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观察

卢少伟

(黑龙江省龙江县第一人民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100)

【摘要】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我院2013年3月~2015年7月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患者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应用西药治疗,应用阿司匹林、尼莫地平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辩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3%,经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脑缺血

【中图分类号】R74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3-0089-02

短暂性脑出血发作是神经内科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该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多见,男性多于女性。临床主要表现为一侧肢体共济失调,半身不遂、失语等。本病发作突然,症状和体征出现后迅速达高峰,从无症状于高峰不超5分钟,通常少于2分钟[1]。持续则吋间为数秒、数分钟至数十分钟,亦可达数小时,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正常,该病长期发作会导致脑梗死的发生[2],因此,对该病进行早期控制,减少进一步发展尤为重要。现代医学认为是该部位组织血管系统供血不足,单纯西药治疗效果欠佳。本研究通过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选我院2013年3月~2015年7月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患者32例,纳入标准:符合《神经病学》第6版诊断标准;发病时间少于48小时患者。排除标准: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高血压患者;消化道出血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观察组患者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41~68岁,平均年龄为(56.1±2.7)岁,其中发病持续时间小于2分钟患者10例,发病时间在2~30分钟患者5例;对照组患者15例,男7例,女8例,年龄43~71岁,平均年龄为(58.2±3.5)岁,其中发病持续时间小于2分钟患者8例,发病时间在2~30分钟患者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发病持续时间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西医治疗,给予患者口服阿司匹林100mg,每日1次,尼莫地平30mg,每日一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中医辨证治疗,具体方法为:通过中医辨证将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分为气虚血滞型、痰凝血滞型、湿郁血滞型、阳亢血滞型。气虚血滞型给予患者补气通滞汤治疗,方中组成有黄芪30g、地龙30g、怀牛膝、桑寄生、红花、甘草10g,甘草5g。痰凝血滞型给予患者祛痰通滞汤治疗,其中黄芪30g、川芎、当归15g、红花10g、牛膝、鸡血藤20g、甘草5g;湿郁血滞型给予患者渗湿通滞汤治疗,其中杏仁10g、白蔻仁6g、厚朴5g、滑石5g、甘草5g。阳亢血滞型给予患者平阳通滞汤治疗,其中熟地黄20g、鹿角胶、白芥子6g、麻黄2g、甘草2g。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

1.3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判定标准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个标准。治疗后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基本无发作或每周发作小于1次,1个月后得到控制无发作为显效;治疗后患者短暂性脑缺血的发作次数1~3次,1个月内后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为有效;治疗后患者短暂性脑缺血的发作次数无改变或增加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监测患者用药后血凝、肝肾功能及不良反应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所得的数据均采用SPSS16.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认为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3%,经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一种由局部性脑缺血突发短暂性的神经功能障碍,发病因素尚不明确,该病一般发作时间较短,多数患者在24小时内能够完全恢复[3],如长时间发作或发作次数频繁会对神经功能带来损伤,甚至导致脑梗死的发生,严重影响人们的人体健康。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阶段,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短暂性脑缺血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4],长期发作会导致脑梗死的发生。因此,治疗短暂性脑缺血成为临床上重要讨论话题。西医临床上主要治疗该病的方法为使用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的药物治疗,如阿司匹林,能够抗血小板聚集,还能够有效防止因血小板聚集引起的血栓,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复发率高,需要长时间的用药进行维持,治愈率较低。中医认为本病属“眩晕”范畴,其发病因素为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湿中阻、肝阳上亢。随着年龄增加,气血减少,导致气不行血,出现血瘀,血瘀导致静脉失调,气血两亏导致脑髓不通,从而导致本病的发生[5],在治疗上应以通络、活血为主,本研究通过中医辨证针对患者表现进行分型,掌握病机,辨证施治,并配合西医治疗,达到了满意效果。

综上所述,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效果显著,并能够改善患者血管微循环,接触脑血管痉挛及恢复脑供血,治疗总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樊丽芳.中西医结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8年26期.

[2]白雁明,张湘玲,王海阳,张志平.中西医结合治疗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8例[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年10期.

[3]黄晓芸,梅志忠,方浩威,余映丽.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脑梗死关系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年01期.

[4]张志军,冯来会,王宝亮,周志胜.中西医结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5例[J].中医研究,2012年11期.

[5]宗寿健,王兴臣.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中西医结合诊治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年07期.

标签:;  ;  ;  

中西医结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