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波前测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测量,算法,相位,透镜,激光,视场,斜率。
波前测量论文文献综述
郭宋明,杨帆,张楠,卢佳琦,崔建丰[1](2019)在《基于Hartmann-Shack波前传感器的Nd:YAG激光器热焦距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Hartmann-Shack波前传感器搭建光路,对LD侧面泵浦Nd:YAG激光器进行热透镜效应的实验测量。将He-Ne光作为探测光,利用Hartmann-Shack波前传感器对Nd:YAG晶体在不同泵浦电流下的波前畸变进行测量,通过波前信息重构分析,根据激光波前峰谷值及焦距关系,计算LD侧面泵浦Nd:YAG激光器的热透镜焦距,从而得出对应泵浦电流下的热焦距及其变化。结果表明,利用Hartmann-Shack波前传感器可对Nd:YAG激光晶体的热焦距进行实时测量。(本文来源于《沈阳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纵榜铭,栾嘉蕴,蒋志龙,孔艳,王绶玙[2](2019)在《基于迭层扫描成像技术的成像透镜透射波前测量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将迭层扫描成像技术(ePIE)用于成像透镜透射波前的高精度测量。将透镜的透射光束照射至一个固定于二维扫描台的衍射物上,并在其后的探测器上形成衍射光斑,扫描台横向扫描并记录衍射物在每个位置所形成的衍射光斑,采用ePIE精确重建衍射物体的光场复振幅,并据此反演出透镜后表面的透射光波前;移去透镜后重复上述步骤,可以重建入射到透镜上的光束波前;将透射波前减去入射波前即可得到透镜的透射波前。该方法具有准确性高、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2019年08期)
杨磊,侯磊,张利昊,施卫[3](2019)在《基于波前倾斜的太赫兹单次测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太赫兹单次测量技术可以对一些超快不可逆过程进行快速测量,在蛋白质变性、核爆模拟分析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从飞秒激光放大器发出的光脉冲分成两束并分别经过两块光栅产生波前倾斜,一束作为抽运光激发铌酸锂晶体,基于光整流效应产生高功率太赫兹波;另一束作为探测光,采用正交平衡探测法探测。利用该光路产生太赫兹脉冲并对其进行单次测量,系统的时间窗口为16.8 ps,频谱范围覆盖0.1~1.6 THz。(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2019年06期)
王志勇[4](2019)在《基于大视场夏克—哈特曼波前传感器的白天大气视宁度和风速分层测量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满足天文学家对太阳等扩展目标的大视场高分辨力成像观测需求,太阳多层共轭自适应光学(MCAO:multi-conjugate adaptive optics)技术近年来成为自适应光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其利用大气湍流的垂直高度分布信息,控制多个变形镜对大气湍流进行分层校正,从而获得太阳活动区大视场高分辨力校正效果。因此,实现太阳MCAO的基础和前提是获得大气湍流分层统计特性,实质是获得与太阳MCAO系统校正带宽有关的大气湍流特性参数,包括大气等晕角、大气相干时间、Greenwood频率和Tyler频率等。进一步地,这些大气湍流特性参数又与大气湍流分层后不同高度的大气视宁度和不同高度的大气风速密切相关。因此,本文瞄准太阳MCAO技术的具体应用需求,基于云南天文台抚仙湖太阳观测站(FSO:Fuxian Lake Solar Observatory)的1米新真空太阳望远镜(NVST:new vacuum solar telescope),以及大视场夏克-哈特曼波前传感器(SHWFS:ShackHartmann Wavefront Sensor),开展白天大气视宁度分层测量技术和白天大气风速分层测量技术研究,重点开展大气视宁度和风速分层测量技术的算法改进、仿真验证以及实验分析工作。首先,介绍了大气湍流特性和大气湍流分层测量原理。介绍了在湍流问题研究中处于统治地位的Kolmogorov湍流统计理论,包括其折射率起伏统计特性和相位扰动统计特性。之后介绍了Kolmogorov湍流情况下的主流大气湍流分层测量技术,包括Scintillation Detection and Ranging(SCIDAR)、SLOpe Detection And Ranging(SLODAR)以及Solar Differential Image Motion Monitor Plus(S-DIMM+)。针对用于白天大气湍流分层测量的导星具有二维扩展结构的特性,提出将SDIMM+用于大气视宁度分层测量研究;考虑到S-DIMM+无法测量风速以及导星斜率数据获取的便利性,提出将SLODAR用于大气风速分层测量研究。接着,基于抚仙湖太阳观测站的一米太阳望远镜NVST和37单元大视场SHWFS,开展大视场SHWFS数据预处理及波前斜率提取提取技术研究。瞳面旋转是地平式望远镜Coudé焦点和折轴Cassegrain焦点必须面临的问题,使得SHWFS相机靶面图像发生旋转,进而引起用于计算白天大气湍流分层测量的导星存在发生旋转,导致不同时刻同一导星之间具有不同方向基准,最终对大气湍流分层测量算法造成潜在的不利影响。因此瞳面旋转补偿是大视场SHWFS数据预处理的必须步骤。根据地平式太阳望远镜NVST的光学系统设计,提出基于转台的瞳面旋转补偿。对瞳面旋转进行补偿后,在AO系统开环状态下SHWFS采集的太阳图像仍然会受到相机噪声以及光学系统中光的非均匀性等因素的影响,由此有必要进一步对太阳图像进行平暗场处理。此外,因为37单元大视场SHWFS采集的太阳目标图像具有二维扩展结构,如太阳黑子或太阳米粒,以及望远镜spider结构会导致SHWFS子孔径之间的对比度存在明显差异,因此互相关算法将被用于导星波前斜率提取。再次,基于S-DIMM+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白天大气视宁度分层测量技术。SDIMM+能够用于白天大气视宁度分层测量,但是大气分层数目受到波前传感器子孔径排布限制而变得固定。子孔径阵列数量较少的波前传感器将导致一个稀疏的高度网格,进而导致强湍流层的位置无法被准确评估且每层湍流强度易被高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改进S-DIMM+方法,其通过迭代的方式对不同高度空间范围内的白天大气视宁度进行分层测量,每次迭代过程中大气分层数目固定,且后一次迭代测量的高度范围低于于前一次测量结果,最终所有迭代结果被结合为一个新的具有更密和更均匀分布高度网格的视宁度廓线。改进SDIMM+方法能够突破传感器硬件对大气视宁度分层数目的限制,减少稀疏高度网格导致的湍流强度高估,显着提高大气视宁度分层测量结果准确性。改进方法通过不同的大气湍流模型进行仿真测试,仿真结果表明改进S-DIMM+能够更为理想地评估输入大气模型。进一步地,基于NVST采集的AO系统开环状态下的太阳图像数据序列,评估云南抚仙湖观测站上空的大气视宁度垂直高度分布。7×7的大视场SHWFS用改进S-DIMM+产生了一个16层且高达15km的高度网格,相邻两层的垂直高度间隔为1km。基于改进方法的实验结果表明大气湍流可分为3个部分:位于0-2km的地表层、位于3-6km的中间层以及≥7km的高层。最后,基于SLODAR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大气风速分层测量技术。SLODAR是一种基于导星波前斜率且被广泛应用于夜间大气视宁度分层测量的技术;此外,通过在时间延迟互相关图中追踪与湍流层相对应的互相关峰的移动快慢和方向,SLODAR能够测量对应湍流层的风速和风向。然而这种风速测量方法仅对可被单独分离的互相关峰有效,但在许多情况下,在时间延迟互相关图中很难被找到不同湍流层对应的孤立互相关峰,导致无法对每层风速和风向进行测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测量每个湍流层风速和风向的改进方法,其通过追踪二维(2D)互相关图中不同方向上一维切片曲线上的一系列互相关峰,最后根据冻结流动假设来评估每个湍流层的风速和风向,改进方法甚至对于弱响应的互相关峰也有效。改进方法通过不同大气湍流模型进行仿真测试,仿真结果表明改进方法能够实现对每层大气的风速和风向测量。进一步地,进一步地,基于NVST采集的AO系统开环状态下的太阳图像数据序列,评估云南抚仙湖观测站上空的大气风速和风向垂直高度分布,测量高度范围为0–12km。实验结果表明,所有层的风速都具有一个相对较小的值(<10m/s)。本文针对太阳MCAO技术的具体应用需求,重点开展白天大气视宁度分层测量技术和白天大气风速分层测量技术研究,在国内和国际上都属于开创性的成果,对推动我国大气湍流分层测量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和参考价值,为进一步开展多层共轭自适应光学系统的研究打下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期刊2019-06-01)
白东阳[5](2019)在《PD法测量激光波前的GPU快速计算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激光波前是评价激光性能优劣的重要指标,同时与激光的传输、聚焦等特性密切相关,如何准确快速的测量激光波前是激光技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在测量激光波前的众多方法中,相位差异法(Phase Diversity,PD法)具有系统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成本低、对事后的图像处理不需要参考目标等优点,但是缺点是计算量大,运算耗时。本研究将GPU加速运用到PD法测量激光波前的计算过程中,利用GPU并行计算的优势对PD法测量激光波前进行加速。本文首先对PD法测量激光波前的原理进行分析,将PD法测量激光波前过程中构建的目标函数、梯度函数、L-BFGS最优化算法等环节进行并行化改造,使PD算法能够在GPU上并行处理;分析PD法测量激光波前的整个耗时情况,找出该过程中最为耗时的傅里叶变换、求和、矩阵相乘等环节,对这些环节具有针对性的GPU加速计算;结合光学原理对PD算法中点扩散函数的冗余计算进行剔除,提高算法的计算效率。最后进行PD法测量激光波前的GPU加速实验,构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分别用CPU和CPU+GPU的方式计算不同光斑图像尺寸下的激光波前,并与BeamWave 500波前测量仪测得的数据进行比较,在保证测量结果有效的前提下比较加速效果。实验结果表明:GPU加速的PD法测量激光波前在测量效果方面与参考值接近,满足测量结果的有效性要求;对256×256像素大小的图像利用GPU加速的方式计算激光波前,测量时间保持在6秒之内,与CPU测量的速度进行比较,加速比达到53.7,加速效果明显,可以极大提高算法的运行效率。PD法测量激光波前的GPU快速计算方法研究对激光波前的快速准确测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王黄铭[6](2019)在《太阳多层共轭自适应光学波前斜率实时测量相关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自适应光学受大气非等晕性的限制,只能在等晕区(角尺度10''左右)校正大气湍流的影响,达到接近望远镜衍射极限的成像分辨力,无法满足对太阳活动区(角尺度通常为1'~2')的高分辨力观测要求。多层共轭自适应光学(MultiConjugate Adaptive Optics,MCAO)对大气湍流进行叁维波前探测,获取不同高度处大气湍流引起的波前像差,控制位于强湍流层共轭位置的变形镜,对波前畸变进行分层校正,从而实现大视场高分辨力成像。太阳多层共轭自适应光学系统利用大视场相关夏克-哈特曼传感器同时探测多个视线上的波前畸变,相比传统自适应光学系统,波前斜率计算量急剧增加。此外,太阳自适应光学系统工作在白天时段,大气视宁度差,相比夜天文自适应光学系统,传感器采样频率和系统带宽更高,波前斜率计算的实时性要求也更高。因此,太阳多层共轭自适应光学系统波前斜率测量不仅要保证斜率计算的准确性,还要满足实时性。本文基于多核CPU硬件平台,针对大视场相关夏克-哈特曼传感器图像的特点,在保证准确率的前提下对波前斜率的计算方法进行加速优化。本文主要内容及创新点如下:针对太阳目标的大视场相关夏克-哈特曼传感器采用相关算法计算波前斜率,常用的相关算法有空间域的归一化互相关算法和频域的相位相关算法,本文从计算量和并行度两个角度出发,对两种算法分别进行分析优化。计算量优化时,针对归一化互相关算法,主要从减小搜索区域、分子和分母计算量叁个方面出发,通过边界部分相关、快速傅里叶变换和本文提出的改进的积分图法,精简算法本身的计算量。相位相关算法的计算量优化,主要通过对快速傅里叶变换的倒位序操作和蝶形运算结构进行优化来实现。并行度优化时,分别从线程级、指令级和数据级叁个层次,对两种算法进行优化。针对归一化互相关算法,本文提出了一种细粒度的并行算法,将图像卷积展开为矩阵向量乘法以方便进行线程级并行,并采用适当的分配方式使各分支之间负载均衡。相位相关算法也尽量做了同等程度的优化。本文对优化前后的算法进行仿真分析,比较它们运行时间的均值、最大值、标准差和准确率等指标。基于4核CPU平台,对2000帧大视场相关夏克-哈特曼传感器图像进行斜率测量,仿真结果表明,优化的归一化互相关算法完成1帧图像斜率计算的平均时间为11.514毫秒,速度较不作任何优化的归一化互相关算法提升了约7倍,较基于fftw3库的相位相关算法快1.4倍左右。另外,与其他斜率测量算法相比,优化的归一化互相关算法单帧斜率计算耗时的标准差、最大值均更小,具有更强的鲁棒性,丢帧的风险更低。此外,在固定偏移量滑动窗口仿真试验中,改进的归一化互相关算法能够得到正确的测量结果。综合分析仿真结果,优化的归一化互相关算法在实时性和准确性上表现更优。因此,将优化的归一化互相关算法代码移植进室内的太阳多层共轭自适应光学实验系统,通过扩展点源目标的正弦扰动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并在基于Intel i7-6950X十核CPU的室内试验平台上达到了大于900Hz的测量帧频。实验结果表明,优化的归一化互相关算法能够实现系统的波前斜率实时测量。本文研究的内容为太阳多层共轭自适应光学系统的波前斜率测量和类似的应用场景提供了技术支持,开拓了新思路,同时兼具研究意义和工程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期刊2019-06-01)
张小兰,王顺清,孙成淑,马可[7](2018)在《两种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屈光手术前后波前像差的一致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SCHWIND和SIRIUS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屈光手术患者手术前后像差结果的一致性。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选取2017-06/12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行飞秒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屈光不正患者180例360眼,采用SCHWIND和SIRIUS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角膜平轴和陡轴曲率的度数和轴向、Kappa角度数及高阶像差等数据。结果:采用SCHWIND和SIRIUS眼前节分析系统测得的本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mo的角膜平轴度数和方向、陡轴度数和方向、术后1mo的Kappa角度数和方向、术前和术后1mo的彗差和叁叶草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前,两种检测方法检测的总高阶像差和球差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1),SCHWIND测量值高于SIRIUS测量值;术后1mo,两种检测方法检测的总高阶像差和球差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SCHWIND和SIRIUS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屈光手术患者手术前后影响成像质量的相关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本文来源于《国际眼科杂志》期刊2018年11期)
吴志飞,陈磊,孔璐,王云涛,王冲[8](2018)在《一种用于波前测量的单次透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抑制两次透射存在的二次衍射,提出了一种基于棱镜反射的单次透射方法。在斐索型干涉仪中,一般采用自准直法测量元件的透射波前,测试光会两次透过被测元件,导致二次衍射,影响测量精度,在小口径元件的测试中尤为明显。针对这一问题,使用直角棱镜代替平面反射镜,测试光单次透过被测元件,消除二次衍射引入的误差。在该方法中,直角棱镜的两直角面均会反射测试光,形成两组干涉条纹,因此可以同时获得分别从被测元件前、后透射时的波前信息。用Zygo GPI型干涉仪测量一口径为Φ6mm,长度为60mm的激光棒,分别使用平面反射镜和直角棱镜两种方案,测量结果如下。使用平面镜反射的自准直法时,激光棒透射波前的PV值为0.1 37λ,RMS值为0.0 18λ;使用基于直角棱镜的单次透射法测量时,PV值为0.149λ,RMS值为0.021λ。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实现元件透射波前的高精度检测。(本文来源于《第十七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交流会摘要集》期刊2018-08-20)
王本义[9](2018)在《随机抽样和随机散射光场的衍射特性及其在波前测量和波前调控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散射是物理学中常见的现象,比如光透过随机散射介质的传输就会发生散射。随机散射扰乱了光波波前,给成像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此其一直被认为是对成像环境的限制。同时,我们所关注的待测物体常常隐藏于散射介质之后,或被散射介质包裹,对成像也造成极为不利的条件。如何克服散射效应实现透过散射介质的聚焦和成像,是现代光学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尽管散射光场隐藏了波前信息,但是散射增强了散射光场的随机过程和强度的变化。通过设计已知的随机波前抽样屏,增加波前抽样面的限制条件和记录强度图样的多样性,有助于提高相干衍射成像和定量显微技术中相位恢复的精度和效率,甚至实现直接波前测量。另外,随机散射光场中含有丰富的振幅、相位和偏振态信息,这提供了研究光场奇异性(相位奇点和偏振奇点)的条件。比如随机无衍射光束,该光场中分布着随机阵列涡旋,并且可以在一段传输距离内保持横向强度轮廓不变。随机无衍射光束这一特性已经应用到诱导二维光子晶格和研究光子的安德森局域化。近年来,人们提出了一种测量散射介质透射矩阵的方法来克服散射效应。通过记录入射光场和透过散射介质输出光场的复振幅(振幅和相位)和偏振态的确定性变化可以用来表征散射介质的透射特性。透射矩阵就是一种表征散射介质透射特性以及输入光场和透过散射介质输出光场确定性关系的复系数矩阵。矢量透射矩阵则能够表征透过散射介质的输入、输出光场中复振幅和偏振态变化的确定性关系。基于测量的透射矩阵可以克服散射效应,实现透过散射介质的波前调控以及透过散射介质的聚焦和扫描成像。本论文主要开展了基于随机抽样的无透镜波前测量技术、随机无衍射光束衍射特性的探究以及散射介质矢量透射矩阵的表征、测量和实现透过散射介质的矢量波前调控方面的工作。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概述了信息光学中关于光信息传输、记录、获取、成像以及散射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问题。对基于随机抽样和波前调制的相位恢复方法、随机无衍射光束和透过散射介质的波前调控技术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应用进行了系统的文献综述和分析。2.研究了光在均匀空间和非均匀空间中的传输理论与数值计算方法。重点研究了基于多相位屏法计算光在非均匀介质特别是湍流大气介质中传输光场的数值分析方法。通过Matlab编程数值模拟了拉盖尔-高斯涡旋光束在典型湍流大气中的传输情况。模拟结果表明,光在大气湍流中的传输时,光束会发生展宽效应,大气湍流能够破坏光束的振幅与相位结构。3.研究了随机散射光场的中存在的相位奇异和偏振奇异现象,给出了相位奇点和偏振奇点的数值计算方法。首先对相位奇点的定义及其数值计算的环路积分法进行了相关定量描述。然后研究了拉盖尔高斯涡旋和普通高斯涡旋在传输过程中其相位奇异处的相位奇点分布与统计情况。研究表明高拓扑荷涡旋的相位奇异处的相位奇点代数和等于该涡旋的拓扑荷;对照明圆形散射屏获得的随机散射光场中相位奇点数密度的统计特性与传输距离的关系进行了数值模拟。发现相位奇点数密度与散射屏的面积、光波波长和传输距离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典型偏振奇点C点和L线的数值计算方法。数值对比了偏振散射光场中C点数密度和偏振散斑场中两个正交偏振分量中相位奇点数密度的关系(前者大约是后者的两倍)。4.提出了一种基于液晶空间光调制器和递增二值随机抽样算法的无透镜波前测量方法。在该方法中,记录装置仅是由一个透射式的液晶空间光调制器和一个图像传感器组成。通过设计四幅递增二值随机抽样屏,并依次加载到空间光调制器上。光波透过空间光调制器得到四幅衍射强度图样。利用递增二值随机抽样算法,入射到空间光调制器上的待测波前就可以从记录的衍射强度图样中定量地恢复出来。由于只用到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的两种调制状态(不透明和透明),因此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的调制函数可以很好的确定。通过在波前引入一组递增二值随机抽样屏,极大地提高了波前相位恢复的精度和效率。同时我们在实验上给出了相关实验结果并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5.研究了随机无衍射光束的衍射特性,主要对随机无衍射光束中相位奇点的演化与统计特性进行了相关的数值模拟与研究。研究发现,随机无衍射光束中的相位奇点主要来源于具有相同环状空间频谱的贝塞尔光束的零值暗环处。同时,我们发现相位奇点的平均数密度与对应贝塞尔光束的零值暗环之间的平均间隔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这个模型,首次给出了定量计算随机无衍射光束中相位奇点数密度的解析公式。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了该公式的有效性。这一公式将有助于理解和设计不同空间结构的随机无衍射光束。6.研究了散射介质矢量透射矩阵的表征及对散射介质矢量透射矩阵的快速测量方法。首先定量描述了散射介质矢量透射矩阵的不同表征方式和矢量空间光调制器的原理。然后基于矢量空间光调制器和双通道角分复用偏振全息记录光路搭建了一套用于测量散射介质复矢量透射矩阵的光学系统。同时对所测得的矢量透射矩阵中的奇异性进行了相关研究。发现每个输入点源对应的矢量透射矩阵中四个标量场中的平均相位奇点数密度约为同一输入点对应的两个正交偏振分量的偏振散射光场中平均偏振奇点(C点)数密度的一半。7.提出了两种实现透过散射介质聚焦任意矢量光束或矢量光场的方法。其一,基于数值滤波的矢量点扩展函数工程聚焦方法,将矢量点扩展函数的概念引入到矢量光场透过散射介质的波前调控技术中。通过对测得的矢量透射矩阵(VTM)进行转置共轭操作,再对转置共轭后的VTM中每个输出模式进行空间数值滤波得到新的VTM。所需的输入矢量光场信息可直接从新的VTM中提取出来。然后将其编码进双通道计算全息图,调制波前并实现透过散射介质的任意矢量光束聚焦(准确对应于数值滤波函数的傅里叶变换)。其二,基于离散卷积的矢量点扩展函数工程聚焦方法。通过设计想要聚焦的矢量光场,结合复矢量透射矩阵的转置共轭,直接计算所需的输入矢量光场,也实现了透过散射介质的任意矢量光场的聚焦。而且后者不需要使用复杂的傅里叶变换,降低了计算输入光场的冗余度。通过对这两种聚焦方法进行分析和讨论,基于离散卷积的矢量点扩展函数工程聚焦方法可以实现大尺寸、任意形状矢量光场的聚焦,而且能够更快地设计所需的调制波前信息。基于数值滤波的矢量点扩展函数工程聚焦方法则可以很好地保持聚焦光场的精细结构。(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2)
李灿,蔡冬梅,贾鹏,刘建霞,李娟娟[10](2018)在《大气湍流波前压缩感知测量重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压缩感知技术用于大气湍流波前斜率测量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波前信号的测量速度,同时降低波前测量系统的硬件压力。与现有波前斜率测量方法不同,压缩感知波前测量方法增加了从波前斜率的稀疏测量值到波前斜率信号的重建过程,因此将压缩感知技术用于波前测量,需要快速、高精度的波前斜率重建算法。Smoothed L0 Norm(SL0)算法是一种近似L0范数估计的优化迭代重建算法,与其它算法相比,不需要事先知道信号的稀疏度,计算量低且估计精度高。本文以SL0算法为基础,对波前斜率信号分区域测量,再结合并行运算,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实现了一种能够快速、高精度重建信号的分区域并行算法—Block-Smoothed L0 Norm(B-SL0)。实验结果表明,B-SL0在计算时间和精度都明显优于现有的其它重建算法,对压缩感知技术用于大气湍流波前测量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探索。(本文来源于《光电工程》期刊2018年04期)
波前测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将迭层扫描成像技术(ePIE)用于成像透镜透射波前的高精度测量。将透镜的透射光束照射至一个固定于二维扫描台的衍射物上,并在其后的探测器上形成衍射光斑,扫描台横向扫描并记录衍射物在每个位置所形成的衍射光斑,采用ePIE精确重建衍射物体的光场复振幅,并据此反演出透镜后表面的透射光波前;移去透镜后重复上述步骤,可以重建入射到透镜上的光束波前;将透射波前减去入射波前即可得到透镜的透射波前。该方法具有准确性高、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波前测量论文参考文献
[1].郭宋明,杨帆,张楠,卢佳琦,崔建丰.基于Hartmann-Shack波前传感器的Nd:YAG激光器热焦距测量[J].沈阳理工大学学报.2019
[2].纵榜铭,栾嘉蕴,蒋志龙,孔艳,王绶玙.基于迭层扫描成像技术的成像透镜透射波前测量方法[J].中国激光.2019
[3].杨磊,侯磊,张利昊,施卫.基于波前倾斜的太赫兹单次测量研究[J].中国激光.2019
[4].王志勇.基于大视场夏克—哈特曼波前传感器的白天大气视宁度和风速分层测量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9
[5].白东阳.PD法测量激光波前的GPU快速计算方法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9
[6].王黄铭.太阳多层共轭自适应光学波前斜率实时测量相关算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9
[7].张小兰,王顺清,孙成淑,马可.两种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屈光手术前后波前像差的一致性[J].国际眼科杂志.2018
[8].吴志飞,陈磊,孔璐,王云涛,王冲.一种用于波前测量的单次透射方法[C].第十七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交流会摘要集.2018
[9].王本义.随机抽样和随机散射光场的衍射特性及其在波前测量和波前调控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10].李灿,蔡冬梅,贾鹏,刘建霞,李娟娟.大气湍流波前压缩感知测量重建研究[J].光电工程.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