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泥沙颗粒的起动和输移是泥沙运动理论以及河流动力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国内外学者对推移质输沙公式进行了深入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在桥墩冲刷和河床演变的数值模拟研究中广泛应用。作为研究泥沙运动的关键点之一,泥沙颗粒的受力被广泛研究和讨论。泥沙颗粒在流场中受重力、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以及水流对其施加的上举力和拖曳力的作用。颗粒的受力情况也受到流场状态,颗粒形状,颗粒级配与颗粒间相对位置等多种因素影响。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推移质输沙率公式和床面不同位置的泥沙颗粒三维绕流模拟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采用理论推导研究方法,对推移质输沙率公式进行理论推导。爱因斯坦推移质输沙率理论和公式得到普遍认可和广泛应用,但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仍需要讨论和改进,很多学者对其进行了修正和改进,但床面泥沙随机分布特性至今未被考虑。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引入相对暴露度概念表示床面泥沙颗粒相对位置,基于滚动起动模型,从理论上推导出包含水流随机性和泥沙相对位置随机性的泥沙起动联合概率公式,将其引入爱因斯坦推移质输沙理论,推导出新的输沙率公式。经实测资料验证,本文输沙率公式与实测资料符合良好。(2)采用数值模拟研究方法,基于Fluent软件,对单颗粒泥沙三维绕流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别采用大涡模拟紊流模型和雷诺平均紊流模型对光滑水槽中的单颗粒泥沙进行了三维绕流数值模拟。比较了不同紊流模型下泥沙颗粒三维流的模拟结果,结果表明,大涡模拟能更清晰地反映颗粒受力的脉动特性,得到更真实的流场形态,在各方面都优于雷诺平均模型;(3)对组合颗粒群三维绕流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构建完全暴露于粗糙床面和完全隐蔽于粗糙床面的泥沙颗粒排列形式,使用大涡模拟模型对不同流速下的三维绕流进行计算模拟,分析了不同流速下研究颗粒的上举力系数和拖曳力系数的数据变化规律和相关的流场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不同位置下颗粒的两个系数值差异较大,且随流速的变化趋势各不相同。与相关的实验和模拟结果进行对比,本研究结果在数值上存在差异,但在变化规律上和其他研究结果可以符合。水流流过粗糙床面,形成沿水流方向的低速带区域。低速带区域的厚度沿水流方向逐渐增加,发展至水槽末端。随着流速增大,低速带呈数量增加,单宽减小的变化趋势。此外,表层颗粒的存在会使得低速带的形状和空间分布更加不规则。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刘佳琪
导师: 张根广
关键词: 起动概率,推移质输沙率公式,大涡模拟,水流低速带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Ⅱ辑
专业: 地球物理学,水利水电工程
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床面三维暴露度的非均匀泥沙输移研究》(编号:5187927)
分类号: TV142.2
总页数: 69
文件大小: 6297K
下载量: 153
相关论文文献
- [1].泥沙颗粒分析法在岷江下游河段河床质分析中的应用[J].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4(04)
- [2].基于二维泥沙颗粒的相对隐蔽度初步研究[J].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1(05)
- [3].基于三维泥沙颗粒的相对隐蔽度初步分析[J]. 泥沙研究 2011(03)
- [4].风水交错侵蚀条件下侵蚀泥沙颗粒变化特征[J]. 应用生态学报 2014(02)
- [5].黄河泥沙颗粒卫星化现象的探索与研究[J]. 人民黄河 2014(12)
- [6].华北土石山区坡面溅蚀和片蚀泥沙颗粒特征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 2016(03)
- [7].泥沙颗粒表面铜离子吸附分布的模拟分析[J]. 水科学进展 2009(01)
- [8].泥沙对氮氨污染物的影响研究[J]. 科技风 2018(28)
- [9].泥沙颗粒相对隐蔽度理论分析及其应用[J].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1(10)
- [10].泥沙颗粒团沉速[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12)
- [11].泥沙颗粒跃移运动机理[J]. 天津大学学报 2012(03)
- [12].侵蚀泥沙颗粒特征研究进展[J]. 水土保持学报 2020(01)
- [13].无粘性泥沙颗粒起动流速公式探讨[J]. 东北水利水电 2019(03)
- [14].泥沙对磷的吸附及解吸研究进展[J]. 环境保护科学 2018(04)
- [15].不同雨强和覆盖度条件下崩积体侵蚀泥沙颗粒特征[J]. 土壤学报 2016(06)
- [16].基于三维泥沙颗粒相对隐蔽度的岸坡上散体均匀沙起动条件初步探讨[J]. 泥沙研究 2012(02)
- [17].泥沙颗粒相对隐蔽度在散体沙起动研究中的应用[J].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1(07)
- [18].泥沙颗粒微结构的GIS表达[J].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009(01)
- [19].泥沙颗粒分析专用超声波洗杯机的研制[J]. 中国水运 2013(04)
- [20].基于三维泥沙颗粒相对隐蔽度的底坡上散体沙起动初步研究[J]. 泥沙研究 2011(05)
- [21].泥沙颗粒水下休止角与内摩擦角差异化初步探索[J]. 泥沙研究 2012(04)
- [22].瞬时排放泥沙颗粒团在横流中对流扩散特性的实验研究[J]. 水科学进展 2008(04)
- [23].泥沙颗粒沿水深方向的受力研究[J]. 港工技术 2016(02)
- [24].浅谈泥沙颗粒分析成果对水利工程的影响[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5(30)
- [25].非规则泥沙颗粒流动堆积过程中接触模型参数研究[J]. 泥沙研究 2017(05)
- [26].基于泥沙监测站分类方法的探讨[J].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7(12)
- [27].一种基于混沌粒子群的泥沙颗粒图像优化算法[J]. 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1)
- [28].坡面产沙规律及侵蚀泥沙颗粒组成特征的研究[J]. 广东化工 2019(23)
- [29].长江上游水库改变干流磷通量、效应与修复对策[J]. 湖泊科学 2018(04)
- [30].泥沙颗粒在冲击式水轮机斗叶内壁面的冲蚀磨损研究[J]. 水力发电 2014(07)
标签:起动概率论文; 推移质输沙率公式论文; 大涡模拟论文; 水流低速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