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丙二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甲基,噻吩,多组,酰胺,效应,乙酰胆碱,噻唑。
丙二腈论文文献综述
林波,徐龙,余威,沈华良[1](2019)在《2,2-二甲基丙二腈的合成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以氰乙酸甲酯和一氯甲烷为起始原料,经叁步反应合成得到2,2-二甲基丙二腈。氰乙酸甲酯在碳酸钾存在条件下,与一氯甲烷甲基化反应生成2-氰基-2-甲基丙酸甲酯;2-氰基-2-甲基丙酸甲酯与氨气氨解反应生成2-氰基-2-甲基丙酰胺;2-氰基-2-甲基丙酰胺在氯化亚砜条件下脱水反应生成2,2-二甲基丙二腈。通过工艺条件优化,最终产品总收率为42.3%,纯度为99.0%,目标产物采用核磁共振对产品进行结构表征。(本文来源于《化工时刊》期刊2019年04期)
杨中华,刘兰野,赵益鹤,洪远琳,阮鸿力[2](2018)在《氯化胆碱催化醛、吲哚和丙二腈的叁组分Yonemitsu缩合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乙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中,使用廉价易得的氯化胆碱催化苯甲醛、丙二腈和吲哚的叁组分Yonemitsu缩合反应,高产率地合成了一系列3-取代吲哚衍生物.实验结果表明,水的引入对该反应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由于催化剂极易溶于乙醇水溶液,大部分反应结束后只需要经过简单的抽滤和淋洗就可以达到分离和提纯的目的,避免了繁琐的后处理程序.催化剂可以循环使用5次,活性没有降低.(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8年10期)
刘维婷[3](2018)在《吡咯的多组分合成方法及生物活性研究和氨基丙二腈参与的不对称迈克尔加成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主要围绕以下叁个部分开展:第一部分对近年来使用多组分方法合成吡咯核心结构的文章进行综述,依据底物结构类型进行分类叙述,对各种反应方法的优缺点归纳整理,并详细地总结了吡咯的多组分合成方法的发展概况。第二部分从微生物和中草药两方面来源对目前已发现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进行了简单综述,对出自不同来源的抑制剂的活性指数进行了总结归纳。在此之后,基于组内方法发展合成了一系列多取代的吡咯化合物,并对其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生物活性进行了测试。实验数据表明我们所合成的吡咯化合物具有良好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第叁部分对小分子催化的不对称迈克尔加成反应进行了简要总结整理,并基于本组之前的工作基础,对α-氨基丙二腈与α,β-不饱和醛的不对称迈克尔加成反应进行了尝试,得到了一些初步的研究结果。(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8-05-01)
侯亚东,董秀芝,杨超,惠永海,解正峰[4](2018)在《MCM-41负载杂多酸水相中催化亚胺和丙二腈的加成-消去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介孔分子筛MCM-41固载磷钨酸作为非均相催化剂,在水相中,简单高效地催化亚胺和丙二腈进行亲核加成-消去反应,合成了一系列的苄烯丙二腈化合物,产率最高可达99%.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环境友好、底物普适性好、产率高和催化剂可回收再利用等优点,为碳-碳键的构筑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8年07期)
张默[5](2018)在《丙二腈参与的光催化多组分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发展高收率、高选择性、高利用率、反应条件温和、简便易行的合成方法一直是有机合成化学研究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特别是利用多组分一锅反应合成杂环化合物具有重要意义。光化学反应是以洁净、节能、节约为目标的合成方法,也是合成化学中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首先,根据光催化反应中使用的催化剂类型对近年来光催化的多组分反应进行了综述,对丙二腈参与的多组分反应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结合光催化和多组分一锅反应的优势,研究了丙二腈参与的多组分反应,合成了一些重要的杂环化合物。螺环吲哚吡喃类衍生物是一类含有多个杂环的化合物,它具有抗癌、抗炎、抗病毒、抗真菌等药理活性,因而在医药中具有广泛用途。遵循“绿色化学”的理念,利用节能的LEDs光源照射,以水-乳酸乙酯为溶剂,通过丙二腈、靛红和可烯醇化的C-H活化化合物(2-羟基-1,4-萘醌,4-羟基香豆素和双甲基酮)为原料叁组分一锅法反应,高收率的合成了48个螺环吲哚吡喃类衍生物。论文第叁章研究了光催化的水杨醛、吲哚和两组分的丙二腈四组分反应。通过对光源、溶剂、反应温度等反应条件的筛选,探索发现了较优反应条件:以白光做光源、无催化剂,在水-乳酸乙酯溶剂中,室温条件下,水杨醛、吲哚和两组分的丙二腈四组分反应,高收率的合成了吡啶类衍生物。论文第四章在研究醛、氰基丙酮和丙二腈的反应中,发现以乙醇/H_2O(1:1)作为溶剂,在10 W蓝色LED灯照射5小时的条件下,反应能以高收率得到目标产物。得到最优的反应条件后,对该反应的底物范围进行了考察,首先研究了各种醛对反应的影响,对于苯环上带有不同取代基的醛,反应都能以高收率得到目标产物。此外,对于各种取代的氰基丙酮进行研究,反应也能以中等到良好的收率得到目标产物。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反应条件温和、底物适用范围广的特点。论文共合成了111个化合物,全部通过IR、~1H NMR、~(13)C NMR及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分析鉴定。(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8-03-25)
王翔,秦晓燕,杜东东,谢佳敏,仝娜[6](2018)在《丙二腈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丙二腈分子中具有多个反应活性中心,是设计合成结构复杂多样的有机分子的理想原料。丙二腈参与的反应在具有重要生理和药理活性的杂环和碳环骨架的构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化学、医药和材料科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有机合成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因此,对丙二腈参与的反应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展开综述,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意义。(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18年01期)
沈微,吴波,羊俊杰,李昕晖,许哲宇[7](2017)在《绿色方法合成4-甲基苯亚甲基丙二腈》一文中研究指出将丙二腈与对甲基苯甲醛置于乙醇中,室温下搅拌,迅速反应,得到高纯度产物4-甲基苯亚甲基丙二腈。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到最佳反应条件:搅拌2h,温度25℃,丙二腈:对甲基苯甲醛的物质的量比=1:1,产率为92%。本法反应条件温和,不加催化剂,后处理步骤简便,产率高,为芳亚甲基丙二腈的合成提供了一条低污染、高产率的绿色合成途径。(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7年22期)
于乐,孙永旭,李明[8](2016)在《β-芳甲酰基硫代酰胺与丙二腈的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一系列噻唑类化合物成功用于临床和农业生产,噻唑类化合物的研发成为近些年来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1a]。噻唑类化合物作为新型材料已在染料、抗腐蚀材料、非线性光学材料、导电材料以及场效应晶体管等多个领域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所合成的噻唑类衍生物在医药、农药、材料、生物染色剂和超分子化学领域都有广泛应用[1b]。β-芳甲酰基硫代酰胺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合成子[2],由于其优良的反应活性而被广泛用于有机合成领域。在我们前期以β-芳甲酰基硫代酰胺为合成子的研究基础上[3],本文建立了一种在TBAI-TBHP共催化下[4],利用β-芳甲酰基硫代酰胺与丙二腈发生加成反应合成噻唑类化合物的新方法。该方法操作简便,环境友好,反应条件温和,高原子经济性。所合成的新化合物的结构均已采用1H NMR、13C NMR及HRMS方法进行表征,并培养出化合物3的单晶,确定了目标化合物的结构。(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十叁届全国有机合成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6-10-13)
高秀秀,张永青,李春丽,王华[9](2016)在《(E)-(5-(4-(二苯基胺)苯乙烯基)二噻吩并[2,3-b∶3′,2′-d]噻吩基)-2-亚甲基丙二腈的聚集态发光现象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报道了对一种电子给体-受体化合物(E)-(5-(4-(二苯基胺)苯乙烯基)二噻吩并[2,3-b∶3′,2′-d]噻吩基)-2-亚甲基丙二腈(TPA-DCST)的合成与光谱学行为的研究。化合物TPA-DCST的分子结构中含有强电子给体(叁苯胺)与强电子受体(二氰基乙烯)两个部分,并由二噻吩并[2,3-b∶3′,2′-d]噻吩作为共轭桥将电子给体与受体相连接。在合成方面,采用Wittig反应将叁苯胺通过双键与二噻吩并[2,3-b∶3′,2′-d]噻吩相连接、醛基化,并与并二腈经Knoevenagel缩合反应合成目标产物。产物通过了核磁氢谱、碳谱、红外以及高分辨率质谱的确认。光谱方面,主要考察了该化合物的吸收与荧光行为。其最大吸收峰位在412nm左右,归属于π-π*跃迁。在非极性溶剂正己烷中表现出来自分子间聚集而形成的聚集态荧光(550nm),并通过了单分子在CTAB胶束([c]=1.02×10-2 mol/L)的发光(460nm)试验得到验证。溶剂效应表明,该化合物没有出现典型的ICT态的发光现象,其原因在于电子给体与受体相连的共轭桥单元,即二噻吩并[2,3-b∶3′,2′-d]噻吩不具有有效的共轭效应。浓度效应与温度效应进一步表明TPA-DCST分子易于产生分子间聚集态的发光。在THF-H_2O二元溶剂体系中呈现典型的聚集诱导(AIE)发光现象,发光峰位为692nm。随着TPA-DCST分子间的聚集程度的增加,聚集态的荧光出现大范围的红移,直至固体发光红移到710nm。TPA-DCST分子的聚集因素可能来自于疏脂作用、偶极-偶极相互作用等。(本文来源于《影像科学与光化学》期刊2016年05期)
沈微,吴波,羊俊杰,李昕晖,许哲宇[10](2016)在《芳基亚甲基丙二腈衍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丙二腈具有许多优良的化学性质,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芳亚甲基丙二腈作为丙二腈的衍生物,在农药、医药等方面有重要应用,同时也是合成杂环化合物及药物的重要中间体。本文主要针对芳基亚甲基丙二腈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以及发展前景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6年17期)
丙二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乙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中,使用廉价易得的氯化胆碱催化苯甲醛、丙二腈和吲哚的叁组分Yonemitsu缩合反应,高产率地合成了一系列3-取代吲哚衍生物.实验结果表明,水的引入对该反应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由于催化剂极易溶于乙醇水溶液,大部分反应结束后只需要经过简单的抽滤和淋洗就可以达到分离和提纯的目的,避免了繁琐的后处理程序.催化剂可以循环使用5次,活性没有降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丙二腈论文参考文献
[1].林波,徐龙,余威,沈华良.2,2-二甲基丙二腈的合成工艺[J].化工时刊.2019
[2].杨中华,刘兰野,赵益鹤,洪远琳,阮鸿力.氯化胆碱催化醛、吲哚和丙二腈的叁组分Yonemitsu缩合反应[J].有机化学.2018
[3].刘维婷.吡咯的多组分合成方法及生物活性研究和氨基丙二腈参与的不对称迈克尔加成反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8
[4].侯亚东,董秀芝,杨超,惠永海,解正峰.MCM-41负载杂多酸水相中催化亚胺和丙二腈的加成-消去反应[J].有机化学.2018
[5].张默.丙二腈参与的光催化多组分反应[D].河北师范大学.2018
[6].王翔,秦晓燕,杜东东,谢佳敏,仝娜.丙二腈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广州化工.2018
[7].沈微,吴波,羊俊杰,李昕晖,许哲宇.绿色方法合成4-甲基苯亚甲基丙二腈[J].山东化工.2017
[8].于乐,孙永旭,李明.β-芳甲酰基硫代酰胺与丙二腈的反应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十叁届全国有机合成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6
[9].高秀秀,张永青,李春丽,王华.(E)-(5-(4-(二苯基胺)苯乙烯基)二噻吩并[2,3-b∶3′,2′-d]噻吩基)-2-亚甲基丙二腈的聚集态发光现象的研究[J].影像科学与光化学.2016
[10].沈微,吴波,羊俊杰,李昕晖,许哲宇.芳基亚甲基丙二腈衍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J].山东化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