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旗地制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制度,盟旗,满洲,努尔哈赤,蒙古,敖包,包衣。
旗地制度论文文献综述
黄丽君[1](2019)在《八旗制度与族群认同:清前期中朝关系史中的内务府高丽佐领金氏家族》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家是17世纪加入满洲阵营的朝鲜人。盛清时期,常明与金简位极人臣,淑嘉皇贵妃亦出身于此。然而,在雍乾年间,常明与金简两房子孙为了承袭世管佐领互控,藉由祖源的差异表述争取利益。另一方面,他们也对其朝鲜出身抱有认同,在燕行使来华时,或给予实际协助,却也趁机夤缘索贿。本文梳理金氏的家世与家事,探究族群认同在祖源传说、八旗体制与政治运作等因素影响下的塑造与重述,以及人们在选择认同的背后,夹杂着情感、制度与利益的复杂考量。(本文来源于《清史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平平[2](2018)在《清朝在东归土尔扈特部全面实行盟旗制度时间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尔扈特部是卫拉特蒙古部的一支,在17世纪之前一直游牧生活于我国新疆的伊犁塔尔巴哈台地区。17世纪30年代西迁至伏尔加河下游地区繁衍生息,后因不堪沙俄强权干涉其内政和实行宗教压迫,在渥巴锡为首的领导集团的带领下,于乾隆叁十六年举族东返回到伊犁地区。清朝对东归的土尔扈特蒙古部也推行了盟旗制度,以巩固其中央权力在土尔扈特部的深入。然而,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分析考证不同史料文献,我们发现,盟旗制度在东归土尔扈特部的全面实行是经过一番周折的。(本文来源于《前沿》期刊2018年03期)
包春丽[3](2018)在《敖包的起源与盟旗制度》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来内蒙古地区兴起恢复重建敖包的现象,敖包作为蒙古族传统文化的象征,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学术界运用民族学、文献学、历史学、考古学等多种学科对敖包的方方面面进行研究,并获得了较多的成果。研究多集中在民族学领域,即敖包祭祀的相关问题上。学术界对敖包的起源问题也有一些说法,但到目前为止仍未得出一致的观点,敖包的起源问题成为学术界研究的一大缺环。本文则通过搜集目前内蒙古地区发现的敖包与历史地图、文献史料及相关调查等资料的分析,并结合前人的相关研究,对敖包起源问题进行了探讨。本文以内蒙古地区发现的敖包情况为基础,辅以蒙古游牧图及相关史料,分析了清朝实施的盟旗制度与敖包起源的关系。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敖包的含义,并对相关敖包起源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介绍;第二部分,整理了内蒙古地区东部、中部、西部叁个地区敖包的发现概况;第叁部分,介绍了盟旗制度,提出盟旗制度是敖包起源的关键因素,并通过分析敖包的分布特点进行论证;第四部分,叙述了敖包的文化内涵,及其与蒙古游牧文明的紧密关系;第五部分,结语。整篇文章主要通过分析内蒙古地区所发现的敖包的分布特点,整理相关敖包分布特征的史料,得出敖包的起源与盟旗制度的实施密切相关,盟旗制度是敖包起源的关键因素的结论。(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8-06-03)
刘伟星[4](2017)在《八旗制度的历史价值——以法制价值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八旗制度是清代一项很重要的制度,它集军事、生产、行政等功能于一身,它的产生源于女真人的社会生活,最初源于满洲(女真)人的狩猎组织,是清代旗人的社会生活军事组织形式,也是清代的根本制度,在一定程度规范了旗人言行,有很高的法学价值。由于满族是发源于我国东北的少数民族,八旗实行兵民合一,兼具军事、行政和生产等多方面的职能,清建国初期满族人口只有几十万人,在短短的几十年中取代了大明王朝,统治了近一亿的汉蒙苗回藏人民叁百多年。在康乾盛世时期社会发展水平达到我国封建历史繁荣的顶峰。满族在经济政治文化水平远远落后于中原王朝的情况下,有如此大的成就,这一切成就背后支撑他的就是八旗制度。清太祖皇帝努尔哈赤创立了八旗制度,主要规定了满族社会以一种耕战结合的形式来统治。旗人战时为兵平时为民,兵民合一大大提高了战斗力和生产能力。这种制度逐渐成为清朝的法律制度,影响着清朝法律政治的各个方面。(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7年21期)
王亚楠[5](2017)在《炫彩八旗 华美戎装——从八旗服饰看清代八旗制度》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朝以骑射开国、武功定天下。装备、服饰等处处都遵随旧制,已备武功。特别是在参加重大军事活动时,将士都要身着戎服,彰显军纪的严明与等级制度的威严。而在广东鸦片战争博物馆有这么一件八旗服饰,它是正蓝旗盘金团龙纹铜钉兵服,从这件戎装我们仿佛看到了曾经驰骋疆场、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八旗劲旅,那么,曾经浴血沙场的八旗勇士为何最终不再威武?八旗子弟有着怎样特殊的待遇?褪去戎装的八旗子弟又有哪些特权?(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7年21期)
陈力[6](2017)在《清初改旗制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清史和满族史研究之中,八旗制度的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中外历史学家对其均有非常精辟的论述。但是学术界对八旗制度研究大多侧重于八旗制度的政治、军事、经济意义与作用,对八旗制度内部的民族关系少有学者重视,特别是关于八旗系统内部改旗制度更是如此。改旗制度包括抬旗、换旗、降旗叁个方面,目前学术界对这叁个方面进行全面研究的论文和着作较少,只有少数论文和着作涉及其中某个现象。~①从目前研究现状(本文来源于《人文论丛》期刊2017年01期)
陈力[7](2017)在《清初改旗制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八旗制度是清朝颇有特色的一项综合性制度,也是一项相对开放的制度,改旗制度就是其中重要表现之一。在八旗内部,有纵向的流动,如抬旗与降旗,也有横向的转换,此为换旗。八旗制度内部的改旗,一方面是制度上的流动性加强了上叁旗与下五旗,八旗汉军、八旗蒙古与八旗满洲之间的有机联系,促进了八旗整体性;另一方面,改旗制度的存在,形成了八旗内部的竞争机制,增加了八旗制度的活力与生命力。(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民族丛刊》期刊2017年02期)
孙虹[8](2016)在《清入关前八旗制度考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朝的八旗制度,是清王朝勃兴时期建立的,它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奴隶制社会的政治制度,是后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在清太宗皇太极时期,随着多民族封建社会制度的建立和国家政权体制的改革,八旗制度又有了新的发展,即成为清代的军事组织。清代八旗制度的形成和建立,是随着后金的建立和大清国的建立而不断完善的,其间有着许多唯莫如深的发展变化过程。(本文来源于《沈阳故宫博物院院刊》期刊2016年01期)
李永锋[9](2016)在《清代蒙古盟旗制度的历史变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是中国民族立法的重要时期,蒙古盟旗制度是较为重要的一种法律制度,为解决中国北方,乃至西部民族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经验,也为近代以来民族区域自治提供了重要借鉴。内蒙古地区较早地建立起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蒙古盟旗制度具有重要联系。因此深入研究蒙古盟旗制度的变迁和其特征,对于推动清代民族立法的研究和完善现代民族区域自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主要重点在于通过论述清代蒙古盟旗制度的历史变迁,让我们对清代蒙古盟旗制度的改革变迁形成客观完整的评价。本文以清代蒙古盟旗制度的历史变迁为切入点,从清代蒙古盟旗制度确立的历史背景出发,以蒙古盟旗制度的历史变迁为主要线索,将文章分为清代蒙古盟旗制度的基本概述,清代蒙古盟旗制度历史变迁的原因和主要表现,晚清对蒙古盟旗制度所采取的一系列重要的改革措施,最后对它与当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渊源与联系进行了分析。通过做这样的研究,让我们对清代蒙古盟旗制度的发展历史形成一个清晰认识,正确看待清代蒙古盟旗制度的贡献与局限。(本文来源于《甘肃政法学院》期刊2016-05-01)
李小洁[10](2016)在《“甲胄八旗”清代八旗制度与宫廷武备教育活动课程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甲胄八旗"清代八旗制度及宫廷武备教育活动是故宫博物院宣传教育部2015年开发的全新教育课程。课程针对6-9岁学生设计,采用的是30分钟知识讲授和30分钟手工制作相结合的授课模式。知识讲授为清代八旗制度和清宫武备两部分内容。课程题目"甲胄八旗"就是由这(本文来源于《中国博物馆通讯(2016年4月总第344期)》期刊2016-04-01)
旗地制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土尔扈特部是卫拉特蒙古部的一支,在17世纪之前一直游牧生活于我国新疆的伊犁塔尔巴哈台地区。17世纪30年代西迁至伏尔加河下游地区繁衍生息,后因不堪沙俄强权干涉其内政和实行宗教压迫,在渥巴锡为首的领导集团的带领下,于乾隆叁十六年举族东返回到伊犁地区。清朝对东归的土尔扈特蒙古部也推行了盟旗制度,以巩固其中央权力在土尔扈特部的深入。然而,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分析考证不同史料文献,我们发现,盟旗制度在东归土尔扈特部的全面实行是经过一番周折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旗地制度论文参考文献
[1].黄丽君.八旗制度与族群认同:清前期中朝关系史中的内务府高丽佐领金氏家族[J].清史研究.2019
[2].平平.清朝在东归土尔扈特部全面实行盟旗制度时间考[J].前沿.2018
[3].包春丽.敖包的起源与盟旗制度[D].内蒙古大学.2018
[4].刘伟星.八旗制度的历史价值——以法制价值为例[J].山西青年.2017
[5].王亚楠.炫彩八旗华美戎装——从八旗服饰看清代八旗制度[J].北方文学.2017
[6].陈力.清初改旗制度研究[J].人文论丛.2017
[7].陈力.清初改旗制度研究[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7
[8].孙虹.清入关前八旗制度考述[J].沈阳故宫博物院院刊.2016
[9].李永锋.清代蒙古盟旗制度的历史变迁研究[D].甘肃政法学院.2016
[10].李小洁.“甲胄八旗”清代八旗制度与宫廷武备教育活动课程设计[C].中国博物馆通讯(2016年4月总第344期).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