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昆虫特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转录因子,昆虫,基因调控网络,表型变化
昆虫特异论文文献综述
赵新威[1](2016)在《昆虫世系特异转录因子的鉴定及其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因表达的差异被认为是导致近缘物种之间表型改变和进化的主要原因。而基因表达是由顺式调控元件(cis-regulatory element)和其相应的反式调控元件(trans-regulatory element)共同调控的,它们的变化均会导致基因表达的改变。一般而言,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变化只会影响单个基因或少数基因的表达,因此只会影响基因调控网络(gene regulatory network)上的某些节点的变化。相反,当转录因子发生改变后,其所有的靶基因的表达都有可能受到影响,这种大量基因表达的改变对生物体的生存是有害的。另外,转录因子是编码蛋白质的功能基因,相对而言,转录因子在进化过程中较为保守,先前的研究也表明转录调控进化主要是顺式调控区域的改变导致的。目前对一些特殊世系物种间转录因子条目变化及其可能的功能分化仍然知之甚少。本文以昆虫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分析方法分析了昆虫转录因子的分布,并调查了世系特异重复转录因子对基因调控网络的影响及其对物种表型的可能影响,获得了如下结果:(1)昆虫中转录因子数目差异较大。本文鉴定了35个物种中26808个转录因子,并将其分为65个转录因子家族(transcription factor family)。我们发现同一个转录因子家族其基因数目在不同物种中并不相同。尽管在世系内部其趋势可能有一部分相同,但在近缘物种中依旧有数目变化。这说明转录因子的变化的确存在,这些变化可能是物种之间基因调控网络和表型变化的重要来源。(2)世系特异转录因子的变化会导致基因调控网络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转录因子重复后的功能变化,本文通过系统发生分析的方法系统鉴定了昆虫世系特异重复的转录因子。最终,鉴定了20个在昆虫世系间存在拷贝数特异改变的转录因子,其中6个世系特异的转录因子仅在果蝇世系中产生重复而在其他世系中并未重复。利用已有的黑腹果蝇基因调控数据,本文构建了这6对世系特异转录因子的基因调控网络,发现两拷贝之间的基因调控网络发生了分化,说明转录因子的变化会导致基因调控网络的改变。(3)世系特异重复转录因子间功能发生了明显分化。通过搜寻Flybase中6对世系特异重复转录因子等位表型数据,本文发现转录因子的不同拷贝对果蝇表型有不同影响。进一步用时空表达数据分析发现重复转录因子之间的表达模式的确发生了明显分化。本文系统鉴定了昆虫不同物种中的转录因子条目以及世系特异的转录因子,发现有些转录因子在一些特殊世系中有特异扩增,因此,转录因子并非是以前认为的那样保守。此外本文还发现,果蝇世系特异重复转录因子之间的功能已经发生了明显分化。研究结果为理解转录因子进化提供了新视角。(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6-04-01)
杨芷,蒋洪岩,张永军[2](2015)在《昆虫病原真菌球孢白僵菌虫菌体表面特异蛋白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球孢白僵菌等昆虫病原真菌主要通过直接穿昆虫体壁引起致病死亡的,其侵染过程涉及一系列的形态转换。其中,病原菌一旦穿透昆虫体壁进入昆虫血腔,便分化成棍棒形的芽生孢子,即虫菌体,逃避寄主昆虫的"免疫"防御识别,并通过营养掠夺和分泌毒素等引起昆虫致病死亡。与疏水性的分生孢子和亲水性的芽生孢子相比,虫菌体表面存在一层特化的高度有序的刷状突起,推测这种特化的细胞表面结构可能与真菌逃避昆虫"免疫"识别相关。本研究发现,这种特化结构主要为与细胞壁或膜共价相连的蛋白质组成。通过温和处理提取与细胞壁或膜共价相连的蛋白并进行比较蛋白组学研究,结果表明,与从固体培养的分生孢子和液体培养的芽生孢子提取的蛋白相比,虫菌体存在43种特异蛋白。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SignalP、Protcomp、TMHMM、big-PI Predictor和TargetP等分析这些特异蛋白,发现有7种蛋白具备表面蛋白特征,即含有N-端信号肽、无跨膜结构域和无亚细胞器定位信号等特征。利用GFP标签结合荧光显微观察发现,7种蛋白中仅两种蛋白具有虫菌体特异表达特性,包括一个HsbA超家族蛋白和一个磷脂酶蛋白。利用基因敲出和过表达等技术解析这两个蛋白的功能,将有助于揭示白僵菌虫菌体逃避昆虫"免疫"识别的可能机制。(本文来源于《中国菌物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09-20)
王银元,杨翠娥[3](2012)在《昆虫对声音特异反应及其在害虫防治中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然界各种昆虫都具有各自独特的、类似人类"耳朵"功能的听觉系统,并且形态构造迵异,在身体着生部位也不尽相同,但均能对具有一定频率和强度特征的不同声音产生内在特异性反应,且在外在行为习性上表现出趋向、逃避等动作,基于此昆虫生物学特性,可以通过实验精确测定出不同害虫各自喜欢或厌倦的声音类型及其声波特征,以此来实现用特定声音或引诱或拒避特定害虫,达到控制害虫发生与危害的目的。(本文来源于《上海农业科技》期刊2012年01期)
范佳,Sophie,Vandermoten,Frederic,Francis,刘勇,陈巨莲[4](2011)在《特异结合EβF的气味结合蛋白在蚜虫及其天敌等6种昆虫中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农业害虫及其天敌对各自寄主寻找和定位行为过程中,嗅觉起重要作用。在蚜虫及其天敌嗅觉分子机制研究领域,蚜虫报警激素(E)-β-法尼烯(EβF)是重要研究对象。已有报道豌豆蚜的气味结合蛋白ApisOBP3对EβF具有特异的亲和能力,因此,OBP3被认为是蚜虫感知EβF的气味结合蛋白之一。OBP3在蚜虫中十分保守,也说明该蛋白在蚜虫的嗅觉感受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功能。开展多种蚜虫及其天敌等昆虫的EβF感受机制的研究,对了解报警信息素驱避蚜虫和吸引天敌的作用机理、开发基于EBF的"推一拉技术"的害虫综合治理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应用价值。本研究以昆虫对EβF的嗅觉行为为背景,选取对EβF具有不同反应的6种昆虫,即麦长管蚜、甘蓝蚜、枫长镰管蚜、异色瓢虫、黑带食蚜蝇、长尾管蚜蝇等为实验对象,利用ApisOBP3的cDNA序列设计特异及简并引物,检测各实验对象OBP3蛋白表达情况;构建OBP3重组蛋白表达载体,进行蛋白表达;测定枫长镰管蚜对EβF嗅觉行为反应。通过基因克隆、蛋白表达等技术手段及后续的配体结合实验,证明能够识别和结合EβF的OBP3在6个实验对象体内均有表达,为上述昆虫对EβF的识别提供了分子生物学依据。全部序列与豌豆蚜ApisOBP3序列一致性达到95%以上,具有昆虫OBP蛋白典型的6个保守半胱氨酸残基。以上获得的相关序列已提交NCBI Genbank数据库(SubmissionNo.:1427784),相关数据将于2012年公开。麦长管蚜利用EβF作为报警信息素,雌性黑带食蚜蝇及异色瓢虫成虫利用EβF作为利它素虫;而OBP3在其他实验对象中的表达,则说明EβF可能具有更多的生理功能。甘蓝蚜自体挥发物组分包含5%的EβF,并且,其机体内存在识别EβF的机制,却对环境中的EβF不敏感,推测甘蓝蚜可能通过对EβF有无的判断,区分组分类似的分别来自于十字花科寄主植物和同类的挥发物;枫长镰管蚜不分泌EβF,但对自体挥发物具有报警信息素反应;枫长镰管蚜对外源EβF具有明确地回避反应,可能与迁飞过程中寄主识别及更有效地逃避被捕食等有关;雄性黑带食蚜蝇及长尾管蚜蝇可能通过EβF(来自于植物或蚜虫)判断蜜源,雄性黑带食蚜蝇对EβF的趋性有助于提高其在生育期遇见雌蝇发生交尾的概率。(本文来源于《植保科技创新与病虫防控专业化——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1-11-06)
刘福海,何春正,邵传艳[5](2008)在《氟啶脲等特异性昆虫生长调节剂防治水稻害虫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氟啶脲、氟铃脲是苯基甲酰基脲类特异性昆虫生长调节剂。作用机理主要是抑制儿丁质的合成,阻碍昆虫正常蜕皮,使卵的孵化、幼虫蜕皮以及蛹发育畸形,成虫羽化受阻而发挥杀虫作用,对多种鳞翅目害虫及鞘翅目、双翅目等害虫有很高活性,具有杀虫广谱、药效高、(本文来源于《江苏省昆虫学会第十二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8-08-01)
林董,郑璐平,谢荔岩,吴祖建,林奇英[6](2008)在《GFP与水稻条纹病毒病害特异蛋白的融合基因在sf9昆虫细胞中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用重迭延伸PCR(overlap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overlap-PCR)方法获得了含有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GFP)和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病害特异性蛋白SP(Disease-specific protein)两者的融合基因(GFP-SP),并将其克隆至载体pMD18-T,得到的重组质粒pMD18-T-GFP-SP经XbaⅠ/HindⅢ双酶切后与经相同方法处理过的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FastBacHTb相连接构建成重组转移质粒pFastBacHTb-GFP-SP。酶切和测序鉴定证明了其序列的正确性并且无移码现象发生。将此质粒转化入含穿梭载体Bacmid的感受态细胞DH10Bac,得到含有目的基因片段的重组杆状病毒穿梭质粒rb-GFP-SP。以之转染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sf9)细胞,24~48 h后在显微镜200倍可见光视野下观察到被感染细胞发生了细胞和细胞核变大、细胞内颗粒物增多、细胞脱落甚至裂解等一系列与正常的sf9昆虫细胞形态有明显区别的变化。荧光显微镜下可见部分细胞发出清晰的绿色荧光,且大部分荧光集中在细胞质部分。这些结果表明,GFP-SP融合蛋白在sf9昆虫细胞内成功表达。(本文来源于《植物病理学报》期刊2008年03期)
胡刚[7](2005)在《抗汉滩病毒NP和GP双特异性抗体的构建及其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一种由汉坦病毒引起的危害极大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出血和急性肾功能损害为主要特征。该病在我国危害尤为严重,目前年发病人数为5~10万人,病死率较高。目前尚无特异有效的治疗方法。 鼠源性单克隆抗体(mAb)在病毒性疾病的治疗上已有应用,但由于存在人抗鼠抗体(HAMA)应答,不仅可能会影响其治疗效果,甚至会引起严重的变态反应。因此,如何降低鼠源性mAb的免疫原性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小分子抗体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新一代抗体。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造形成的小分子抗体可以保持亲本抗体的免疫学活性,且具有免疫原性弱,穿透力强等优点。因此,用基因工程方法制备小分子抗体并尽量减少其免疫原性是克服鼠源性mAb缺点的有效方法之一。 本研究用我室制备的具有高中和活性和高保护性的鼠源性抗汉滩病毒(HTNV)G2糖蛋白mAb 3G1和抗HTNV核蛋白(NP)mAb 1A8的基因构建双特异性抗体表达载体,分别在大肠杆菌及昆虫细胞中进行表达,并鉴定其免疫学活性,为开发新一代特异性治疗HFRS的药物奠定(本文来源于《第四军医大学》期刊2005-05-01)
毛立明,陈迎,林健荣[8](2005)在《昆虫特异蛋白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蛋白质是昆虫细胞的重要组分。在昆虫细胞内,蛋白质担负着组织形态的构成;调节生长发育的机能;产生抗性,提高免疫力,抵挡病菌入侵,有着非常广泛而积极的作用。在昆虫发育的特定阶段或遇到某些不良的环境条件,体内会产生一些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如抗冻蛋白、储存蛋白、荧光蛋白、滞育关联蛋白和病毒增效蛋白等,这对维持昆虫正常的生理生化代谢机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广东蚕业》期刊2005年01期)
芦田正明,吴福泉[9](1993)在《昆虫特异的生体防御系统及其利用技术——苯酚氧化酶前驱体级联——对昆虫生体防御反应的作用和作为医疗器械污染检查药的可能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入侵昆虫体内的霉菌、细菌或者人为插入蚕体内的尼龙丝、玻璃碎片等、能被血球细胞吞噬或者包埋。细菌一旦入侵体内,昆虫就开始合成具有抗菌活性的一系列免疫蛋白(immune proteins)。在表皮遇触伤时,也会合成免疫蛋白和外源凝集素(lectim)。昆虫的这些反应,一旦体内出现异物都会发生。在近代免疫学始创期,作为该研究先驱者的Metchnikoff,在前世纪末使用(本文来源于《广东蚕业》期刊1993年03期)
昆虫特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球孢白僵菌等昆虫病原真菌主要通过直接穿昆虫体壁引起致病死亡的,其侵染过程涉及一系列的形态转换。其中,病原菌一旦穿透昆虫体壁进入昆虫血腔,便分化成棍棒形的芽生孢子,即虫菌体,逃避寄主昆虫的"免疫"防御识别,并通过营养掠夺和分泌毒素等引起昆虫致病死亡。与疏水性的分生孢子和亲水性的芽生孢子相比,虫菌体表面存在一层特化的高度有序的刷状突起,推测这种特化的细胞表面结构可能与真菌逃避昆虫"免疫"识别相关。本研究发现,这种特化结构主要为与细胞壁或膜共价相连的蛋白质组成。通过温和处理提取与细胞壁或膜共价相连的蛋白并进行比较蛋白组学研究,结果表明,与从固体培养的分生孢子和液体培养的芽生孢子提取的蛋白相比,虫菌体存在43种特异蛋白。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SignalP、Protcomp、TMHMM、big-PI Predictor和TargetP等分析这些特异蛋白,发现有7种蛋白具备表面蛋白特征,即含有N-端信号肽、无跨膜结构域和无亚细胞器定位信号等特征。利用GFP标签结合荧光显微观察发现,7种蛋白中仅两种蛋白具有虫菌体特异表达特性,包括一个HsbA超家族蛋白和一个磷脂酶蛋白。利用基因敲出和过表达等技术解析这两个蛋白的功能,将有助于揭示白僵菌虫菌体逃避昆虫"免疫"识别的可能机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昆虫特异论文参考文献
[1].赵新威.昆虫世系特异转录因子的鉴定及其功能分析[D].重庆大学.2016
[2].杨芷,蒋洪岩,张永军.昆虫病原真菌球孢白僵菌虫菌体表面特异蛋白鉴定[C].中国菌物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5
[3].王银元,杨翠娥.昆虫对声音特异反应及其在害虫防治中应用[J].上海农业科技.2012
[4].范佳,Sophie,Vandermoten,Frederic,Francis,刘勇,陈巨莲.特异结合EβF的气味结合蛋白在蚜虫及其天敌等6种昆虫中的表达[C].植保科技创新与病虫防控专业化——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
[5].刘福海,何春正,邵传艳.氟啶脲等特异性昆虫生长调节剂防治水稻害虫试验[C].江苏省昆虫学会第十二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2008
[6].林董,郑璐平,谢荔岩,吴祖建,林奇英.GFP与水稻条纹病毒病害特异蛋白的融合基因在sf9昆虫细胞中的表达[J].植物病理学报.2008
[7].胡刚.抗汉滩病毒NP和GP双特异性抗体的构建及其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D].第四军医大学.2005
[8].毛立明,陈迎,林健荣.昆虫特异蛋白研究进展[J].广东蚕业.2005
[9].芦田正明,吴福泉.昆虫特异的生体防御系统及其利用技术——苯酚氧化酶前驱体级联——对昆虫生体防御反应的作用和作为医疗器械污染检查药的可能性[J].广东蚕业.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