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思想史论文-谢文郁

先秦思想史论文-谢文郁

导读:本文包含了先秦思想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先秦思想,《先秦思想史》,思想史

先秦思想史论文文献综述

谢文郁[1](2019)在《还原思想史文献的思想资源地位 读季蒙、程汉的《先秦思想史》》一文中研究指出承蒙程巢父老先生的盛情,邀请我为季蒙和程汉合着的《先秦思想史》作序。答应这事幷读完书稿之后,发现自己一时难以构思下笔。有些感慨想先和读者分享。我向来不善于为他人着作作序。曾有人送书稿希望我作序,我读后发现,好话难以落笔,而批评的文字写多了,感觉上就好像不成其为序了。这种经历令人十分难堪。究其原因,我想,在于我有一种与众不同的读书习惯。这是我在北京大学读书时(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化》期刊2019年01期)

郑吉雄[2](2018)在《论先秦思想史中的语言方法——义理与训诂一体性新议》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作为一种方法而不止是载体形塑了先秦思想史。传统义理、训诂之争已属不必要,因为语言既然是思想展开的方法与艺术,那么义理和训诂就是一体相融而非对立相斥。近代学科整合为"语言作为方法"塑造了成熟的环境,汉字的多义性则表明语言的变异常常透显出意义的多层次性。镶嵌了蕴含浓厚政教训诲词藻的神圣经典,为中国思想的语言方法启导了源头。孔子确立名教更奠定了语言的礼教伦理作用。战国诸子如墨、道之批判儒家,针对的正是名教、名学方法的逻辑与理论,名家更以激烈的立场解构名教。荀子遂提出新名学,全面回应各种反名教的"名"论,为这段绵延数百年的"语言陈述"论辩暂时划上了句号。(本文来源于《文史哲》期刊2018年05期)

沈立岩[3](2018)在《先秦文学思想史研究之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中国文学思想史的滥觞阶段,先秦时期既具有特殊的性质和意义,也面临特殊的问题和疑难。正确地提出问题,对于先秦文学思想史的研究具有前提性意义。本文主张悬置现代文学观念的成见和定式,回到中国文学思想发生与演化的独特社会-文化环境,以探索和形成恰当的问题视域,进而确定与之相应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本文来源于《文学与文化》期刊2018年02期)

刘轶伦[4](2018)在《从“长君”到“帝君”:思想史视阈下的先秦君权形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是关于先秦时代君主权力形态的研究。君权形态一方面是指君主所拥有的实际权能,另一方面也是指君主对自身权力的意识。综合这两个方面的观察,本文将先秦君权划分为四个形态类型,分别是长君型、邦君型、王君型和帝君型。长君型君权存在于夏代以前,该型君权的典型模型是尧、舜的君权形态;邦君型君权存在于夏、商两代,其现实模型是商末期时代的殷王。王君型君权出现于西周政权大规模分封完成之后,以西周君主为现实模型。帝君型君权出现于秦始皇统—六国并创制皇帝制度与名号之后,其权力形态和权力意识以秦始皇为模型。本文第一章探讨长君型君权。利用现有国家起源理论梳理夏代以前的五帝时代的社会组织和君主权力结构。推测出夏世以前的社会可能存在的一种部落联合体形态的权力组织。并认为在国家社会到来之前,中华大地上呈现一种以血缘氏族为社会基础组织的,大量族邦林立的局面。族邦聚合成为部落,部落聚合成为部族,若干部族再通过联合的方式形成了一种高级社会组织,即“部落联合体”。部落联合体的最高首领往往由强势地位的部族垄断,该部族的某一部落酋长出任联合体长君。这种类型的君主权力是依靠出众的个人素质和彪炳功绩来换取的,这种君权类型本文称之为“长君”型,其权力的合理性基础是英雄主义。第二章论述邦君型君权形态。在五帝时代末期,夏部落的禹成为了长君,他个人能力突出,功绩卓越,依托自身的英雄形象,带领夏部落迅速强大起来。夏部落在相对和平的历史演进中走入国家形态,成为夏邦国。该发展路径符合塞维斯所提出的“酋邦—国家”转型模式。原本的部落联合体也逐渐发展为邦国联合体。各邦国君主也拥有了不以个人素质为前提,而以血缘传子继承为主要方式的权位继承制度。出于强化这种观念和制度,君主对自我形象的塑造发生了转变。君主逐渐脱离了英雄的既有身份,转而更加强调先君先王与在世君主的血缘关系,形成了较为浓厚的祖神信仰气氛。至商代以后,祖先信仰非常发达,人们认为先君先王升天为神,并且对人间生活具有较大的操纵能力。而在世君主作为其血缘后代,则能与之沟通并传递人间诉求。这样一种“神—人”关系建立后,君主也就变成人间的大巫首,成为了极少数,甚至唯一能与神灵沟通的巫灵。其权力地位通过神秘主义得以巩固。但由于当时各邦国都分属于不同血统渊源,故而这种以祖先信仰为前提的权力神圣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跨宗族权力的形成。这种君权形态被命之为“邦君”型。第叁章对“王君”的探讨围绕商周易代所造成的社会与思想变革展开。因为商政权的衰落,姬周政权开始对固有的社会思想行了改革。祖先神不再是直接操控人间的神,人间君主的权力由无声无臭的理性至高“皇天”来掌控。由于皇天不具有人性,那么对于不同血缘的宗族也就有了接受其为崇拜对象的可能。姬周政权又通过宗法改造、分封建国、立社群姓等制度和思想的改革,将一种“王君”型君权理想付以实现。第四章结合西周末期之后的社会动荡和信仰崩溃展开讨论。随着旧有的王君型君权思想的根基逐一崩塌,新的君权思想也就有了萌生的机会。在春秋战国时代兴起的民主思想、崇圣风潮影响下,以万民君父和在世圣人为要求的新型君主思想开始出现。但是这种君主形象的设计在诸子的争鸣中却走向了绝对化与极端化,并被秦君用以实践。也正是在这种君权思想下,一种中央集权式的、以法治国、实行郡县制度的帝国国家形态横空出世。(本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期刊2018-03-01)

谢文郁[5](2017)在《还原思想史文献的思想资源地位——读季蒙、程汉的《先秦思想史》(代序)》一文中研究指出承蒙程巢父老先生的盛情,邀请我为季蒙和程汉合着的《先秦思想史》作序。答应这事并读完书稿之后,发现自己一时难以构思下笔。有些感慨想先和读者分享。我向来不善于为他人着作作序。曾有人送书稿希望我作序,我读后发现,好话难以落笔,而批评的文字写多了,感觉上就好像不成其为序了。这种经历令人十分(本文来源于《原道》期刊2017年01期)

周炽成[6](2017)在《儒家性朴论思想史发微:从先秦到西汉》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们习惯于以荀子为性恶论的代表,但实际上他是性朴论的代表,性恶论为荀子后学所持。刘向编《荀子》时把《性恶》夹在显然属于非荀子作品的《子道》和《法行》之间,这一历史细节非常重要。孔子所谓"性相近,习相远"亦显示出性朴论的取向。性朴论与性恶论尖锐冲突,无法协调。主张"性者,天质之朴"的董仲舒,是西汉性朴论的最重要代表。在他之前的贾谊和与他同时的韩婴也持性朴论。引入"性朴论"这一概念研究中国人性论史,可以产生很多新的、富有启发性的看法,同时也可澄清历史上的一些误解。(本文来源于《文史哲》期刊2017年06期)

孟庆楠[7](2016)在《经学思想史视域中的先秦《诗》学文献——对《诗》学思想表现形式的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往对《诗》学思想的研究,主要以论《诗》、解《诗》材料为基本素材。而有关《诗》的编纂、传习、应用情况的记述,由于其主旨都不在于思想的阐发,因而多被作为辅助性材料来使用。在这种认识下,先秦时期可供思想研究的《诗》学材料十分有限。但实际上,我们完全可以从赋《诗》、引《诗》的记载中分析、把握用《诗》者对《诗》的理解。此外,《诗》学思想的表达也并不局限于对《诗》的理解。引《诗》可以作为一种思想的纽带,将引《诗》所佐证的思想观念联结在一起,并由此组织起一个自由的《诗》学义理空间。引《诗》条目的组织者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在独立的篇章中自由地表达其对社会秩序与价值的见解。这构成了《诗》学思想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本文来源于《平顶山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陈冬冬[8](2015)在《先秦思想史大问题的新回答》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人类学、考古学等多种方法,作为历史学方法的补充,是本书研究方法的亮点。 关万维先生新作《先秦儒法关系研究——殷周思想的对立性继承及流变》,无论是论点、材料与方法,均具有鲜明的特色。 近年来,史学界普遍存在“碎片化”(本文来源于《深圳特区报》期刊2015-12-25)

陈晓枫[9](2015)在《徜徉在求真与求实之间——评马作武教授《先秦法律思想史》》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但凡国史论的着作,都有求真抑或求实的考量。这是因为经史子集的学术传统,对古代史或叙或论时,叙说的框架早已固化为上溯先贤圣言或者谋划经世致用;而其近代一旦改为文史社哲,则分科的学术概念令人踟蹰,不能对应古代史。"天命"的正当性何如,"势"、"术"的结构性何在,"德"、"礼"中何者系属于法?这基本都是中国法思想史不能回应的问题。由是,在法思想史的着作中有一种致思方法,是在传统的叙说体系中,运用传统的术语来进行法思想解读。这种论证不妨称为"求实"。例如杨鹤皋先生着《中国法律思想通(本文来源于《法学评论》期刊2015年05期)

姜秉熙[10](2015)在《以“天”为中心试析《列子》在先秦思想史上的位置》一文中研究指出概念作为哲学体系的支点,对其进行分析可以深入理解该哲学体系的脉络。将不同思想体系中的核心概念进行对比,则有助于确认各思想体系之间的联系和发展顺序上的先后。本文以《列子》中的"天"概念为例,基于原文对其在具体事物、气化系统两个层面上的意义作深入剖析,并将其与《老子》和《庄子》中的"天"作对比,发掘《列子》之思想体系与《老子》、《庄子》的联系与区别,并由此得出《列子》之气化理论在先秦思想史上的位置晚于《庄子》外篇的结论。(本文来源于《河北学刊》期刊2015年01期)

先秦思想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语言"作为一种方法而不止是载体形塑了先秦思想史。传统义理、训诂之争已属不必要,因为语言既然是思想展开的方法与艺术,那么义理和训诂就是一体相融而非对立相斥。近代学科整合为"语言作为方法"塑造了成熟的环境,汉字的多义性则表明语言的变异常常透显出意义的多层次性。镶嵌了蕴含浓厚政教训诲词藻的神圣经典,为中国思想的语言方法启导了源头。孔子确立名教更奠定了语言的礼教伦理作用。战国诸子如墨、道之批判儒家,针对的正是名教、名学方法的逻辑与理论,名家更以激烈的立场解构名教。荀子遂提出新名学,全面回应各种反名教的"名"论,为这段绵延数百年的"语言陈述"论辩暂时划上了句号。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先秦思想史论文参考文献

[1].谢文郁.还原思想史文献的思想资源地位读季蒙、程汉的《先秦思想史》[J].中国文化.2019

[2].郑吉雄.论先秦思想史中的语言方法——义理与训诂一体性新议[J].文史哲.2018

[3].沈立岩.先秦文学思想史研究之反思[J].文学与文化.2018

[4].刘轶伦.从“长君”到“帝君”:思想史视阈下的先秦君权形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8

[5].谢文郁.还原思想史文献的思想资源地位——读季蒙、程汉的《先秦思想史》(代序)[J].原道.2017

[6].周炽成.儒家性朴论思想史发微:从先秦到西汉[J].文史哲.2017

[7].孟庆楠.经学思想史视域中的先秦《诗》学文献——对《诗》学思想表现形式的反思[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6

[8].陈冬冬.先秦思想史大问题的新回答[N].深圳特区报.2015

[9].陈晓枫.徜徉在求真与求实之间——评马作武教授《先秦法律思想史》[J].法学评论.2015

[10].姜秉熙.以“天”为中心试析《列子》在先秦思想史上的位置[J].河北学刊.2015

标签:;  ;  ;  

先秦思想史论文-谢文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