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民主思想研究

邓小平民主思想研究

吴林芳[1]2016年在《邓小平民主集中制思想研究》文中指出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制度与领导制度,是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经验的制度结晶,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民主集中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历史经验表明,党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直接取决于民主集中制贯彻执行的好坏。当民主集中制在实践中得到正确贯彻执行时,党的建设和党领导的事业就发展得比较顺利;当民主集中制遭到削弱和破坏时,党的建设和党领导的事业就会遭受严重挫折。因此,中国共产党历来非常重视民主集中制建设。任何一种思想的提出、形成与发展,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多方面因素共同促成的。邓小平民主集中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亦是如此,也有其深厚的理论渊源,有其特定的理论背景与发展轨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民主集中制思想,是邓小平民主集中制思想形成与发展的理论渊源;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是邓小平民主集中制思想形成与发展的文化传统;中国共产党践行民主集中制的经验教训,是邓小平民主集中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根据;苏联及东欧的民主集中制实践,是邓小平民主集中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的政治鉴戒;邓小平的传奇人生与丰富经历,是其民主集中制思想形成与发展的重要经验来源。这些因素合力作用,促成了邓小平民主集中制思想形成与发展。邓小平的民主集中制思想的形成、发展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联系。依据其内在的规律性,可将这一历史过程分为萌芽、孕育、形成与发展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革命年代到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这一时期,邓小平积极拥护毛泽东关于党的组织建设的正确主张,积极践行民主集中制,邓小平民主集中制思想开始萌芽。第二阶段从中共八大到十一届叁中全会,是邓小平民主集中制思想的孕育阶段。由于党的主要领导人偏离了民主集中制,搞家长制和个人专断,最终将党与国家带入了"文化大革命"的悲惨境地,邓小平在这一时期也被下放劳动改造。但他并没有因此沉沦,而是在沉默中深刻反思过去实践中的失误以及"文化大革命"的起源与危害。这一对党的建设历史的反思,为后来邓小平将集体领导、制度建设、法制建设等内容纳入民主集中制思想体系打下了铺垫。第叁阶段从十一届叁中全会到党的十二大,邓小平民主集中制思想逐渐形成。针对"文化大革命"之后思想混乱的境况,邓小平根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提出必须坚决同派性作斗争,必须恢复与健全民主集中制,必须加强党的组织纪律性,必须整党,必须客观评价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等一系列具体主张。邓小平民主集中制思想,在拨乱反正中逐渐得以形成。第四阶段从1982年党的十二大到1992年着名的南方谈话,邓小平民主集中制思想得到丰富与发展。这一时期,邓小平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特征提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领导制度的改革与民主集中制建设的加强仍然是非常必要且紧迫的。邓小平虽然没有关于民主集中制的专着,但具有丰富的民主集中制思想。这些思想散见于他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谈话中,体现在他做出的许多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中。本文从思想内涵、理论基点、制度范导、价值目标等四个方面,对邓小平民主集中制思想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和较为深入的理论阐释。在科学阐释邓小平民主集中制思想的基本内涵、比较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基础上,概括了邓小平关于民主与集中的辩证关系观;揭示了邓小平民主集中制思想确立的理论根基一一群众史观;论证了邓小平将民主集中制作为党和国家最根本制度的理论依据和制度范导;强调了邓小平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维护人民当家作主作为民主集中制建设的最终价值目标。理论的价值在于实践。邓小平民主集中制思想的践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加强民主集中制教育。强调既要加强对全党的民主集中制系统教育,又要深入群众、了解国情,不断强化人民主体意识与忧患意识。他主张改变传统重灌输、重管控的教育方式,以润物细无声的说服教育、健康向上的舆论导向帮助、引导人民群众对民主集中制的科学认识,达到既充分发扬民主又有效集中、既充分享有民主自由又遵守党纪法规的民主氛围。其次,民主集中制在贯彻执行过程中,必须遵循"四个服从"原则、选举原则等六项基本原则。再次,邓小平针对过去民主集中制在实践中操作性不强的问题,提出了民主集中制制度化、法律化的发展方向与路径选择,强调从制度建设推进民主集中制的规范化,严肃党的纪律,加强党内外、同体异体的监督。最后,邓小平针对一度存在的中央领导乏力、组织涣散的问题,强调"中央要有权威"。必须坚决维护中央权威,要有意识地维护一个核心,要取信于民,要干出实绩。邓小平民主集中制思想具有问题意识、时代意识、开放意识的理论特质,既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民主集中制的理论,又在改革实践中促进了我国民主集中制的恢复、扩大与完善。时代在进步,实践在发展,党的执政能力与执政水平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条件下,研究邓小平民主集中制思想的历史贡献,对于进一步健全和发展民主集中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程麟惠[2]2014年在《邓小平民主思想探析》文中研究指明建国至今中国的民主建设在风雨中砥砺前行。文革后,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对中国民主建设之路进行了理性的思考,开启了以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化进程相结合的伟大实践。以十一届叁中全会为转折点,邓小平引领中国的民主建设从表层走向深入,对民主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进行深化和拓展,对具体的民主机制和制度进行科学设计,对民主样式不断创新,对人民的民主权利进一步细化落实,将民主范围从政治领域拓展到经济和文化领域,构建起具有逻辑思辩性,多维、立体、交叉的民主思想体系。纵观邓小平整个民主思想体系,务实和创新是邓小平民主思想的主要特点。他要求在规划我国的民主建设蓝图时,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从变化着的现实出发,确保我国的民主建设稳妥有序地向前推进。秉承这一思想,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发展理念,在这些民主理念的指导下设计出具体的民主实践路径,使中国的民主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另一方面,他在继承前人智慧结晶的同时,结合世情国情的变化从理论和制度两方面探索民主的创新与嬗变,他的民主思想与马克思、列宁和毛泽东的民主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为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深化对民主课题的研究,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政治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灯塔和航标作用。立足于这一思想认识,本文力求对邓小平民主思想进行多视角、多维度的考察,旨在分析邓小平民主思想的整体架构、理论特征及其对于中国民主建设的重要作用。全文共分为四个部份,第一部份首先立足于邓小平民主思想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第二部份归纳了邓小平民主思想的鲜明特征;第叁部份对邓小平民主思想的实践路径进行了梳理;第四部份,由理论结合实际,阐述邓小平民主思想在中国民主进程中的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

何红梅[3]2010年在《论邓小平民主思想》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邓小平民主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及其广大劳动人民的思想武器,同时也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指导思想。邓小平同志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的同时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主思想,正确回答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系列问题,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思想。邓小平民主思想的形成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文章从历史发展的脉络分析邓小平民主思想形成的准备时期、酝酿时期和形成成熟时期。邓小平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指出了民主对于社会主义的重要性,在民主实现的途径上强调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展基层民主,扩大民主范围、实行政治体制改革、民主必须制度化、法律化、邓小平同志反对照搬西方的民主制度,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必须与我国的国情相结合,必须与党的领导相结合,以上内容就构成了邓小平民主思想的主要内容。邓小平的民主思想在当代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特征要求我们在新时期必须坚持邓小平的民主思想,在当代邓小平民主思想具有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价值。加强邓小平民主思想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抓住机遇、审时度势,立足于中国的特殊国情,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更加科学,更加理性也更加成熟地建设社会主义,促进和谐社会的长远发展。

史金衢[4]2009年在《邓小平民主政治思想及其创新与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邓小平的民主政治思想,以其深刻的内涵、丰富的内容、科学的预见,拓展了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空间。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坚持用邓小平民主政治思想指导新的实践,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邓小平的民主政治思想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时代产物,这一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深远的历史渊源的。深入研究邓小平的民主政治思想,追溯它的理论渊源,对于我们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邓小平的民主政治思想,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有着巨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邓小平民主政治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主要有叁个:一是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二是历史依据:中外社会主义实践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叁是重要借鉴:对西方民主政治有益成果的借鉴。邓小平民主政治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阶段过程划分为叁个阶段:从1941年到1978年是邓小平民主政治思想的理论发端阶段;从1978年到1982年是邓小平民主政治思想的构建轮廓阶段;从1982年到1992年,是邓小平民主政治思想的形成体系阶段。邓小平民主政治思想的基本特色主要体现在:理论的创新性和实践的指导性两个方面。理论的创新性主要有:一是提出并论证了民主与社会主义的关系;二是提出并论证了“民主必须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观点;叁是提出并论证了借鉴国外民主政治某些合理因素的观点;四是提出和论证了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一系列原则。实践的指导性主要体现在:一是把民主与社会主义紧密结合起来,强调民主的重要性。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重要保证,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二是强调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指明保障和发展民主的根本途径。从理论上看,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不可偏废的;民主的制度化和法律化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民主的制度化和法律化是加快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客观要求。叁是把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由之路,指明了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途径。邓小平的民主政治思想内涵丰富、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形成了一个与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观既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概要讲来,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主要内容:一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二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叁是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前提是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四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动力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五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重点是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六是民主政治建设的保障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实施依法治国方略;七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关键是发展党内民主;八是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方法是从中国国情出发,积极稳妥推进。邓小平民主政治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邓小平民主政治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文明观的继承和发展;二是邓小平民主政治建设思想为党的第叁代领导集体确立系统的政治文明思想奠定了基础;叁是邓小平民主政治建设思想对于指导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政治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坚定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和法制化;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积极探索和完善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制度设计。邓小平民主政治思想在新时期的创新与发展主要体现在:首先是江泽民对邓小平民主政治思想的创新和发展:一是进一步发展了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思想;二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叁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四是保持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充分调动广大人民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五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六是在尊重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七是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胡锦涛对邓小平民主政治思想的创新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一是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的科学论断,再次确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伟大目标;二是构建以民主法治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叁是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张铭月[5]2012年在《邓小平民主与法制思想研究》文中认为邓小平民主与法制思想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产物,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其思想的形成建立马克思主义中的民主政治理论、国内外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的基础上,并科学借鉴了西方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优良成果。邓小平民主与法制思想内容丰富而深刻,它邓采用依法治国的原则,明确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发展方向,保障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本文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邓小平民主与法制思想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以及创新,指出了邓小平民主与法制思想的背景,即我国社会主义实践和我国的具体国情。第二部分梳理了邓小平民主与法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脉络。在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实践遇到的问题的基础上,指出传统的领导方式是阻碍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的民主和法制理论进行了梳理。第叁部分着重阐释了邓小平民主与法制思想的主要内涵与基本特征。主要从社会主义民主立国思想、社会主义民主立党思想、社会主义法律权威思想、社会主义法治思想、“两手抓”与“一国两制”思想等六个方面阐明邓小平民主与法制思想的主要内涵。同时,对其思想的基本特征予以必要的归纳与整理。第四部分揭示了邓小平民主与法制思想的时代价值与继承发展。该部分从对依法治国、民主政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以及领导和执政方式等五个方面提炼出邓小平民主与法制思想的现实价值。文章最后,以宏观的视角,系统分析了江泽民和胡锦涛对邓小平民主与法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李合亮, 吴欣[6]2001年在《20世纪90年代毛泽东民主法制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毛泽东的民主、法制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2 0世纪 90年代 ,学者们对毛泽东的民主、法制思想进行了深入研究 ,民主思想研究主要集中在毛泽东民主思想的历史分期、毛泽东民主观的深思、毛泽东民主观的评价等方面 ;法制思想研究主要集中在毛泽东的宪政思想、刑法思想、行政法思想及毛泽东法制思想的评价等方面 ;同时也对毛泽东、邓小平的民主法制思想进行了对比研究。

刘荣华, 王景斌[7]2013年在《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研究综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依法治国进程的推进,公民的法律意识有所提升,公民越来越注重自身的民主权利,如何能够更好地发展和完善我国的法制、充分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是我们要不断探索和长期面对的重大现实课题。本文从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的理论渊源、形成和发展阶段、主要内容、特点、意义及启示等方面,综述了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的研究成果,希望对学者们继续深入探讨和研究这一课题,做出绵薄之力。

杨德山, 周家彬[8]2016年在《关于建国以来中共政治思想史研究的述评》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有关建国后中国共产党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整个中共政治思想史中所占的比例较低,内容主要分为专题研究与人物研究两大部分。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各种新材料、新观点层出不穷。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思想、中苏论战、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执政党转型、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等专题研究和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人物的政治思想研究中,学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潘文兴[9]2004年在《邓小平民主思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邓小平民主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民主思想是无产阶级及其广大劳动人民的思想武器,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根本指导思想。研究邓小平民主思想对于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邓小平民主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认为发展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提出了“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思想。邓小平指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民主的政治方向,切实贯彻社会主义民主原则。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上,邓小平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途径:一是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二是要逐步完善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在新的历史时期,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叁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进一步完善、丰富了邓小平社会主义民主思想。

秦位强[10]2003年在《毛泽东邓小平民主思想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民主的理论观点是毛泽东和邓小平民主思想的理论来源,毛泽东和邓小平都是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理论继承者。毛泽东和邓小平坚持民主与专政的统一,创立和不断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主张严格区分两种类型的民主,坚持民主的社会主义方向。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光辉历程,就是领导人民争取和实现民主的伟大实践过程。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总结历史经验,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方针,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指明了方向。 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毛泽东和邓小平对于民主建设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的认识和看法是根本一致的,邓小平民主思想是对毛泽东民主思想的直接继承、丰富和发展。具体地说,在民主的地位和作用问题上,毛泽东和邓小平都认为民主既是目的,又是手段,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在民主的形式问题上,毛泽东和邓小平都明确反对搞大民主,又都曾肯定过“四大”。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方面,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邓小平主张坚持和完善这些民主政治制度。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毛泽东和邓小平都强调党内民主的重要性,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的原则。在民主监督问题上,毛泽东提出人民监督思想,邓小平坚持毛泽东的这一思想,提出了“共产党要接受监督”的主张。毛泽东和邓小平对官僚主义都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揭示了官僚主义的表现、危害性和存在的根源,提出了克服官僚主义的途径。 但是,毛泽东和邓小平的民主思想也确实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一是在经济和文化对于民主发展的基础作用方面的认识上存在差别。毛泽东始终坚持K\硕士学位论文Q一少 川n盯11丫SI厂0Is人民主权的思想,但对社会主义条件下实现人民民主的物质经济条件考虑得不够,邓小平关于发展生产力和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主张为实现人民民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在民主与社会主义的关系上存在视角上的差异。毛泽东认为民主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原则,邓小平则强调民主与社会主义的内在统一性及其相互作用。叁是在民主政治的保障方面也存在差异。毛泽东虽然提出过群众路线和集体领导制度化的问题,但未能在实践中得到坚持和正确贯彻。邓小平不仅在理论上反复强调民主制度化、法律化问题,而且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使民主制度化和法律化得到了认真贯彻。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民主集中制思想研究[D]. 吴林芳. 陕西师范大学. 2016

[2]. 邓小平民主思想探析[D]. 程麟惠. 四川师范大学. 2014

[3]. 论邓小平民主思想[D]. 何红梅. 新疆师范大学. 2010

[4]. 邓小平民主政治思想及其创新与发展研究[D]. 史金衢. 江南大学. 2009

[5]. 邓小平民主与法制思想研究[D]. 张铭月. 齐齐哈尔大学. 2012

[6]. 20世纪90年代毛泽东民主法制思想研究[J]. 李合亮, 吴欣. 滨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1

[7]. 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研究综述[J]. 刘荣华, 王景斌.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13

[8]. 关于建国以来中共政治思想史研究的述评[J]. 杨德山, 周家彬.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9]. 邓小平民主思想研究[D]. 潘文兴. 武汉大学. 2004

[10]. 毛泽东邓小平民主思想比较研究[D]. 秦位强. 华中师范大学. 2003

标签:;  ;  ;  ;  ;  ;  ;  ;  ;  ;  ;  ;  ;  ;  ;  ;  ;  

邓小平民主思想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