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析心率余数变化对手枪射击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杨培鑫[1](2019)在《二级气手枪运动员持枪稳定性与中枢疲劳的关系探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本研究从中枢神经的稳定性及视疲劳两方面分析造成环数及持枪稳定性下降的相关因素,为改善持枪稳定性,改进训练内容,提高运动成绩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选择安徽省射击中心手枪班的7名在训队员,其中3名女性运动员,4名男性运动员,均自愿参与本实验。按照气手枪规则标准进行比赛,采集运动员在比赛前后的闪光融合频率、反应时、视觉深度指标,使用心率表带记录比赛过程中受试运动员的心率变异性,用Scatt Shooter激光射击系统测定持枪稳定性数据。使用spss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平均数加减准差的形式表现。将测得的环数与持枪稳定性指标、环数与心率变异性指标、心率变应性指标与持枪稳定性指标使用spearman相关进行相关关系的分析;对模拟比赛前后测试的闪光融合频率、反应时、视觉深度等中枢疲劳指标、1s瞄道、LF/HF进行配对t检验;对环数、0.1s瞄道、SDNN、RMSSD的组间差异使用秩和检验来验证。研究结果:1.运动员第三组环数(92.71±3.04)显着低于第二组环数(95.00±2.16)(P<0.05)。环数与击发前0.1s瞄道呈低度负相关,且相关具有极显着性(r=-0.328,P<0.01);环数与击发前1s瞄道呈极低度负相关,且相关具有显着性(r=-0.123,P<0.05);环数与十环覆盖率呈低度正相关,且相关具有极显着性(r=0.301,P<0.01)。十环与非十环组中,1s瞄道的非十环组(123.332±31.793)要显着高于十环组(129.485±31.099)(P<0.05);0.1s瞄道的非十环组(10.103±5.47)极显着高于十环组(7.471±5.201)(P<0.01);10环覆盖率的非十环组(0.337±0.208)要极显着小于十环组(0.466±0.208)(P<0.01)。2.心率变异性指标中的SDNN的第三组数据(61.19±41.98ms)显着高于第二组(54.83±40.43ms)(P<0.05);LF/HF的第三组数据(3.60±2.11Hz)显着低于第二组(4.28±1.92Hz)(P<0.05)。经过实验研究分析发现,参与测试的七名运动员中,有四名运动员闪光频率的下降值达到了脑疲劳的界定范围(≥0.5Hz),前后测变化变化却不具有显着差异性(P>0.05);反应时测试前后变化也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视深度测试后(1.96±0.55mm)显着高于测试前(0.84±0.49mm)(P<0.05)。3.SDNN与击发前1s瞄道呈中等程度正相关(r=0.45,P<0.01);RMSSD与击发前1s瞄道呈中等程度正相关,且具有极显着性(r=0.412,P<0.01);LF/HF与击发前1s瞄道呈低度负相关,且具有显着性(r=-0.388,P<0.05);SDNN与击发前0.1s瞄道呈中等程度负相关,且具有极显着性(r=-0.46,P<0.01);RMSSD与击发前0.1s瞄道呈中等程度负相关,且具有极显着性(r=-0.42,P<0.01);SDNN与10环覆盖率呈中等程度正相关,且具有极显着性(r=0.583,P<0.01);RMSSD与10环覆盖率呈中等度正相关,且具有极显着性(r=0.538,P<0.01)。研究结论:1.持枪稳定性指标中0.1s瞄道及10环覆盖率是影响射击成绩的重要因素;2.气手枪模拟比赛中有出现中枢疲劳趋势,视觉深度变化比闪光融合频率变化更为敏感;3.模拟比赛中心率变异性指标LF/HF是影响射击成绩的因素之一;4.SDNN、RMSSD、LF/HF等心率变异性指标在某种程度上能反映气手枪运动员瞄准阶段的持枪稳定性。
罗霄骁[2](2016)在《压力下工作记忆容量对注意控制的影响》文中指出竞赛中高焦虑下如何做好注意控制,是每个运动员面临的问题。注意控制理论(attentional control theory,Eysenck,Derakshan,Santos,&Calvo,2007)认为:焦虑干扰自上而下的目标导向系统,使加工偏向于自下而上的刺激驱动系统,即焦虑使个体更容易受内外刺激干扰而产生分心。但现有研究对状态焦虑的探讨结果并不一致。注意控制理论虽然提示了焦虑对注意控制的干扰作用,但并没有指出如何降低其不利影响,而工作记忆容量注意控制观(controlled attention view of working memory capacity,Engle,2002)提供了一个思路:该观点认为工作记忆容量(working memory capacity,WMC)能反映个体的注意控制能力,即高WMC者具有更强的目标导向系统。这为焦虑对注意控制的干扰提示了可能的调节变量。而近来颇受关注的工作记忆训练(例如:Melby-Lerv?g&Hulme,2013),则为利用该调节效应提高WMC和状态焦虑下的注意控制能力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本研究即通过预实验和两项正式实验探讨状态焦虑对注意控制的影响以及WMC在其中的调节作用,并尝试通过工作记忆训练提高WMC及注意控制能力。实验一检验了状态焦虑对注意控制的影响,并加入WMC作为调节变量。通过限制错误、噪音惩罚、电击惩罚、限制时间来诱发状态焦虑。56名普通大学生在低、高状态焦虑下完成反向眼跳任务。采用运算-词语广度任务(operation-word span task,OSPAN)测量WMC,并依据OSPAN得分区分出低、高WMC组。结果发现,状态焦虑干扰注意控制(高状态焦虑下,首次反向眼跳潜伏期延长、首次眼跳错误率上升),支持假设;高WMC有利于注意控制(高WMC者的首次反向眼跳潜伏期更短),部分支持假设。但是没有发现WMC的调节作用,不支持假设。结合预实验,以上结果提示:状态焦虑确实会干扰注意控制,但这种干扰效应要在较高的状态焦虑下才会显现出来;高WMC有利于注意控制,而且这种促进作用不因状态焦虑而改变。实验二尝试通过工作记忆训练提高WMC和注意控制能力。从实验一的参与者中筛选出32名参加实验二,工作记忆训练组采用适应性n-back任务、控制组采用适应性1-back任务,经过每次20-30分钟、共15次的训练,结果发现工作记忆训练组的WMC有所提高(训练后OSPAN得分提高),注意控制能力也有所提高(训练后首次反向眼跳潜伏期缩短),支持假设。这提示可以通过工作记忆训练来提高注意控制能力。结论:1)状态焦虑干扰注意控制,但这种干扰作用要在较高的状态焦虑下才会出现,注意控制理论对“焦虑”的界定似乎需要更加细化;2)高WMC有利于注意控制,且这种促进作用不因状态焦虑而改变,或许运动员可以通过提高WMC来获得跨情境稳定的注意控制能力提升;3)工作记忆训练可以提高个体的WMC和注意控制能力,或许工作记忆训练可以作为运动员心理训练的方法。
林云强[3](2012)在《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威胁知觉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威胁知觉是指个体评估所面临的环境是否存在危险或其他负面刺激,以便能够调动认知或行为策略去应对可能的压力情境。它是个体对于环境调整的-种自适应过程。近年来,关于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认知和情绪研究逐渐成为特殊教育临床工作的重要课题。作为个体得以生存和保障安全的基础——快速搜索和知觉威胁信息并做出合理应对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其提高生命质量的核心前提。因此,系统探讨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威胁知觉,一方面能够加深人们对于此类儿童的了解,为自闭症认知研究提供新素材,丰富并充实其理论基础;另一方面探讨威胁知觉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思考,能够为临床干预提供新视野,最终达到促进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良好康复的目的。本研究共分成六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研究背景。该部分首先是对研究主题的提出进行了简略介绍,然后针对“自闭症谱系障碍”、“威胁知觉”及“威胁优势效应”三个核心概念进行明确界定,随后从威胁知觉的生物进化意义、科学研究方法、神经生理机制、主要影响因素及自闭症谱系障碍群体的认知加工特点和相关理论假说进行总结与梳理,并为后续研究的顺利开展提出若干启示。第二部分为研究构想。该部分从宏观层面介绍研究的总体情况、设计框架、研究的重难点及研究设计的特色创新之处。第三部分为实验研究。该部分详细探讨了威胁知觉的存在性与特征性,具体涉及视觉突显任务(颜色图片任务)、环境图片任务、表情图片任务和动态视频任务中的7个系列实验。实验1通过视觉突显任务,发现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能够对不同刺激来源分配不同的注意资源(眼动差异),说明其存在基本完整的威胁知觉生理机制,这为整个研究提供了前提。但是,这种知觉机制能否推广到相对复杂的环境当中?实验2以“蛇”与“花”组成了不同性质的刺激材料,发现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对于负性目标具有搜索优势,表现出明显的威胁突显效应,并对全威胁的负性环境图片产生注意固着现象。考虑到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所固有的人际交往与情绪行为障碍,以上的知觉特点是否也体现在面孔加工过程中?实验3到实验5通过标准化的中性、高兴和愤怒面孔组成的表情图片群任务,全面了解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对面孔威胁的知觉速度、知觉广度及知觉方式等方面的特点。通过与智商匹配的正常儿童对照研究:实验3发现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同样表现出情绪突显现象,但是与环境图片任务不同的是,儿童对于高兴表情具有加工优势,表现出正性知觉偏好,而且受到刺激材料呈现时间的显着影响;实验4发现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威胁知觉还受到不同矩阵大小的影响,并对威胁目标搜索过程中存在不稳定的典型威胁突显效应,表明其在知觉任务过程中同时采用平行加工与系列加工的搜索方式;实验5通过改变面孔方向,总体上没有发现明显的面孔倒置效应,说明表情认知以特征信息加工为主,但是,对于愤怒表情的知觉过程中,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却表现出面孔倒置效应的孤立反转,再次体现此类儿童独特、复杂且差异巨大的知觉方式的存在。回到儿童日常生活当中最为常见的动态情境,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是否同样会存在上述静止图片任务中所呈现的威胁知觉特点?实验6和实验7通过动态整合情境中的视频任务的眼动研究,一方面验证了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在表情任务中的正性加工偏好特点;另一方面更为主要的是揭示视频类型(卡通/真人)、情境性质(正性/负性)及场所类型(室内/室外)等因素同样影响儿童的威胁知觉。与智商匹配的正常儿童相比,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在动态整合情境当中对威胁信息知觉的效能相对较低,出现较为明显的情绪加工困难。第四部分为临床应用。该部分根据实验研究的结果,对威胁知觉在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认知训练、安全教育、生活自理、人际交往及情绪情感等功能发展领域中的临床应用进行了初步探索,并提供一些策略性的干预建议。第五部分为综合讨论。该部分对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威胁知觉的存在性、水平与特点(包括任务类型差异、生理成熟影响和认知加工方式)及临床应用性进行综合探讨,并对“统合”、“结构”和“视觉支持”三个干预原则进行了着重强调。第六部分为总结论。该部分总结了威胁知觉存在性、特征性及临床应用性的主要研究结果,同时系统反思了本研究在样本选择、研究方法及临床探讨方面的几点局限。最后,本文对未来多领域跨学科、全面深入的科学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能更好地服务于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临床康复工作。
李静峰[4](2002)在《现代汉语常用汉字字义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现代汉字字义研究长期以来备受冷落。本论文在综合应用现代汉字学、词汇学、语义学、语法学、语音学、文字学等各方面的理论知识,对3500个常用汉字做共时研究之后,认为字义是汉字独有的特征,现代汉字字义研究的深入还能在汉字教学、辞书编纂及计算机信息处理等诸多领域发挥巨大的作用。因此,现代汉字应当受到重视,获得独立的研究地位。在肯定现代汉字字义研究价值的基础上,本论文进一步提出了现代汉字字义研究应当具备的四项基本内容:特点、内部类别划分、外部联系方式及应用前景,然后利用对比、数据库分析等方法,分别就这四个方面做了一定的理论探讨和材料分析。由于字义的历史延续性及字义系统的开放性,现代汉字字义研究必然十分复杂,非短短数万言的论文所能涵盖,因此本论文只能在理论上略做探讨,旨在引起研究者对这一研究的关注,从而让这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在今天的语言文字应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周琳,谢庆峰[5](2001)在《浅析心率余数变化对手枪射击的影响》文中认为通过对两个学员队的五四式手枪射击训练、考核的跟踪调查研究结果,对学员射击时产生心率余数的原因和心率余数存在差别的机制进行了分析,对如何缓解紧张和控制焦虑情绪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二、浅析心率余数变化对手枪射击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析心率余数变化对手枪射击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二级气手枪运动员持枪稳定性与中枢疲劳的关系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问题提出 |
1.2 选题目的意义 |
1.2.1 选题目的 |
1.2.2 选题意义 |
1.2.3 选题理论价值与应用价值 |
2 文献综述 |
2.1 持枪稳定性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1 平衡能力研究 |
2.1.2 上肢稳定性研究 |
2.1.3 疲劳与持枪稳定性 |
2.1.3.1 肌疲劳与持枪稳定性 |
2.1.3.2 中枢疲劳与持枪稳定性 |
2.1.3.3 视疲劳与持枪稳定性 |
2.2 射击项目中中枢疲劳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1 中枢疲劳的生理机制 |
2.2.2 射击项目中中枢疲劳的检测及监控 |
2.2.3 中枢疲劳的评价方法 |
2.3 射击项目中视疲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2.3.1 视疲劳的生理机制 |
2.3.2 视疲劳在射击项目中的监测 |
2.3.3 视疲劳的评价方法 |
2.4 文献综述述评 |
3 研究设计 |
3.1 研究对象、方法和技术路线 |
3.1.1 研究对象 |
3.1.2 研究方法 |
3.1.2.1 实验仪器及测试指标 |
3.1.2.2 测试方法 |
3.1.2.3 测试步骤 |
3.1.2.4 数据处理 |
3.1.3 技术路线 |
3.2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3.2.1 研究重点 |
3.2.2 研究难点 |
3.2.3 研究创新点 |
4 研究过程与分析 |
4.1 结果部分 |
4.1.1 持枪稳定性指标与环数的关系 |
4.1.1.1 模拟赛中每组环数的变化比较 |
4.1.1.2 模拟赛中 1s瞄道的变化 |
4.1.1.3 模拟赛中 0.1s瞄道的变化 |
4.1.1.4 模拟赛中10环覆盖率的变化 |
4.1.1.5 1s瞄道、0.1s瞄道、10环覆盖率与环数的相关关系 |
4.1.1.6 十环组与非十环组的持枪稳定性指标的比较 |
4.1.2 疲劳指标在模拟比赛中的变化 |
4.1.2.1 模拟赛中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RMSSD、LF/HF的变化 |
4.1.2.1.1 模拟赛中SDNN的变化 |
4.1.2.1.2 模拟赛中RMSSD的变化 |
4.1.2.1.3 模拟赛中LF/HF的变化 |
4.1.2.2 模拟赛前后闪光融合频率、反应时、视觉深度的变化比较 |
4.1.2.2.1 模拟赛前后闪光融合频率变化 |
4.1.2.2.2 模拟赛前后反应时变化 |
4.1.2.2.3 模拟赛前后视觉深度变化 |
4.1.3 模拟赛中疲劳指标与环数及稳定性指标的关系 |
4.1.3.1 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RMSSD、LF/HF与环数的相关关系 |
4.1.3.2 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RMSSD、LF/HF与瞄道的相关关系 |
4.1.3.2.1 SDNN、RMSSD、LF/HF与 1s瞄道的相关关系 |
4.1.3.2.2 SDNN、RMSSD、LF/HF与 0.1s瞄道的相关关系 |
4.1.3.2.3 SDNN、RMSSD、LF/HF与10环覆盖率的相关关系 |
4.2 分析讨论 |
4.2.1 持枪稳定性对环数影响的分析 |
4.2.2 模拟比赛对中枢疲劳影响的分析 |
4.2.2.1 SDNN、RMSSD、LF/HF的变化与疲劳趋势的分析 |
4.2.2.2 闪光融合频率、反应时、深度知觉的变化与疲劳趋势的分析 |
4.2.3 中枢疲劳指标对环数及持枪稳定性影响的分析 |
4.2.3.1 中枢疲劳指标对环数的影响分析 |
4.2.3.2 中枢疲劳指标对持枪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压力下工作记忆容量对注意控制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焦虑对注意控制的影响:注意控制理论的解释 |
1.1.1 注意控制能力的测量方法 |
1.1.2 对注意控制理论的实证检验 |
1.2 工作记忆容量对注意控制的影响:工作记忆容量注意控制观 |
1.2.1 工作记忆容量的测量方法 |
1.2.2 对工作记忆容量注意控制观的实证检验 |
1.2.3 工作记忆容量注意控制观与注意控制理论的结合 |
1.3 工作记忆训练能否提高注意控制能力? |
1.3.1 工作记忆训练的方法 |
1.3.2 对工作记忆训练研究的元分析 |
1.3.3 工作记忆训练与注意控制 |
1.4 问题提出 |
2 预实验:焦虑情境的设置效果及状态焦虑对注意控制的影响 |
2.1 目的 |
2.2 方法 |
2.2.1 研究设计 |
2.2.2 研究参与者 |
2.2.3 材料与仪器 |
2.2.4 状态焦虑情境设置 |
2.2.5 实验程序 |
2.3 结果 |
2.3.1 状态焦虑情境的操控检验 |
2.3.2 状态焦虑对注意控制的影响 |
2.4 讨论 |
3 实验一:工作记忆容量对状态焦虑影响注意控制的调节作用 |
3.1 目的 |
3.2 方法 |
3.2.1 研究设计 |
3.2.2 研究参与者 |
3.2.3 材料与仪器 |
3.2.4 状态焦虑情境设置 |
3.2.5 实验程序 |
3.3 结果 |
3.3.1 状态焦虑情境的操控检验 |
3.3.2 状态焦虑、工作记忆容量对注意控制的影响 |
3.4 讨论 |
4 实验二:工作记忆训练对注意控制能力的提高 |
4.1 目的 |
4.2 方法 |
4.2.1 研究设计 |
4.2.2 研究参与者 |
4.2.3 材料与仪器 |
4.2.4 状态焦虑情境设置 |
4.2.5 实验程序 |
4.3 结果 |
4.3.1 工作记忆训练概况 |
4.3.2 工作记忆训练对工作记忆容量的影响 |
4.3.3 工作记忆训练对注意控制能力的影响 |
4.4 讨论 |
4.4.1 工作记忆训练的近迁移和远迁移效果 |
4.4.2 对状态焦虑作用的再检验 |
5 总讨论 |
5.1 对注意控制理论的细化 |
5.1.1 状态焦虑如何干扰注意控制? |
5.1.2 细化的“焦虑—注意控制”关系 |
5.2 工作记忆容量在注意控制中的作用:对注意控制理论的再细化 |
5.3 工作记忆训练对注意控制的提高 |
5.4 本研究的贡献 |
5.5 本研究的局限 |
6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3)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威胁知觉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
1 问题提出 |
2 概念界定 |
2.1 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 |
2.2 威胁知觉 |
2.3 威胁优势效应 |
3 研究综述 |
3.1 威胁知觉的生物进化意义 |
3.2 威胁知觉的科学研究方法 |
3.3 威胁知觉的神经生理机制 |
3.4 威胁知觉的主要影响因素 |
3.5 自闭症谱系障碍群体威胁知觉的认知加工特点 |
3.6 自闭症谱系障碍群体威胁知觉的相关理论基础 |
3.7 综述启示 |
第二部分 研究构想 |
1 研究的总设计框架 |
1.1 研究目的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对象 |
1.4 研究范式 |
2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
2.1 被试的匹配 |
2.2 研究范式的选用 |
2.3 研究主题的体现 |
3 研究的设计特色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
1 实验一 “视觉突显效应”的研究 |
1.1 前言 |
1.2 研究方法 |
1.3 结果 |
1.4 讨论 |
1.5 结论 |
小结与反思 |
2 实验二 环境图片任务中威胁知觉的研究 |
2.1 前言 |
2.2 研究方法 |
2.3 结果 |
2.4 讨论 |
2.5 结论 |
小结与反思 |
3 实验三 表情图片任务中不同持续时间条件下威胁知觉的研究 |
3.1 前言 |
3.2 研究方法 |
3.3 结果 |
3.4 讨论 |
3.5 结论 |
小结与反思 |
4 实验四 表情图片任务中不同矩阵大小条件下威胁知觉的研究 |
4.1 前言 |
4.2 研究方法 |
4.3 结果 |
4.4 讨论 |
4.5 结论 |
小结与反思 |
5 实验五 表情图片任务中不同面孔方向条件下威胁知觉的研究 |
5.1 前言 |
5.2 研究方法 |
5.3 结果 |
5.4 讨论 |
5.5 结论 |
小结与反思 |
6 实验六 动态整合情境中威胁知觉的实验研究——视频任务1(卡通和情境) |
6.1 前言 |
6.2 研究方法 |
6.3 结果 |
6.4 讨论 |
6.5 结论 |
小结与反思 |
7 实验七 动态整合情境中威胁知觉的实验研究——视频任务2(真人和场所) |
7.1 前言 |
7.2 研究方法 |
7.3 结果 |
7.4 讨论 |
7.5 结论 |
小结与反思 |
第四部分 临床应用 |
1 威胁知觉在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认知训练中的应用 |
2 威胁知觉在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安全教育中的应用 |
3 威胁知觉在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生活自理培养中的应用 |
4 威胁知觉在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人际交往干预中的应用 |
5 威胁知觉在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情绪情感培养中的应用 |
第五部分 综合讨论 |
1 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威胁知觉的存在性探讨 |
2 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威胁知觉的水平及特点 |
3 威胁知觉对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临床干预的应用性 |
第六部分 总结论 |
1 研究结论 |
2 研究局限 |
3 研究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4)现代汉语常用汉字字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导言 |
第一章 现代汉字字义的研究意义和现状 |
1.1 现代汉字字义研究的必要性 |
1.2 现代汉字字义研究的现状 |
1.3 现代汉字字义研究的内容 |
第二章 现代汉字字义的特点 |
第三章 常用现代汉字字义分类 |
3.1 语料选择 |
3.2 分类视角 |
3.3 分类步骤 |
3.4 分析结果 |
第四章 汉语双音节合成词的字义构成 |
4.1 现代汉语合成词形成的原因和途径 |
4.2 分析材料和方法 |
4.3 分析结果 |
第五章 现代汉字字义研究的应用领域 |
5.1 现代汉字字义研究在汉字教学领域中的应用 |
5.2 现代汉字字义研究在辞书编纂领域中的应用 |
5.3 现代汉字字义研究在计算机语言信息处理领域中的应用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现代汉字字义分类结果 |
附录二 汉语双音节合成词字义构成方式 |
致谢 |
四、浅析心率余数变化对手枪射击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二级气手枪运动员持枪稳定性与中枢疲劳的关系探究[D]. 杨培鑫. 北京体育大学, 2019(08)
- [2]压力下工作记忆容量对注意控制的影响[D]. 罗霄骁. 北京体育大学, 2016(12)
- [3]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威胁知觉的实验研究[D]. 林云强. 华东师范大学, 2012(01)
- [4]现代汉语常用汉字字义研究[D]. 李静峰. 广西大学, 2002(02)
- [5]浅析心率余数变化对手枪射击的影响[J]. 周琳,谢庆峰. 空军雷达学院学报, 2001(04)
标签:工作记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