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强度衰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强度,量纲,泥岩,滨海,质点,层状,模型。
强度衰减论文文献综述
王云,郭昱葵,张静波,何斌[1](2019)在《考虑长期强度衰减的软岩路堤边坡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炭质页岩高路堤为例,考虑填料强度衰减特性,分析了不同降雨工况下易风化软岩路堤边坡稳定性。结果显示:降雨影响深度小于5 m的软岩常规高路堤,采用有限深度饱水参数计算的边坡稳定性系数比全断面饱水工况的高11.5%~17.4%;边坡稳定性系数随软岩强度衰减系数基本呈等比例线性递减,常规坡高坡率条件下设计的软岩高路堤边坡,考虑填料强度衰减后,安全系数很可能不满足要求,当炭质页岩强度衰减系数低于0.7时,应慎重采用20 m以上高路堤边坡方案,综合坡率不宜陡于1∶1.75。(本文来源于《路基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崔伟玲,王长江,陈维毅,郭媛,杜玮瑾[2](2019)在《全膝关节置换后肌肉强度衰减对关节接触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开源软件nmsBuilder和OpenSim构建的全膝关节置换后的个性化多体动力学模型,研究了正常步态下,股四头肌和腘绳肌不同程度的肌肉强度衰减对胫股关节接触力的影响。通过调整目标肌肉的最大等长力以实现肌肉强度衰减,然后对模型先后执行逆向运动学、静态优化和关节接触力分析。肌肉强度衰减分3种情况: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的八块肌肉整体强度依次衰减10%, 20%,30%,40%;股四头肌肌群和腘绳肌肌群分别衰减50%和100%;八块肌肉强度分别衰减100%.结果表明:对肌肉进行整体强度衰减会减小胫股关节接触力;适当对股四头肌肌群和腘绳肌肌群进行强度衰减可使胫股关节接触力增大;除了股直肌,其他单个肌肉强度衰减都会使内侧胫股关节接触力的峰值变大且直接影响膝关节假体的使用寿命。肌肉强度衰减引起内侧胫股关节接触力峰值变大可能会对膝关节造成二次损伤;在多体动力学骨肌建模中,肌肉强度衰减有利于提高关节接触力和肌肉力的预测精度。(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杨兴然,张振寰,何静云,王文涛,闫子麟[3](2019)在《冻融循环条件下低液限黏土路基强度衰减的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季冻区低液限黏土强度衰减的影响因素,以张家口地区公路路基填土为研究对象,进行冻融试验和静叁轴试验,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叁轴实验中,发现影响土体的强度衰减的4种因素关联性从大到小排序为:压实度>含水率>冻结负温>冻融循环次数。(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9年24期)
费鸿禄,关福晨,包士杰,肖绍青[4](2019)在《海底爆破振动强度衰减规律及中华白海豚保护措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确保海底爆破施工所诱发的振动不对中华白海豚造成危害,基于量纲分析法对萨道夫斯基经验公式进行修正,建立适用于预测海底爆破质点峰值振动速度的相似准数方程。在此基础上根据现场试验数据进行非线性回归运算,得到相关参数并分析了海底爆破振动强度衰减规律。分析表明:海底爆破质点峰值振速主要由单段装药量、监测点距爆心水平距离、覆盖层厚度及海水深度等因素决定。将参数值分别代入萨氏公式及新建公式计算预测值并进行误差估计,其平均误差分别为20.3%和10.0%,新建公式提高了对质点振速预测的准确性。利用新建公式及超压内安全振速估算保护中华白海豚的安全距离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海洋通报》期刊2019年04期)
万嗣鹏,张义平,陶铁军,池恩安,罗毅[5](2019)在《基于准岩体抗拉强度的爆破振动速度衰减公式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萨道夫斯基公式在爆破中近区对质点振动速度的预测精度较低,使用该公式所得的预测误差可达200%~300%,不利于对爆破中近区的振动速度进行精确预测。爆破中近区压缩应力波拉伸破坏所造成的岩石片落和径向裂隙扩展现象比较明显,该类拉伸破坏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爆破振动速度的衰减过程。为研究爆破中近区岩体抗拉强度对爆破振动速度衰减的影响,在对国内外爆破振动速度衰减公式进行梳理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14个爆破振动峰值速度的影响因素,选取其中9个主要因素进行了量纲分析,将准岩体抗拉强度考虑在内,推导了基于准岩体强度的爆破振动速度衰减改进公式。结合某露天铁矿工程实例,采用1st0pt软件分别对改进公式和萨道夫斯基公式进行了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研究表明:基于准岩体抗拉强度改进的衰减公式对该矿南、北区测点振动速度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8.41%和7.01%,均高于传统衰减公式的预测精度,说明考虑准岩体抗拉强度对萨道夫斯基公式进行改进具有可行性,可为露天矿山爆破作业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金属矿山》期刊2019年07期)
曹雪山,额力素,赖喜阳,周赛,李国维[6](2019)在《崩解泥化过程中泥岩强度衰减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崩解是泥岩的基本特性,是土体的主要形成方式。受自然气候的干湿循环作用影响,泥岩崩解、泥化,引发了许多边坡坡面剥蚀及边坡失稳问题。因此研究泥岩在崩解泥化过程中强度衰减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以引江济淮试验工程的河道边坡下部低强度、弱膨胀的红层泥岩为研究对象,提出了自然约束的崩解试验研究方法,对干湿循环过程中泥岩试样的裂隙开展,颗粒组分,耐崩解比,剪切强度及强度指标等参数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干湿循环效应存在临界次数。在7次干湿循环前,泥岩试样的参数变化显着,有裂隙增长、细颗粒含量比例增加,耐崩解比、剪切强度及强度指标的减小。7次干湿循环后,这些参数变化均不明显。崩解物的耐崩解性变化特征与完全崩解颗粒粒径阈值D_(cr)无关,耐崩解指数I_(Di)及耐崩解率D_R减小特征趋势相同。泥岩崩解物的强度指标与耐崩解率D_R呈现很高的正相关性。这些说明干湿循环为诱发岩石崩解的因素,对强度衰减起作用的是试样的颗粒组成与状态变化,耐崩解率是颗粒组成与状态的量化指标。(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闫楠,杨俊杰,刘强,董猛荣[7](2019)在《原土环境下水泥土强度衰减过程室内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水土耦合的室内原土环境中,通过微型贯入、扫描电镜(SEM)、能谱(EDS)分析、X射线衍射(XRD)、离子含量及pH值测试等多种试验手段,研究滨海相软土场地形成的水泥土强度的分布规律及其衰减过程,并阐明水泥土劣化层和未劣化层的发展规律。结果表明:水泥土劣化深度随养护时间的增长和水泥掺入比的减小不断增大,至360 d时最大劣化深度达到11.9 mm,明显大于同龄期海水环境中养护的水泥土的劣化深度;与未劣化层相比,劣化层的孔径增大,孔隙增多,水泥水化产物减少;经原土养护相同时间,水泥土中pH值及主要离子含量分布规律与室内海水环境中的水泥土相似,其中pH值和Ca~(2+)含量随着试样深度的增大而增大,而Mg~(2+)、SO_4~(2-)、Cl~-含量随试样深度的增大而减小;水泥土中Ca~(2+)含量沿试样深度方向的分布规律与强度变化规律相似。在原土条件下,水泥土中Ca的溶出更加显着,导致后期水泥土强度衰减加剧。原土中水泥土强度衰减过程与海水中相同。(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8期)
周波,袁亮,薛生[8](2019)在《巷道顶板承载梁结构强度参数衰减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煤岩材料破坏后的峰后塑性变形过程中强度参数逐渐衰减,材料结构承载能力下降,导致煤岩工程结构失稳。针对影响煤巷安全和稳定性的层状顶板结构强度和承载能力衰减问题,为了从宏观上揭示承载梁结构承载能力的弱化过程,提出用等效宏观强度参数的衰减规律揭示工程结构承载能力弱化本质关系的方法,建立了结构承载能力衰减模型,并使用FLAC计算软件进行结构承载衰减规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等效宏观强度参数黏聚力和内摩擦角随塑性剪应变归一化区间变量δ的增加呈三次多项式函数衰减的变化规律。(本文来源于《煤矿安全》期刊2019年06期)
南雪丽,王超杰,杨蓝蓝,韩博,唐维斌[9](2019)在《冻融循环条件下沥青混合料强度衰减的评价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沥青混合料在不同冻融循环条件下的破坏机理及其强度衰减评价方法进行研究.通过比较不同温度、不同频率及不同冻融循环条件下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及其损伤变量的变化规律,探讨沥青路面冻融破坏机理,并确定冻融循环条件下其强度衰减的评价方法及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当温度在5~15℃之间时,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迅速变化,温度继续升高之后趋于稳定;比较直接冻融、饱水加载后冻融和加载冻融同时作用3种不同冻融循环试验方法,以加载冻融同时作用的条件最为苛刻;确定在25℃和10 Hz下,进行900 N边加载边冻融试验作为沥青混合料强度衰减评价方法,损伤变量达到10%时作为沥青混合料的损伤破坏评价指标.(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刘艳霞,陈改新,纪国晋,刘晨霞[10](2019)在《冻融对水工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及受冻混凝土强度衰减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检测和评价发生劣化的混凝土结构时,常采用无损检测方法,但无法根据检测结果预测今后混凝土的老化进程和使用寿命等。笔者研究了冻融作用下混凝土力学性能的衰减规律,并采用损伤力学方法建立动弹性模量表征的损伤量与混凝土力学性能相对值之间的关系,以便为水工建筑物混凝土的检测和评估提供依据和参考。(本文来源于《大坝与安全》期刊2019年02期)
强度衰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开源软件nmsBuilder和OpenSim构建的全膝关节置换后的个性化多体动力学模型,研究了正常步态下,股四头肌和腘绳肌不同程度的肌肉强度衰减对胫股关节接触力的影响。通过调整目标肌肉的最大等长力以实现肌肉强度衰减,然后对模型先后执行逆向运动学、静态优化和关节接触力分析。肌肉强度衰减分3种情况: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的八块肌肉整体强度依次衰减10%, 20%,30%,40%;股四头肌肌群和腘绳肌肌群分别衰减50%和100%;八块肌肉强度分别衰减100%.结果表明:对肌肉进行整体强度衰减会减小胫股关节接触力;适当对股四头肌肌群和腘绳肌肌群进行强度衰减可使胫股关节接触力增大;除了股直肌,其他单个肌肉强度衰减都会使内侧胫股关节接触力的峰值变大且直接影响膝关节假体的使用寿命。肌肉强度衰减引起内侧胫股关节接触力峰值变大可能会对膝关节造成二次损伤;在多体动力学骨肌建模中,肌肉强度衰减有利于提高关节接触力和肌肉力的预测精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强度衰减论文参考文献
[1].王云,郭昱葵,张静波,何斌.考虑长期强度衰减的软岩路堤边坡稳定性分析[J].路基工程.2019
[2].崔伟玲,王长江,陈维毅,郭媛,杜玮瑾.全膝关节置换后肌肉强度衰减对关节接触力的影响[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9
[3].杨兴然,张振寰,何静云,王文涛,闫子麟.冻融循环条件下低液限黏土路基强度衰减的影响因素研究[J].价值工程.2019
[4].费鸿禄,关福晨,包士杰,肖绍青.海底爆破振动强度衰减规律及中华白海豚保护措施研究[J].海洋通报.2019
[5].万嗣鹏,张义平,陶铁军,池恩安,罗毅.基于准岩体抗拉强度的爆破振动速度衰减公式改进[J].金属矿山.2019
[6].曹雪山,额力素,赖喜阳,周赛,李国维.崩解泥化过程中泥岩强度衰减因素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9
[7].闫楠,杨俊杰,刘强,董猛荣.原土环境下水泥土强度衰减过程室内试验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周波,袁亮,薛生.巷道顶板承载梁结构强度参数衰减规律研究[J].煤矿安全.2019
[9].南雪丽,王超杰,杨蓝蓝,韩博,唐维斌.冻融循环条件下沥青混合料强度衰减的评价方法[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19
[10].刘艳霞,陈改新,纪国晋,刘晨霞.冻融对水工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及受冻混凝土强度衰减模型研究[J].大坝与安全.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