落实的教学设计,提出实施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教学建议,希望为教师实施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提供依据。本论文主要研究了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方面:介绍扭秤实验的发展,分析卡文迪许扭秤实验和库仑扭秤实验的联系以及对物理学发展做出的贡献。最后得出结论,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有助于学生掌握实验中囊括的科学方法,更好地应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方面:科学界定物理实验中常见的科学方法,领悟扭秤实验中蕴含的物理科学方法,并统计相应的科学方法在人教版高中物理实验中的应用情况,分析该方法的重要性。第三方面:采用“知法并行”对规律课《万有引力定律》和《库仑定律》,实验课《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进行教学设计,探究教学中实施科学方法的途径,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渗透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六条建议。最后得出结论,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利于他们掌握实验中囊括的方法,更好地应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李佳成[4](2020)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教学研究》文中指出实验是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也是物理教学的基础。实验教学不仅成为物理教学当中的核心内容,也成为物理知识学习的重要方法及手段。通过实验可以引导学生探索物理规律,全方位地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索能力。因此教师应该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安排学生实验,让学生参与探究实验过程,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技能、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为此,笔者选取了人教版高中物理《单摆》一节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创设出更优良的单摆实验教具和设计出更适合学生理解、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案。由于当前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设计的不足,导致学生容易混淆影响单摆周期的因素。为此,笔者通过分析当前实验教具的不足与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设计开发了新型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探究教具,并利用该教具探究了单摆周期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以及测量了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与教材教具相比较,改良后的单摆实验教具测量精度有了很大的提升。此外,笔者结合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利用该新型教具设计了具体的教学过程作为本文的补充。
尕桑拉毛[5](2020)在《基于STEM教育的民族地区高中物理教学策略研究》文中认为STEM教育是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四个学科在教书育人中的整合型教育。STEM教育最初是在美国社会市场人才的缺乏和科技人才不足的背景下提出的,之后在许多发达国家开始推行实施,成为影响全球社会经济发展及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国内基础教育也借鉴了国际上较为成功的经验,在上海等发达城市也逐步针对性的开展STEM教育实施教学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目前在民族地区还未有实施STEM教育的案例,且对于STEM教育相关的教学研究也相对滞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物理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强调科学技术及工程环境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的重要性,但目前民族地区高中物理教学仍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强调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及数学运算的解题能力,工程技术教育始终是物理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因此在民族地区高中物理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技能是一件艰难而紧急的任务。STEM教育具有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相结合的教学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特征,从而在民族地区高中物理课程学习过程中,实施基于STEM教育的物理教学为培养学生工程技术能力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学习途径。在物理教学中实施STEM教育需从不同的视角进行研究,因而与物理教学策略研究是首要而关键的,本文进行了基于STEM教育的民族地区物理教学策略的研究。在研究了国内外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出发,从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核心素养及STEM教育的整合教学入手,首先对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中的新课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2017-2019近三年高考全国Ⅱ卷中的物理试题进行了STEM教育相关的分析,同时设计基于STEM教育相关的物理教学问卷并对藏区某中学高中物理教师和理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其次在STEM教育相关分析的基础上,从培养学生的STEM教育意识、培养学生STEM学科整合教学、渗透STEM技能训练以及培养STEM教育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四个方面提出基于STEM教育的民族地区高中物理教学的相关策略。最后,以STEM教育的物理教学策略,开发和利用民族地区特色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并进行案例分析。通过调查问卷有以下发现:藏区物理教学中教师注重并实施一些工程技术问题的相关教学,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工程技能的训练有待提高;藏区学生对知识与工程技术的衔接能力及动手制作能力,实际工程问题中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多方面待有提高。针对民族地区实施STEM教育尚存的问题提出了以下两点建议:一是建立STEM师资队伍;二是促进学生参与STEM教育教学。
朱赛男[6](2020)在《基于乐高教育理念的高中物理模型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新一轮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推进,世界各国科学教育的关注点已从“科学探究”能力转向“科学实践”能力。建模己逐渐成为科学各领域乃至工程实践、数学中的一种重要的综合实践活动。我国教育部也在2017年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建构理想模型”是物理学的基础,学生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应该具有建构理想模型的意识和能力。然而,从我国当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来看,模型教学的普遍性和深入性与新课标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由于学生建模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期才能见效,受应试教育思潮的影响,不少高中教师不太愿意进行物理模型教学,只是在课堂上简单提及常见的物理模型,一般不作过多讲解,更谈不上提高学生的物理建模能力。这种情况下培养出的学生,不仅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薄弱,而且对物理模型的本质特征描述不清,缺乏应用物理模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改变高中物理模型教学的现状,就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教学途径,引领学生经历模型建构的具体过程,促进学生自主地建立物理模型,并运用物理模型去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建模能力。乐高教育正是秉承“玩中学”、“做中学”的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一套教育方案。应用乐高教育理念进行教学,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布置实践任务,引导学生在建构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知识体系,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所以,将乐高教育理念融入高中物理模型教学,藉由其独特的教学方式显化物理模型的教育,对物理模型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无疑具有积极意义。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为:文献研究法、调查法和案例研究法。本论文由以下六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分析了国内外物理模型教学和乐高教育的研究现状,简述了本研究的意义、内容和方法。第二部分是研究的理论基础。首先对物理模型的定义和分类进行了简要的阐述;接着对物理模型教学的内涵、作用、和常用方式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然后分析了乐高教育的主要理念及其涵义;最后介绍了对本研究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建构主义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和情境认知理论。第三部分是对高中物理模型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自编了学生问卷和教师访谈提纲,对扬州市某高中的物理模型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分别从学生和教师的角度,归纳出现阶段高中物理模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另外,笔者还了解了高中物理教师对乐高教育理念,及其对高中物理模型教学的看法。第四部分是基于乐高教育理念的高中物理模型教学探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高中物理模型教学的特点,分析了乐高教育理念对高中物理模型教学的作用点,探索出了将乐高教育理念融入高中物理模型教学的具体方法和途径。第五部分是教学案例分析和教学设计。笔者在校外导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根据本研究提出的具体教学策略,设计了教学案例,进行了教学实践。在反思实践不足之处后,进一步完善了教学策略,并提供了一节新授课的教学设计。第六部分是结束语。笔者对本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分析了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
郑满琴,钱长炎,葛林林[7](2019)在《关注知识逻辑 深度备课“单摆”》文中研究说明在我国高中物理课程中,"单摆"是简谐运动知识典型的应用载体,通过对"单摆"一节内容的深入分析,指出人教版教科书的内容编排未根据简谐运动的规律推导出"单摆"周期公式,难以全面体现"单摆"振动与简谐运动之间的联系.根据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注重知识的逻辑关联,改探究性实验为验证性实验,设计"单摆"一节的课堂教学,以期对中学物理教学有所裨益.
王鲜[8](2019)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学习迁移理论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迁移是我们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客观存在的一条比较重要的规律。只要有学习的地方就存在迁移,它在学习过程中具有重复有效性。21世纪迫切需要综合型人才。在这个提倡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学习迁移理论能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概括能力等各种能力。同时也能反过来促进教师不断反思,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促进专业能力的发展。本文分为五章论述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学习迁移理论落实对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第一章介绍课题引入的背景,阐述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课题研究的意义。第二章对学习迁移理论进行综述,概述学习迁移的定义及分类,介绍现代典型的几种学习迁移理论,并分析思维定势、类比思想及学习迁移间的关系和影响高中物理学习迁移的因素。第三章分别从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具体阐述分析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学习迁移理论落实对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应用案例。第四章分别从学生和教师的角度以及怎样促进学习的双向迁移和避免负迁移等方面论述促进学习迁移理论更好地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的策略。第五章对本文的研究作出总结与思考,找到研究的不足以及对本课题进行展望。希望给物理教师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核心素养这个概念被提出后,它的落实问题一直是教育界密切关注的问题。落实核心素养的途径其中有一条是通过教学实践实现的,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学习迁移理论能很好地落实对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将生活中的现象或原理迁移到课堂教学中,同时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迁移到生产、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实现由生活到课堂学习,由课堂学习到生活的双向迁移。同时,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不断完善自我,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刘丝雨[9](2019)在《开发PhLab软件提高中学物理演示实验有效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信息技术的高速变革,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而教育作为人类生活的重要一环,也随之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前,我国高度重视教育现代化建设。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学校的大好平台支持下,笔者与团队一起自主开发出一款新软件——PhLab,并将其应用于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中,在实践中探索一种新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为提高中学物理演示实验有效性贡献绵薄之力。笔者用五个章节阐述对该课题的研究: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具体研究方法,经查阅文献后发现,近年来虚拟实验热度居高不下。与此同时,如何有效提高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效果,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们的密切关注。第二章介绍了本研究课题的相关理论基础。紧密结合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从理论基础上,建立PhLab软件和提高物理演示实验有效性之间的桥梁,为后续实验教学做好铺垫。第三章对PhLab软件进行介绍,而后阐述了该软件的设计背景,服务器的后台搭建,移动客户端的开发,以及PhLab软件的基本操作介绍,并且详细阐述了软件的具体功能。第四章,结合PhLab软件的特点以及中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要求,初步构建出一种契合PhLab软件的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模式。而后在实践教学中进行前后测对比实验,发现使用PhLab软件辅助实验教学的班级教学效果较好。第五章,对本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反思。总结实践结果,并归纳结论。反思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根据实践中的问题提出建议,展望后期的发展。通过本论文的实践研究,初步验证了使用PhLab软件能够提高中学物理演示实验有效性。信息技术和传统实验教学的有效融合对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学习兴趣,认识物理本质,培养学生学科素养具有积极作用。
段玉文[10](2017)在《基于原型启发的物理概念教学策略初探》文中研究说明原型启发教学策略就是通过理解掌握问题的原型得到问题表征.物理概念建构的原型选择应遵循相似程度原则、熟悉程度原则、"集体无意识"程度原则.原型启发包括3个教学阶段:原型学习阶段、原型启发下的非原型学习阶段和概念巩固阶段.原型特征属性的掌握程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点,原型表征的清晰建构是物理概念学习的关键.
二、关于单摆周期公式的一个错误认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单摆周期公式的一个错误认识(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高中物理“学生实验”变化统计分析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方法 |
1.4 学生实验的类型 |
1.5 学生实验的作用 |
1.6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章 对于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学生实验变化的统计分析研究 |
2.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2.2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学生实验各年数量统计情况及分析 |
2.3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学生实验(力、热、电、光)各部分各年总数及所占百分比统计分析 |
2.4 对于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学生实验具体出现情况的统计分析研究 |
2.5 小结 |
第3章 新旧版本教材中学生实验变化统计分析研究 |
3.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3.2 新旧版本教材中力学部份学生实验统计分析 |
3.3 新旧版本教材中电学部分学生实验统计分析 |
3.4 新旧版本教材中光学学生实验统计分析 |
3.5 新旧版本教材中热学学生实验统计分析 |
3.6 小结 |
第4章 针对高中物理“学生实验”变化在教学中的思考 |
4.1 学生实验优化标准的确定——学生实验量化评价标准 |
4.2 学生实验重点优化环节的确定 |
4.3 学生实验教学优化方案的确定 |
4.4 学生实验教学优化案例 |
第5章 启示与展望 |
5.1 启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高中物理模型构建教学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物理模型理论概述 |
1.1 前言 |
1.2 物理模型及其分类和特征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2 高中物理模型教学现状和实施依据 |
2.1 高中物理模型教学现状 |
2.2 高中物理模型教学的现实基础 |
3 高中生掌握物理模型情况的调查 |
3.1 调查的对象及内容 |
3.2 调查结果的量化分析 |
3.3 反映出的问题 |
4 高中开展模型教学的实践 |
4.1 开展模型教学的教学环节 |
4.2 模型教学实践案例1:单摆 |
4.3 模型教学实践案例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
4.4 模型教学实践案例3:动量守恒定律 |
4.5 模型教学实践案例4:电容器的电容 |
4.6 模型教学实践案例5:用物理模型解题之一模多变 |
5 研究总结 |
5.1 实践结论 |
5.2 反思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扭秤实验蕴含的科学方法及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有利于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形成 |
1.2.2 有助于领会实验的魅力 |
1.2.3 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
1.3 研究现状 |
1.3.1 扭秤实验研究现状 |
1.3.2 物理教学中显化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 |
2 物理实验中的主要的科学方法 |
2.1 实验思维中的科学方法 |
2.2 测量过程中的科学方法 |
2.3 数据处理的科学方法 |
3 扭秤实验及实验中蕴含的科学方法 |
3.1 扭秤前身 |
3.2 库仑扭秤实验 |
3.3 卡文迪许扭秤实验 |
3.4 两个扭秤实验联系和区别及对物理学发展的作用 |
3.5 扭秤实验中科学方法的妙用 |
3.5.1 库仑扭秤实验中科学方法的妙用 |
3.5.2 卡文迪许扭秤实验中科学方法的妙用 |
3.5.3 扭秤实验中蕴含的科学方法小结 |
3.6 扭秤实验里蕴含的科学方法在高中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
3.6.1 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
3.6.2 转换法的应用 |
3.6.3 放大法的应用 |
3.6.4 平衡法的应用 |
3.6.5 理想实验法的应用 |
3.6.6 扭秤实验中相应的科学方法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小结 |
4 扭秤实验教学案例 |
4.1 扭秤实验的问卷调查分析 |
4.2 万有引力定律的教学设计 |
4.3 库仑定律的教学设计 |
4.4 实验: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教学设计 |
4.5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科学方法教育的教学建议 |
4.5.1 明确进行物理科学教育的教学目标 |
4.5.2 以知识为载体,渗透物理科学方法教育 |
4.5.3 在物理概念教学中融入科学方法 |
4.5.4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体验科学方法 |
4.5.5 物理规律教学中感悟物理科学方法 |
4.5.6 刨析物理学史案例,领悟物理科学方法 |
4.6 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研究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扭秤实验的问卷调查 |
附录2 万有引力定律的知法并行表 |
附录3 库仑定律的知法并行表 |
附录4 实验: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知法并行表 |
致谢 |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4)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现状 |
1.5.1 单摆测重力加速度教具的研究现状 |
1.5.2 单摆测重力加速度教学设计的研究现状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二)发现学习理论 |
(三)“做中学”理论 |
第三章 课程标准及考纲对教学的要求 |
3.1 课程标准的要求 |
3.2 考纲的要求 |
3.3 相关高考试题的统计 |
第四章 教材内容及学情分析 |
4.1 对教材内容的分析 |
4.1.1 从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分析 |
4.1.2 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 |
4.1.3 从教材内容的篇幅进行分析 |
4.1.4 从需要掌握的知识进行分析 |
4.1.5 从新旧教材内容进行对比分析 |
4.2 学情分析 |
4.2.1 从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进行分析 |
4.2.2 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进行分析 |
4.2.3 从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分析 |
第五章 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教具的设计与制作 |
5.1 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教具制作想法来源 |
5.1.1 当前实验教具存在的不足 |
5.1.2 教材及教学经验 |
5.2 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教具的设计原理 |
5.2.1 单摆测重力加速度探究教具的设计 |
5.2.2 双线摆替代单摆的理论讨论 |
5.3 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教具的制作过程 |
5.4 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教具的实验效果 |
5.5 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教具的优点 |
第六章 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教学设计 |
一、前期分析 |
二、教学目标 |
三、教学重难点 |
四、教学方法 |
五、教学过程 |
第七章 总结与反思 |
7.1 研究总结 |
7.2 反思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基于STEM教育的民族地区高中物理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核心概念界定 |
1.3.1 STEM |
1.3.2 STEM教育 |
1.3.3 教学策略 |
1.4 研究问题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国内外STEM教育的研究现状 |
2.1.1 国外STEM教育研究现状 |
2.1.2 国内STEM教育研究现状 |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2.1 STEM教育理论 |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3 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3章 研究思路与方法 |
3.1 研究思路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方法 |
3.3.1 文献研究法 |
3.3.2 问卷调查法 |
3.3.3 案例分析法 |
第4章 民族地区高中物理教学中涉及STEM教育的分析 |
4.1 物理教材内容中涉及STEM教育的分析 |
4.1.1 高中物理课程结构 |
4.1.2 教材内容中涉及STEM教育的分析 |
4.2 高考物理试题中涉及STEM教育的分析 |
4.2.1 近三年全国II卷物理试卷比较与分析 |
4.2.2 物理试题中涉及STEM教育的分析 |
4.3 民族地区物理教学中涉及STEM教育的调查分析 |
4.3.1 调查问卷的设计及实施 |
4.3.2 教师问卷调查分析 |
4.3.3 学生问卷调查分析 |
第5章 基于STEM教育的民族地区高中物理教学策略 |
5.1 培养STEM教育意识的策略 |
5.1.1 分析教材发掘STEM教育素材培养工程意识 |
5.1.2 以6E教学模式设计STEM教育物理教学案例 |
5.2 开展STEM学科整合教学的策略 |
5.2.1 培养教师STEM学科整合教学能力 |
5.2.2 创设STEM学科整合的问题情景 |
5.3 渗透STEM技能训练的策略 |
5.3.1 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STEM技能训练 |
5.3.2 结合民族文化,进行STEM教育的课程资源开发 |
5.4 培养STEM教育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策略 |
5.4.1 应用物理原理,解决抽象物理问题的能力 |
5.4.2 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工程问题 |
第6章 基于STEM教育的民族地区高中物理教学案例分析 |
6.1 STEM教育的物理课程资源 |
6.2 基于STEM教育的物理教学案例分析 |
6.2.1 以弹弓为例进行《弹力》教学设计 |
6.2.2 以射箭为例进行《力的合成与分解》教学设计 |
6.2.3 以手摇嘛呢轮俄尔恰为例进行《圆周运动》教学设计 |
6.2.4 高考物理试卷的解题分析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建议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硕士研究生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6)基于乐高教育理念的高中物理模型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物理模型教学的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外乐高教育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的目的 |
1.3.2 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的内容 |
1.5 研究的方法 |
第2章 理论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物理模型 |
2.1.2 物理模型教学 |
2.1.3 乐高教育理念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理论 |
2.2.2 最近发展区理论 |
2.2.3 情境认知理论 |
第3章 高中物理模型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 调查的目的 |
3.2 调查工具的设计 |
3.2.1 调查问卷的编制 |
3.2.2 调查问卷的信度 |
3.2.3 访谈提纲的编制 |
3.3 调查结果与分析 |
3.3.1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3.3.2 访谈结果与分析 |
3.4 高中物理模型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
3.4.1 学生层面 |
3.4.2 教师层面 |
第4章 基于乐高教育理念的高中物理模型教学探究 |
4.1 乐高教育理念在高中物理模型教学中的作用点分析 |
4.1.1 教师层面 |
4.1.2 学生层面 |
4.2 乐高教育理念与高中物理模型教学 |
4.2.1 物理模型教学与乐高4C教学模式的关系分析 |
4.2.2 基于乐高教育理念的高中物理模型教学基本环节 |
4.3 乐高教育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模型教学策略 |
4.3.1 合理运用情境教学,将问题作为联系原型和模型的桥梁 |
4.3.2 给予动手动脑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建构物理模型的过程 |
4.3.3 及时安排分析评价,促学生总结反思物理模型建构的不足 |
4.3.4 灵活展开实际应用,使学生拓展延续加深物理模型的理解 |
第5章 教学实例评析与案例设计 |
5.1 《电容器和电容》教学实例评析 |
5.1.1 教学实践过程及分析 |
5.1.2 教学实践反思及改进 |
5.2 《单摆》教学设计案例 |
第6章 结束语 |
6.1 本课题研究的总结 |
6.2 本课题研究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高中物理模型教学现状调查问卷表 |
附录二: 关于高中物理模型教学现状的教师访谈提纲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7)关注知识逻辑 深度备课“单摆”(论文提纲范文)
1 高中物理“单摆”一节内容分析及教学目标 |
2 “单摆”一节教学过程设计 |
2.1 追寻钟摆应用 引入“单摆” |
2.2 师生共同认识“单摆” 建构运动模型 推演周期公式且了解相关物理学史 |
2.3 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相结合 验证相关物理量对“单摆”周期的影响 |
2.4 小结与拓展 |
3 结束语 |
(8)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学习迁移理论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课题的引入 |
1.1.1 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
1.1.2 中学物理学科的特点 |
1.1.3 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课题研究的意义 |
2 学习迁移的理论综述 |
2.1 学习迁移 |
2.1.1 学习迁移及物理学习迁移的定义 |
2.1.2 学习迁移的分类 |
2.2 现代典型的学习迁移理论 |
2.3 思维定势、类比思想与学习迁移 |
2.4 影响高中物理学习迁移的因素 |
3 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学习迁移理论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
3.1 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 |
3.1.1 物理观念的内涵 |
3.1.2 应用案例 |
3.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
3.2.1 科学思维的内涵 |
3.2.2 应用案例 |
3.3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
3.3.1 科学探究的内涵 |
3.3.2 应用案例 |
3.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 |
3.4.1 科学态度与责任的内涵 |
3.4.2 应用案例 |
4 促进学习迁移理论更好地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的策略 |
4.1 培养学生思维迁移能力的策略 |
4.1.1 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信心 |
4.1.2 确保学生建立稳固的物理知识和技能结构 |
4.1.3 挖掘和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 |
4.1.4 提高学生的直觉思维和概括能力 |
4.1.5 鼓励学生自我反思 |
4.2 提高教师运用学习迁移理论进行教学的水平的策略 |
4.2.1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
4.2.2 创设真实的物理教学情境 |
4.2.3 适时采用课堂提问的教学方式 |
4.2.4 促进教师深度反思 |
4.3 促进学习的双向迁移 |
4.4 避免学习的负迁移 |
5 总结与思考 |
5.1 总结 |
5.2 研究的不足与思考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9)开发PhLab软件提高中学物理演示实验有效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2.2 认知学习理论 |
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 Phlab软件的概述 |
3.1 Phlab软件简介 |
3.2 Phlab软件的设计背景 |
3.3 Phlab服务器的后台搭建 |
3.4 PhLab移动客户端的开发 |
3.5 PhLab软件的操作介绍 |
3.6 PhLab软件功能简介 |
4 基于PhLab软件的实验教学 |
4.1 教学设计的原则 |
4.2 构建以PhLab软件为基础的中学实验教学模式 |
4.3 基于PhLab软件的教学案例开发 |
4.4 基于PhLab软件的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研究 |
4.5 实验数据分析 |
5 研究的结论与反思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的不足 |
5.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理论知识前测试卷初中物理运动学部分测试卷(理论知识前测) |
附录二:实验操作技能前测试卷及评分标准实验技能前测试卷(1) |
附录三:实验操作技能前测试卷及评分标准实验技能前测试卷(2) |
附录四:理论知识后测试卷高中物理运动学部分测试卷(理论知识后测) |
附录五:实验操作技能后测试卷及评分标准实验技能后测试卷(1) |
附录六:实验操作技能后测试卷及评分标准实验技能后测试卷(2) |
致谢 |
在校期间获奖情况 |
(10)基于原型启发的物理概念教学策略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原型的选择原则 |
1.1 相似程度原则 |
1.2 熟悉程度原则 |
1.3“集体无意识”程度原则 |
2 原型启发的教学流程 |
2.1 原型学习阶段 |
2.2 原型启发下的非原型的学习阶段 |
2.3 概念的巩固阶段 |
四、关于单摆周期公式的一个错误认识(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高中物理“学生实验”变化统计分析与思考[D]. 陈洁萍. 西南大学, 2020(05)
- [2]高中物理模型构建教学的实践研究[D]. 宁艺欣. 西南大学, 2020(05)
- [3]扭秤实验蕴含的科学方法及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张欣怡.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
- [4]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教学研究[D]. 李佳成.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1)
- [5]基于STEM教育的民族地区高中物理教学策略研究[D]. 尕桑拉毛. 西北民族大学, 2020(08)
- [6]基于乐高教育理念的高中物理模型教学研究[D]. 朱赛男. 扬州大学, 2020(05)
- [7]关注知识逻辑 深度备课“单摆”[J]. 郑满琴,钱长炎,葛林林. 物理通报, 2019(06)
- [8]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学习迁移理论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D]. 王鲜. 四川师范大学, 2019(02)
- [9]开发PhLab软件提高中学物理演示实验有效性的研究[D]. 刘丝雨. 四川师范大学, 2019(02)
- [10]基于原型启发的物理概念教学策略初探[J]. 段玉文. 物理教师, 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