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绝热剪切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钛合金,合金,组织,微观,应变,动态,切屑。
绝热剪切带论文文献综述
施晓萌,张钧贺,丁振东,赵振华,陈康敏[1](2019)在《TC4钛合金外物损伤下的显微组织及绝热剪切带》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空气炮法以不同直径钢球和速度对TC4钛合金进行模拟外物冲击损伤试验,用超景深叁维显微系统和扫描电镜分析了损伤凹坑直径、深度及形貌特征,着重分析了损伤凹坑显微组织及绝热剪切带(ASB)产生规律。结果表明:损伤凹坑直径D和深度H均随钢球直径和速度ν的增大而增大,当达到300 m/s速度,出现明显增大。损伤凹坑边缘宏观呈现材料隆起和挤出,微观为材料滑移、流变、微裂纹和流失的特征变化。冲击能量越大,边缘隆起、挤出越明显,损伤越严重。在微观组织尺度上损伤主要表现为绝热剪切带的产生,随着钢球直径和速度ν的增大,其产生倾向和数量均增加。尤其在凹坑边缘隆起处剪切带宽、分叉多,甚至并排、成群出现。当冲击凹坑深度H约大于180μm时,均会出现绝热剪切带。绝热剪切带的产生也是冲击导致材料的一种隐形损伤,往往成为疲劳裂纹萌生源,严重的直接产生微裂纹,将显着降低叶片的疲劳强度。(本文来源于《金属热处理》期刊2019年08期)
杨成,刘晓燕,罗雷,杨西荣,强萌[2](2019)在《纯锆的动态力学行为及绝热剪切带》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装置(SHPB)对纯锆在室温下进行动态压缩实验,应变速率为800~4000 s-1。采用金相显微镜和Quanta20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绝热剪切带及压缩断口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纯锆具有较低的应变速率敏感性,由于高应变条件下产生了高密度的孪晶,材料硬化显着增强,真应力-真应变曲线随应变增加呈上升趋势,最大抗压强度为843 MPa。纯锆试样中观察到明显的绝热剪切带,且沿剪切带出现裂纹,压缩断口呈韧性断裂。绝热剪切带的出现和发展是材料失效的主要原因。对剪切带内部的温度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纯锆剪切带内部最高温度为1564℃。(本文来源于《塑性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赖曲芳,付鹏,胡淑芬[3](2019)在《Ti6A14V高效切削加工中绝热剪切带内微观组织演变及其形成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给钛合金的切削加工工艺制定提供参考,对Ti6A14V高效切削加工中绝热剪切带内微观组织演变及其形成机制进行研究。将Ti6Al4V看作被切削材料,在不同情况下完成切削,选择有代表性的切屑当成制作金相的样本,给出切削实验工艺参数。选用蔡司金相显微镜对金相组织进行观察,通过Digimizer对锯齿金相的齿距、自由表面、带倾角和带宽进行测量,以体现锯齿化程度。针对金相样本,通过绝热剪切带内微观组织演变方法研究了切削速度和刀具前角对切屑的影响;以及进给速度对锯齿成形的影响。分析了Ti6Al4V切屑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在切削速度与进给速度逐渐增加,刀具前角从正值变化至负值的情况下,Ti6Al4V切削锯齿化程度增强;在切削速度、进给速度增加,刀具前角降低的情况下,绝热剪切程度增强;Ti6Al4V切削形成符合热(黏)塑性失稳机制。(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黄斌,任维佳,张艳敏,陈爽,杨延清[4](2018)在《魏氏组织TC17钛合金绝热剪切带(ASB)的组织与织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热模拟试验机对原始组织为魏氏组织的TC17钛合金进行了热压缩试验,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研究了不同变形参数对魏氏组织TC17钛合金材料显微组织与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00℃以上进行热压缩变形时,魏氏组织TC17钛合金的材料均发生绝热剪切行为,所形成的ASB中心区域组织主要由动态再结晶形成的等轴状β相晶粒和少量α相组成。随变形温度升高,残余α相略有增加,β相晶粒尺寸增大。不同变形参数对于ASB中心区域β相的取向分布影响甚微,在β相中主要形成高斯织构。同时绝热剪切敏感性的研究表明,魏氏组织TC17钛合金具有较高的绝热剪切敏感性,且随变形温度升高,绝热剪切敏感性增强。(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8年09期)
杨扬,王君良[5](2018)在《晶界特征分布对1Cr18Ni9Ti奥氏体不锈钢绝热剪切带自组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形变热处理工艺优化不锈钢的晶界特征分布,并采用厚壁圆筒外爆压缩加载实验对形变热处理前后的试样进行动态加载,研究了晶界特征分布对1Cr18Ni9Ti奥氏体不锈钢绝热剪切带自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形变热处理工艺优化了不锈钢的晶界特征分布,特殊晶界比例尤其是∑3晶界比例分别从27.8%,18.9%提高到72.5%,55.8%,一般大角度晶界被小角度晶界和特殊晶粒团簇取代或阻断。加载后两种状态试样的剪切带的数量和间距差别较小,但是固溶试样剪切带的平均扩展速率为446 m/s,最长剪切带长度为2.33 mm,而形变热处理试样分别为338 m/s和1.75 mm。晶界特征分布优化对剪切带的形核影响较小,但是由于特殊晶界比例的提高,明显阻碍了绝热剪切带的扩展,提高了高速变形条件下的抗损伤能力。(本文来源于《矿冶工程》期刊2018年04期)
郝兆朋,姬芳芳,范依航,王涛[6](2018)在《高速切削Inconel718绝热剪切带微观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镍基高温合金Inconel718是多组元复杂合金,在高速切削过程中,切削变形复杂,切削温度高,使得刀具磨损十分严重。因此,通过切削实验获取切屑根进行观察分析,同时结合切削仿真深入研究锯齿形切屑的形成过程中绝热剪切带的微观特征。结果表明:绝热剪切带以两种形式存在,形变带(应变高度集中)和转变带(有高温转变痕迹)。形变带是材料热塑性剪切失稳后形成的一条窄带(其中也有少量动态再结晶),转变带则是发生了组织转变以及动态再结晶形成的。在切削过程中,绝热剪切带上受到大应力、应变的作用,剪切带上的空洞聚合最终导致微裂纹的产生。(本文来源于《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期刊2018年06期)
郭亚昆,帅茂兵,邹东利,赵雅文,肖大武[7](2018)在《U-5.7Nb合金动载下绝热剪切带的形成及其演化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U-5.7Nb合金在应变速率为8000s~(-1)下绝热剪切带的形成及其演化机制。通过控制应变速率,采用应变限位环的方法实现了U-5.7Nb合金在不同应变下的动态变形。结果表明:随着应变的增加,U-5.7Nb合金动载下会形成两种类型的绝热剪切带:形变带和转变带。形变带形成所需的临界应变值接近于0.33,而转变带形成所需的临界应变值接近于0.39。显微组织观察表明形变带内部由严重拉长的畸变组织组成,而转变带内部主要由细小等轴的晶粒组成。基于不同应变下绝热剪切带的表征,预测了U-5.7Nb合金动载下塑性变形及其断裂过程。(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8年05期)
刘明涛[8](2018)在《绝热剪切带的形成机理及数值模拟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绝热剪切带是韧性金属材料在高应变率下最重要的变形和失效机制之一,其广泛存在于弹丸着靶、侵彻、爆炸破碎和机械加工等各类动态问题中。绝热剪切带的出现常常是断裂的先兆,一旦发生,将出现低韧性和低延性断裂,甚至发生突发性的断裂事故。在大量的动态问题中,常常会出现多条绝热剪切带,如武器物理研究中非常关心的金属壳体高应变率膨胀断裂和内聚压缩失稳问题,如图1所示。(本文来源于《2017年版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期刊2018-04-01)
王雨溥,李嫚,裴江涛[9](2017)在《钛合金切削性能及绝热剪切带微观形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钛合金进行切削试验,研究了切削用量和刀具前角对切削力和锯齿化程度的影响规律,并采用金相显微镜对锯齿形切屑的切屑形貌和绝热剪切带内材料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进给量和背吃刀量对切削力的影响高度显着,刀具前角对进给力的影响高度显着而对主切削力的影响显着;刀具前角、进给量、切削速度对锯齿化程度的影响显着性依次减小;随着锯齿形切屑变形程度增加,绝热剪切带内组织特征由形变带向转变带转化;锯齿形切屑裂纹形成于绝热剪切带与下一个梯形基块的交界处,并沿绝热剪切带方向扩展;刀具前角对裂纹影响较显着,当刀具前角为10°时,裂纹更加明显。(本文来源于《工具技术》期刊2017年11期)
杨珅,张从林,黄尉,蔡杰,关庆丰[10](2016)在《高速弹丸冲击诱发TC4中绝热剪切带的微观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弹丸高速冲击TC4钛合金靶板,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诱发的绝热剪切带(ASBs)附近及内部微观结构。ASBs附近区域微观结构的观察表明,ASBs边界容易成为诱发裂纹萌生的核心;ASBs附近积聚了很大的内应力,容易形成高密度的缠结位错、条带状位错胞等位错组态和应力诱发马氏体结构。ASBs内部微观结构的观察表明,ASBs为应力诱发结构,沿垂直ASBs的方向,越接近ASBs的中心部位,晶粒碎化越严重;在ASBs中没有观察到典型的动态再结晶(DRX)晶粒特征,观察结果不支持ASBs中发生DRX以及ASBs的发源与传播都和DRX有关这一传统观点;同时在ASBs中心区域出现了玻璃态的非晶结构。(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6年09期)
绝热剪切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使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装置(SHPB)对纯锆在室温下进行动态压缩实验,应变速率为800~4000 s-1。采用金相显微镜和Quanta20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绝热剪切带及压缩断口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纯锆具有较低的应变速率敏感性,由于高应变条件下产生了高密度的孪晶,材料硬化显着增强,真应力-真应变曲线随应变增加呈上升趋势,最大抗压强度为843 MPa。纯锆试样中观察到明显的绝热剪切带,且沿剪切带出现裂纹,压缩断口呈韧性断裂。绝热剪切带的出现和发展是材料失效的主要原因。对剪切带内部的温度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纯锆剪切带内部最高温度为1564℃。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绝热剪切带论文参考文献
[1].施晓萌,张钧贺,丁振东,赵振华,陈康敏.TC4钛合金外物损伤下的显微组织及绝热剪切带[J].金属热处理.2019
[2].杨成,刘晓燕,罗雷,杨西荣,强萌.纯锆的动态力学行为及绝热剪切带[J].塑性工程学报.2019
[3].赖曲芳,付鹏,胡淑芬.Ti6A14V高效切削加工中绝热剪切带内微观组织演变及其形成机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4].黄斌,任维佳,张艳敏,陈爽,杨延清.魏氏组织TC17钛合金绝热剪切带(ASB)的组织与织构[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8
[5].杨扬,王君良.晶界特征分布对1Cr18Ni9Ti奥氏体不锈钢绝热剪切带自组织的影响[J].矿冶工程.2018
[6].郝兆朋,姬芳芳,范依航,王涛.高速切削Inconel718绝热剪切带微观特征研究[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8
[7].郭亚昆,帅茂兵,邹东利,赵雅文,肖大武.U-5.7Nb合金动载下绝热剪切带的形成及其演化机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8
[8].刘明涛.绝热剪切带的形成机理及数值模拟研究进展[C].2017年版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18
[9].王雨溥,李嫚,裴江涛.钛合金切削性能及绝热剪切带微观形态研究[J].工具技术.2017
[10].杨珅,张从林,黄尉,蔡杰,关庆丰.高速弹丸冲击诱发TC4中绝热剪切带的微观结构[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