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性腺分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性腺,性别,罗非鱼,基因,转录,细胞,扬子鳄。
性腺分化论文文献综述
王娟,黄炳臣,吴雪铭,苏群英,林洁[1](2019)在《胃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合并食管高分化鳞状细胞癌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mixed adenoendocrine car-cinoma,MANEC)在2010世界卫生组织(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对神经内分泌癌的分类和命名中被提出~([1])。MANEC是一种由腺癌和神经内分泌癌2种成分构成的恶性肿瘤,且后者至少占整个肿瘤的30%~([2]),与普通腺癌相比较,其预后较差且极易漏诊为低分化腺癌。我科诊断胃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合并食管高分化鳞状细胞癌1例,报道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60(本文来源于《右江医学》期刊2019年08期)
曹江琴[2](2019)在《利用XY性反转雌性小鼠研究性腺分化及生殖细胞发生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哺乳动物性别控制和繁殖效率的提升依赖于性腺分化和生殖细胞发生机制的研究,同时这也是畜牧研究的热点和发育生物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但其确切的机制并不完全清楚。性腺分化和性别决定是一个受多种因素调控的复杂过程,主要取决于性染色体(X、Y),其中Y染色体占主导作用,Y染色体上Sry基因的表达与否决定了性腺向睾丸或卵巢的分化。而精子和卵子的产生是由性染色体主导下的性腺微环境所决定。本研究以B6.XYTIR小鼠为基础,建立了 XY性反转雌性小鼠的繁育和鉴定方法,结合XO雌性小鼠,初步分析了其生殖能力丧失的可能原因,并筛选了性腺分化和生殖细胞发生过程中差异表达的基因,为进一步研究哺乳动物的性别决定机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1.XY性反转雌性小鼠和XO雌性小鼠的繁育和鉴定本实验室从加拿大引进了一种能产生性反转后代的B6.XYTIR小鼠。这种B6.XYTIR雄性小鼠与野生型B6雌性小鼠自然交配,其后代中会出现部分XY性反转雌性。通过肛殖距的观察和性腺解剖结构来确定其性别表型;同时提取组织DNA后,扩增Y染色体上Zfy基因的部分片段,来确定其基因型,以此来鉴定XY性反转雌性小鼠。考虑到XY性反转雌性小鼠中X和Y染色体有可能存在不配对的情况,同时利用XO雌性小鼠来进行研究。B6.XPafY雄性小鼠与野生型B6雌性小鼠自然交配,提取后代仔鼠DNA扩增Zfy基因,提取RNA检测Xist基因的表达,鉴定基因型,结合表型鉴定,得到XO雌性小鼠。Xist基因是一个重要的长链非编码基因,当两条X染色体同时存在时(基因型为XX)才表达,因此通过Xist基因的表达与否及Zfy基因的存在与否可决定其基因型为XX、XY或XO。结果表明,B6.XYTIR仔鼠经表型鉴定后,部分雌鼠DNA中可以扩增到一条大小为618 bp的目的基因条带,表明该小鼠为XY性反转雌性小鼠,同时B6.XPafY后代中部分雌鼠中没有扩增到Zfy基因和Xist基因,表明获得XO小鼠。本研究旨在繁育并鉴定XY和XO雌性小鼠,为小鼠发育过程中性别决定相关研究提供动物模型。2.XY性反转雌性小鼠的初步分析本研究通过形态学观察、免疫荧光和石蜡切片等方法对XY性反转雌性小鼠的性腺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了性腺分化过程中睾丸支持细胞和生殖细胞的分布。利用全组织免疫荧光方法,用生殖细胞特异性蛋白Tra98和睾丸支持细胞特异性蛋白Sox9对性腺进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表明,野生型XY雄性胚胎中生殖细胞完全由睾丸支持细胞包裹并成管状排列,XX雌性胚胎中无睾丸支持细胞且生殖细胞均匀分布于性腺。而XYTIR雄性性腺中,睾丸支持细胞在13.5 dpc时不能完整包裹生殖细胞,性腺分化不完全,而在15.5 dpc和17.5 dpc时才逐步建立正常的细胞分布模式,这可能提示其性腺发育较野生型晚。野生型XX雌性生殖细胞数量在性腺发育过程中不断减少,只有少部分生殖细胞保存到出生,这个过程称为卵母细胞消退。对XY雌性小鼠的初步分析发现,其拥有一套完整的生殖系统,卵巢中可产生卵泡,通过超排可得到卵母细胞,但随着日龄增长,卵泡和卵母细胞数量会急剧下降至消失,而在性腺发育过程中,其卵母细胞消退程度比野生型更剧烈,说明XY雌性小鼠还可作为卵母细胞消退研究中的动物模型。3.性腺分化中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和功能预测以XO卵巢、野生型XX卵巢、野生型XY睾丸为对照,对XYTIR卵巢和XYTIR卵睾复合体进行转录组分析,旨在筛选性腺分化过程的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功能预测。通过维恩图和层级聚类分析筛选到的差异基因经GO分析发现,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通讯负调控、性腺发育、性别分化和第一性征的发展等生物过程。KEGG Pathway分析发现,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卵巢类固醇生成、Wnt信号通路、皮质醇合成与分泌、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库欣综合征、醛固酮合成与分泌等代谢途径。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繁育得到了 XY雌性小鼠和XO雌性小鼠,并建立了简单、高效的鉴定方法,对其生殖系统的分析也有助于对这一特殊动物模型的深入了解,为深入研究性腺分化、生殖细胞发生和卵母细胞消退(卵巢早衰)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同时通过转录组分析筛选到了一系列与性腺分化和生殖细胞产生相关的基因,可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方向。(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9-06-01)
张思敏,王孝杰,李吉方,温海深,吕里康[3](2019)在《温度对许氏平鲉性腺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许氏平鲉为实验对象,设置3组不同温度,即高温组(24℃)、对照组(20℃)和低温组(16℃),利用组织切片技术、酶联免疫法(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等技术探究温度对许氏平鲉性腺分化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结果显示,在40 dpb时,24℃下性腺发育最快,16℃下最慢,24℃、20℃和16℃下雌性率分别为70.0%、42.9%和33.3%。24℃和20℃下,E_2在较高水平持续时间较长,T水平在30~35 dpb时急剧降低,16℃下的E2水平迅速下降,35 dpb时T仍处于较高水平,说明在性腺分化期间,温度较高时,E_2水平较高,T水平较低,性腺偏雌性发育;反之,性腺偏雄性发育。在24℃下,35~40 dpb时的cyp19a1a mRNA的表达显着上调,可能与高温导致性腺分化偏雌性发育有关;在16℃下,30~50 dpb时ERβ2 mRNA的表达显着下调,说明ERβ2的表达被抑制可能与性腺偏雄性发育有关;24℃和20℃下,foxl2 mRNA的表达在25~35 dpb时处于较高水平,而低温组在30 dpb时表达水平开始上升,说明foxl2在性腺分化早期的高表达水平可能与卵巢分化的速率有关;在30~50 dpb,sox3、sox9和dmrt1的表达水平变化总趋势基本一致,说明叁者之间的表达有一定的联系,可能与精巢的分化速率有关。(本文来源于《水产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王瑶瑶[4](2019)在《高温处理的尼罗罗非鱼性腺分化过程及性别决定相关基因时空表达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鱼类属于低等脊椎动物,其性别决定机制包括基因型性别决定(GSD)、环境依赖型性别决定(ESD)和基因-环境依赖型性别决定(GSD+ESD)。环境因素包括温度、光照、p H值、含氧量、种群密度、外源性类固醇类激素等,研究发现,温度是鱼类性别决定中影响作用较大且最关键的一类环境因素,被称为温度依赖型性别决定(TSD)。有些鱼类的性别决定受遗传和温度的双重控制,且具有性染色体,被称为遗传性别决定和温度依赖型性别决定的混合型(GSD+TSD),如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就是一种GSD+TSD鱼类。尼罗罗非鱼雄鱼生长速度比雌鱼快30%多,发展高雄或全雄尼罗罗非鱼的养殖可有效提高经济效益。在尼罗罗非鱼性别分化关键期进行高温处理,可使雄鱼比例显着提高,即一部分遗传型雌鱼性逆转为生理型雄鱼。本研究以尼罗罗非鱼为研究对象,以正常养殖温度(28℃)和高温处理温度(36℃)进行养殖,通过分析各组生殖细胞类型和出现时序的差异、性别分化相关基因表达水平以及表达位置的差异,揭示高温处理的雌鱼与正常雌、雄鱼性腺发育过程的异同点。研究结果如下:1、本研究通过HE染色和Vasa免疫组化对性腺组织进行分析,发现在21dpf,高温处理组与对照雌鱼组性腺发育形态相似,结果表明此时的性腺为卵巢样;在39dpf,观察到对照雌鱼组已经明显分化出卵原细胞,在对照雄鱼组性腺的外周分化出精原细胞,排列规则,而高温处理组的性腺未明显分化,且性腺中央出现了一个大大的空洞,但性腺细胞分化的趋势趋于对照雄鱼组,结果表明此时的性腺为精巢样的;99dpf,高温处理组与对照雄鱼组发育状况一致,分化出了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和少量精子,结果表明性腺已经转化为完全的精巢,但在高温处理组性腺周边区域出现大量的蜂巢状结构,可能影响性腺的功能。这些结果表明,高温处理推迟了性腺内生殖细胞的分化,并且影响性腺结构发育的完整性,但最终性腺发育形成的生殖细胞类型与对照雄鱼组一致。2、本试验研究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叁组鱼性腺Cyp19a1a蛋白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水平和表达位置的差异。在21dpf,高温处理组性腺内Cyp19a1a的表达量和表达位置与对照雌鱼组相似,都定位在性腺的间质细胞,对照雄鱼组未表达;在39dpf,Cyp19a1a仅在对照雌鱼组中检测到,高温处理组和对照雄鱼组都未检测到,可定性的推测高温处理会导致Cyp19a1a蛋白表达显着下调,与对照雄鱼组趋于一致。在99dpf,叁组鱼的性腺已经明显分化,性腺细胞类型能够明显的区分开,Cyp19a1a在对照雌鱼组性腺中的颗粒细胞和间质细胞中表达,高温处理组和对照雄鱼组结果一致,未表达Cyp19a1a。3、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叁组尼罗罗非鱼的雄性性别分化相关基因Dmrt1和Gsdf蛋白在不同阶段的表达情况。在21dpf,高温处理组、对照雌鱼组、对照雄鱼组Dmrt1和Gsdf蛋白表达没有明显的差异;在39dpf,对照雌鱼组几乎观察不到Dmrt1和Gsdf的表达,高温处理组和对照雄鱼组都高表达Dmrt1和Gsdf,表明高温处理组趋向于发育成雄性,结合此时期的Vasa免疫组化结果表明高温处理后发生性逆转的尼罗罗非鱼性别决定基因的表达差异要早于性腺细胞的分化。在性腺发育到99dpf,能清楚的观察到高温处理组和对照雄鱼组的性腺细胞类型一致,明显的区分出精原细胞、精母细胞和精子,Dmrt1蛋白表达都定位在性腺的精原细胞和精母细胞,Gsdf蛋白表达定位主要在支持细胞中,结果进一步证明高温处理组的性腺已经转化为完全的精巢。综上所述,在高温处理下,尼罗罗非鱼雌鱼经历了由雌到雄的性逆转,在这一过程中,一是性别分化相关基因表达模式发生变化,由与对照雌鱼表达模式相似,逐渐转变为与对照雄鱼相似;二是性腺中的细胞类型发生变化,也是由与对照雌鱼基本一致,逐渐转变为与对照雄鱼一致。但性腺中的细胞类型具体的转变过程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9-03-27)
岳晨阳,李琪,于红[5](2018)在《长牡蛎性腺转录组分析发现调控性别决定及分化候选基因》一文中研究指出长牡蛎具有十分有趣的两性繁殖模式,一般认为长牡蛎为雌雄异体,存在性转换现象以及时而发生的少量雌雄同体。本研究通过对雌雄长牡蛎不同发育时期的性腺组织进行转录组分析,发现1269个基因在雌性性腺中特异表达,817个基因随精子发生表达量逐渐上升。权重共表达网络分析发现了2个与雌性性腺发育相关的基因模块,1个与雄性性腺发育相关的基因模块。GO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与神经递质相关的条目在与雌性性腺发育相关的基因中显着富集,这表明,神经递质可能参与调控雌性性别分化过程。初步研究了2个与雄性性腺发育相关的基因,lncRNA LOC105321313和Cg-Sh3kbp1,1个与雌性性腺发育相关的基因Cg-Malrd1-like。本研究发现神经递质和非编码RNA参与调控长牡蛎性腺发育过程,并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相关候选基因。(本文来源于《2018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1-15)
冯科,胡炜[6](2018)在《黄鳝GnRH2选择性剪接及其在性腺分化中的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黄鳝是一种雌雄同体、雌性先熟的性逆转鱼类,但其性逆转机制一直不为人所知。本研究首次在黄鳝性腺中获得一种包含第二内含子的GnRH2新转录本—GnRH2-SV。在性逆转过程中,GnRH2在后期表达量显着增加;GnRH2-SV在卵巢中表达量较低,而在间性性腺和精巢中一直处于较高水平。GAP2、NewGAP2和GnRHa分别体外孵育卵巢,amh的表达均显着增加;而只有NewGAP2显着上调sox9a1的表达。体内腹腔注射GAP2,amh、foxl2和cyp19a1a的表达上调,11-KT含量显着增加。注射NewGAP2,amh、dmrt1a和sox9a1的表达上调,11-KT含量也显着增加。注射GnRHa,amh、dmrt1a、sox9a1、foxl2和cyp19a1a的表达上调,E2含量显着增加。本研究结果表明GnRH2、GAP2和New GAP2可能在黄鳝性逆转启动和精巢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为阐释黄鳝性逆转机制及其遗传繁育提供了新的数据。(本文来源于《第二届现代化海洋牧场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水产学会渔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10-28)
张乐乐[7](2018)在《圆斑星鲽性腺分化过程及性别相关基因sox3、sox9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属鲽形目(Pleuronectiformes)、鲽科(Pleuronectidae),星鲽属(Verasper)。其个体较大、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耐低温、肉质细嫩、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新开发的一种具有广阔养殖前景的优良鱼种。但雌雄之间在生长速度与体型上存在较大差异,因而进行性别控制,培育单一雌性苗种,可以极大地提高其养殖效益。为实现全雌繁殖,有关性别决定与性腺分化方面的研究就具有重要理论参考价值。本研究以圆斑星鲽为研究对象,利用RACE技术获得了圆斑星鲽sox3和sox9基因的全长序列,通过荧光定量PCR分析了其在圆斑星鲽成鱼的不同组织及在幼鱼的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模式,探索基因的功能。并利用组织学切片研究圆斑星鲽性腺分化过程,确定性腺开始分化的时间,为圆斑星鲽的性别决定及性腺发育机制提供基础资料。试验一本实验利用组织学切片研究圆斑星鲽性腺分化过程,结果如下:(1)30-35日龄的仔鱼,全长15.5-17.4mm,原始生殖细胞位于中肾管附近,明显比体细胞大,细胞核大,核膜清晰,核质透明;40-55日龄的仔鱼,全长19.6-32.8mm,性腺原基长度明显增加,宽度变化不大,生殖细胞快速增多,从性腺横切面上明显可见多个生殖细胞,镶嵌于生殖腺中,此时原始性腺已经形成,但仍无法区分精巢、卵巢;(2)60日龄雌鱼,全长约36.2mm,性腺开始出现卵巢腔,从横切性腺可见,性腺一端增生,并向另一端开始延伸;70日龄雌鱼,全长约45.1mm,性腺从一端开始增生,向另一端持续延伸,性腺宽度进一步增大;80日龄雌鱼,全长约57.7mm,卵巢腔完全形成,卵原细胞迅速增殖,沿产卵板排列;90日龄雌鱼,卵巢中出现少数卵母细胞。卵母细胞细胞核大,几乎占据整个卵母细胞,1-3个核仁。(3)60日龄雄鱼,性腺没有明显的分化特征;70-80日龄雄鱼,性腺从一端开始增生,并向另一端延伸,体积进一步增大,精原细胞开始迅速增殖。结论:圆斑星鲽60日龄幼鱼出现卵巢腔,说明圆斑星鲽幼鱼是在55-60日龄时,性腺开始分化的。试验二本实验筛选到圆斑星鲽的性别相关基因sox3,并通过RACE技术获得其全长序列,基因全长为1723bp,包括891bp的ORF,可编码297个氨基酸,48bp的5'UTR和784bp的3'UTR,在3'UTR中有多聚腺苷酸尾和加尾信号AATAAA。通过荧光定量PCR测定sox3基因在圆斑星鲽成鱼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发现sox3基因在圆斑星鲽的各个组织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在鳃和卵巢组织中检测到较高水平的sox3转录,其中卵巢中的含量显着高于其它组织。sox3基因在性腺中的表达显示出性别两相性差异,其在卵巢中的表达水平要显着高于精巢,说明sox3基因与雌性性腺发育相关。通过测定sox3基因在圆斑星鲽幼鱼不同发育时期(20,30,40,50,60,70,80日龄)的表达水平,发现其在20到50日龄表达量逐渐下降,在60日龄时表达量突然上升,而通过性腺切片实验发现圆斑星鲽幼鱼在55-60日龄时性腺开始分化,推测第60天sox3的表达量上升可能与幼鱼性腺分化相关,sox3基因可能参与幼鱼性腺分化过程。试验叁本实验筛选到圆斑星鲽的性别相关基因sox9,并通过RACE技术获得了全长序列,基因全长为3287bp,包括1431bp的ORF,编码477个氨基酸,368bp的5'UTR和1488 bp的3'UTR。在3'UTR中有多聚腺苷酸尾和加尾信号AATAAA。通过荧光定量PCR测定了sox9基因在圆斑星鲽成鱼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发现sox9基因在圆斑星鲽的脑、眼、鳃、心、肝、胆、肠、精巢、卵巢、肾和肌肉等各个组织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在鳃、脑和精巢组织中检测到较高水平的sox9转录,其中精巢中的含量显着高于其它组织。sox9基因在性腺中的表达显示出性别两相性差异,其在精巢中的表达水平要显着高于卵巢,说明sox9基因与雄性性腺相关。通过测定sox9基因在圆斑星鲽幼鱼不同发育时期(20,30,40,50,60,70,80日龄)的表达水平,发现其表达水平变化不显着。(本文来源于《上海海洋大学》期刊2018-05-16)
梁娟娟[8](2018)在《基于转录组学的扬子鳄胚胎发育不同时期性腺的分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鳄类的性别决定方式为温度性别决定(temperature-dependent sex determination,TSD),目前其性别决定的分子机制还不清楚。本文以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为研究对象,对扬子鳄雌性决定温度(female producing temperature,FPT)和雄性决定温度(male producing temperature,MPT)6个胚胎发育时期的性腺-肾上腺-中肾复合体(gonad-adrenal-mesonephros,GAM)(文中简称性腺)进行组化分析和转录组测序,分析其发育的形态变化过程和表达谱,研究其温度性别决定的分子机制,确定扬子鳄性别决定的时间,筛选与扬子鳄性别决定与分化的相关基因。FPT和MPT 6个发育时期性腺的形态变化过程表明,扬子鳄在29℃中主要产生雌性,34℃中主要产生雄性,且雌性性腺的形态变化在31到41天之间最显着,雄性性腺的形态变化在31到36天之间最显着。RNA-seq共产生1,150,314,298条clean reads,FPT和MPT相邻发育期间性腺的差异表达基因分别为178和1268个,同一发育阶段FPT和MPT间性腺的差异表达基因为1785个。FPT和MPT 6个发育时期性腺的表达谱分析表明,36天和41天雌雄之间差异最大,且出现了与性别决定和分化相关的基因。通过分析扬子鳄胚胎FPT和MPT 6个发育时期性腺的形态变化过程和表达谱,推测雌性扬子鳄的性别决定时间在31到41天之间,雄性扬子鳄的性别决定时间在31到36天之间,以及扬子鳄的TSP可能在胚胎孵育的31天到41天之间。本次实验还筛选出了可能与性别决定和分化相关的基因,除了在脊椎动物中广泛研究的SOX9、NR5A1(SF-1)、AMH等基因外,还筛选出了RNF17、FOXI1、JARID2、KDM6B、DDX17、SAFB1等基因,还有多个与类固醇激素合成相关的酶以及多个HSP的家族成员。筛选出与性别决定和分化相关的代谢通路: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Steroid hormone biosynthesis)。为以后研究扬子鳄TSD的分子机制提供基础。(本文来源于《安徽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蔡静[9](2018)在《StAR在尼罗罗非鱼性腺分化和配子发生过程中的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脊椎动物中,类固醇激素的合成由一系列类固醇合成酶共同参与调控。类固醇激素合成首先需要将初始底物胆固醇从细胞质基质转运到线粒体内膜,然后在类固醇合成酶的催化作用下合成各种激素。研究表明,底物的运输需要类固醇合成急性调节蛋白(Steroidogenic acute regulatory protein,StAR)的参与。在哺乳类,StAR底物转运过程被认为是调控类固醇合成的第一个限速步骤,在类固醇激素合成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作用。在前期研究中,我们从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分离出两种StAR基因(StAR1和StAR2),其中StAR1是哺乳类StAR的直系同源基因,而StAR2是硬骨鱼类的复制基因。StAR1基因主要在精巢Leydig细胞和头肾肾间细胞表达,我们推测StAR1可能在促进精巢雄激素和头肾可的松合成过程中有重要作用。而StAR2只在卵巢间质细胞和精巢Leydig细胞表达,推测StAR2可能在性腺雌激素和雄激素合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重要的是,我们发现只有StAR2在性别决定和分化早期的XX性腺表达,提出StAR2,而不是StAR1可能调控鱼类性别决定与分化早期雌激素合成的过程。但是到目前为止,关于StAR调控鱼类类固醇合成的直接证据,特别是在硬骨鱼类性腺发育和性别分化过程中的作用,仍需要通过功能实验进一步验证。因此,本论文以尼罗罗非鱼为材料,通过CRISPR/Cas9靶向基因敲除技术分别建立StAR1和StAR2的突变体,分析了基因突变体性腺组织学形态、基因表达和激素合成水平等变化,以期深入研究两种StAR在罗非鱼类固醇激素合成中扮演的角色,阐明StAR通过调控不同类固醇激素合成,进而调控硬骨鱼类性别决定与分化的分子机制。本论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StAR基因突变系的建立。利用CRISPR/Cas9靶向基因编辑技术,在罗非鱼分别敲除StAR1和StAR2,获得StAR1的杂合突变体和StAR2的纯合突变体。基因敲除的靶位点位于StAR1和StAR2的第2个外显子上,选择靠近PAM(Protospacer adjacent motif,PAM,原型间隔基序)区的限制性内切酶Bsl I和Pst I,分别用于StAR1和StAR2 F0代基因敲除阳性鱼的筛选。将StAR1和StAR2突变的F0代XY阳性鱼和野生型XX雌鱼杂交,获得F1代杂合突变体。选取StAR2移码突变(-8bp)的XY与XX F1代交配获得纯合突变的F2代。2)StAR1基因突变对精子发生和育性的影响。在孵化后90天,野生型XY鱼的精巢充满各时期生殖细胞,包括精原细胞、精母细胞以及精子细胞等,而在StAR1嵌合突变XY鱼的性腺中,未发现进行减数分裂的各级生精细胞,精子发生出现延迟。免疫组化实验结果显示,在StAR1突变的XY性腺中,催化雄激素的合成关键酶和生殖细胞标记基因Vasa的表达明显减少。Real-time PCR结果发现,生殖细胞减数分裂相关的分子标记基因(spo11、piwil1、dazl和Scp3)表达量显着性降低,cyp11b2的表达也下调,并且EIA检测发现血清中11-KT的水平也降低。这些结果表明,StAR1可能在雄激素合成和精子发生过程中有重要作用。我们推测,StAR1突变可能影响了雄激素的合成,进而导致精子发生明显延迟,表明StAR1可能在精子发生启动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在孵化后180天,StAR1突变XY鱼的生殖细胞减数分裂部分恢复,可观察到各级生精细胞。将突变XY个体与正常XX个体授精发现,在受精后9天胚胎的存活率为40%左右,表明StAR1基因突变XY个体是可育的。3)StAR2基因突变对精巢分化和精子发生的影响。在孵化后90天,对照组XY性腺充满进行减数分裂的各级生精细胞,而StAR2~(+/-)杂合敲除XY性腺的生殖细胞正常分裂增殖,减数分裂起始也出现延迟。免疫组化结果表明,StAR2~(+/-)精巢中Leydig细胞标记基因Cyp11b2和生殖细胞标记基因Vasa的表达减少,并且精巢中充满表达Dmrt1的Sertoli细胞。这些结果说明在精巢发育早期,StAR2基因的杂合突变同样会导致精巢精子发生的启动过程延迟。在孵化后300天,StAR2~(+/-)精巢中精子发生部分恢复,可见各级生精细胞。免疫组化检测发现,在StAR2~(+/-)性腺检测到精母细胞标记基因PCNA的阳性信号。与对照雄鱼相比,Cyp11b2和Cyp17a2表达的Leydig细胞异常聚集。Real-time PCR检测结果表明,StAR2~(+/-)精巢中生殖细胞相关基因(vasa和pcna)表达量显着降低,而体细胞细胞表达基因cyp11b2和cyp17a2的表达显着上调,表明精巢发育并未完全恢复正常。在孵化后70天和90天的StAR2~(-/-)XY性腺中,组织学观察发现StAR2缺失导致XY精巢发育受阻并且精子发生启动过程延迟。在孵化后120天,StAR2~(-/-)精巢中精小叶发育紊乱,输精管没有形成。免疫组化检测发现,在孵化后70天StAR2~(-/-)精巢中,Vasa仅在少数精原细胞和精母细胞中表达,在StAR2~(+/+)和StAR2~(-/-)精巢都检测到雄性特异基因Dmrt1的表达。Real-time PCR检测结果表明,在孵化后90天,StAR2~(-/-)性腺中生殖细胞减数分裂相关基因(vasa、dazl和sycp3)表达水平显着降低,类固醇合成酶基因cyp11a、cyp17a1和3β-HSD-I以及Sertoli细胞标记基因dmrt1的表达水平未发生显着变化,StAR1的表达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而cyp11b2的表达却显着低于对照组。EIA检测发现StAR2~(-/-)个体血清中11-KT的水平也显着低于对照组。说明StAR2缺失影响了雄性性腺生殖细胞的增殖和精子发生过程。我们认为,StAR2可能在雄激素合成和精子发生中有重要作用。4)StAR2纯合突变对雌激素合成和卵巢发育的影响。在孵化后90天,可以在StAR2~(-/-)纯合突变卵巢中观察到I、II时相卵母细胞,Cyp19a1a的表达与XX野生型相比没有明显差异。然而,在孵化后40天和90天的StAR2~(-/-)卵巢中检测到雄性高表达的基因StAR1,而在野生型卵巢中则检测不到StAR1阳性信号。有趣的是,我们在StAR2~(-/-)卵巢中还检测到精巢Leydig细胞标记基因Cyp11b2的表达。Real-time PCR检测结果表明,StAR2~(-/-)卵巢中减数分裂相关基因vasa和spo11表达水平显着降低,雌激素合成关键酶基因cyp19a1a表达显着降低,StAR1和cyp11b2的表达却明显上调。EIA检测发现StAR2~(-/-)个体血清中E2的水平也降低。同时,在孵化后90天,组织学观察发现,StAR2~(-/-)卵巢发育紊乱,表现为卵母细胞减少,而体细胞增多,表明StAR2可能在雌激素合成和卵巢早期发育中有重要作用。在孵化后120天,免疫组化检测到StAR1和Cyp11b2也表达于StAR2~(-/-)卵巢。实验结果表明,StAR2基因敲除导致卵巢中的体细胞雄性化。但StAR2基因缺失不会引起性逆转,我们推测可能是由于StAR1基因表达上调能够补偿StAR2的功能,参与调节雌激素的合成。因此,还需要建立StAR1和StAR2的双敲除模型开展更进一步的研究。综上所述,我们在尼罗罗非鱼中通过CRISPR/Cas9靶向基因敲除技术现已获得StAR1突变的F1代杂合子和StAR2突变的F2代纯合子。我们发现StAR1和2缺失在早期阶段会影响精巢发育和精子发生启动延迟过程,我们推测StAR1和StAR2可能都参与调节雄性个体的雄激素合成和精子发生。研究发现,StAR2在XX个体纯合敲除导致卵巢体细胞出现雄性化现象,表明StAR2在卵巢分化早期有重要作用。此外,XX个体并没有发生性逆转,这可能是因为StAR1会补偿其功能在雌激素合成和卵巢发育过程中发挥作用。因此,在本研究的基础上,亟待通过建立筛选StAR1和StAR2双敲除模型,深入解析StAR在雌、雄激素合成和性腺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8-04-08)
相福生[10](2018)在《雌性叁倍体虹鳟性腺分化期间脑芳香化酶及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Walbaum,1792)),隶属于辐鳍亚纲(ray-finned fishes)、鲑形目(Salmoniformes)、鲑科(Salmonidae)、大麻哈鱼属(Oncorhychus)。虹鳟是典型的冷水性鱼类,具有高蛋白、无肌间刺、出肉率高的特点,富含EPA和DHA等不饱和脂肪酸适合冷水资源增殖放流和集约化养殖。Cyp19a1b、Cyp11a1、Cyp11b2、Cyp17a1、Hsd3b1等基因能够调节硬骨鱼类性类固醇的合成,对性腺发育和性别决定产生影响。本研究以叁倍体雌性虹鳟为研究对象正常二倍体雌性虹鳟为对照,选取31-68 dpf(days post fertilization)时间段的虹鳟仔鱼脑组织,采用qRT-PCR、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和组织切片的方法研究以上几种基因表达、CYP19A1B(脑芳香化酶)的活性变化以及原始生殖细胞(PGCs)的发育以期探明叁倍体雌性虹鳟性腺发育异常的关键原因。研究结果如下:1芳香化酶通路基因在叁倍体雌性虹鳟早期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分别提取31-68 dpf叁倍体雌性虹鳟的脑组织RNA,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和ScanDrop核酸分析仪检测,RNA片段完整性良好,将RNA反转录得到cDNA,经内参β-actin检测可用于荧光定量PCR。二倍体和叁倍体Cyp19a1b基因的表达量的整体趋势基本一致,且在35-45 dpf时期该基因在二者脑组织中的表达均达到高峰,但二倍体的表达量较叁倍体高近30倍(p<0.05);在65 dpf时,Cyp19a1b基因在二倍体和叁倍体中的表达量出现第二次高峰,此时都与其自身第一次高峰的表达一致,二倍体的表达量仍是叁倍体的30倍(p<0.05)。在30-50 dpf时期,二倍体虹鳟的Cyp11a1基因的表达量维持较高水平;在38 dpf时,叁倍体虹鳟Cyp11a1基因表达量首次达到峰值,较二倍体有所延迟,之后开始下降,在49 dpf时出现第二次高峰。在33-42 dpf时期,二倍体虹鳟的Hsd3b1基因表达量维持较高水平,在38 dpf时出现高峰;在47-59 dpf时期,叁倍体虹鳟Hsd3b1基因表达量较高,高峰时期明显晚于二倍体,且峰值低于二倍体虹鳟。35 dpf时的二倍体和叁倍体虹鳟Cyp11b2的基因表达量同时到达高峰,但二倍体表达水平较叁倍体高近5倍(p<0.05);41 dpf-69 dpf时期二倍体虹鳟Cyp11b2基因表达量开始下降并且维持在较平稳的水平,此时间段内叁倍体在65 dpf时出现小幅上升,且表达量与同期二倍体水平一致。二倍体虹鳟Cyp17a1基因的表达量在35-46 dpf时逐渐上升,在45 dpf时达到高峰之后直至69 dpf逐渐下降,并且维持在较为平稳的水平上,但是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未检测到同一时期叁倍体虹鳟Cyp17a1基因的表达量。2脑芳香化酶在二、叁倍体雌性虹鳟不同发育阶段的活性在发育早期阶段,二倍体与叁倍体雌性虹鳟脑芳香化酶活性(CYP19A1B酶)整体趋势大体一致,在40 dpf时二者的脑芳香化酶活性到达高峰,但在40 dpf-60dpf时期,二倍体雌性虹鳟脑芳香化酶活性显着高于同期叁倍体雌性虹鳟,尤其在45和50 dpf时,二倍体该酶活性分别较叁倍体的高1.15倍和1.12倍。在62 dpf时两条曲线交叉,之后二者同时下降,且活性相差较小。3二、叁倍体雌性虹鳟不同发育阶段PGCs发育普通光学显微镜下放大200倍分别观察二倍体和叁倍体40、44、55dpf时期的原始生殖细胞HE切片发现,细胞呈梨形、卵圆形或圆形细胞质和细胞核之间存在明显的界限,细胞核染色较深为紫红色细胞质染色较浅基本呈现出无色透明的状态。随着发育时间的延长二倍体和叁倍体中迁移到生殖嵴的原始生殖细胞数量不断增多,生殖嵴的体积也随之增大。但同期二倍体的原始生殖细胞较叁倍体的小,叁倍体中迁移到生殖嵴的原始生殖细胞较二倍体的少。由此本研究推测叁倍体虹鳟性腺发育迟缓的原因可能是Cyp19a1b、Cyp11a1、Cyp11b2、Cyp17a1、Hsd3b1等基因的低表达和延迟造成相关细胞色素酶的合成量较少导致E2水平较低,而E2的低水平不能有效的促进PGCs的增殖最终造成性腺发育迟缓。(本文来源于《上海海洋大学》期刊2018-04-04)
性腺分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哺乳动物性别控制和繁殖效率的提升依赖于性腺分化和生殖细胞发生机制的研究,同时这也是畜牧研究的热点和发育生物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但其确切的机制并不完全清楚。性腺分化和性别决定是一个受多种因素调控的复杂过程,主要取决于性染色体(X、Y),其中Y染色体占主导作用,Y染色体上Sry基因的表达与否决定了性腺向睾丸或卵巢的分化。而精子和卵子的产生是由性染色体主导下的性腺微环境所决定。本研究以B6.XYTIR小鼠为基础,建立了 XY性反转雌性小鼠的繁育和鉴定方法,结合XO雌性小鼠,初步分析了其生殖能力丧失的可能原因,并筛选了性腺分化和生殖细胞发生过程中差异表达的基因,为进一步研究哺乳动物的性别决定机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1.XY性反转雌性小鼠和XO雌性小鼠的繁育和鉴定本实验室从加拿大引进了一种能产生性反转后代的B6.XYTIR小鼠。这种B6.XYTIR雄性小鼠与野生型B6雌性小鼠自然交配,其后代中会出现部分XY性反转雌性。通过肛殖距的观察和性腺解剖结构来确定其性别表型;同时提取组织DNA后,扩增Y染色体上Zfy基因的部分片段,来确定其基因型,以此来鉴定XY性反转雌性小鼠。考虑到XY性反转雌性小鼠中X和Y染色体有可能存在不配对的情况,同时利用XO雌性小鼠来进行研究。B6.XPafY雄性小鼠与野生型B6雌性小鼠自然交配,提取后代仔鼠DNA扩增Zfy基因,提取RNA检测Xist基因的表达,鉴定基因型,结合表型鉴定,得到XO雌性小鼠。Xist基因是一个重要的长链非编码基因,当两条X染色体同时存在时(基因型为XX)才表达,因此通过Xist基因的表达与否及Zfy基因的存在与否可决定其基因型为XX、XY或XO。结果表明,B6.XYTIR仔鼠经表型鉴定后,部分雌鼠DNA中可以扩增到一条大小为618 bp的目的基因条带,表明该小鼠为XY性反转雌性小鼠,同时B6.XPafY后代中部分雌鼠中没有扩增到Zfy基因和Xist基因,表明获得XO小鼠。本研究旨在繁育并鉴定XY和XO雌性小鼠,为小鼠发育过程中性别决定相关研究提供动物模型。2.XY性反转雌性小鼠的初步分析本研究通过形态学观察、免疫荧光和石蜡切片等方法对XY性反转雌性小鼠的性腺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了性腺分化过程中睾丸支持细胞和生殖细胞的分布。利用全组织免疫荧光方法,用生殖细胞特异性蛋白Tra98和睾丸支持细胞特异性蛋白Sox9对性腺进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表明,野生型XY雄性胚胎中生殖细胞完全由睾丸支持细胞包裹并成管状排列,XX雌性胚胎中无睾丸支持细胞且生殖细胞均匀分布于性腺。而XYTIR雄性性腺中,睾丸支持细胞在13.5 dpc时不能完整包裹生殖细胞,性腺分化不完全,而在15.5 dpc和17.5 dpc时才逐步建立正常的细胞分布模式,这可能提示其性腺发育较野生型晚。野生型XX雌性生殖细胞数量在性腺发育过程中不断减少,只有少部分生殖细胞保存到出生,这个过程称为卵母细胞消退。对XY雌性小鼠的初步分析发现,其拥有一套完整的生殖系统,卵巢中可产生卵泡,通过超排可得到卵母细胞,但随着日龄增长,卵泡和卵母细胞数量会急剧下降至消失,而在性腺发育过程中,其卵母细胞消退程度比野生型更剧烈,说明XY雌性小鼠还可作为卵母细胞消退研究中的动物模型。3.性腺分化中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和功能预测以XO卵巢、野生型XX卵巢、野生型XY睾丸为对照,对XYTIR卵巢和XYTIR卵睾复合体进行转录组分析,旨在筛选性腺分化过程的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功能预测。通过维恩图和层级聚类分析筛选到的差异基因经GO分析发现,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通讯负调控、性腺发育、性别分化和第一性征的发展等生物过程。KEGG Pathway分析发现,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卵巢类固醇生成、Wnt信号通路、皮质醇合成与分泌、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库欣综合征、醛固酮合成与分泌等代谢途径。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繁育得到了 XY雌性小鼠和XO雌性小鼠,并建立了简单、高效的鉴定方法,对其生殖系统的分析也有助于对这一特殊动物模型的深入了解,为深入研究性腺分化、生殖细胞发生和卵母细胞消退(卵巢早衰)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同时通过转录组分析筛选到了一系列与性腺分化和生殖细胞产生相关的基因,可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性腺分化论文参考文献
[1].王娟,黄炳臣,吴雪铭,苏群英,林洁.胃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合并食管高分化鳞状细胞癌1例[J].右江医学.2019
[2].曹江琴.利用XY性反转雌性小鼠研究性腺分化及生殖细胞发生机制[D].扬州大学.2019
[3].张思敏,王孝杰,李吉方,温海深,吕里康.温度对许氏平鲉性腺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J].水产学报.2019
[4].王瑶瑶.高温处理的尼罗罗非鱼性腺分化过程及性别决定相关基因时空表达模式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9
[5].岳晨阳,李琪,于红.长牡蛎性腺转录组分析发现调控性别决定及分化候选基因[C].2018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8
[6].冯科,胡炜.黄鳝GnRH2选择性剪接及其在性腺分化中的功能研究[C].第二届现代化海洋牧场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水产学会渔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8
[7].张乐乐.圆斑星鲽性腺分化过程及性别相关基因sox3、sox9的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8
[8].梁娟娟.基于转录组学的扬子鳄胚胎发育不同时期性腺的分化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8
[9].蔡静.StAR在尼罗罗非鱼性腺分化和配子发生过程中的功能研究[D].西南大学.2018
[10].相福生.雌性叁倍体虹鳟性腺分化期间脑芳香化酶及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