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构造环境下斑岩型铜金矿床地球化学对比 ——以印尼巴布亚Grasberg和安徽茶亭为例

不同构造环境下斑岩型铜金矿床地球化学对比 ——以印尼巴布亚Grasberg和安徽茶亭为例

论文摘要

本博士论文主要内容是对两个不同构造背景下斑岩型铜-金矿床相关的侵入岩及其成矿作用。该研究由两个部分组成:首先是对印尼巴布亚Grasberg铜-金矿床主成矿期的埃达克质岩的成岩与成矿研究;然后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新发现的茶亭铜-金矿床两类的含矿埃达克质岩与不含矿闪长玢岩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对其含矿相关的埃达克质岩进行系统的地球化学分析研究,从岩石属性及成因机制、源区组成的研究,对不同构造背景下斑岩铜-金矿床的成岩与铜金成矿及动力学背景进行一个有效的制约。并通过两者成矿相关的埃达克质岩进行地球化学特征对比,探讨岩浆源区组成和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具体如下:(1)印尼巴布亚Grasberg成矿埃达克质岩与铜金成矿新生代的斑岩在印尼巴布亚Grasberg地区孕育了一个世界级的斑岩铜-金矿床。本次主要针对Grasberg铜-金矿床主成矿期的埃达克质岩开展了相关的成岩、成矿地球化学研究。主成矿期的侵入岩是二长斑岩,对其三个样品锆石LAICP-MSU-Pb年龄分析显示,主成矿期侵入岩形成于3.06~2.86Ma,属于上新世。这些岩石表现出埃达克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如高Sr,低Y,Yb含量,与高Sr/Y(48.8~6 5.5)和(La/Yb)N。它们还表现出高的Al2O3、K2O含量,以及高的K2O/Na2O(0.94~1.33)比值,属于钾质埃达克质岩。它们还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LIELs)元素,贫化高场强(HFSEs)和重稀土元素,无Eu负异常(Eu/Eu*=0.97-1.28,av.1.04),Nb-Ta-Ti明显负异常,Pb正异常。同位素上,它们还表现出富集的(87Sr/86Sr)i=0.7052~0.7060,负的 εNd(t)=-11.8~-14.6 和高的放射成因 Pb,(206Pb/204Pb)i=17.88~18.19,(207Pb/204Pb)i=15.54~15.58,(208Pb/204Pb)i=38.49~38.59。结合其锆石中发现古老的继承锆石核以及负的εHf(t)=-6.7~-20和老的二阶段模式年龄1.6~2.3Ga,指示了 Grasberg埃达克质岩源区有大量古老下地壳的加入。同时,其适中的MgO含量和Mg#(38-52,av.42)和同位素证据,指示了地幔物质的参与。Th/Yb-Ba/Th和Nb/Y-Ba/La图解也证明了地幔端元为受流体交代的富集岩石圈地幔。锆石Ce4+/Ce3+和Eu/Eu*结合硫同位素特征表明Grasberg含矿埃达克质岩具有高氧逸度,高水含量以及深源的硫。因此,我们认为Grasberg埃达克岩是古老下地壳部分熔融与受流体交代的富集岩石圈地幔熔体混合后,经历单斜辉石和角闪石分离结晶,之后同化混染部分下地壳形成的,其铜-金矿化是古老下地壳与受流体交代的富集岩石圈地幔共同作用的产物。通过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特征,结合该区新生代的构造演化,我们判定Grasberg埃达克岩处于一个后碰撞背景。在约25 Ma时,澳大利亚北缘洋壳开始向北俯冲到太平洋板块下,在俯冲的早期阶段是洋壳向下俯冲,俯冲作用导致玄武岩和沉积物脱水,中间释放的大量的水和含Cl等卤素流体交代上覆岩石圈地幔,形成受流体交代的富集地幔。随着澳大利亚板块继续俯冲,碰撞造山活动开始。约6 Ma,澳大利亚大陆岩石圈向东北俯冲中开始发生碰撞拆沉,重的大陆岩石圈向下拆沉后,由于热软流圈上涌和岩石圈地幔的伸展减压作用,约6~3Ma发生了古老下陆壳的部分熔融。同时,受流体交代的大陆岩石圈富集地幔由于软流圈上涌提供的热量而发生部分熔融。部分熔融的富集的岩石圈地幔熔体与部分熔融的古老下地壳混合形成埃达克质岩浆,在之后的上升过程中发生单斜辉石和角闪石的分离结晶。在4~2 Ma,俯冲带的碰撞过程以巴布亚造山带发生大规模的走滑断裂结束。而这一走滑事件为岩浆的上升以及后来岩浆侵入到浅部形成铜金矿床创造了通道。(2)长江中下游成矿带茶亭成矿埃达克岩与不成矿闪长玢岩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新发现一个与白垩世侵入岩有关的超大型茶亭斑岩型铜-金矿床。在茶亭地区有两类侵入岩被识别出来,与铜金矿化相关的石英闪长斑岩(埃达克质岩)和不含矿的闪长玢岩。锆石LA-ICP-MSU-Pb定年显示茶亭侵入岩在145-136Ma侵入。两者都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和重稀土元素,显示出轻微的Eu的负异常。赋矿石英闪长斑岩具有埃达克质岩的特征,具有高的Sr和Sr/Y比值,低的MgO(1.31-2.09 wt.%),中等的(La/Yb)N 和 Mg#(34.6-54.6)和低的 K2O/Na2O(<1)比值,脱耦的Sr/Y和(La/Yb)N,以及低的Th/U(3.49-6.08)比值。赋矿石英闪长玢岩具有略微富集 Sr-Nd-Hf 同位素((87Sr/86Sr)i=0.70655~0.70717;εNd(t)=-6.9~-8.8;εHf(t)=-7.6~-10.6)和高的放射成因Pb同位素((206b/204Pb)i=18.22~18.70,(207Pb/204Pb)i=15.63~15.66和(208Pb/204Pb)i=38.49~38.97),表明赋矿石英闪长斑岩来源于俯冲洋壳的部分熔融混合了富集地幔并在上升过程中混染了少量下地壳物质。而贫矿的闪长玢岩,因其具有低的Si02含量和高的MgO(3.894.06 wt.%),Cr、Ni(平均值47.6 ppm和15.01 ppm)和高的Mg#(51.2~69.8),结合与赋矿侵入岩相似的Sr-Nd-Pb-Hf同位素特征,显示其形成于富集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并同化了陆壳物质。锆石Ce4+/Ce3+和Eu/Eu*表明茶亭赋矿石英闪长斑岩比贫矿的闪长玢岩具有更高的氧逸度,可能与部分熔融的俯冲洋壳密切相关,因此有利于铜金矿化的形成。结合该区中生代的构造演化,茶亭地区在古太平洋板块俯冲背景下处于一个活动大陆边缘环境。在约148 Ma之前,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到扬子地块的大陆岩石圈之下,俯冲洋壳的脱水或流体使岩石圈地幔交代,形成富集地幔。在大约145 Ma时,俯冲的大洋板片和沉积物的部分熔融发生在茶亭地区,产生了原生埃达克质熔体。埃达克质熔体不可能直接上升到浅部地壳,而是与来自交代的幔源岩浆的熔体混合。混合后的高氧逸度岩浆在岩浆上升过程中经历了部分地壳同化作用,并就位于地壳浅层,在茶亭地区形成了含矿石英闪长斑岩体及其相关铜金矿床。几个百万年后,同化了部分下陆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的富集地幔熔体侵位到浅部地壳中,形成不含矿的闪长玢岩侵入体。通过对印尼巴布亚Grasberg和长江中下游茶亭两个斑岩铜-金矿床的研究,我们认为不同的构造背景下的斑岩型铜-金矿床的成岩、成矿机制与其源区组成及其构造动力学背景密不可分。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不同构造背景与斑岩铜金矿
  •     1.1.2 斑岩铜-金矿床与埃达克岩
  •     1.1.3 印尼巴布亚斑岩铜-金矿研究现状
  •     1.1.4 长江中下游斑岩铜-金矿研究现状
  •   1.2 科学问题、研究方法及内容
  •   1.3 主要工作概述
  •   1.4 取得主要研究成果
  •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   2.1 印尼巴布亚区域地质背景
  •     2.1.1 印尼巴布亚地质背景
  •     2.1.2 印尼巴布亚Grasberg斑岩铜金矿床地质背景
  •   2.2 长江中下游南陵-宣城矿集区地质背景
  •     2.2.1 南陵-宣城矿集区区域地质背景
  •     2.2.2 茶亭斑岩型铜-金矿床区域地质背景
  • 第三章 样品处理与分析方法
  •   3.1 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
  •   3.2 单矿物电子探针分析
  •   3.3 锆石U-Pb同位素及微量元素分析
  •   3.4 锆石原位Lu-Hf同位素分析
  •   3.5 全岩Sr-Nd-Pb同位素分析
  •   3.6 原位S同位素分析
  • 第四章 印尼巴布亚Grasberg斑岩型铜-金矿床
  •   4.1 样品描述
  •   4.2 分析结果
  •     4.2.1 主微量元素
  •     4.2.2 锆石U-Pb年代学
  •     4.2.3 锆石原位Lu-Hf同位素
  •     4.2.4 全岩Sr-Nd-Pb同位素
  •     4.2.5 矿石S同位素
  •   4.3 讨论
  •     4.3.1 岩浆演化过程
  •       4.3.1.1 陆壳混染
  •       4.3.1.2 部分熔融or AFC过程?
  •     4.3.2 岩浆源区组成
  •     4.3.3 铜金成矿启示
  •     4.3.4 构造背景及成矿动力学模型
  •   4.4 小结
  • 第五章 安徽南陵-宣城矿集区茶亭斑岩型铜-金矿床
  •   5.1 样品描述
  •   5.2 分析结果
  •     5.2.1 主微量元素
  •     5.2.2 锆石U-Pb年代学
  •     5.2.3 锆石Lu-Hf同位素
  •     5.2.4 全岩Sr-Nd-Pb同位素
  •     5.2.5 矿石原位S同位素
  •   5.3 讨论
  •     5.3.1 岩石演化过程
  •       5.3.1.1 陆壳混染?
  •       5.3.1.2 分离结晶or部分熔融?
  •     5.3.2 岩石成因
  •       5.3.2.1 茶亭含矿埃达克岩成因
  •       5.3.2.2 茶亭闪长玢岩成因
  •     5.3.3 岩浆源区
  •     5.3.4 茶亭埃达克质岩对铜金成矿启示
  •       5.3.4.1 茶亭斑岩铜金矿床S同位素
  •       5.3.4.2 岩浆氧化状态和铜金矿化
  •       5.3.4.3 构造背景及成矿动力学模型
  •   5.4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文章来源

    类型: 博士论文

    作者: 亓华胜

    导师: 杨晓勇

    关键词: 西巴布亚,长江中下游,茶亭,斑岩型铜金矿床,埃达克质岩,古太平洋板块,澳大利亚板块,俯冲洋壳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地质学,矿业工程

    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基金: 国家科技部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长江中下游南陵-宣城矿集区三维综合探测与深部成矿预测”(编号2016YFC06002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673040)

    分类号: P618.51;P618.41

    DOI: 10.27517/d.cnki.gzkju.2019.000040

    总页数: 158

    文件大小: 18153K

    下载量: 149

    相关论文文献

    • [1].青海省陆日格地区斑岩型矿产找矿前景分析[J]. 青海科技 2017(01)
    • [2].新疆哈密市玉海斑岩型铜(钼)矿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J]. 新疆有色金属 2015(02)
    • [3].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斑岩型铜(钼)矿产资源定量评价[J]. 矿床地质 2020(05)
    • [4].甘肃北山白山堂斑岩型铜铅矿床成矿地质特征[J]. 甘肃科技 2017(07)
    • [5].斑岩型铜多金属矿地球化学勘查新指标研究[J]. 科技风 2013(11)
    • [6].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岔路口斑岩型钼多金属矿地质特征[J]. 矿产勘查 2011(03)
    • [7].江西某斑岩型铜(金)矿矿床布格重力异常特征[J]. 西部探矿工程 2014(04)
    • [8].山西某斑岩型金矿工艺矿物学特性[J]. 矿产综合利用 2020(03)
    • [9].西藏冈底斯南缘汤白矿区早侏罗世含矿斑岩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J]. 地质通报 2019(04)
    • [10].斑岩型铜、金、钼矿床成岩成矿特征差异的原因和意义[J]. 地学前缘 2018(05)
    • [11].乌努格吐山斑岩型铜(钼)矿床地球化学勘查指标[J]. 物探与化探 2012(02)
    • [12].大兴安岭地区斑岩型钼铜矿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异常特征分析[J]. 矿产勘查 2011(06)
    • [13].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上打井斑岩型铜钼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区域找矿意义[J]. 甘肃冶金 2019(05)
    • [14].安妥岭斑岩型铜(钼)矿成矿条件与远景分析[J]. 矿产与地质 2010(02)
    • [15].安徽金寨县沙坪沟斑岩型钼矿综合找矿模式及应用[J]. 安徽地质 2019(02)
    • [16].巴尔喀什北部斑岩型铜钼矿遥感成矿预测[J]. 山东工业技术 2017(16)
    • [17].冈底斯东段汤不拉斑岩型钼(铜)矿床成矿模式[J]. 西北地质 2013(03)
    • [18].新疆西准噶尔成矿带斑岩型钼矿与斑岩型铜钼矿成矿条件对比分析[J]. 中国矿业 2019(S2)
    • [19].浅析物探方法在玉海斑岩型铜(钼)矿勘探中的应用[J]. 新疆有色金属 2015(05)
    • [20].斑岩型钼矿岩石化学指标及其指示意义[J]. 甘肃冶金 2013(01)
    • [21].西藏邦铺钼铜铅锌矿床斑岩-矽卡岩两种矿化类型关系及矿床富Mo特征探讨[J]. 地质学报 2015(S1)
    • [22].湖北黄石鸡笼山斑岩型铜金矿化规律及潜力浅析[J]. 科技展望 2015(31)
    • [23].西藏邦铺斑岩型钼(铜)矿床Mo-Cu分离机制研究[J]. 矿床地质 2014(S1)
    • [24].新疆托云盆地琼拉克特勒克斑岩型钼矿地质与地球化学找矿标志[J]. 新疆有色金属 2020(01)
    • [25].安第斯带斑岩型铜(金-钼)矿床时空分布特征[J]. 地质力学学报 2019(S1)
    • [26].陕西山阳县池沟斑岩型铜(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潜力分析[J]. 矿床地质 2012(S1)
    • [27].丹东万宝斑岩型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J]. 西部探矿工程 2009(09)
    • [28].高精度磁测在内蒙古某地寻找斑岩型金矿的应用[J].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13(03)
    • [29].青海东昆仑鸭子沟斑岩型铜(钼)矿区辉钼矿铼-锇同位素年龄及地质意义[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9(02)
    • [30].东秦岭斑岩型钼(钨)矿床磁异常特征[J]. 中国钼业 2019(05)

    标签:;  ;  ;  ;  ;  ;  ;  ;  

    不同构造环境下斑岩型铜金矿床地球化学对比 ——以印尼巴布亚Grasberg和安徽茶亭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