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表面硬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表面,冠状动脉,合金,硬度,轴承,激光,加工。
表面硬化论文文献综述
张文盟,董长双,马世玲[1](2019)在《GH4169合金微细铣削加工表面硬化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微铣削加工GH4169中加工硬化问题,基于ABAQUS软件建立了叁维微铣削模型,分析了每齿进给量和主轴转速的改变对工件微槽顺逆铣侧面加工硬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实验参数范围内,随着每齿进给量增大,工件逆铣侧和顺铣侧的硬化程度降低;主轴转速增大,则槽两侧面的硬化程度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逆铣加工时硬化程度略高于顺铣;微槽两侧面硬化程度沿深度方向逐渐降低。研究结果可为合理选择GH4169微铣削加工参数提供参考,还可为通过有限元分析研究材料加工硬化提供思路。(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19年21期)
王晓菲,范虞琪,张俊峰,王长谦[2](2019)在《单核细胞表面受体VSTM1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稳定性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表面VSTM1的表达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确诊或疑诊冠心病而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121例,依据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将入选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为冠脉造影堵塞<50%者;实验组为冠脉造影堵塞≥50%者;实验组根据临床症状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以及急性心肌梗死组,根据病变情况又分为单支、两支及叁支病变组。比较各组VSTM1水平,并计算Gensini积分,探讨VSTM1水平与Gensini积分和病变支数的关系。结果:①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的VSTM1水平显着低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对照组(均P<0.05)。②单支、双支及叁支病变组间的VSTM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VSTM1水平与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无明显相关关系(R=0.15)。结论:单核细胞表面VSTM1表达的降低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关,动态监测单核细胞表面VSTM1表达水平对预测冠状动脉病变进展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本文来源于《内科急危重症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冯卫国,索江龙[3](2019)在《特材铸件CN7M表面硬化工艺及耐硫酸腐蚀适应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石油炼化(烷基化)和冶金行业(冶金矿)等,阀门铸件主要选材为CN7M,工况介质存在高温浓硫酸。因CN7M材料中含有Cu 3.5%,热裂纹倾向大,堆焊难度大,堆焊很容易出现基材裂纹。通过研究特材铸件CN7M阀门密封面表面硬化工艺,解决了CN7M特材合金表面硬化的问题。同时,明确了Alloy 20、CN7M特材合金在高温浓硫酸介质中耐腐蚀的特点,解决了高温浓硫酸耐腐蚀工况的选材问题。(本文来源于《化肥设计》期刊2019年04期)
楚满福,高军,郑光明,徐汝锋,张旭[4](2019)在《高速铣削铁基高温合金表面加工硬化及残余应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铁基高温合金加工硬化严重及表面拉应力的加工特点,采用两种硬质合金涂层刀具进行高速干铣削试验,研究切削参数对加工表面硬化程度及残余应力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表面加工硬化程度在119.4%~139.9%之间,且随铣削速度v_c、每齿进给量f_z和轴向切削深度a_p的增加而增加,随径向切削深度a_e的增加而减小;残余应力在进给方向和切削方向上主要表现为拉应力,并且v_c、f_z、a_p对残余应力的影响较大。当v_c=50~100m/min,f_z=0.06~0.08 mm/z,a_p=0.2~0.3 mm,a_e=4~5 mm时,表面加工硬化小,拉应力得到控制,从而提高零部件的服役性能。(本文来源于《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期刊2019年08期)
王勇围,蒋光锐,张浩,李研,齐达[5](2019)在《光整延伸率对烘烤硬化钢180BD+Z表面波纹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烘烤硬化钢180BD+Z镀锌后进行了不同光整延伸率的处理,研究了光整延伸率对其表面波纹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光整延伸率的增加,带钢表面的波纹度值先降低后增加,降低是由于光整消除了锌流纹等表面缺陷,而随着光整量的进一步增大,光整辊的波纹度向带钢表面复制占主导因素,带钢波纹度增大。光整延伸率为1.4%时,180BD+Z带钢表面波纹度值最优。此外,试验得出冲压后带钢波纹度增大的因素主要来自其锌层的变形。(本文来源于《轧钢》期刊2019年04期)
纪思奇[6](2019)在《大型变桨轴承滚道激光表面淬火数值模拟及硬化层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发展风电是国家的重要能源战略,大型变桨轴承作为风电机组的关键零部件,磨损及接触疲劳失效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整机的运行安全及可靠性。激光表面淬火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提高表面性能的手段已得到了工程应用,风电轴承滚道对于高质量激光表面强化有着重大需求,迫切需要对大型轴承分析其激光表面处理机理及工艺方法,掌握硬化层的表征及影响因素,推动激光表面处理技术在兆瓦级大型风电轴承上的应用。本文以大型变桨轴承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激光表面淬火数值仿真、试验及工艺效果研究,为激光表面淬火技术在大型风电轴承上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主要研究工作有:(1)选取与变桨轴承相同材料的合理简化试件,建立了有限元模型,解决了边界条件、热源模型、材料参数等关键问题,实现了对激光淬火工艺瞬态温度场与热应力场的数值模拟,研究了激光表面处理后硬化层深度的表征及评估方法,揭示了温度场分布规律。(2)制备了42CrMo试件,通过正交试验设计,进行了多组激光表面淬火工艺试验。通过将实验硬化层深与模拟所得硬化层深进行对比,验证了有限元建模及方法的可行性。测定了淬火后试件的表面粗糙度、金相组织及硬度等,进一步对激光淬火工艺效果进行了评估。(3)建立了2.2MW实际尺寸的大型变桨轴承滚道模型,对其滚道处进行激光淬火过程模拟,完成了激光表面淬火工艺的瞬态温度场数值计算。对于硬化层均匀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工艺参数对于硬化层深的影响规律,对于工艺参数的合理选取提供了理论参考。(4)结合工程需求,提出了基于有限元法的激光表面淬火工艺效果Kriging近似模型构建方法,采用均匀试验方法,建立了淬硬层深预测模型,通过与仿真结果比较,说明了近似模型的有效性,可用于代替复杂的有限元计算,并开发了便于工程人员使用的简易软件。(本文来源于《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期刊2019-06-25)
王晓强,徐少可,崔凤奎,安俊超,刘飞[7](2019)在《轴承套圈表面超声滚挤压加工硬化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轴承表层性能,获得较好的表面硬度,对超声滚挤压加工强化处理后的轴承套圈进行显微硬度测试,研究静压力、工件转速、进给量3个主要加工参数对轴承试样表面层硬度、硬化层深度的影响规律,建立了超声滚挤压轴承套圈表面加工硬化回归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轴承套圈表面硬化层深度可达250μm,表面硬度随静压力的增大而增大,随进给量的增大而减小,随转速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其中静压力对硬度和硬化层深度的影响最大,进给量次之,转速影响相对较小;使用所建立的表面硬度模型进行预测的结果与试验结果最大误差为1. 29%,说明该模型可用于不同工艺参数下轴承套圈表面硬度的预测和优化。(本文来源于《塑性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罗晔[8](2019)在《气体渗氮对AISI410马氏体不锈钢表面硬化和磨损特性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渗氮AISI410马氏体不锈钢的表面硬化和磨损特性,分别进行了高温和低温的气体渗氮工艺。采用氮气分压在1100℃下进行10h的高温气体渗氮(HTGN),采用氨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在470℃下进行10h的低温气体渗氮(LTGN)。渗氮后的试样运用显微(本文来源于《世界金属导报》期刊2019-05-28)
贾金凤,龚俊,宁会峰,阎相忠[9](2019)在《HT250激光表面硬化的组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宽带激光扫描,通过改变激光功率(P)和扫描速度(v)对灰铸铁HT250进行激光表面淬火硬化,对淬硬层深度、硬化层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当P=2.5 kW、v=20 mm/s时,硬化层深度达0.84mm,表面硬度达64 HRC,硬化层组织主要为分布较均匀的细针状马氏体组织。利用失重法进行表面耐磨性试验,激光处理试样的失重率为0.00041%。(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9年10期)
巴奇楠,宋仁伯,冯一帆,李论[10](2019)在《表面爆炸处理后的ZGMn13Cr2钢的冲击磨损性能及硬化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对ZGMn13Cr2钢表面进行一次爆炸处理,测量其冲击磨损性能,观察不同硬化层的显微组织,分析其硬化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经爆炸处理后的ZGMn13Cr2钢硬度随硬化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耐磨性提高了1.32~1.41倍,磨损形貌以犁沟、剥落坑为主,还有少量破碎坑;通过对不同硬化深度的实验用钢表面进行显微表征,发现硬化层内产生了大量的形变孪晶,爆炸表面具有高密度位错的畴界,距爆炸表面10 mm处有泰勒晶格以及距爆炸表面20 mm处出现大量平行的滑移带和滑移带交割,未观察到马氏体组织,仍以基体奥氏体为主,这说明一次爆炸处理的ZGMn13Cr2钢的硬化机理为孪晶硬化和位错硬化的复合机制。(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9年10期)
表面硬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表面VSTM1的表达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确诊或疑诊冠心病而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121例,依据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将入选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为冠脉造影堵塞<50%者;实验组为冠脉造影堵塞≥50%者;实验组根据临床症状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以及急性心肌梗死组,根据病变情况又分为单支、两支及叁支病变组。比较各组VSTM1水平,并计算Gensini积分,探讨VSTM1水平与Gensini积分和病变支数的关系。结果:①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的VSTM1水平显着低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对照组(均P<0.05)。②单支、双支及叁支病变组间的VSTM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VSTM1水平与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无明显相关关系(R=0.15)。结论:单核细胞表面VSTM1表达的降低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关,动态监测单核细胞表面VSTM1表达水平对预测冠状动脉病变进展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表面硬化论文参考文献
[1].张文盟,董长双,马世玲.GH4169合金微细铣削加工表面硬化仿真研究[J].机床与液压.2019
[2].王晓菲,范虞琪,张俊峰,王长谦.单核细胞表面受体VSTM1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稳定性的关系[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9
[3].冯卫国,索江龙.特材铸件CN7M表面硬化工艺及耐硫酸腐蚀适应性研究[J].化肥设计.2019
[4].楚满福,高军,郑光明,徐汝锋,张旭.高速铣削铁基高温合金表面加工硬化及残余应力研究[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9
[5].王勇围,蒋光锐,张浩,李研,齐达.光整延伸率对烘烤硬化钢180BD+Z表面波纹度的影响[J].轧钢.2019
[6].纪思奇.大型变桨轴承滚道激光表面淬火数值模拟及硬化层性能研究[D].北京石油化工学院.2019
[7].王晓强,徐少可,崔凤奎,安俊超,刘飞.轴承套圈表面超声滚挤压加工硬化模型[J].塑性工程学报.2019
[8].罗晔.气体渗氮对AISI410马氏体不锈钢表面硬化和磨损特性的作用[N].世界金属导报.2019
[9].贾金凤,龚俊,宁会峰,阎相忠.HT250激光表面硬化的组织及性能研究[J].热加工工艺.2019
[10].巴奇楠,宋仁伯,冯一帆,李论.表面爆炸处理后的ZGMn13Cr2钢的冲击磨损性能及硬化机理[J].材料导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