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能源外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外交,能源,俄罗斯,中亚地区,石油,美国,尼克松。
能源外交论文文献综述
徐博,威廉·瑞辛格[1](2019)在《国际关系角色理论视角下俄罗斯对中国能源外交决策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角色理论"是当代国际关系理论界分析国家外交政策制定与实施的重要范式。在角色理论的分析框架下,影响一国外交政策制定与实施的变量主要是基于国家角色定位基础之上的角色身份与角色预期。本文通过考察俄罗斯在能源领域的角色定位,分别分析了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两个层次影响俄罗斯对中国能源外交决策中角色身份与角色预期的变化。在国内政治层面,影响俄罗斯能源外交角色身份的主要是其决策参与者,包括俄罗斯总统、中央官僚机构、大型国有能源公司以及地方政府。在国际政治层面,影响俄罗斯能源外交角色预期的主要是俄罗斯与中国能源对话机制、俄罗斯对东北亚能源结构的认知以及与西方能源关系的变化。本文通过角色理论的分析范式总结了俄罗斯对中国能源外交的决策逻辑并将中俄近年来能源合作取得突破作为案例分析了这一决策逻辑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东北亚论坛》期刊2019年04期)
YERALKHAN,DAULET[2](2019)在《哈萨克斯坦能源外交背景下的中哈两国能源合作关系及其前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1995年左右哈萨克斯坦开始实行“资源立国”的策略,能源外交就已经成为哈萨克斯坦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哈萨克斯坦具有丰富的能源储备,与中国一直在能源领域具有合作,但是由于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等方面的原因,中哈能源合作出现了很多的障碍,中哈能源合作的意向正在减弱。哈萨克斯坦是中国的邻国,从该国进口石油资源能够有效地减少能源运输过程中的风险和能源进口的成本,中国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加强与哈萨克斯坦的能源合作。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以及定性分析法在国际经济合作理论以及外交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哈萨克斯坦能源外交,以及中哈能源合作展开研究。分析两国的能源合作的现状,分析影响两国能源的因素,并根据理论指导给出相关的建议。本文主要是针对哈萨克斯坦能源外交背景下的中哈两国能源合作关系及其前景进行研究,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第一,了解国际能源格局中的哈萨克斯坦能源储量现状、能源结构以及在经济中的位置,了解哈萨克斯坦能源出口情况。第二,分析哈萨克斯坦的能源外交战略,包括提出的背景以及在外交战略中的重要性和内容。第叁,关于哈萨克斯坦能源外交战略背景下的中哈能源合作,包括中哈能源合作的条件、合作历史、合作现状。第四,哈萨克斯坦能源外交背景下的中哈能源合作的前景以及中哈能源合作面临的挑战,并针对挑战和不足提出促进中哈能源合作的建议。最终本文得出结论,中国和哈萨克斯坦油气合作为载体深化双边的经贸合作,促进文化交流活动的开展,拓宽中哈能源合作的内容。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进行能源合作的主要问题应该是哈萨克斯坦实施多元化的能源外交政策,尽量减少对能源进口国的依赖,中哈在进行能源合作的过程中还没有形成规范性、制度性的约束,哈萨克斯坦成为大国争夺能源的焦点,哈萨克斯坦国内环境和中国国内环境对中哈合作也具有一定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5-01)
范斯聪[3](2019)在《2008年以来韩国能源外交的评析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能源安全是韩国十分关注的领域。韩国能源资源极度贫乏,能源的有效供给和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是维护韩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韩国能源外交以"需求方"导向的能源战略为指导原则,并以解决国内能源供给和绿色能源消耗的能源政策为目标。2008年以来,韩国为调整国内能源格局,实现绿色经济增长,在保障能源进口来源多元化和全球气候变化治理方面积极开展能源外交。韩国为满足国内对天然气的急切需求深化了韩美合作,同时在全球气候变化领域的外交舞台上加强韩国中等强国地位。从长远来看,韩国受国内能源格局和自身条件所限,在化石能源和绿色能源、温室气体减排与维持经济增长,以及美日与中俄之间艰难找寻平衡。(本文来源于《当代韩国》期刊2019年01期)
张宇炎[4](2019)在《21世纪中非能源外交:进展、路径及挑战》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经过积极探索,中非之间建立起卓有成效的能源外交模式,双方大多遵循自上而下的合作路径,逐渐形成四种各具特色的能源外交合作方式。随着国际能源格局深刻变革,21世纪中非能源外交面临巨大挑战,国际能源消费中心和生产中心的转移已然对中非能源外交的战略、方式造成巨大挑战。中国应积极应对变革,探索适合中国的大国外交之路。(本文来源于《中国市场》期刊2019年06期)
杨建国[5](2018)在《尼克松政府针对沙特的能源外交政策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尼克松政府任内,特别是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前后,美国遭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首次能源危机。鉴于沙特的石油生产和出口规模,以及其在阿拉伯世界的重要地位和独特影响力,美国在能源安全的供给侧领域,围绕国际大石油公司的参股经营权、解除针对亲以色列的西方工业国集团的石油禁运、国际市场石油交易价格过高叁大问题推出了一系列的重大政策。在执行这些政策的过程中,就方式和手段而言,美国往往针对具体问题灵活采取"胡萝卜+大棒"式的软硬兼施策略;在对外宣传方面,美国留给世人的是仁慈霸权性国家的印象,不仅是自身安全和经济利益的保护者,还是西方工业国集团重大利益的守护神。实际上,尼克松时期美国针对沙特的供给侧能源外交政策,始终是在美国利益最大化的指引和管控下有序推进的。(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于宏源,宋亦明[6](2018)在《中俄能源外交的历史演进》一文中研究指出中俄两国围绕能源合作开展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取得了诸多重大进展,但同时也进行着复杂的博弈,面临着难以克服的分歧。历史上,中日俄曾围绕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的选线方案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当前,中俄能源合作的巨大互补性仍然推动了两国开展能源外交。在石油领域,中俄先后开展了"石油换贷款"等合作。在天然气领域,中俄历经波折,在天然气价格方面签署供应合同并开始建设东线天然气管线。在电力领域,双方在"俄电入华"、核电及水电具体项目上也进行了洽谈,取得了诸多成果。另外,中俄元首互访机制、总理定期会晤机制、副总理级别的能源合作委员会以及电力合作委员会现已成为两国不同级别能源合作的重要机制保障。未来,中俄石油外交还将取得更大突破,天然气外交很可能在短期内再无进展,中俄能源外交总体上将呈现出动力与阻力并存的态势。(本文来源于《区域与全球发展》期刊2018年05期)
韩庆娜,修丰义,张用[7](2018)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对中亚能源外交中的美国因素与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欧亚能源聚集区的中心,中亚是中国能源多样化战略的重要选项;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枢纽,中亚在中国向西发展的地缘经济价值进一步显现。基于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能源互补现状、中亚国家基础设施滞后的现实及其寻求发展的内部诉求,"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构建跨地区的油气互联互通体系,打造开放包容、互惠共荣的中国-中亚经济共同体。然而,大国在中亚的利益博弈与战略竞争是影响中国推进能源政策的外部因素。自中亚五国独立以来,美国的能源政策经历了叁个阶段:过渡期、介入期和调整期。统观两国的能源战略与政策目标,中美在中亚的能源利益既有共性也有差异,虽然美国作为"能源独立型大国"在战略需求上与作为"能源紧缺型大国"的中国并不存在结构性矛盾,但双方在利益诉求、战略目标和地区政策等方面还会发生碰撞。基于中美在中亚能源利益中的差异性高于对抗性,巧妙地规避大国冲突、降低对抗风险是打造供需一体化的中国-中亚区域能源共同体的理性选择。(本文来源于《青海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05期)
包博文[8](2018)在《中俄能源外交的现状与对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能源是世界各国的重要利益博弈点,关乎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方面面。中国作为一个能源消耗大国,其自身的能源储备不足以支撑飞速发展的经济和国防建设。中俄两国国土相邻,拥有良好的地缘优势,且俄罗斯拥有巨大的能源储备。中俄开展能源合作,不仅可以使中国的能源供应更加稳定,而且可以为俄罗斯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更需要与俄罗斯精诚合作,满足更严格的能源安全需求。中俄在石油、天然气等多领域开展合作,取得重大成果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问题。面对诸多制约因素,文章针对各方面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以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促进中俄互信与合作。(本文来源于《中国市场》期刊2018年29期)
张锐[9](2018)在《试析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引领下的中国能源外交》一文中研究指出能源外交是当代中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推进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有效利用国际资源。近年来,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指引下,能源外交追求一系列更高层面、更广领域的目标,包括追求全球能源的共同安全,打造能源安全共同体;追求互利共赢的能源合作,打造能源利益共同体;追求平等有效的多边参与,打造能源治理共同体;追求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向,打造清洁美丽的生态共同体。(本文来源于《国际关系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宋邵佳[10](2018)在《美国的页岩气开发及其对能源外交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页岩油气开采技术的不断成熟,页岩油气产量出现爆发式增长。美国页岩油气的开采及使用使其在世界能源领域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美国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和第一大石油生产国,这不但对全球能源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美国外交尤其是能源外交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首先界定了页岩气和页岩油以及美国页岩气开采的概念,并梳理了美国页岩气开采的发展历程,发展历程分为叁个阶段:早期勘探开发阶段、技术攻坚阶段和快速发展阶段;并分析了页岩气开采为美国国内带来的改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美国页岩气开采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主要包括对于美国各个战略重点地区外交政策的影响和对于美国全球能源外交战略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美国的页岩气开采使其在能源领域处于全球优势地位,这不但使美国对中东、俄罗斯等传统能源生产区的外交战略空间变大,对亚洲和欧洲等传统能源消费区的外交关系缓和,而且使美国在全球能源治理和气候问题上的话语权得到增强,而气候作为影响能源话语权的重要一环,其增长也有利于能源外交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外交学院》期刊2018-06-06)
能源外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1995年左右哈萨克斯坦开始实行“资源立国”的策略,能源外交就已经成为哈萨克斯坦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哈萨克斯坦具有丰富的能源储备,与中国一直在能源领域具有合作,但是由于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等方面的原因,中哈能源合作出现了很多的障碍,中哈能源合作的意向正在减弱。哈萨克斯坦是中国的邻国,从该国进口石油资源能够有效地减少能源运输过程中的风险和能源进口的成本,中国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加强与哈萨克斯坦的能源合作。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以及定性分析法在国际经济合作理论以及外交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哈萨克斯坦能源外交,以及中哈能源合作展开研究。分析两国的能源合作的现状,分析影响两国能源的因素,并根据理论指导给出相关的建议。本文主要是针对哈萨克斯坦能源外交背景下的中哈两国能源合作关系及其前景进行研究,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第一,了解国际能源格局中的哈萨克斯坦能源储量现状、能源结构以及在经济中的位置,了解哈萨克斯坦能源出口情况。第二,分析哈萨克斯坦的能源外交战略,包括提出的背景以及在外交战略中的重要性和内容。第叁,关于哈萨克斯坦能源外交战略背景下的中哈能源合作,包括中哈能源合作的条件、合作历史、合作现状。第四,哈萨克斯坦能源外交背景下的中哈能源合作的前景以及中哈能源合作面临的挑战,并针对挑战和不足提出促进中哈能源合作的建议。最终本文得出结论,中国和哈萨克斯坦油气合作为载体深化双边的经贸合作,促进文化交流活动的开展,拓宽中哈能源合作的内容。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进行能源合作的主要问题应该是哈萨克斯坦实施多元化的能源外交政策,尽量减少对能源进口国的依赖,中哈在进行能源合作的过程中还没有形成规范性、制度性的约束,哈萨克斯坦成为大国争夺能源的焦点,哈萨克斯坦国内环境和中国国内环境对中哈合作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能源外交论文参考文献
[1].徐博,威廉·瑞辛格.国际关系角色理论视角下俄罗斯对中国能源外交决策探析[J].东北亚论坛.2019
[2].YERALKHAN,DAULET.哈萨克斯坦能源外交背景下的中哈两国能源合作关系及其前景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
[3].范斯聪.2008年以来韩国能源外交的评析与展望[J].当代韩国.2019
[4].张宇炎.21世纪中非能源外交:进展、路径及挑战[J].中国市场.2019
[5].杨建国.尼克松政府针对沙特的能源外交政策探析[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6].于宏源,宋亦明.中俄能源外交的历史演进[J].区域与全球发展.2018
[7].韩庆娜,修丰义,张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对中亚能源外交中的美国因素与对策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2018
[8].包博文.中俄能源外交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中国市场.2018
[9].张锐.试析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引领下的中国能源外交[J].国际关系研究.2018
[10].宋邵佳.美国的页岩气开发及其对能源外交的影响[D].外交学院.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