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李糖脂论文_闻高志,邵帅,章浩,岳梅,曾秋勇

导读:本文包含了鼠李糖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土壤,蜈蚣草,铜绿,矿场,芳烃,合剂,基因工程。

鼠李糖脂论文文献综述

闻高志,邵帅,章浩,岳梅,曾秋勇[1](2019)在《鼠李糖脂对蜈蚣草吸收富集Cd、Pb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鼠李糖脂作为螯合剂,通过实验研究不同浓度下蜈蚣草对吸附重金属Cd和Pb的影响,得出最佳的鼠李糖脂浓度。研究表明,鼠李糖脂浓度在0. 2~2. 0 g/L下,蜈蚣草生物量均有所增加;鼠李糖脂对于蜈蚣草吸收Cd具有促进作用,在2. 0 g/L处Cd吸收量最大,土壤Cd的去除率为9. 75%,蜈蚣草体内的Cd含量为15. 26 mg/kg,富集系数为0. 122;鼠李糖脂对于蜈蚣草吸收Pb具有促进作用,在2. 0 g/L处Pb吸收量最大,土壤Pb的去除率为51. 42%,减少量为86. 54 mg/kg,蜈蚣草体内的Pb含量为69. 73 mg/kg,富集系数为0. 504。因此得出鼠李糖脂在浓度为2. 0 g/L处,对于蜈蚣草吸收富集重金属Cd、Pb作用最大。(本文来源于《环境生态学》期刊2019年06期)

崔莹,聂麦茜,聂红云,第五振军,孙涵[2](2019)在《氧化石墨烯的制备、表征及其对发酵液中鼠李糖脂吸附分离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改良的Hummers氧化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GO),并研究其对铜绿假单胞菌发酵液中鼠李糖脂(Rha)的吸附分离特性.结果表明,通过Hummers氧化法,可使石墨粉氧化为GO,并形成层数很少甚至单层的GO片,使所得GO的比表面积较石墨粉显着增大.以所得GO对铜绿假单胞菌NY3发酵液中的Rha进行吸附,发现当发酵液的pH值为4.0、吸附温度为25℃时,Rha在GO表面的吸附可迅速平衡,其最大吸附量约为1.7 g·g~(-1).pH 13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使Rha一次洗脱回收率为86.1%,是较佳的洗脱剂.重复利用实验表明,且所得的GO吸附剂可重复利用.(本文来源于《环境化学》期刊2019年10期)

王岚,张静,路璐[3](2019)在《不同浓度鼠李糖脂对土壤多环芳烃去除率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鼠李糖脂浓度对3种多环芳烃(PAHs)菲、荧蒽和芘去除率的影响,以及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35d后,鼠李糖脂质量浓度为100~200mg/kg时,菲、荧蒽和芘的去除率相对最高,土壤中细菌16SrRNA基因和phnAc基因的丰度也达到最大。土壤中天然的PAHs降解菌群主要是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芽孢杆菌属(Bacillus)、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溶杆菌属(Lysobacter)和环脂酸芽孢杆菌属(Tumebacillus)等;加入鼠李糖脂后,赭黄嗜盐囊菌属(Haliangium)和土壤红杆菌属(Solirubrobacter)的丰度增加,促进了PAHs更高效的降解。(本文来源于《环境污染与防治》期刊2019年08期)

朱慧峰[4](2019)在《鼠李糖脂复配矿场试验效果及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叁元复合驱是一项能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叁次采油技术。大庆油田以往开展的先导性矿场试验,都取得了比水驱提高采收率20%以上的好效果。但是,化学剂成本过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叁元复合驱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此,利用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部分替代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在大庆油田开展复配叁元复合驱矿场试验,为大庆油田叁元复合驱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更广阔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与装备》期刊2019年08期)

师崇文,余倩,邬建勋,杜冬云[5](2019)在《淋洗和淋滤下鼠李糖脂对酸性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鼠李糖脂对酸性镉污染土壤的治理效果,同时采用淋洗和淋滤试验,对比研究了两种处理方法对酸性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淋洗试验结果表明:鼠李糖脂能有效解吸人工镉污染土壤中的镉,且在淋洗时间为0~24h内对土壤中镉的解吸速率最快,在此阶段高浓度鼠李糖脂溶液对土壤中镉的解吸效果低于低浓度鼠李糖脂溶液;经过68h淋洗后,低浓度鼠李糖脂溶液对人工镉污染土壤中镉的解吸量开始衰减,而高浓度鼠李糖脂溶液对人工镉污染土壤中镉的解吸量则持续增加,此阶段高浓度鼠李糖脂溶液对土壤中镉的解吸效果优于低浓度鼠李糖脂溶液,且对土壤中镉的最高解吸量达到144.45mg/kg,其解吸过程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淋滤试验结果表明:经过168h淋滤后,天然镉污染土壤中镉的去除率达到62.84%,且淋滤后土壤中镉的含量低于《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中土壤镉污染的风险筛选值。在治理酸性镉污染土壤时,淋滤的处理效果优于淋洗,该研究结果对治理酸性镉污染土壤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安全与环境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黄朝[6](2019)在《铜绿假单胞菌DN1高产鼠李糖脂基因工程菌株的构建及其对石油污染土壤修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石油污染是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生物修复被认为是理想的方法。石油污染物由于水溶性小致使生物可利用性低,一般需投加表面活性剂提高其修复效率。鼠李糖脂作为一种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无毒、易降解、可增溶疏水性有机物等优点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鼠李糖脂的生产成本高、产量低等问题而没有被广泛使用。本论文以产鼠李糖脂表面活性剂的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DN1为研究对象,构建高产鼠李糖脂基因工程菌株并对营养参数进行优化,促进其产鼠李糖脂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探究鼠李糖脂协同降解菌在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应用潜力。首先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鼠李糖脂合成关键基因rhlAB和rhlC分别转入铜绿假单胞菌DN1,构建基因工程菌株DNAB和DNC;然后对微生物摇瓶生产鼠李糖脂过程中的营养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以6种碳源(棕榈油、菜籽油、豆油、甘油、玉米油、橄榄油)为唯一碳源培养时,橄榄油是最佳的碳源;6种氮源(氯化铵、硝酸钠、硝酸铵、硝酸钾、硫酸铵、尿素)为唯一氮源,最佳氮源是硝酸钠。当C/N比为20时,工程菌株DNAB和DNC的鼠李糖脂产量分别达到19.3g/L和22.5g/L,相比DN1的14.2g/L增加到1.35倍和1.58倍。由此可见,增加菌株DN1的rh1AB和rh1C的基因拷贝数并进行营养参数优化,可以提高鼠李糖脂的产量。同时,通过ESI-MS分析得出野生型和工程菌株之间的鼠李糖脂种类和数量差异,发现Rha-Rha-C_(10)和Rha-Rha-C_(10)-C_(10)是工程菌株产生的最优势的鼠李糖脂结构。在此基础上利用鼠李糖脂协同降解菌对石油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通过检测石油烃的降解效率以及石油污染土壤本源微生物种群多样性的变化,探究投加鼠李糖脂协同降解菌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35天的修复过程中,相比较未经处理(NA)的石油烃去除率43%,鼠李糖脂协同降解菌修复(BMR)对石油烃的去除效果最好,可达到81%,只施加降解菌修复(BM)对土壤中石油烃的去除率为63%,而只添加鼠李糖脂修复(BR)没有明显提高石油烃的降解率(39%)。多样性分析表明,与未经处理(NA)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相比,只添加鼠李糖脂(BR)和只采用降解菌的修复(BM)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鼠李糖脂协同外源降解菌的修复(BMR)不仅可以提高土壤群落的丰富度,而且提升了土壤群落的均匀度。属水平上发生极大变化,未经处理的(NA)土壤的优势属有诺卡氏菌属(Nocardioides)和戈登式菌属(Gordonia),仅施加鼠李糖脂修复(BR)和只添加降解菌修复(BM)出现新的优势属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而诺卡氏菌属(Nocardioides)丰度下降;鼠李糖脂协同降解菌修复(BMR)的土壤中出现更多新的石油烃降解优势属,如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根瘤菌属(Rhizobiaceae)、空洞菌属(Cavicella)和黄假单胞菌(Pseudoxanthomonas)等,这些石油烃降解优势属的增加显着提高降解菌对土壤中石油烃的去除效果,使得土壤中石油烃降解率可达到81%。此外石油烃降解相关酶丰度的变化结果表明了鼠李糖脂提高了与碳氢化合物降解和转运蛋白有关的酶,增强了降解细菌向修复部位的转运并促进生物降解碳氢化合物。由此可见,鼠李糖脂协同降解菌能有效去除石油污染土壤中的石油烃,并使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使得易降解石油烃的微生物更富集,在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方面具有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9-06-30)

谢芝玲,陈汉娜,钟林,徐佳莹,李演[7](2019)在《叁种组成型启动子调控的鼠李糖脂基因在防御假单胞菌中的异源表达及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利用Red/ET DNA重组技术对实验室已有的含鼠李糖基转移酶基因RhlAB的分泌表达载体pBBR1-genta-RhlAB进行修饰,将3种不同强度组成型启动子(P_(apra)、P_(tac)和P_(rhaB))成功替换了RhlAB基因在铜绿假单胞菌中的原始启动子,成功获得了表达载体pBBR1-genta-P_(apra)-RhlAB,pBBR1-kan-P_(tac)-RhlAB和pBBR1-kanP_(rhaB)-RhlAB,并将这些表达载体分别在防御假单胞菌Pf-5中异源表达,通过LB培养基发酵42 h后,Pf-5/pBBR1-genta-RhlAB的鼠李糖脂产量为17. 56 mg/L,而Pf-5/pBBR1-genta-P_(apra)-RhlAB,Pf-5/pBBR1-kan-P_(tac)-RhlAB和Pf-5/pBBR1-kan-P_(rhaB)-RhlAB分别是11. 135 mg/L,441. 135 mg/L,557. 764 mg/L,启动子优化后产量分别是原始启动子的0. 63,25. 12和31. 76倍。对发酵产物进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共检出相对含量变化的4类质核比不同的鼠李糖脂同系物。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RhlAB基因的表达量,发现启动子替换为P_(tac)和P_(rhaB)后RhlAB基因表达量分别是原始启动子的2. 16和2. 77倍。本研究初步实现了RhlAB基因在Pf-5中的表达,发现组成型启动子P_(tac)和P_(rhaB)比RhlAB的原始启动子表达效率更高,可为异源合成鼠李糖脂提供重要参考。(本文来源于《激光生物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谢芝玲[8](2019)在《产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防御假单胞菌的构建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鼠李糖脂(Rhamnolipid)生物表面活性剂主要通过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发酵法生产获得,但是铜绿假单胞菌较强的条件致病性限制了其在工业中的应用。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构建一株相对安全且高效的鼠李糖脂生产菌株,是目前该领域研究的重点。本研究利用假单胞菌的重组酶系统敲除防御假单胞菌Pf-5(Pse-udomonas protegens Pf-5)的羟基脂肪酸合成编码基因pha,从而消除鼠李糖脂合成的竞争性抑制作用,增加鼠李糖脂产量。与此同时,通过两亲本接合转移的方法整合来源于P.aeruginosa PAO1的鼠李糖基转移酶基因(Rhamnosyltransferase gene,rhlAB)于Pf-5基因组中。本研究利用Red/ET DNA重组技术对实验室已有的含鼠李糖基转移酶基因的表达载体pBBR1-genta-RhlAB进行修饰,将3种不同强度组成型启动子(P_(apra)、P_(tac)和P_(rhaB))成功替换了P.aeruginosa PAO1中的P_(RhlAB)原始启动子,构建了表达载体pBBR1-genta-P_(apra)-RhlAB,p-BBR1-kan-P_(tac)-RhlAB和pBBR1-kan-P_(rhaB)-RhlAB,并将这些表达载体分别在P.protegens Pf-5中异源表达,实现了不同产量的鼠李糖脂异源合成。在LB培养基中摇瓶发酵至42 h时,Pf-5/pBBR1-genta-RhlA B的鼠李糖脂产量为17.56 mg/L,而Pf-5/pBBR1-genta-P_(apra)-RhlAB,Pf-5/pBBR1-kan-P_(tac)-RhlAB和Pf-5/pBBR1-kan-P_(rhaB)-RhlAB的鼠李糖脂产量分别是11.135 mg/L,441.135 mg/L,557.764 mg/L,启动子优化后鼠李糖脂产量分别是原始启动子的0.63,25.12和31.76倍。进一步对工程菌株进行培养基优化,以1%的葡萄糖为碳源的LB培养基中摇瓶发酵至42 h时,工程菌Pf-5/pBBR1-genta-P_(apra)-RhlAB,Pf-5/pBBR1-genta-P_(apra)-RhlAB,Pf-5/pBBR1-kan-P_(tac)-RhlAB,Pf-5/pB-BR1-kan-P_(rhaB)-RhlAB的鼠李糖脂产量分别为18.778 mg/L,38.859mg/L,375.742 mg/L,418.551 mg/L。在以橄榄油为碳源的LB培养基中摇瓶发酵至42 h时,工程菌Pf-5/pBBR1-genta-P_(apra)-RhlAB,Pf-5/pBBR1-genta-P_(apra)-RhlAB,Pf-5/pBBR1-kan-P_(tac)-RhlAB,Pf-5/pBB-R1-kan-P_(rhaB)-RhlAB的鼠李糖脂产量分别为30.208 mg/L,55.011 mg/L,937.887 mg/L,844.517 mg/L。以1%的橄榄油为碳源的PG培养基中摇瓶发酵至42 h时,工程菌Pf-5/pBBR1-kan-P_(tac)-RhlAB,Pf-5/pBBR1-kan-P_(rhaB)-RhlAB的鼠李糖脂产量分别为403.27 mg/L,522.034 mg/L。以1%的橄榄油为碳源的MSP培养基中摇瓶发酵至42 h时,工程菌Pf-5/pBBR1-kan-P_(tac)-RhlAB,Pf-5/pBBR1-kan-P_(rhaB)-RhlAB的鼠李糖脂产量分别为410.022 mg/L,586.079 mg/L。获得了最优生产鼠李糖脂工程菌Pf-5/pBBR1-kan-P_(tac)-RhlAB,鼠李糖脂产量达到937.887 mg/L。对发酵产物进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共检出相对含量变化的4类质核比不同的鼠李糖脂同系物。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定量分析rhlAB基因,在P_(apra),P_(tac)和P_(rhaB)启动子调控下,rhlAB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分别是原始启动子调控下的0.93,2.16和2.77倍。本研究首次在防御假单胞菌Pf-5中对rhlAB基因进行了调控功能研究,利用定向遗传改造的方法成功构建了鼠李糖脂高产菌株,为实现鼠李糖脂rhlAB基因异源高效表达和合成调控奠定了相关基础。(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文芳[9](2019)在《微拟球藻PJ12的二十碳五烯酸和假单胞菌ZS1的鼠李糖脂生物合成调控的转录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洋微生物能产生多种异于陆生微生物的重要活性化合物。众所周知,二十碳五烯酸(EPA)和鼠李糖脂是益于人类健康的活性物质。然而生产成本高、产量低等问题的存在限制了它们的大规模开发和应用,因此如何提高活性物质的产量、降低生产成本一直是研究人员关注的问题。而这些活性物质的合成和调控复杂增加了解决问题的难度。为此,本文以产EPA的微拟球藻PJ12和产鼠李糖脂的假单胞菌ZS1为研究对象,深入了解目的产物的合成及相关基因调控。本文从高通量基因表达(GEO)数据库中获取微拟球藻PJ12分别培养在缺氮条件和不缺氮条件下的转录组数据,对其组装和注释,共得到20,096条被注释的ESTs,4,651条ESTs差异表达。基于转录组数据重建了与EPA生物合成相关的代谢通路,发现在氮胁迫条件下卡尔文循环、糖酵解以及脂肪酸合成途径中几乎所有酶的活性均下降,而叁羧酸循环和β-氧化中大部分酶活性显着升高。值得注意的是,在氮胁迫条件下EPA生物合成途径中Δ6去饱和酶和Δ15去饱和酶的活性显着下降。本文还从GEO数据库中获取假单胞菌ZS1分别在矿物盐培养基中添加了 2%葡萄糖和2%酵母提取物的条件下培养的转录组数据,基于基因组信息进行转录组分析,重建了与鼠李糖脂合成相关的代谢通路,发现在葡萄糖条件下参与Entner-Doudoroff途径和鼠李糖脂及其前体合成过程的大部分基因显着上调表达,而参与叁羧酸循环的大部分基因均下调表达。基于假单胞菌ZS1转录组数据,本文提出SPAdes结合RAST平台对转录组数据组装和注释的新方法,发现该方法获得基因与基于基因组获得的基因长度间相关性系数r2高达0.979,而且发现分析代谢途径结果与基于基因组的近乎相同。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微拟球藻PJ12和假单胞菌ZS1的转录组分析,不仅增加了对EPA和鼠李糖脂生物合成相关代谢通路的了解,而且发现了影响其生物合成的重要基因,为后续通过代谢工程手段提高EPA和鼠李糖脂产量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同时原核生物转录组新分析方法的提出为转录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分析思路。(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6-01)

丁明山,王静,林军章,汪卫东[10](2019)在《鼠李糖脂发酵液驱油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鼠李糖脂在油田开发中存在的驱油体系单一和机理认识不清的问题,开展了相关的驱油机理和驱油性能研究。室内发酵出以单、双糖环鼠李糖脂为主的两种生物表面活性剂发酵液,评价了其界面性能、润湿性、洗油效率和驱油效率。研究发现,鼠李糖脂发酵液耐温抗盐性强,1%发酵液与原油间界面张力为0.2~0.5 mN/m。润湿性和洗油效率评价显示,双糖环鼠李糖脂润湿性改善更突出,洗油效率比单糖环鼠李糖脂提高15.0%,达到90.1%。分析认为,鼠李糖脂能将原油与基底间黏附功由30.3 mN/m最低降至0.059 8 mN/m(双糖环鼠李糖脂),是发酵液提高洗油效率的关键因素。驱油效率评价结果表明,双糖环鼠李糖脂发酵液在水驱效率42.16%基础上提高驱油效率12.3%,展现出较强的现场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鼠李糖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改良的Hummers氧化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GO),并研究其对铜绿假单胞菌发酵液中鼠李糖脂(Rha)的吸附分离特性.结果表明,通过Hummers氧化法,可使石墨粉氧化为GO,并形成层数很少甚至单层的GO片,使所得GO的比表面积较石墨粉显着增大.以所得GO对铜绿假单胞菌NY3发酵液中的Rha进行吸附,发现当发酵液的pH值为4.0、吸附温度为25℃时,Rha在GO表面的吸附可迅速平衡,其最大吸附量约为1.7 g·g~(-1).pH 13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使Rha一次洗脱回收率为86.1%,是较佳的洗脱剂.重复利用实验表明,且所得的GO吸附剂可重复利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鼠李糖脂论文参考文献

[1].闻高志,邵帅,章浩,岳梅,曾秋勇.鼠李糖脂对蜈蚣草吸收富集Cd、Pb的影响[J].环境生态学.2019

[2].崔莹,聂麦茜,聂红云,第五振军,孙涵.氧化石墨烯的制备、表征及其对发酵液中鼠李糖脂吸附分离特性[J].环境化学.2019

[3].王岚,张静,路璐.不同浓度鼠李糖脂对土壤多环芳烃去除率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9

[4].朱慧峰.鼠李糖脂复配矿场试验效果及认识[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9

[5].师崇文,余倩,邬建勋,杜冬云.淋洗和淋滤下鼠李糖脂对酸性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试验研究[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9

[6].黄朝.铜绿假单胞菌DN1高产鼠李糖脂基因工程菌株的构建及其对石油污染土壤修复的实验研究[D].西北大学.2019

[7].谢芝玲,陈汉娜,钟林,徐佳莹,李演.叁种组成型启动子调控的鼠李糖脂基因在防御假单胞菌中的异源表达及活性研究[J].激光生物学报.2019

[8].谢芝玲.产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防御假单胞菌的构建与优化[D].湖南师范大学.2019

[9].文芳.微拟球藻PJ12的二十碳五烯酸和假单胞菌ZS1的鼠李糖脂生物合成调控的转录组分析[D].浙江大学.2019

[10].丁明山,王静,林军章,汪卫东.鼠李糖脂发酵液驱油性能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论文知识图

鼠李糖脂对GP3A和含芘培养基Ze...鼠李糖脂对GP3A生长的影响鼠李糖脂对菌种降解正十六烷效...鼠李糖脂对芘生物降解的影响鼠李糖脂对GP3A菌体细胞表面疏...鼠李糖脂浓度对产酶的影响

标签:;  ;  ;  ;  ;  ;  ;  

鼠李糖脂论文_闻高志,邵帅,章浩,岳梅,曾秋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