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析研究

浅析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析研究

孙莉娜(吉林桦甸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132400)

【中图分类号】R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3-0131-02

【摘要】目的探讨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构成及年龄、性别相关因素的关系,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治。方法分析127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病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78例(61.4%)位于上消化道;49例(38.6%)位于下消化道;上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见原因是消化性溃疡,占487%,其次是急性胃黏膜病变(16.7%)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12.8%);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是肿瘤和炎症性病变,分别占55.1%和16.3%。结论消化道出血的部位以上消化道多见,上消化道出血原因以消化性溃疡占首位,而下消化道出血则以肿瘤多见。

【关键词】消化道出血病因诊断

引言

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也是多种疾病常见的并发症,其病情急、变化快,病死率为3.6%~21.0%,在老年及高危人群高达40.0%[1];引起出血的病因较多,若处理不及时常引发严重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为进一步了解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本文根据桦甸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2006年6月~2009年4月收治的127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其原因,以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治。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全组共127例患者,男88例,女39例,男女=231;年龄24~78岁,中位年龄54.5岁。因呕血就诊者34例,因黑便或便血就诊者61例,因同时呕血和黑便就诊者23例,否认呕血或黑便史、以其他症状(头晕、心悸、腹胀等)就诊,大便隐血阳性者9例。

1.2诊断方法

所有患者均排除因口、鼻、呼吸道疾病出血吞入食管及药物、食物造成的大便变黑情况。所有患者均行内镜检查(胃镜或纤维结肠镜),必要时履行病变部位活检。对内镜未明确病因者,进一步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41例、胶囊内镜17例或剖腹探查手术6例,直至明确病因。对于肿瘤性病变行手术切除后病理检查证实;经以上程序未明确出血原因者列入不明原因。

2结果

2.1消化道出血的部位

127例消化道出血的病例中,78例位于上消化道,49例位于下消化道,分别占61.4%、38.6%。胃是上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见部位,占52.6%(41/78),其次是十二指肠及胆道、食管,分别为37.2%、10.2%。小肠是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部位,占57.1%(28/49);其次为结肠、直肠及肛周,分别占30.6%、12.3%

2.2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以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和肿瘤常见,分别占48.7%、16.7%、12.8%和9.0%。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是肿瘤和炎症性病变,分别占551%和16.3%;其中2例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经本诊断程序仍未明确出血原因。

3讨论

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症状,根据出血部位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是指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和胆胰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上段病变所致出血亦属此范围。韧带以下的肠道出血称为下消化道出血。临床上以上消化道出血多见,本组资料占61.4%。消化道出血可发生于各年龄阶段,与性别有一定的关系,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本组资料显示男女=231,与文献报道接近[2]。男性多见可能与不良嗜好如吸烟、饮酒,不良饮食习惯及劳累等多因素有关。消化道出血可因消化道本身的炎症、机械性损伤、血管病变、肿瘤等因素引起,也可因邻近器官的病变和全身性疾病累及消化道所致,其病因复杂;不同的消化道部位出血原因有差异。尽管强有力的质子泵抑制剂等抑酸药能有效治疗消化性溃疡,但在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仍以消化性溃疡占首位,本组资料有38例(十二指肠溃疡21例、胃溃疡17例),占48.7%,与文献报道相似[3]。十二指肠溃疡多见于中青年人,可能与该组患者不良的生活习惯、社会环境压力大、身体易感性有关。老年人则以胃溃疡多见,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胃黏膜退行性病变,防御能力差,易受损害;同时,动脉硬化引起胃黏膜血流量减少,加之患者心功能下降,胃黏膜淤血、缺氧,影响黏膜的再生修复;此外,老年人常因有心脏、脑血管疾病及风湿性疾病而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等,破坏胃黏膜屏障,可加重或促进消化性溃疡的形成。急性胃黏膜病变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上消化道出血较常见的病因,分别占16.7%、12.8%。近年来,随着阿司匹林、非甾体类抗炎药的广泛应用,大量饮酒及肝炎患者的增多,急性胃黏膜病变及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所致的出血有增多趋势[4]。此外,肿瘤在老年患者占较大比重,与老年人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吞噬细胞功能减退、胃黏膜上皮细胞增殖与凋亡失衡、胃黏膜退行性变、腺体萎缩等有关。下消化道出血在整个消化道出血中比例相对较小,本组资料占386%。文献报道大多数下消化道出血来源于结肠和直肠,小肠出血仅占整个消化道出血的30%~50%。

确出血部位及病变,但少数病例仍存在诊断难度。内镜检查是首选诊断措施,可以清晰地观察消化道病变,必要时取活检做病理检查,诊断阳性率高。本组127例患者均行胃镜或肠镜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及原因的有78例,阳性率为61.4%。对于内镜未明确病因的41例患者进一步行DSA检查,23例明确诊断;17例行胶囊内镜检查,11例明确诊断。因此,在常规胃肠镜检查难以明确病因,尤其是怀疑小肠出血时,可进一步履行DSA或胶囊内镜检查,肿瘤性病变多需手术病理证实。由于消化道出血原因的多样性及复杂性,本组资料有2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经上述检查仍未明确出血病因,可能由以下因素所致:患者就诊较晚、黏膜浅层病变愈合,未能及时行相关检查,真正的出血灶已消失或检查方法的缺陷等。因此,在临床实践中总结摸索出一些消化道出血原因的分布规律,有针对性地选择检查手段,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诊治水平。

参考文献

[1]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草案)[J].中华内科杂志,2005,44(1).

[2]陈颧珠.实用内科学[M].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866-1877.

[3]朱豫川.常见症状鉴别诊断学[M].第1版.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1:274-277.

[4]陈曼彤,崔西玉,邱小蕾,等.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及发病趋势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05,6(10):15-22.

标签:;  ;  ;  

浅析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析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