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银杏种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银杏,性状,罗田,巴东,品质,白果,力学。
银杏种核论文文献综述
李丙东[1](2012)在《银杏种核双层抗氧涂膜的绿色保鲜》一文中研究指出银杏,被誉为"活化石"的孑遗植物,其种核具有食用养生、医疗保健、生态及美容功效。但由于鲜果的保质期较短,在正常条件下存放,短时间内就会发生变质。对其采取适当保鲜措施,即通过抗菌、保湿,同时施以双层抗氧涂膜处理,则可有效地延长种核的保鲜时间。(本文来源于《宿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5期)
李卫星,陈鹏,张秀萍,于建友,甄珍[2](2009)在《银杏种核采后处理对氰化物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银杏核用主栽品种佛指和洞庭皇为试材,对采收的种核进行CaCl_2溶液浸泡、~(60)Co辐照处理后,贮藏于室内,期间每隔20 d测定种核氰化物的含量和种胚的长度变化。结果表明:银杏种核内氰化物含量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上升,在148 d左右后逐渐下降,其最低值比贮藏前高出35%~55%;CaCl_2溶液浸泡和~(60)Co辐照均能明显降低种核氰化物的含量,且品种间存在一定差异;银杏种核氰化物含量与种胚的长度呈极显着相关。(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学报》期刊2009年06期)
王新忠,王敏[3](2008)在《银杏种核力学特性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不同加载方向、含水率和载荷类型,通过压缩试验对银杏种核进行了力学特性研究。相同含水率下种核在各个方向上的破碎力不同,在宽度方向上最小,在厚度方向上最大。含水率对种核的压缩破碎影响很大,种核含水率越高核壳与果仁的间隙越小,所需破碎力越小,但果仁允许变形量较大。试验表明,含水率27.66%的银杏在厚度方向的破碎力为(135.82±24.48)N,当控制压缩头到果仁的移动距离在(2.4±0.5)mm,且不超过果仁允许的变形量2.23mm时可以得到完整的果仁。(本文来源于《农业机械学报》期刊2008年08期)
王莉莉[4](2008)在《湖北省巴东县银杏种核变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银杏(Ginkgo biloba)原产我国,是现存裸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之一,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科研价值。鄂西南巴东县是湖北省叁大银杏古树分布区之一。本研究从巴东县清太坪镇、野叁关镇、水布垭镇和茶店子镇选取100株银杏,对其种核性状及种核内含物含量的变异情况进行了研究,为该地银杏核用种质资源的评价、品质鉴定及选种育种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该地银杏种核的类型包括梅核类、马铃类、佛指类和圆子类,无长子类,其中梅核类银杏最多。(2)银杏种核长度、宽度、长宽比、厚率及单粒重、鲜出仁率的单株间差异均达到极显着程度,种核表面性状的变异也十分丰富。种核数量性状的变异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单粒重、长度、长宽比、宽度、厚度、鲜出仁率、厚率。这说明:单粒重的改良潜力最大,鲜出仁率的改良意义不大。(3)银杏种核内水分、有机营养物质及矿质元素等内含物含量的单株间差异均达到极显着程度。种核内含物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淀粉、粗蛋白、水、可溶性糖、氮、钾、磷、镁、钙、铁、锌、铜、锰,变异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铁、锌、钙、镁、可溶性糖、锰、磷、铜、粗蛋白(氮)、水、淀粉、钾。这说明:在核用良种选育工作中,改良可溶性糖含量、钙含量及铁含量容易获得成功,改良淀粉含量、钾含量及铜含量较困难。(4)银杏种核性状及内含物含量的变异主要发生在区域内。(5)对银杏种核的性状特征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全部样品被分为5大组群。(6)银杏种核数量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说明:在核用良种选育工作中,选择长核形品种有助于提高种子的单粒重、鲜出仁率及萌发率。(7)银杏种核内含物含量间的相关性比较复杂,在确定目标性状时应参考不同因素间的具体相关性。(8)银杏种核数量性状与内含物含量的相关性分析说明:选择较长或较厚的种核有助于提高蛋白质含量;选择较宽或较厚的种核有助于提高钾含量及铁含量;选择厚率较大的种核有助于提高铜含量;选择较重的种核有助于提高蛋白质及多数大量元素的含量,但有可能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及钙含量;将种核的鲜出仁率或淀粉含量作为改良目的性状,意义不大。(9)依据不同的选择目的,将种核的部分指标(核型指数、单粒重、鲜出仁率、有机营养物质含量、大量元素含量、微量元素含量)进行排序,分别筛选出各类用途的20个优良银杏单株;综合考虑种核性状及内含物含量的变异情况,初选出一些优良单株。(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08-06-01)
潘烨,王莉,陆彦,陈鹏[5](2008)在《银杏种核品质的形成及其调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银杏种核品质主要包括商品品质、食用品质与贮藏品质。银杏种核品质的形成主要受种质基因、环境条件和栽培管理等因素的影响。银杏核用生产中,主要通过品种单株选优、适地适栽、优质安全标准化栽培管理和商品化处理等改善种核的品质。根据银杏种核的解剖结构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采用相应贮藏保鲜处理,不仅可延长银杏种核的供应期,而且可降低种仁中氢氰酸、银杏酸等成分的含量,提高种核食用品质与贮藏性能。(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08年02期)
赵西梅,舒常庆,徐向阳,付慧敏,王莉莉[6](2007)在《湖北省罗田县银杏种核特征的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罗田县是湖北省大别山区银杏主要分布区之一,对该地银杏古树的种核性状变异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地银杏种核存在着广泛的变异(1)种核表面特征差异大;(2)该地种核类型有4类佛指类、马铃类、梅核类、圆子类,由多到少依次为马铃类(52.08%)、佛指类(29.17%)、梅核类(16.67%)、圆子类(2.08%);(3)种核长度、宽度、厚度的单株间差异均在0.01水平上,均达到了极显着水平;(4)种核长、宽、厚在单株内有较大差异,整齐度一般;(5)种核长度、宽度、厚度与单粒重的简单相关系数分别为0.7509、0.8452、0.9106,单粒重与长度、宽度、厚度的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7673、0.6925、0.7487,单粒重主要由厚度和长度决定的;(6)标准回归方程Y=0.33282L+0.34593W+0.44664T。(本文来源于《种子》期刊2007年03期)
许金蓉,何仁,农继平[7](2006)在《银杏种核涂膜保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采用壳聚糖膜和海藻酸钠膜对银杏种核进行保鲜研究。分析银杏在贮藏过程中失重,呼吸强度,霉变以及营养成分的变化来研究保鲜效果,结果表明用壳聚糖制成涂膜液的保鲜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广西工学院学报》期刊2006年01期)
王莉[8](2003)在《银杏种核贮藏处理对品质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银杏(Ginkgo biloba L.)佛指、洞庭皇和龙眼等3个核用主栽品种,种实充分成熟时采收,将其种核分别进行100Gy~(60)Co-γ辐照和1%CaCl_2浸泡处理24h,后置于5℃冰箱中贮藏140d,并每隔30d取样,分别测定不同处理的银杏种核的单粒重、种仁含水量、呼吸强度、浮籽率、CAT活性及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可溶性糖、蛋白质、脂肪、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并观察其种壳和胚乳的超微结构,与常温中贮藏(CK)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1)银杏种壳平均厚423.28μm,其横切面约由25层管胞组成,管胞上布有呈圆形和螺旋状排列的撕裂状的孔洞,佛指、洞庭皇和龙眼的管胞直径平均分别为50.056μm、57.772μm和17.339μm;其上圆形和撕裂状的孔洞分别占总穿孔数的83.3%、97.27%、6.73%和16.70%、2.72%、93.27%,其平均直径分别为3.3μm、1.62μm、2.4μm和9.02μm×3.39μm、2.56μm×1.38μm、14.86μm×2.57μm; (2)叁个品种种核贮藏到120d时,单粒重和种仁含水量开始显着下降,品种间两者的下降速度依次为龙眼>洞庭皇>佛指; (3)贮藏到140d时,各品种种核均未发生霉变;100Gy~(60)Co-γ辐照抑制了种胚生长,1%CaCl_2浸泡处理的种壳表面吸附了大量钙颗粒;辐照和钙处理的种核浮籽率分别比CK低12.22%和6.67%;种仁含水量分别比CK高2.48%和1.54%;单核重分别比CK高0.1067g和0.0891g;种仁叶绿素含量分别比CK高1.96mg/g和12.28mg/g;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比CK低1.59mg/g和高1.05mg/g; (4)银杏种核采收后呼吸强度急剧下降,到贮藏后30d下降速度减缓并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CAT活性在采收时表现最高,后即下降,到采后60d时下降速度出现低值,随后变化则表现相对稳定; (5)佛指、洞庭皇和龙眼的种仁中淀粉含量分别为82.06%、74.95%和83.88%;直链淀粉含量分别为18.66%、18.58%和18.94%,其在贮藏后60d内显着增加;支链淀粉含量分别为63.40%、56.37%和64.94%;支链淀粉/直链淀粉的比值分别为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3.03和3.43;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3.SOmg/g、2‘87mg/g和3.41mg/g,贮藏期间可溶性糖含量随着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的下降而上升, (6)佛指、洞庭皇和龙眼种仁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分别为7.290fo、8.3001!、8.74%和3.25%、3.35%、2.95%,其含量分别在贮藏后0一60d和60~90d显着上升,随后趋于稳定;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为33.28mg·g一、32.10 mg·g一、27.04mg·g一和12.05 mg·g一,、10.43 mg·g一,、n.12 mg·g一,,各营养成分的品种间贮藏期含量变化差异不显着; (7)银杏种核胚乳的外围为糊粉层,其余由等径薄壁细胞组成,种核成熟采收时胚乳细胞内的细胞器大多退化,仅见淀粉体充斥细胞,每一淀粉体含有较多的淀粉粒,其形状多为圆球形和椭球形,少有不规则形,其中椭球形淀粉粒比率随着贮藏天数的增加而逐渐下降,而圆球形和不规则形的比率则随之上升;淀粉粒表面有基质蛋白分布,其形状多见圆球形,直径为0.22 pm一9.10 pm;佛指、洞庭皇和龙眼的椭球形淀粉粒的长轴x短轴分别为18.41井。x 1161,。、12.93 p mx9.28 pm和12.78 p mxs.O6pm,长轴/短轴比分别为1.59、1.39和1.58,并随着贮藏天数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平均轴径分别为15.35 pm、10.75 pm和10.5吸卜m,长轴的变异系数(C丫)分别为11.约%、23.95%和14.34%,短轴的CV分别为22.25%、25.63%和20.53%;单位面积的淀粉粒数分别为145.9764粒/1000Op耐、102.611粒/10()00 pm:和104.4108粒/x000opm:,佛指品种的胚乳不仅单位面积的淀粉粒数多,而且淀粉粒大,故淀粉体内的淀粉粒排列紧密; (8)综合不同品种及其不同贮藏处理的种核的外壳及胚乳淀粉体结构、种胚发育、贮藏期生理变化及品质指标的观察测定结果,佛指和洞庭皇品种的种核采用IOOGy6℃。一Y辐照抑制种胚生长后置于5℃下贮藏;龙眼品种的种核采用IOOGy即c。一Y辐照+l%CaCI:浸泡处理后置于5℃下贮藏,可达到贮藏保鲜的目的。(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03-05-01)
王莉,陈鹏,程英,丁峰[9](2002)在《银杏种核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就银杏种核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和利用进行了综合评述,介绍了银杏采后化学、物理、生物等方面的种核贮藏保鲜技术,并详细说明了冷激、热激、辐射及臭氧处理对银杏种核的保鲜作用,同时对其它相关的主要新兴贮藏保鲜技术在银杏上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展望。(本文来源于《浙江林业科技》期刊2002年06期)
曹波[10](2002)在《银杏种核的漂白》一文中研究指出银杏收获季节即将来临,每年有部分果农在银杏外种皮的脱剥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造成银杏种核出现暗灰色,对观赏和出售造成一定的影响。针对这种现象可采用漂白法来解决。(本文来源于《农民科技培训》期刊2002年11期)
银杏种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银杏核用主栽品种佛指和洞庭皇为试材,对采收的种核进行CaCl_2溶液浸泡、~(60)Co辐照处理后,贮藏于室内,期间每隔20 d测定种核氰化物的含量和种胚的长度变化。结果表明:银杏种核内氰化物含量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上升,在148 d左右后逐渐下降,其最低值比贮藏前高出35%~55%;CaCl_2溶液浸泡和~(60)Co辐照均能明显降低种核氰化物的含量,且品种间存在一定差异;银杏种核氰化物含量与种胚的长度呈极显着相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银杏种核论文参考文献
[1].李丙东.银杏种核双层抗氧涂膜的绿色保鲜[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
[2].李卫星,陈鹏,张秀萍,于建友,甄珍.银杏种核采后处理对氰化物含量的影响[J].江苏农业学报.2009
[3].王新忠,王敏.银杏种核力学特性试验[J].农业机械学报.2008
[4].王莉莉.湖北省巴东县银杏种核变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
[5].潘烨,王莉,陆彦,陈鹏.银杏种核品质的形成及其调控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08
[6].赵西梅,舒常庆,徐向阳,付慧敏,王莉莉.湖北省罗田县银杏种核特征的分析研究[J].种子.2007
[7].许金蓉,何仁,农继平.银杏种核涂膜保鲜的研究[J].广西工学院学报.2006
[8].王莉.银杏种核贮藏处理对品质的影响研究[D].扬州大学.2003
[9].王莉,陈鹏,程英,丁峰.银杏种核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展[J].浙江林业科技.2002
[10].曹波.银杏种核的漂白[J].农民科技培训.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