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扫盲运动论文_范连生

导读:本文包含了农村扫盲运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弹性,业余教育,教民,农村,制度,新民主主义,河北。

农村扫盲运动论文文献综述

范连生[1](2008)在《革命语境下的文化翻身——评建国初期黔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的扫盲运动》一文中研究指出建国初期,随着土地改革和合作化运动的进行,黔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的劳动人民要求文化翻身的愿望亦日益迫切,党和政府采取措施,对农村各种社会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大力扫盲,进行文化重建。这一时期,黔东南地区出现了两次扫盲高潮,革命为扫盲奠定基础,扫盲也促进了革命的顺利进行,两者相辅相成,对随后的乡村民众教育和社会变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贵州社会科学》期刊2008年11期)

冯晨光[2](2008)在《20世纪50年代河北省农村扫盲运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央人民政府为提高全民文化素质,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在全国掀起了一场以识字学文化为主的扫除文盲运动。河北省人民政府积极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开展扫盲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使河北省扫盲运动的发展与全国保持了同步。本文利用河北省档案馆馆藏的大量档案资料,对20世纪50年代河北省农村的扫盲运动进行了初步研究。本文共分五个大部分:第一部分概述20世纪50年代河北省农村扫盲运动的总体历程。20世纪50年代河北省农村扫盲运动与全国的扫盲运动相一致,先后经历了叁次高潮。每次高潮都声势浩大,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冒进”的偏向,伴随着每次“冒进”后的整顿,扫盲运动呈现出波浪形的发展轨迹。第二部分阐述扫盲运动领导机构的设置及其职能的演变。20世纪50年代中央和河北省先后出现两个专管扫盲的领导机构:扫盲工作委员会和扫盲协会,两个机构都经历了组建、职能的充分发挥、职能的弱化直至终止的发展过程。第叁部分分析扫盲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组织形式。为了提高扫盲的效率、巩固扫盲的学习成果,同时协调扫盲与生产的关系,中央与河北省不断调整扫盲教学方法、改进学习组织形式,但扫盲与生产的矛盾始终没有得到完全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扫盲运动的成效。第四部分考察扫盲师资培养训练的方式方法。河北省本着提高师资质量、稳定教师队伍的原则,一方面不断改进扫盲师资的培养方式,另一方面采取许多具体措施解决教师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其安心于扫盲教学工作。但因为教师培训机制不够完善,教师进修学校数量不足,导致一部分扫盲教师的文化水平和教学能力长期得不到提高。第五部分概括了扫盲运动取得的成效和影响扫盲运动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20世纪50年代河北省扫盲运动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使相当数量的农民脱盲,但在运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甚至是破坏性的因素:扫盲运动领导机构基层组织不健全、农民的学习时间无法保证、强迫命令的工作作风等。其中有些问题及时得到纠正,但有些现象却屡禁不绝,成为阻碍扫盲运动正常发展的“顽疾”。(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08-04-07)

宋洁[3](2006)在《建国初期农村扫盲运动的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中国建国初期,党领导了旨在提高农民识字能力的扫盲运动。这个运动伴随着“速成识字法”的推广和农业合作化运动出现了两次高潮。在农村扫盲运动中,采用了结合农村实际和贴近农民生活的灵活多样的方法,成功地在短时间内较大幅度地改变了农民不识字的现状。这是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文化建设的一项成果。(本文来源于《党史文苑》期刊2006年12期)

马云[4](2004)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村扫盲运动的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全面崩溃的经济和紧张的国际局势,中国共产党及其政府迫切要求提高广大农民的文化水平。通过健全扫盲教育制度、推行弹性的扫盲机制等措施,在整个50年代,中国农村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扫盲运动,凸现了重视对农村干部和妇女的教育、采取灵活的教学机制及整个运动过程非均衡发展等特点。(本文来源于《商丘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4年06期)

马云[5](2003)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村扫盲运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村扫盲运动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借鉴革命根据地民众教育的经验,师承苏联成人教育体制的结果。 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对50年代农村扫盲工作给予高度重视,通过加强对扫盲工作的组织管理,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学习内容和形式,在农村扫盲运动中推行了弹性学习制度。并且,将农业生产重于普及教育,使扫盲运动过程呈现出非均衡发展的特点。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村扫盲运动取得了巨大成功,它提高了中国广大农村群众的素质;形成了良好的农村社会风尚;促进农村妇女社会的角色转变。但是,由于农村扫盲运动受到时代与环境的限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同时,扫盲运动的经验教训也给予当前普及教育以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我们应该充分认识教育的长期性和长效性,将实施农村教育的综合改革和推广终身教育与加强党的领导相结合,才能使中国农村教育走向新的发展。(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03-05-01)

[6](1959)在《响应八中全会的伟大号召把农村扫盲运动推向新高潮》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工农业生产全面大跃进的1958年中,我省农村扫盲和业余教育同样获得了空前伟大的成绩。数量大大地发展了,去年叁月以后,特别是入夏以来,在广大农村中,随着整个跃进形势的发展,迅速地掀起了“万人教,全民学”的扫盲运动高潮。去年十月望城现场会议以后,在大量扫除文盲的基础上又大量、普遍地举办了各种业余学校,组织了720多万青壮年农民参加学习。质量普遍地、显着地、全面地提高了。1958年一年中,实际只是半年左右的时间内,数百万农民(本文来源于《湖南教育》期刊1959年18期)

农村扫盲运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世纪50年代,中央人民政府为提高全民文化素质,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在全国掀起了一场以识字学文化为主的扫除文盲运动。河北省人民政府积极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开展扫盲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使河北省扫盲运动的发展与全国保持了同步。本文利用河北省档案馆馆藏的大量档案资料,对20世纪50年代河北省农村的扫盲运动进行了初步研究。本文共分五个大部分:第一部分概述20世纪50年代河北省农村扫盲运动的总体历程。20世纪50年代河北省农村扫盲运动与全国的扫盲运动相一致,先后经历了叁次高潮。每次高潮都声势浩大,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冒进”的偏向,伴随着每次“冒进”后的整顿,扫盲运动呈现出波浪形的发展轨迹。第二部分阐述扫盲运动领导机构的设置及其职能的演变。20世纪50年代中央和河北省先后出现两个专管扫盲的领导机构:扫盲工作委员会和扫盲协会,两个机构都经历了组建、职能的充分发挥、职能的弱化直至终止的发展过程。第叁部分分析扫盲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组织形式。为了提高扫盲的效率、巩固扫盲的学习成果,同时协调扫盲与生产的关系,中央与河北省不断调整扫盲教学方法、改进学习组织形式,但扫盲与生产的矛盾始终没有得到完全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扫盲运动的成效。第四部分考察扫盲师资培养训练的方式方法。河北省本着提高师资质量、稳定教师队伍的原则,一方面不断改进扫盲师资的培养方式,另一方面采取许多具体措施解决教师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其安心于扫盲教学工作。但因为教师培训机制不够完善,教师进修学校数量不足,导致一部分扫盲教师的文化水平和教学能力长期得不到提高。第五部分概括了扫盲运动取得的成效和影响扫盲运动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20世纪50年代河北省扫盲运动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使相当数量的农民脱盲,但在运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甚至是破坏性的因素:扫盲运动领导机构基层组织不健全、农民的学习时间无法保证、强迫命令的工作作风等。其中有些问题及时得到纠正,但有些现象却屡禁不绝,成为阻碍扫盲运动正常发展的“顽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农村扫盲运动论文参考文献

[1].范连生.革命语境下的文化翻身——评建国初期黔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的扫盲运动[J].贵州社会科学.2008

[2].冯晨光.20世纪50年代河北省农村扫盲运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

[3].宋洁.建国初期农村扫盲运动的特点[J].党史文苑.2006

[4].马云.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村扫盲运动的特点[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4

[5].马云.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村扫盲运动研究[D].西北大学.2003

[6]..响应八中全会的伟大号召把农村扫盲运动推向新高潮[J].湖南教育.1959

论文知识图

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与毕(结...

标签:;  ;  ;  ;  ;  ;  ;  

农村扫盲运动论文_范连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