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变长编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有损压缩,压缩率,帧存储,编码时间
变长编码论文文献综述
罗瑜,张珍珍[1](2019)在《一种方向插值预测变长编码的帧存有损压缩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帧存储的压缩性能,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方向插值预测变长编码(DIPVLC)的帧存有损压缩算法。首先根据自适应纹理方向插值获取参考像素,从而得到预测残差,然后优化率失真模型对预测残差进行量化,最后通过游程哥伦布算法对量化残差进行变长编码。实验结果显示,与内容感知自适应量化(CAAQ)的帧存压缩算法相比,该文算法不但PSNR下降更少,而且压缩率提高了10.05%,同时编码时间减少了10.62%。(本文来源于《电子与信息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刘蕊[2](2016)在《可逆变长编码差错复原技术在数字视频传输中的主要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视频通信走进了普通大众的生活,然而,信道传输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仍然是造成视频传输障碍的重要因素。经过技术升级后的变长编码并没有解决视频传输中的瓶颈,可逆变长编码则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难题,保证了数据信息的完整性。根据可逆变长编码差错复原技术的基本原理,作者尝试性的对相关数据信息编码,有效突破了数字视频传输过程中的瓶颈,保证了数字视频的传输质量。(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6年01期)
毛福林,瞿有利[3](2014)在《一种变长编码压缩倒排索引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全文检索的效率依赖于数据结构-倒排索引,存储倒排索引需要较大的硬盘存储空间。提出了一种新的压缩算法,主要用于倒排索引中文档标识符的压缩。对于给定的文档集合使用信息检索工具Terrier,使用不同的压缩算法压缩倒排索引中的文档标识符,从而生成倒排索引文件,然后比较倒排索引文件的大小。实验结果表明,使用新的压缩算法能够节省倒排索引文件的存储空间。(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期刊2014年12期)
王军[4](2013)在《基于3D-DPCM和变长编码的超光谱图像无损压缩》一文中研究指出剖析了干涉成像光谱仪拍摄图像的空间和谱间相关性,提出一种叁维DPCM无损压缩方案。首先做谱间DPCM预测,再应用帧内DPCM预测于残差图像,最后对差分码流实施变长编码。实验表明,该算法能完成无损压缩,平均压缩比为1.486,相比整数小波变换(二维)算法提高3.3%,且算法复杂度较低,仅有加、减法和移位运算,便于硬件实现。(本文来源于《激光与红外》期刊2013年12期)
高健,饶珺,孙瑞鹏[5](2013)在《基于3-参数变长编码的图像无损压缩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Huffman编码方法的研究和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3-参数变长编码(3-PVLC)的图像数据无损压缩算法.在图像数据转换为混合差分数据基础上,采用3-PVLC对差分数据进行一次编码,并利用一种自适应性的游长缩减法对一次编码后的二值码流进行二次编码.本文的编解码方法较灵活,可依据具体需要进行基于3-PVLC方法的一次编码或在一次编码基础上完成二次编码,且具较高压缩比.(本文来源于《自动化学报》期刊2013年08期)
李敏,贾春福,李经纬,刘哲理,董宗庆[6](2012)在《变长编码字符型数据的保留格式加密》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两种变长编码字符型数据的保留格式加密方案。方案1基于Feistel网络构建合适的分组密码,并结合cycle-walking确保密文输出在合理范围内,适用于明文较短且需要隐藏字符个数的保留格式加密;方案2将明文消息空间划分为若干子集,在子集上进行定长编码字符型数据的加密,具有较高效率,适用于任意明文长度的保留格式加密。(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2年05期)
王莉,宫照煊[7](2011)在《基于变长编码遗传算法的K-匿名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遗传编码存在求解效率低且信息失真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不定长密歇根编码的遗传算法,采用多种启发式策略进行杂交操作,将基于遗传算法的聚类方法应用到K-匿名化问题中。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更好地降低信息失真,从而实现K-匿名化问题。(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期刊2011年02期)
王强[8](2009)在《基于上下文的变长编码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高分辨率数字广播、高密度激光数字存储媒体、无线宽带多媒体通讯、互联网宽带流媒体等重大信息产业应用需求的日益迫切,新一代高效视频编码技术及技术标准已经成为近年来学术界与工业界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针对以往视频编码中变长编码技术在编码效率、友好实现特性、抗误码等方面的不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具有高编码效率、高吞吐率、抗误码性能显着提高的叁项变长编码技术,并探讨了在实际应用中复杂性可接受的前提下变长编码技术所能达到的编码效率上限。其中,所提出的基于上下文的二维变长编码技术C2DVLC已经被国家AVS视频标准采纳。具体地,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以往变长编码技术由于缺少对DCT系数统计特性的挖掘与利用,因而编码效率较低。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对高分辨率视频编码中8x8 DCT系数的统计特性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相应的上下文建模方法,并进而提出了基于上下文的二维变长编码技术C2DVLC。具体地,针对零系数游程Run与非零系数Level联合概率分布的变化,C2DVLC采用了多个上下文状态以及多个2D-VLC码表,通过上下文状态以及码表的自适应切换实现对( Run , Level )概率分布变化的匹配。其中,每个上下文状态及其码表被设计成与( Run , Level )概率分布变化过程中的一个典型概率分布相对应。C2DVLC根据已编码Level幅值的最大值进行上下文状态以及码表的切换,此操作可通过查表完成,实现简单。C2DVLC采用Exponential-Golomb码进行编码,这保证了多码表只需较低的存储空间。实验结果表明,在所测试视频上,C2DVLC相比于2D-VLC码率最高节省16.11%,码率平均节省8.38%。C2DVLC已经被国家视频编码标准AVS1-P2(GB/T 20090.2)采纳。第二,变长编码中上下文建模的引入带来了编码效率的提高,但同时也导致解码数据吞吐率的下降。吞吐率下降的原因在于目前的上下文建模属于顺序依赖上下文建模。顺序依赖上下文建模中紧邻符号之间的上下文依赖关系导致解码端上下文建模与变长码解码必须串行执行。为此,本文提出了层次依赖上下文建模。层次依赖上下文建模HDCM充分挖掘了DCT系数的统计特性以提高编码效率,同时打破了紧邻符号之间的上下文依赖关系,这使得上下文建模与变长码解码的并行执行成为可能。提出的基于层次依赖上下文建模的变长编码技术HDCMVLC采用HDCM建模与Golomb-Rice码实现了DCT系数的高效编码。实验结果表明,在所测试视频上,HDCMVLC具有与H.264/AVC CAVLC相当的编码效率,但解码吞吐率最大可提高86.12%。第叁,可逆变长编码是一种重要的抗误码编码技术,但以往的可逆变长编码在误码率较高时其抗误码性能有限,同时由于缺少上下文建模而编码效率较低。为此,本文提出了基于上下文的可逆变长编码技术CRVLC。CRVLC采用层次依赖上下文建模HDCM,可逆Golomb-Rice码以及数据分割技术。HDCM不仅有效地挖掘了DCT系数的统计特性提高了编码效率,同时在数据分割技术的配合下实现了逆向解码中上下文建模的重建,从而使得基于上下文的可逆变长编码的可逆解码成为可能。所提出的数据分割技术带来了抗误码性能的提高。CRVLC通过层次依赖上下文建模,可逆Golomb-Rice码以及数据分割技术的相互配合,实现了高抗误码性能、高编码效率的可逆变长编码。实验结果表明,在所测试视频上,CRVLC相比2D-RVLC抗误码性能最大可提高2.49dB,平均码率节省4.21%。第四,用于DCT系数编码的基于上下文的变长编码技术可获得的最高编码效率是什么,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设计了基于上下文的自适应变长编码技术CBAVLC,其设计目标是探寻在实际应用中复杂性可接受的前提下基于上下文的变长编码技术可达到的最高编码效率。为此,CBAVLC采用HDCM上下文建模。HDCM是一种基于先验知识的上下文建模方法,我们的分析认为其建模性能是近优的。特别地,CBAVLC采用自适应编码技术在线估计编码进行中每个上下文状态下的概率分布,并据此选择最优的Golomb码进行编码。可以认为,CBAVLC接近了在实际应用中复杂性可接受的前提下可获得的最高编码效率。实验结果表明CBAVLC相比CAVLC其编码效率略有提高。这说明,CAVLC,C2DVLC,HDCMVLC等基于上下文的变长编码技术其编码效率已经接近实际应用中可达到的最高性能。(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09-04-01)
王保青[9](2009)在《变长编码在SoC测试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系统芯片(SoC)集成度和复杂性的迅速提高,大规模集成电路测试需要的测试数据相应增加,而传统自动测试设备(ATE)的存储量、工作频率以及带宽的有限性,使得SoC测试面临着测试时间过长、测试难度和测试成本急剧增加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更换高档的测试设备解决,但将导致测试成本的增加。测试数据压缩技术能有效的减少测试时间和降低测试成本,变长到变长的编码使用变长的数据块来编码变长的原始数据,可以取得很好的压缩效果。为了解决SoC测试过程中ATE在存储空间以及带宽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部分编码测试数据压缩方案,该方案是变长到变长的编码。通过对Mintest集的分析可以看出,测试集中有很多0游程的长度为0,在有些电路中甚至占一半以上。如果对这些游程进行编码,编码后的码字长度比原始码字长度还要长。因此,为了提高压缩率,部分编码只对0游程长度不为0的原始数据进行编码,当0游程长度为0时,直接用码字“1”表示,因此只需要1位,当遇到0游程长度大于0时,使用部分编码码表进行编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提高压缩率。本文随后提出了一种新颖的组扩展编码压缩方案。通过对测试集的分析,发现测试集中除了包含大量的0游程外,还包含有大量的1游程。组扩展编码方案也是采用变长到变长的编码方式,它将每组的容量扩大,对任意长度的0游程和1游程编码,更广泛地适应于不同的编码对象。该方案的解码器独立于被测电路,因此特别适合于系统芯片中没有结构信息的IP核的测试。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其具有较高的测试数据压缩率。(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09-04-01)
马行,陈贺新,赵岩,齐丽凤[10](2007)在《基于上下文的四维矩阵变长编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进一步提高彩色视频的压缩比,根据四维矩阵理论,提出了基于上下文的四维矩阵变长编码方法。将彩色视频序列构建在一个统一的四维模型中,进行四维矩阵形式的预测、变换和量化。为了进一步利用系数间存在的相关性,对四维矩阵视频子单元进行基于上下文的四维矩阵变长编码,从而节省了对描述信息的表达,并且更加有效地利用了上下文之间的相关性。实验结果表明,基于上下文的四维矩阵变长编码方法在保持高信噪比的情况下,与改进的叁维离散余弦变换算法相比,压缩比可以提高1倍;与霍夫曼编码方法相比,压缩比可以提高15.05%。(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期刊2007年04期)
变长编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视频通信走进了普通大众的生活,然而,信道传输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仍然是造成视频传输障碍的重要因素。经过技术升级后的变长编码并没有解决视频传输中的瓶颈,可逆变长编码则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难题,保证了数据信息的完整性。根据可逆变长编码差错复原技术的基本原理,作者尝试性的对相关数据信息编码,有效突破了数字视频传输过程中的瓶颈,保证了数字视频的传输质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变长编码论文参考文献
[1].罗瑜,张珍珍.一种方向插值预测变长编码的帧存有损压缩算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9
[2].刘蕊.可逆变长编码差错复原技术在数字视频传输中的主要应用[J].科技风.2016
[3].毛福林,瞿有利.一种变长编码压缩倒排索引算法[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14
[4].王军.基于3D-DPCM和变长编码的超光谱图像无损压缩[J].激光与红外.2013
[5].高健,饶珺,孙瑞鹏.基于3-参数变长编码的图像无损压缩算法[J].自动化学报.2013
[6].李敏,贾春福,李经纬,刘哲理,董宗庆.变长编码字符型数据的保留格式加密[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2
[7].王莉,宫照煊.基于变长编码遗传算法的K-匿名化[J].计算机工程.2011
[8].王强.基于上下文的变长编码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9].王保青.变长编码在SoC测试中的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
[10].马行,陈贺新,赵岩,齐丽凤.基于上下文的四维矩阵变长编码[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