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丝生物量论文_侯立娟,林金盛,刘少华,李瑞祥,马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菌丝生物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生物量,菌丝,液体,液态,营养,泰山,草菇。

菌丝生物量论文文献综述

侯立娟,林金盛,刘少华,李瑞祥,马林[1](2018)在《醋酸钠及复配4种矿物质对草菇菌丝生物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测定菌丝DNA含量,检测不同浓度梯度醋酸钠对草菇菌丝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醋酸钠浓度的升高,菌丝生物量呈线性增加,当达到0.7 g·L~(-1)时,生物量达到一个高峰值,DNA的含量为468.9±4.10μg·g~(-1),极显着地高于对照组,随着醋酸钠浓度继续增加到0.9 g·L~(-1)和1.1 g·L~(-1)时,生物量则呈减少的趋势,但均比对照的生物量高,说明适宜的醋酸钠浓度能极显着地增加草菇菌丝生物量。在筛选出最佳醋酸钠浓度(0.7 g·L~(-1))的基础上,进一步复配Cu、Zn、K、Mn元素,以醋酸钠为对照,比较复配微量元素及同一微量元素不同浓度对草菇菌丝生物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矿物质K和Cu元素效果较好,各浓度均能使菌丝生物量有所增加,其中添加8 g·L~(-1)KH_2PO_4处理的菌丝生物量比对照的高84.32%(P<0.05);添加0.04 g·L~(-1)Cu SO_4处理的菌丝生物量比对照高73.19%,达到5%显着水平;Zn SO_4添加量为0.25 g·L~(-1)和0.20 g·L~(-1)两处理的菌丝生物量分别比对照提高42.69%和20.34%;添加0.35 g·L~(-1)Mn SO_4处理的菌丝生物量比对照提高25.23%以上。Zn和Mn元素的各浓度处理与对照的菌丝体生物量无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王庆武,兰玉菲,谢新国,安秀荣[2](2017)在《不同营养成分对泰山赤灵芝液体菌种菌丝生物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探讨泰山赤灵芝液体菌种培养过程中营养成分对菌丝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灵芝液体菌种培养的碳源为淀粉、玉米粉,氮源为酵母膏、牛肉膏,无机盐为KH_2PO_4、MgSO_4;灵芝液体菌种适宜配方为淀粉3%,玉米粉4%,牛肉膏0.3%,酵母膏0.3%,KH_2PO_4 0.25%,MgSO_4 0.15%,花生油0.05%。(本文来源于《食用菌》期刊2017年03期)

王颖,陈琰,陈文强,彭浩,邓百万[3](2017)在《基于胞外多糖和菌丝生物量的香菇发酵培养基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液体发酵培养基对香菇胞外多糖和菌丝生物量的影响,以秦巴山区香菇808菌株为试材,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实验、最陡爬坡实验和响应曲面法对其液体发酵培养基的碳源、氮源和其它营养物质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香菇胞外多糖发酵培养基的最佳组合是(g/500 m L):蔗糖7.18,玉米粉15.00,麦麸14.05,酵母膏0.35,KH2PO40.50,Mg SO4·7H2O 0.50,p H自然,胞外多糖实测值为0.967 g/500 m L;香菇菌丝生物量发酵培养基的最佳组合是(g/500 m L):蔗糖7.18,玉米粉15.00,麦麸14.05,酵母膏0.35,KH2PO40.75,Mg SO4·7H2O 0.50,p H自然,菌丝生物量实测值为28.146 g/500 m L。优化后的香菇胞外多糖产量和菌丝生物量较优化前分别提高12.44%和11.00%。此研究结果可为香菇液体发酵的中试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7年12期)

王丹,甄清,肖江勇,马帅,王雅文[4](2016)在《固体基质中羊肚菌菌丝生物量的ELISA双抗体夹心检测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考察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在固体培养基质中菌丝生物量,以液体培养的纯菌丝为标准,用抗羊肚菌菌丝抗原的鼠源单克隆抗体(C6A8)及兔源多抗(TM02)建立了羊肚菌菌丝生物量的酶联免疫吸附(ELISA)双抗体夹心检测法。该方法检测羊肚菌菌丝生物量的线性范围为2.58×102~6.6×104 mg/L,线性回归方程为Y=0.0949 X-0.0338,R2=0.9943;不同抗原浓度实验反应证明方法具有很好的重现性;这个方法用于黑脉羊肚菌(M.angusticeps)、尖顶羊肚菌(M.conica)、宽圆羊肚菌(M.rotunda)、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金顶侧耳(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的反应结果显示方法对羊肚菌属的供试菌株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其它种类的供试菌株不能引发特异的免疫反应。按照方法检测野生羊肚菌(M.esculenta)子实体周围土样,结果土壤基质中羊肚菌菌丝含量为0.75mg/g。(本文来源于《食用菌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张津京,陈明杰,冯志勇,黄建春,宋晓霞[5](2016)在《芳香族化合物对斑玉蕈菌丝生物量、漆酶活性及其转录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芳香族化合物适当时间适当浓度添加到培养基中,可提高真菌漆酶活性,有助于增强其对木质纤维素的利用效率。为了增强斑玉蕈漆酶活性,本文研究了8种芳香族化合物对其酶活的影响及其与菌丝生物量的相关性。研究发现在无诱导物条件下,斑玉蕈漆酶活性和菌丝生物量相关系数r为0.9956,说明它们呈正相关,但是整个培养过程漆酶活性相对较低;供试的芳香族化合物对漆酶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诱导作用,其中添加0.1mmol/L的愈创木酚对斑玉蕈漆酶活性诱导作用最大,达到3倍以上,同时提高了斑玉蕈菌丝生长速度和菌丝生物量;而随着添加时间的延长,部分化合物对漆酶活性和菌丝生物量都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这可能因为化合物对菌丝毒性的延长导致菌丝生长变慢或死亡;进一步研究发现,斑玉蕈3个漆酶同工酶基因lcc2、lcc3和lcc4在诱导剂愈创木酚的影响下转录水平都不同程度地上调。研究结果表明诱导漆酶活性可以提高斑玉蕈菌丝生长速度和生物量,暗示可能通过提高漆酶活性的方法,提高斑玉蕈的培养基利用效率。(本文来源于《菌物学报》期刊2016年09期)

池玉杰,伊洪伟,吉海龙[6](2016)在《长枝木霉菌株T05液态发酵产孢和菌丝生物量条件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PDB培养基,对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菌株T05液态发酵产分生孢子、菌丝和厚垣孢子的理想条件进行了筛选,分别测试了培养温度、培养液初始pH、供氧量和初始接菌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0 r·min~(-1)振荡培养条件下,菌株T05产生分生孢子的适宜液态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30℃、培养液初始pH=12、供氧条件为250 m L的叁角瓶装瓶量40 m L、250 m L的叁角瓶装瓶量100 m L的情况下初始接菌量为0.5 m L,在这样的培养条件下培养5~7 d;产生菌丝和厚垣孢子的适宜液态发酵条件为,培养最适温度较低为20℃培养5 d;培养液初始pH值接近中性为6;供氧条件是初始装液量较多较有利,为250 m L的叁角瓶装瓶量160 m L;初始接菌量是较少较有利,为250 m L的叁角瓶装瓶量100 m L的情况下接菌量为0.05 m L。(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余昌霞,曹晖,陈明杰,汪虹[7](2013)在《金针菇菌丝生物量与其DNA含量标准曲线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构建了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FV菌株菌丝生物量与其提取的DNA含量的标准曲线。通过液体传代培养金针菇FV菌丝体,发现所得菌丝体的DNA含量受到菌种传代次数的影响。在标准条件下独立培养叁个批次金针菇FV菌丝体构建标准曲线具有很好的线性(R2>0.999)和重现性,统计构建标准曲线的所有60个数据,测定的单点误差范围为0.09%~5.86%(<6%)。采用相同的方法检测金针菇FV、G1、F29、F29-S-121、F29-S-143,几个菌株标准菌丝的DNA含量分别为36.49±0.83、34.20±0.90、22.15±0.54、19.30±0.87、19.49±0.76μg/mg,其中白色菌株(FV、G1)菌丝中DNA含量远高于其它黄色菌株。(本文来源于《食用菌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武模戈[8](2013)在《蛋白液对四种食用菌菌丝生物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食用菌液体深层发酵技术的关键之一是培养基优化,氮源是培养基优化中一个重要因素,由于每一种氮源成分组成不同,对食用菌生长有不同影响,筛选出合适的氮源及其最适浓度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常见的有机氮源为黄豆饼粉、麸皮、蛋白胨、酵母膏等;无机氮源为硝酸钠、硫酸铵、硝酸铵和尿素等。以上氮源对食用菌菌丝体生物量的影响已有大量研究,但尚未有人将新型液态氮源——蛋白液作为食用菌液体发酵培养基的氮源进行研究。本文使用由河南省科学院研发的产品——蛋白液作为4种食用菌(平菇、金针菇、杏鲍菇和白灵菇)液体发酵培养基的唯一氮源,以葡萄糖作为唯一碳源,研究不同浓度的蛋白液对食用菌菌丝生物量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林群英,黄浩,宋斌,李泰辉[9](2012)在《液体发酵条件对广东虫草菌丝生物量和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液体发酵的温度、起始pH、碳源、氮源和碳氮比对广东虫草菌丝生物量和胞外多糖的影响。当发酵温度为25℃,培养基起始pH为7.0~9.0,麦芽膏和大豆浆粉分别为碳氮源时菌丝生物量最高;当发酵温度为28℃,培养基起始pH为5.0~7.0,葡萄糖和酵母膏为碳氮源时胞外多糖产量最高;以菌丝生物量和胞外多糖的产量为指标最优的碳氮比为12∶1。正交试验表明:以菌丝生物量为指标,优化的培养基为30g/L葡萄糖,30g/L麦芽膏,8g/L大豆浆粉和10g/L酵母膏;以胞外多糖产量为指标,优化的培养基为40g/L葡萄糖,30g/L麦芽膏,10g/L大豆浆粉和10g/L酵母膏。(本文来源于《食用菌学报》期刊2012年04期)

谢天娇[10](2012)在《杏鲍菇液体培养微量元素对其菌丝生物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杏鲍菇液体培养微量元素对其菌丝生物量的影响,以期为杏鲍菇培养条件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在杏鲍菇培养液中添加不同微量元素,考察其菌丝生物量的变化,分析微量元素对其生长的影响,优化杏鲍菇培养条件。[结果]培养液中添加镁、钙以及少量的铁可以促进杏鲍菇生长,添加锌和过量的铁会导致杏鲍菇生长抑制。[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杏鲍菇液体发酵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2年21期)

菌丝生物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探讨泰山赤灵芝液体菌种培养过程中营养成分对菌丝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灵芝液体菌种培养的碳源为淀粉、玉米粉,氮源为酵母膏、牛肉膏,无机盐为KH_2PO_4、MgSO_4;灵芝液体菌种适宜配方为淀粉3%,玉米粉4%,牛肉膏0.3%,酵母膏0.3%,KH_2PO_4 0.25%,MgSO_4 0.15%,花生油0.05%。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菌丝生物量论文参考文献

[1].侯立娟,林金盛,刘少华,李瑞祥,马林.醋酸钠及复配4种矿物质对草菇菌丝生物量的影响[J].浙江农业学报.2018

[2].王庆武,兰玉菲,谢新国,安秀荣.不同营养成分对泰山赤灵芝液体菌种菌丝生物量的影响[J].食用菌.2017

[3].王颖,陈琰,陈文强,彭浩,邓百万.基于胞外多糖和菌丝生物量的香菇发酵培养基优化[J].食品工业科技.2017

[4].王丹,甄清,肖江勇,马帅,王雅文.固体基质中羊肚菌菌丝生物量的ELISA双抗体夹心检测法[J].食用菌学报.2016

[5].张津京,陈明杰,冯志勇,黄建春,宋晓霞.芳香族化合物对斑玉蕈菌丝生物量、漆酶活性及其转录水平的影响[J].菌物学报.2016

[6].池玉杰,伊洪伟,吉海龙.长枝木霉菌株T05液态发酵产孢和菌丝生物量条件的筛选[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6

[7].余昌霞,曹晖,陈明杰,汪虹.金针菇菌丝生物量与其DNA含量标准曲线的构建[J].食用菌学报.2013

[8].武模戈.蛋白液对四种食用菌菌丝生物量的影响[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

[9].林群英,黄浩,宋斌,李泰辉.液体发酵条件对广东虫草菌丝生物量和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英文)[J].食用菌学报.2012

[10].谢天娇.杏鲍菇液体培养微量元素对其菌丝生物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2

论文知识图

不同ρ(DDT)对菌丝生物量积累的...初始pH对菌丝生物量的影响接种量对菌丝生物量的影响培养时间对菌丝生物量的影响瓶装量对菌丝生物量的影响无机盐对菌丝生物量及甾类化合物...

标签:;  ;  ;  ;  ;  ;  ;  

菌丝生物量论文_侯立娟,林金盛,刘少华,李瑞祥,马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