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云南省交通中心医院功能科650034)
【中图分类号】R73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9-0121-01
【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的对比应用。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妇产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子宫腺肌病21例,子宫肌瘤29例超声检查与手术病理对照分析。结果两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不同。结论超声检查对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两种疾病的鉴别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
子宫肌瘤是由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而形成的良性肿瘤,其中含少量纤维结缔组织。两者是育龄妇女的多发病及常见病,据统计30岁以上妇女约20%子宫内有大小不等、单个或多个肌瘤存在。子宫腺肌病称之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侵入和扩散至子宫肌层时,局限于子宫肌层的一种病变,临床症状有继发进行性痛经,经期延长和经量增多等。但两者的临床治疗方法有很大差异,因此两者的鉴别分析有较大的临床价值。彩色多普勒超声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对以上两种疾病的鉴别有重要的价值,现将我科超声诊断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妇产科门诊及住院患者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21例,子宫肌瘤29例。年龄31岁~53岁,均有孕产史,痛经加重25例,月经量增多19例,经期延长16例,无明显症状11例。
使用德国西门子OMNIA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6.5MHz。患者适当充盈膀胱取仰卧位或经阴道腔内超声,二维超声常规观察子宫大小形态,肌壁回声,前后壁厚度及有无包块,包块位置,边界及有无包膜,宫腔内膜线有无移位等情况。再用彩色多普勒显示子宫肌瘤内及周边血流分布情况。取样框置于血流丰富区,测量阻力指数。
2结果
29例子宫肌瘤显示子宫不规则增大,包块分别位于浆膜下、肌壁间、黏膜下、宫颈,以宫体为常见。肌瘤边界清楚14例,向外突出11例,多发性小肌瘤4例。二维声像图表现:21例子宫腺肌病,子宫均有不同程度增大,其中子宫均匀增大者7例,后壁增厚并有内膜线前移者12例,后壁有局限性团块改变7例,病变所在肌层可见不规则细小弥漫的略衰减区域9例。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表现:21例子宫腺肌病仅内部见点状或短线状血流者19例,且血流较子宫肌壁明显稀少。边缘见环状及半环状血流3例,29例血流阻力指数均大于0.65。29例子宫肌瘤其边缘见环状及半环状血流21例,血流较丰富,肌瘤较大,边界清楚。其余4例小肌瘤边缘见点状或无血流信号。子宫肌瘤周边血流较丰富,呈半环状或棒状,血流阻力指数为0.51~0.63。手术病理结果:21例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病理证实18例,符合率86%。其中弥漫性腺肌病15例,局限性3例,其中子宫腺肌病合并肌瘤者6例,有8例腺肌病误诊为子宫肌瘤。29例超声诊断子宫肌瘤病理证实27例,符合率93%,有2例超声误认为小肌瘤,后病理证实为腺肌病。
3讨论
29例子宫肌瘤病理证实27例,边缘见环状血流23例,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瘤不同,随月经周期大小无改变,而腺肌瘤随月经周期不同内部有散在的小暗区。因此对两者的诊断要注意:首先结合病史。腺肌病常为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亦有无痛经者;而子宫肌瘤月经量较多,经期延长;选择月经前后对比复查,腺肌瘤的大小及内部回声会有变化,而肌瘤无此特点;仔细观察包块周边有无假包膜,子宫肌瘤有此特点;CDFI:包块周边有无环状或半环状血流可作为两者主要鉴别特点。
子宫腺肌病在声像图上的表现为弥漫型:肌层增厚,以后壁为明显,宫壁见小点状强回声及小无回声区呈栅栏样改变,病灶无明显边界,CDFI:病灶内稀疏点状、棒状、条状血流信号;腺肌瘤型:肌层内见局限性稍强回声区,病灶边界不清,无明显包膜,CDFI:病灶周边无环状或半环状血流信号;腺肌瘤合并肌瘤型:子宫较大,病变区域内可见稍低回声区,周边可见包膜,CDFI低回声区周边有环状或半环状血流信号。团状低回声区边界是否清楚,是否有假包膜可作为鉴别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的标准。子宫腺肌病无包膜,子宫肌瘤边界清楚并有假包膜;CDFI显示子宫腺肌病内部血流信号RI0.7,血流稀少,且团块周边无环状血流。而子宫肌瘤结节四周环状血流信号RI0.63,血流丰富,这是由于包块周边的假包膜内分布有放射状血管所致。
29例腺肌病边缘环状血流显示仅3例,后病理证实为子宫腺肌病合并子宫肌瘤,有报道子宫腺肌病合并子宫肌瘤病变可达一半以上。超声诊断两种病变同时存在较为困难,仔细观察病变区域内是否有假包膜的低回声区及月经前后复查可鉴别。
参考文献
[1]郑怀美等.妇产科学[J]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281-282.
[2]吴钟瑜.实用妇产科超声诊断学[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2001:320-322.
[3]曹海根.实用腹部超声诊断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