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断山区论文-丁文荣

横断山区论文-丁文荣

导读:本文包含了横断山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干湿状况,演变特征,影响因素,横断山区

横断山区论文文献综述

丁文荣[1](2019)在《横断山区典型干旱河谷干湿状况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1959~2015年6个气象站点的连续监测数据,基于Vyshotskii模型、线性倾向分析、Hurst趋势预测等方法,研究了横断山区典型干旱河谷干湿状况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发现干湿状况在年际与年内尺度上的变化均表现出明显的非同步性,除巴塘和西昌有暖干化趋势外,其余河谷均呈现出暖湿化趋势,年内春季与秋季的干湿变化规律性较明显;年际尺度上雷波未来演变为暖干化的概率较大,而其余河谷仍将维持历史时期的变化趋势,年内尺度上夏季、冬季的未来趋势倾向规律明显;随着海拔升高及纬度增加,干旱河谷暖干化程度越突出,而越偏东的河谷,暖湿化的演变趋势越突出;干湿状况与降水量、相对湿度和降水日数呈正相关,与平均气温、积温、日照时数及平均风速呈负相关,降水量的变化状况直接影响着干湿状况的波动及演变趋势,而特殊地形与人类活动间接影响干旱河谷区的干湿度演变。横断山区干旱河谷的干湿变化以暖湿化趋势为主,气候变化尤其是降水变化是该趋势的主控因素。(本文来源于《水电能源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胡凯衡,魏丽,刘双,李秀珍[2](2019)在《横断山区泥石流空间格局和激发雨量分异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形、降雨等环境因子决定了泥石流的时空分布特征,理解泥石流与这些因子的关系有助于区域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估与防灾减灾工作。以横断山区为研究区域,选取降水、气候、地貌、地质、土地覆盖、土壤厚度、高差势能以及湿度指数等因子,利用地理探测器和灰度关联分析等方法,探讨了环境因子与泥石流沟空间分布的关系以及降水特征与泥石流灾害的时间关联性。结果表明,湿度指数是决定泥石流沟空间格局的最主要因子,其次是高差势能和土壤厚度,多年平均分布的降水特征对泥石流沟分布的影响较小。泥石流灾害事件与降水特征的时间关联具有较大的区域异质性。泥石流发生地的激发雨量、湿度指数、高差及土壤厚度的统计分布在不同地貌、地质和气候单元中有明显差异。这表明泥石流预警不仅需要考虑雨量等激发因子,还必须考虑其他影响因素的空间差异性。(本文来源于《地理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李旭,何茜,白冰,周伟[3](2019)在《鱼类生境适宜性研究回顾及在横断山区应用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了解动物个体或种群对不同生境的适宜度,是持续开展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及管理工作的依据和保障。本文基于陆生野生动物生境选择研究案例,分析了鱼类生境选择研究的难点;以生境适应性指数模型的出现及发展、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为主线,阐述了鱼类生境适宜性研究的发展历史,分析了该类研究今后的发展趋势。本文还论述了在中国横断山区开展鱼类生境选择研究的意义及限制因素,提出可选择环境相对原始、人为干扰较少、鱼类资源丰富和水文因子易于测量等条件的河段为研究区域,选择研究成果相对丰富的特有鱼类为对象,尝试开展鱼类生境适宜性研究。研究过程中,科学测量并对比河流同一季节或不同季节水文因子是提取生境适宜性指数的必要步骤,而相对稳定的生境适宜性指数则是开展鱼类生境适宜性研究的关键。(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洪宇辰,喻舒林,杨星萍,罗勇[4](2019)在《横断山区水源涵养时空变化及驱动因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水量平衡方程为理论基础,结合GIS/RS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以雅安市为研究区,从区域尺度评估其水源涵养,并分析了其时空变化特征,定量描述了驱动因子与水源涵养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水源涵养在空间上总体呈辐散式分布,由中东部向其他方向递减;在时间上呈优化发展的趋势,年均水源涵养量增长率达5 984万m~3/a;森林及湿地生态系统是研究区水源涵养的主体,涵养水量超过总涵养水量的70%;高程、坡度、地表温度对研究区水源涵养的综合影响最大。(本文来源于《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期刊2019年07期)

徐瑞池,李秀珍,胡凯衡,聂银瓶[5](2019)在《横断山区山地灾害的动态危险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横断山区的崩滑流山地灾害为研究对象,选取坡度、坡向、曲率、相对高差、岩性、断裂带密度和河网密度作为该区域山地灾害静态危险性的评价因子,采用频率比法计算了横断山区山地灾害静态危险度。在此基础上,重点考虑降雨因子对山地灾害危险性动态变化的影响,并基于灰色关联度法确定静态危险度和降雨因子对山地灾害动态危险性影响的相对权重,最后采用因子迭加法实现了横断山区山地灾害的动态危险性评价。相关研究成果对于横断山区的发展规划和山地灾害的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灾害学》期刊2019年03期)

张涛,李宝林,袁烨城,高锡章,蒋育昊[6](2019)在《横断山区降水时空分布数据集(1998–2012)》一文中研究指出《横断山区降水时空分布数据集(1998–2012)》是利用地基台站降水数据对1998–2012年的TRMM(Tropical Rainfall Measurement Mission)3B43 V7降水数据进行订正后生成的该区域降水数据及其相关对照或辅助数据。其中,订正后的TRMM数据是基于发表在《自然资源学报》上的论文中提出的分区逐月回归法生成的。该方法包括叁个步骤:(1)采用基于ISODATA(Iterative Selforganizing Data Analysis)的动态聚类法和最大似然法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进行分区,并确保每个子区域内至少包含一个气象站点;(2)以月为时间分析单元,在每个子区域内以站点实测降水为因变量,TRMM降水估值为自变量建立线性回归方程;(3)对于任一栅格点,用其所在子区域的回归方程修正TRMM降水估值。结果表明,订正后的TRMM 3B43数据精度明显提高;在38个气象站点中,相对偏差值大于10%的站点数从16个减少到8个,对应于从站点总数的42.1%减少到21.1%;相对偏差值大于20%的站点数从12个减少到3个,对应于从站点总数的31.6%减少为7.9%。数据集采用WGS84坐标系,矢量数据采用.shp格式存储,栅格数据采用Grid格式存储。(本文来源于《全球变化数据学报(中英文)》期刊2019年02期)

饶培瑜,胡伸萌,苏富明,孙文光,李志敏[7](2019)在《横断山区隐瓣蝇子草四个居群的核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植物细胞常规染色体压片法对采自横断山区四个居群的隐瓣蝇子草(Silene gonosperma)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隐瓣蝇子草的四个居群数目都为48,基数都为12,所做的四个居群都为四倍体,核型不对称类型都为Stebbin′s-1A.上述隐瓣蝇子草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数据为首次报道;根据此结果初步讨论了隐瓣蝇子草生境和形态之间的关系以及隐瓣蝇子草的同源多倍化的问题.(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李丽,胡君,于倩楠,阳小成,李婷[8](2018)在《横断山区高山栎组灌木型植物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横断山区高山栎组[Quercus sect Heterobalanus(Oerst.) Menits.]灌木型植物不同器官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分布格局,该文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布设18个高山栎组植物灌丛样地,采集高山栎组植物的根、茎、叶、枝器官样品,分析样品C、N、P含量。结果表明:(1)高山栎组植物C、N、P在各器官中分别表现为叶(477. 88 g·kg~(-1))>枝(469. 29 g·kg~(-1))>茎(445. 26 g·kg~(-1))>根(431. 42 g·kg~(-1)),叶(13. 83 g·kg~(-1))>茎(6. 08 g·kg~(-1))>枝(5. 82 g·kg~(-1))>根(4. 70 g·kg~(-1)),叶(1. 26 g·kg~(-1))>枝(1. 21 g·kg~(-1))>根(1. 16 g·kg~(-1))>茎(0. 71 g·kg~(-1)),分配到叶中的营养元素相对较多;(2)各器官中C含量较N、P含量相对稳定,其中变异系数最大值发生在根部;(3)各器官C:N范围为36. 50~105. 33,最大值在根中,最小值在叶中,C:P范围为418. 15~768. 36,最大值在茎中,最小值在枝中,N:P范围为4. 89~11. 69,最大值在叶中,最小值在枝中;(4)各器官C与N、P间均呈负相关关系,N与P间均呈正相关关系,但相关关系是否显着在不同器官中不同;(5)各器官C、N、P含量受海拔的影响较小,仅叶片C含量、枝P含量与海拔间存在弱负相关关系。由此可见,高山栎组灌木型植物各器官营养元素的含量与其生长期及相应器官的功能结构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山地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边江豪,李秀珍,胡凯衡[9](2018)在《横断山区山地灾害的区域分布特征与动态演化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横断山区地貌类型多样、地质环境脆弱复杂,加之气候多变、地震活动频繁,导致该区成为我国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灾害发育数量最多、危害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本文以横断山区发育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为研究对象,基于对研究区环境背景和灾害野外调查及数据收集的基础上,采用GIS空间分析与数理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区内山地灾害与成灾环境背景条件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横断山区山地灾害的区域分布特征及动态演化规律。(本文来源于《2018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10-12)

贾留坤,焦秀洁,刘海瑞,李彦,更吉卓玛[10](2018)在《喜马拉雅—横断山区优越虎耳草谱系地理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叶绿体DNA非基因编码区rpl20-rps12和trn L-trn F作为分子标记,对喜马拉雅—横断山区优越虎耳草13个居群151个个体进行谱系地理学研究,旨在揭示优越虎耳草现有的遗传结构及其演化历程。共检测到19个单倍型,其中63%的单倍型为居群特有单倍型。研究还发现,优越虎耳草居群总的遗传多样性较高(H_t=0. 868),居群内平均遗传多样性较低(H_s=0. 466)。分子变异分析(AMOVA)表明,优越虎耳草居群57. 37%的遗传变异来自居群内,居群间遗传变异为42. 63%。居群遗传分化系数N_(st)大于G_(st)(N_(st)=0. 463,G_(st)=0. 438,P>0. 05),但不显着,表明优越虎耳草在其整个分布范围内没有明显的谱系地理结构。中性检验结果表明,Tajima’s D为负值(-1. 348 32,P> 0. 05)而Fu’s F_s*为正值(18. 915 72,P> 0. 05),但均不显着,结合歧点分布分析发现该物种在整个分布范围内未经历过居群扩张。此外,在本研究中优越虎耳草遗传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较高的居群及大量特有单倍型在整个分布范围内随机分布,符合"微型避难所"假说。优越虎耳草居群在冰期可能随气候波动而发生分布范围的不断变化,最终在相互隔离的"高山岛屿"中发生异域分化,导致大量特有单倍型产生。因此,推测优越虎耳草与其生境中的乔木和灌木可能具有相似的谱系地理历史,它们可为优越虎耳草提供微型避难所而使之在冰期时保留下来。(本文来源于《植物研究》期刊2018年05期)

横断山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地形、降雨等环境因子决定了泥石流的时空分布特征,理解泥石流与这些因子的关系有助于区域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估与防灾减灾工作。以横断山区为研究区域,选取降水、气候、地貌、地质、土地覆盖、土壤厚度、高差势能以及湿度指数等因子,利用地理探测器和灰度关联分析等方法,探讨了环境因子与泥石流沟空间分布的关系以及降水特征与泥石流灾害的时间关联性。结果表明,湿度指数是决定泥石流沟空间格局的最主要因子,其次是高差势能和土壤厚度,多年平均分布的降水特征对泥石流沟分布的影响较小。泥石流灾害事件与降水特征的时间关联具有较大的区域异质性。泥石流发生地的激发雨量、湿度指数、高差及土壤厚度的统计分布在不同地貌、地质和气候单元中有明显差异。这表明泥石流预警不仅需要考虑雨量等激发因子,还必须考虑其他影响因素的空间差异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横断山区论文参考文献

[1].丁文荣.横断山区典型干旱河谷干湿状况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19

[2].胡凯衡,魏丽,刘双,李秀珍.横断山区泥石流空间格局和激发雨量分异性研究[J].地理学报.2019

[3].李旭,何茜,白冰,周伟.鱼类生境适宜性研究回顾及在横断山区应用思考[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洪宇辰,喻舒林,杨星萍,罗勇.横断山区水源涵养时空变化及驱动因子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9

[5].徐瑞池,李秀珍,胡凯衡,聂银瓶.横断山区山地灾害的动态危险性评价[J].灾害学.2019

[6].张涛,李宝林,袁烨城,高锡章,蒋育昊.横断山区降水时空分布数据集(1998–2012)[J].全球变化数据学报(中英文).2019

[7].饶培瑜,胡伸萌,苏富明,孙文光,李志敏.横断山区隐瓣蝇子草四个居群的核型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李丽,胡君,于倩楠,阳小成,李婷.横断山区高山栎组灌木型植物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山地学报.2018

[9].边江豪,李秀珍,胡凯衡.横断山区山地灾害的区域分布特征与动态演化规律研究[C].2018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2018

[10].贾留坤,焦秀洁,刘海瑞,李彦,更吉卓玛.喜马拉雅—横断山区优越虎耳草谱系地理学研究[J].植物研究.2018

标签:;  ;  ;  ;  

横断山区论文-丁文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