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地区配电网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网络,地区,电网,电力系统,聊城,柳州,数字。
地区配电网络论文文献综述
陈冉[1](2016)在《福州地区配电自动化通信网络优化方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电能质量及供电优质服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配电网作为电力系统的最后一个环节,直接关乎居民用电满意度。在智能电网发展的大背景下,配电自动化的实现程度与供电的质量、可靠性等密切相关。通信网建设是发展配电自动化的基础条件。面对通信技术不断更新和配电自动化业务持续发展的新形势,配电自动化通信网的传输能力、建设投资成效等方面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长期以来,由于配电设施数量多、覆盖广、网络结构复杂等因素,缺乏统一适用的建设模式成为限制配电自动化通信网发展的瓶颈,同时也阻碍了电网智能化进程[1。本文首先由配电网及其自动化的设备、结构、模式等基本情况入手,阐述了通信网在配电自动化中的功能,并对典型的光纤通信、电力线载波、无线专网,无线公网等通信方式进行了研究。其次,从两方面分析了福州地区配电自动化通信网的优化需求:一是福州地区配电网及其自动化的结构、特点以及福州供电公司“十叁五”期间配电网及其自动化发展规划,二是福州地区配电自动化通信网起步阶段电力通信设施建设分散,网络结构简单,拓展性不足,承载业务考虑不周等现状和问题,并建立了配电自动化通信网业务流量模型。最后,针对福州地区配电自动化通信网优化需求的实际情况,结合分析对比常用的配电自动化通信技术,从技术选用、组网方案、业务需求预测叁方面,设计了适合福州地区各级供电区域的配电自动化通信网优化方案,并将优化方案应用到福州地区各配电网试点区域。通过本文研究,解决了如下问题:全面考虑配电自动化现有及未来拓展业务对通信网的要求,针对不同类型供电区域的业务带宽需求进行分析预测;确定了福州地区配电自动化“叁遥”终端优先以工业以太网光纤通信方式为主,“二遥”终端以无线通信方式为主的技术方案;将原有“骨干层——接入层”二层网络优化为“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叁层网络,并在接入层采用分级子网接入方式的网络结构。望通过本文对福州地区配电自动化通信网络优化方案的研究,可以为我国城市配电自动化通信网的建设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福州大学》期刊2016-12-01)
邵光磊[2](2015)在《聊城地区电力负荷预测及配电网络规划方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负荷预测是电力系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电网经济运行的基础,其对电网规划和运行都极其重要。其主要工作是预测未来电力负荷的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为电网规划和运行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电网规划是以负荷预测和电源规划为基础,确定在何时、何地投建何种类型的线路及其回路数,以达到规划期内的输电能力要求,在满足各项技术指标的前提下使系统的费用最小。研究电网规划,进一步梳理优化规划项目,对于更好地引导电网建设,保障电网可靠供电,促进电网发展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开展聊城电网负荷预测及规划方案研究。首先,对聊城地区110k V、35k V、10k V电网从变电和线路情况、电网结构、主要设备运行年限和配电自动化等方面进行了现状分析,并归纳总结了目前电网所存在的问题。其次,综合研究分析了聊城地区的电网现状,对聊城市供电负荷历史数据和负荷特性进行分析,结合回归分析法、产值单耗法和弹性系数法预测供电量,采用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法和增长率法,分电压等级对网供负荷进行预测。然后,根据负荷预测的结果,从变电站规划、目标网架规划和规划建设规模几个方面,分别对110k V、35k V和10k V电网进行规划方案设计。最后,评价规划方案是否符合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对规划投资进行估算,对输变电工程造价分析和经济分析。(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期刊2015-06-01)
张娱婷[3](2015)在《上饶地区配电自动化通信网络的规划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电力发展的需求越来越大。配电网是与用户关系最密切的部分,配电自动化是配电网可靠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配电自动化中的通信网络作为电力数据采集和传输的支撑平台,是配电自动化建设实现的重要“枢纽”。通信网络上行传输终端采集的实时数据,下行转发调度中心控制指令,具备双向、实时、高速的特点。目前,配电自动化通信网络的规划与建设已成为重要研究方向。本文以上饶地区经济发展为规划背景,结合该地区实际情况,研究配电自动化通信网络的结构体系和功能特点,分析数据传输方式及其原理。根据配电自动化的特点,提出分层设计通信网络结构,分为骨干通信网和接入通信网;骨干通信网主要采用SDH/MST TP)光传输网通信方式,接入通信网主要采用EPON以太网无源光网络通信方式。结合上饶地区基础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对该地区配电通信业务进行建模,计算配电自动化通信网络需求的业务流量,根据通信业务流量总结线路设备的升级改造问题。重点论证了EPON光纤专网为主、加以无线公网为辅的混合组网方案的可行性,完成配电自动化与通信网络组网方案的规划设计。(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5-05-24)
吴云鹏[4](2013)在《湖州地区配电自动化通信网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配电网作为输配电系统的最后一个环节,直接与用户相连,其自动化的实现程度与供电的质量、可靠性等密切相关。在智能配电网的条件下,对支持配电自动化的通信技术又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和更加广泛的需求。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的几种通信技术有光纤通信、电力特种光缆、电力线通信(PLC)、无线通信等,而每一种技术和方法都存在各自的优劣性,它们分别适合使用在什么场景;通信网络该如何规划,才能很好地满足新的需求;在一个地区,采用何种方式布网才能将现有资源利用最大化等等,这些都是实际工作中需要关注并妥善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配电自动化及其通信网络的现状和发展动态等内容,重点阐述了当前智能电网新形势下的配电自动化的特点、功能及其业务发展需求,支撑配电自动化的通信网络建设的要求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等;其次,研究了当前国内外几种主流的通信技术,对其特点、组网方式进行了分析比较,总结出各种技术在配电网应用中的优缺点;最后,结合湖州地区的配电自动化现状和建设目标,基于论文对各种通信技术的分析,提出了“主站与子站间采用MSTP设备光纤通信,子站与终端问采取EPON、PLC混合通信”的配电自动化通信网络方案,并对其可行性进行论证。(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期刊2013-06-01)
方励云[5](2012)在《乐清地区20kV配电网络规划项目实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压配电网在35kV以上高压电力网和220/380V低压网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连接作用,中压配电网的电压等级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到电力网的线损、电能质量和系统的稳定性,现阶段我国中压配电网的电压等级大多为1OkV,但是随着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各地的用电量(尤其是城市的用电量)迅猛增加,10kV配电网在经济性、保证电能质量和系统稳定性方面,逐渐凸显出了它的一些局限性。为了应对这一局面,将中压配电网电压等级升至20kV是其中一种解决方案之一。提升中压配电电压首先是可以降低线路损耗,并且能够提高线路的输电容量,从而提高配电网的供电能力,降低配电网的供电损耗,降低供电成本、电网供电能力的提高,还能够节约土地等建设资源,对日益突出的环境矛盾以及土地引发的社会矛盾,都能够在一定程度得到缓解。本文首先对20kV电压等级在配电网的规划和建设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简要的评述,包括法国、韩国、日本和俄罗斯等国家的应用现状和我国在苏州、本溪等地区的应用情况;其次从网络损耗、供电容量、出线回路数等方面对20kV/10kV两个不同的电压等级网络进行比较分析;再次根据乐清地区待规划地块的现状和负荷预测结果,分别给出适合该地块的10kV和20kV配网规划方案;最后从技术性和经济性两个方面对两套不同的方案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相比于1OkV配电网络,20kV在供电半径、电能质量、供电损耗、建设用地和建设成本方面都具有相当的优势。(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期刊2012-06-01)
周俊松[6](2009)在《柳州铁路地区配电网络自动化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柳州铁路地区供电调度远程遥控操作,实时监视电网运行工况,设计了适合于柳州铁路电网的通信信道,将既有的调度端开发通信软件与远动终端联网,构建馈线自动化系统。设计方案实施后提升了技术装备水平,减少了设备维护量,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和工作效率。(本文来源于《铁道运营技术》期刊2009年01期)
王海滨,鲍海[7](2003)在《基于数字电力系统的地区配电网络统一数据平台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数字电力系统的思想 ,根据地区配电网络的特点 ,对数据进行分类 ,建立关系数据库的组织关系 ,提出了一种利用集合以及图论知识构建地区配电网络统一数据平台的方法 ,确保数据的共享性、一致性、唯一性 ,并符合数字电力系统的要求 ,具有普适性。同时结合实例 ,在该数据平台上 ,利用特征映射的方法 ,进行查询 ,效果令人满意。(本文来源于《现代电力》期刊2003年02期)
王海滨[8](2003)在《基于地区配电网络数据平台的网络建模和拓扑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数字电力系统(Digital Power System简称DPS)是某一实际运行的电力系统的物理结构、物理特性、技术性能、经济管理、环保指标、人员状况、科技活动等数学的形象化的实时的描述与再现。 本文立足于地区配电网络,基于数字电力系统的思想对网络建模和网络拓扑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1)对电力系统数据进行分析,提供数字电力系统所需的数据,使数据与表对应,查询、存储只对表进行操作,构建基于数字电力系统思想的统一数据平台,保证数据共享和一致性、唯一性; (2)根据地区配电网络的特点,在基于数字电力系统思想的统一数据平台之上,以图论和关系数据库知识为基础,建立网络模型,设计完善的多级关系数据库; (3)以图论和集合论知识为基础,提出一种地区配电网络拓扑分析的方法,该方法具有普适性; (4)以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为例,对本文提出的地区配电网络建模和拓扑分析方法进行验证; (5)地区配电网络的特性决定了其管理的复杂性,尤其是配电设施的地理特性,使得引入包含地理信息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配电AM/FM/GIS进行配电设施的管理以及配电网络的分析、计算成为进行直观的配电管理的必然趋势; (6)考虑与SCADA、AM/FM/GIS及MIS的联系,以地区配电网络建模为核心可形成的丰富多彩的地区配电网络高级应用软件,因此,建立和维护好配电系统的数学模型是用好高级应用软件的前提条件。(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期刊2003-01-01)
于跃海,白义传,陈新贺[9](2002)在《地区调度与配电管理一体化系统的网络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地区调度与配电管理一体化系统的相关概念 ,描述了一体化系统信息获取与处理性能上的特殊要求 ,针对这样的问题 ,设计了双网系统 ,以增加系统运行带宽 ,保证系统可靠运行。文中阐述了设计双网系统时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系统实际运行情况表明该方案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期刊2002年08期)
康金辉,崔怀林[10](1998)在《地区配电网络路径选择的一种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地区网络按最小费用原则通常以带权图来描述。文章针对这些图分别用Kruskal算法,Dijkstra算法及Ford&Fulkson算法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Kruskal算法偏重于网络的整体结构布局,而Dijkstra及Ford&Fulkson算法更适合于单电源分支线路的优化路径选择。(本文来源于《陕西工学院学报》期刊1998年02期)
地区配电网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负荷预测是电力系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电网经济运行的基础,其对电网规划和运行都极其重要。其主要工作是预测未来电力负荷的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为电网规划和运行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电网规划是以负荷预测和电源规划为基础,确定在何时、何地投建何种类型的线路及其回路数,以达到规划期内的输电能力要求,在满足各项技术指标的前提下使系统的费用最小。研究电网规划,进一步梳理优化规划项目,对于更好地引导电网建设,保障电网可靠供电,促进电网发展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开展聊城电网负荷预测及规划方案研究。首先,对聊城地区110k V、35k V、10k V电网从变电和线路情况、电网结构、主要设备运行年限和配电自动化等方面进行了现状分析,并归纳总结了目前电网所存在的问题。其次,综合研究分析了聊城地区的电网现状,对聊城市供电负荷历史数据和负荷特性进行分析,结合回归分析法、产值单耗法和弹性系数法预测供电量,采用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法和增长率法,分电压等级对网供负荷进行预测。然后,根据负荷预测的结果,从变电站规划、目标网架规划和规划建设规模几个方面,分别对110k V、35k V和10k V电网进行规划方案设计。最后,评价规划方案是否符合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对规划投资进行估算,对输变电工程造价分析和经济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区配电网络论文参考文献
[1].陈冉.福州地区配电自动化通信网络优化方案研究[D].福州大学.2016
[2].邵光磊.聊城地区电力负荷预测及配电网络规划方案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
[3].张娱婷.上饶地区配电自动化通信网络的规划与设计[D].南昌大学.2015
[4].吴云鹏.湖州地区配电自动化通信网络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
[5].方励云.乐清地区20kV配电网络规划项目实用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
[6].周俊松.柳州铁路地区配电网络自动化应用[J].铁道运营技术.2009
[7].王海滨,鲍海.基于数字电力系统的地区配电网络统一数据平台的研究[J].现代电力.2003
[8].王海滨.基于地区配电网络数据平台的网络建模和拓扑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3
[9].于跃海,白义传,陈新贺.地区调度与配电管理一体化系统的网络设计[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2
[10].康金辉,崔怀林.地区配电网络路径选择的一种方法[J].陕西工学院学报.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