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化银微晶论文_马望京,梁庆华,琚伟,史瑶,李智

导读:本文包含了卤化银微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陷阱,光电子,电子,微晶,深度,乳剂,截面。

卤化银微晶论文文献综述

马望京,梁庆华,琚伟,史瑶,李智[1](2013)在《氧化石墨烯对卤化银微晶乳剂的超增感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反馈式微机控制双注乳化仪,制得了溴碘化银微晶乳剂。在特定条件下,将一定量的氧化石墨烯分别在乳剂乳化后、化学增感过程和光谱增感过程中加入,获得3个系列经过掺杂增感后的乳剂。对其进行感光性能测试,结果表明:(1)氧化石墨烯在化学增感过程中具有有效的防灰雾效应,可作为防灰雾剂;(2)氧化石墨烯在化学增感过程中,在达到平衡后,具有一定的增感效应;(3)氧化石墨烯在光谱增感过程中,随着染料吸附时间增加,对乳剂的增感作用愈明显,具有增感效应和防灰雾功能。(本文来源于《信息记录材料》期刊2013年01期)

李新政,谢英明,赖伟东[2](2007)在《利用变分法对卤化银微晶中掺杂中心参数的估算》一文中研究指出从量子力学出发利用变分原理采用尝试波函数,探讨了不同情况下卤化银微晶中掺杂中心的势阱深度和捕获半径之间的对应关系。利用得出的结论估算了室温下浅电子陷阱掺杂剂[Fe(CN)6]4-引入的电子陷阱捕获截面为70 A2,而掺杂剂[IrBr6]3-引入的电子陷阱势阱深度为1.07eV。(本文来源于《信息记录材料》期刊2007年06期)

张荣香,张继县,代秀红,李莉,李晓苇[3](2006)在《不同曝光波长下染料吸附卤化银微晶的介电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微波吸收介电谱检测技术测量了不同曝光波长下增感乳剂和未增感乳剂的自由光电子衰减曲线, 发现在355nm 和532nm 波长曝光下,乳剂增感之后光电子衰减均变快了。并且在532nm 波长曝光下,与未增感乳剂相比,乳剂增感之后光电子衰减的变化率较大。这主要是因为不同波长曝光下光电子的产生渠道不同, 从而使得355nm 波长曝光下吸附染料只影响光电子的衰减,而对其产生量没有影响;532nm 波长曝光下染料对光电子的产生量及位置和光电子的衰减都会产生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物理学会静电专业委员会第十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6-06-30)

崔海萍,闫军,杜仕国,刘小强[4](2005)在《磁场环境中卤化银微晶体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种动态磁场处理方式,研究了该方式下磁场对单注法制备卤化银微晶体的大小及分布的影响。SEM照片以及粒径分布曲线表明,未经磁化的卤化银微晶体平均粒径为285.3nm,在磁场环境中制备的卤化银微晶体平均粒径为126.8nm,而且颗粒分布均匀,晶粒分散状态良好。分析了明胶以及溶液中离子在磁场中受到的作用,认为在磁场作用下,正、负离子具有互相分离的趋势,同时磁场作用改变了明胶大分子在溶液中的状态,二者的共同作用使得制备的晶粒具有更小的粒径。根据舒卡洛夫公式以及聚合物对胶体熵稳定作用理论,讨论了磁处理和未磁处理之间的差异。提出的磁处理方式能够有效影响明胶中卤化银的结晶过程,这可能为控制胶体中颗粒的大小及分布提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信息记录材料》期刊2005年04期)

刘霁,周涛,岳军[5](2005)在《卤化银微晶体的光电子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卤化银乳剂微晶体的光电子行为是影响照相感光度的重要因素,本文就光电子研究方法、光电子衰减、电子陷阱、本征与外来带电中心对光电子衰减与寿命的影响以及光电子行为与其它物理性质的关系等方面加以综述.(本文来源于《感光科学与光化学》期刊2005年03期)

傅广生,刘荣鹃,杨少鹏,江晓利,代秀红[6](2005)在《曝光强度对卤化银微晶中载流子行为及其陷阱效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卤化银感光材料潜影形成过程中光作用动力学问题,分析了曝光强度对光生载流子行为和电子陷阱效应的影响,认为伴随着曝光强度的增加,影响光电子衰减的因素由电子陷阱起主要作用演化到电子陷阱和复合中心共同起作用进而演化到复合中心起主要作用.(本文来源于《感光科学与光化学》期刊2005年01期)

李晓苇,韩理,耿爱丛,杨少鹏,傅广生[7](2004)在《卤化银微晶中光电子衰减谱的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光电子在卤化银材料潜影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光电子衰减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卤化银的晶体结构。采用光学与微波双共振技术 ,测量了自由光电子和浅俘获光电子的衰减谱 ,得到了卤化银中电子陷阱的密度和深度分布。以自由光电子寿命为纽带 ,通过分析掺杂卤化银晶体中电子陷阱的分布情况 ,可以确定浅电子陷阱掺杂剂的最佳掺杂浓度。(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04年07期)

张荣香,刘荣鹃,耿爱丛,韩理,李晓苇[8](2004)在《卤化银微晶中浅电子陷阱的阈值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描述卤化银微晶中光生载流子的微观动力学过程的基本模型 ,分析了自由光电子衰减时间随浅电子陷阱深度和密度的变化情况 ,从而对浅电子陷阱的阈值效应进行了讨论 ,给出了确定卤化银乳剂中浅电子陷阱最佳掺杂条件的依据。(本文来源于《信息记录材料》期刊2004年01期)

梁笑丛,曹立志,梁玉,庄思永[9](2004)在《原子力显微镜对卤化银微晶体的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卤化银颗粒有特殊的光敏感性 ,使得对其表面精细结构的观察受到很大的限制。AFM的问世解决了这个问题。综合叙述了国内外应用AFM对卤化银照相乳剂中的晶体形貌的观察。(本文来源于《信息记录材料》期刊2004年01期)

耿爱丛[10](2003)在《卤化银微晶中的浅电子陷阱掺杂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工作以光电子动力学理论为依据,建立了一种描述纯卤化银微晶及掺有不同浓度金属离子络合物的卤化银立方体微晶在室温下的能级模型,由此生成了一组描述粒子数关系的微分方程。通过计算该微分方程组得到了乳剂中各种光生载流子在超短脉冲曝光后的行为曲线,从而计算出自由光电子的衰减时间。通过分析模拟结果,确定了自由光电子衰减时间和模拟参数的对应关系,从而为确定具体乳剂中的参数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以微波吸收介电谱检测技术的实验结果为依据,对掺有K_4Fe(CN)_6的AgCl立方体微晶在室温下的曝光过程进行了模拟,通过调节模拟参数,不但计算出由掺杂剂引入的浅电子陷阱的俘获截面和陷阱深度,而且得到了这种掺杂乳剂的最佳掺杂浓度。(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03-05-01)

卤化银微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量子力学出发利用变分原理采用尝试波函数,探讨了不同情况下卤化银微晶中掺杂中心的势阱深度和捕获半径之间的对应关系。利用得出的结论估算了室温下浅电子陷阱掺杂剂[Fe(CN)6]4-引入的电子陷阱捕获截面为70 A2,而掺杂剂[IrBr6]3-引入的电子陷阱势阱深度为1.07eV。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卤化银微晶论文参考文献

[1].马望京,梁庆华,琚伟,史瑶,李智.氧化石墨烯对卤化银微晶乳剂的超增感效应[J].信息记录材料.2013

[2].李新政,谢英明,赖伟东.利用变分法对卤化银微晶中掺杂中心参数的估算[J].信息记录材料.2007

[3].张荣香,张继县,代秀红,李莉,李晓苇.不同曝光波长下染料吸附卤化银微晶的介电特性[C].中国物理学会静电专业委员会第十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06

[4].崔海萍,闫军,杜仕国,刘小强.磁场环境中卤化银微晶体的制备[J].信息记录材料.2005

[5].刘霁,周涛,岳军.卤化银微晶体的光电子行为[J].感光科学与光化学.2005

[6].傅广生,刘荣鹃,杨少鹏,江晓利,代秀红.曝光强度对卤化银微晶中载流子行为及其陷阱效应的影响[J].感光科学与光化学.2005

[7].李晓苇,韩理,耿爱丛,杨少鹏,傅广生.卤化银微晶中光电子衰减谱的特性[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4

[8].张荣香,刘荣鹃,耿爱丛,韩理,李晓苇.卤化银微晶中浅电子陷阱的阈值效应[J].信息记录材料.2004

[9].梁笑丛,曹立志,梁玉,庄思永.原子力显微镜对卤化银微晶体的观察[J].信息记录材料.2004

[10].耿爱丛.卤化银微晶中的浅电子陷阱掺杂特性[D].河北大学.2003

论文知识图

R中心和P中心分别形成在卤化银微晶(b)曝光后样品经不同浓度的TAI溶液处理...彩色负片高感层中乳剂颗粒尺寸比较针对实验中所测得的未增感乳剂的自由...银盐照相材料-图 银盐材料结构示意图AgCl和AgBr乳剂的光电子衰减曲线

标签:;  ;  ;  ;  ;  ;  ;  

卤化银微晶论文_马望京,梁庆华,琚伟,史瑶,李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