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高功率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功率,正极,材料,倍率,电化学,锂离子电池,性能。
高功率型论文文献综述
解静,李世友,李春雷,耿珊,李宏亮[1](2018)在《高功率型镍锰酸锂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尖晶石结构的镍锰酸锂(LiNi_(0.5)Mn_(1.5)O_4)具有叁维扩散通道,有利于锂离子的传输且结构稳定,具有高的能量密度与功率密度,是未来最具实用价值的功率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之一。其中倍率是评价锂离子电池功率性能的重要标准。综述了形貌控制、体相掺杂、表面包覆等多种提升LiNi_(0.5)Mn_(1.5)O_4倍率性能的方法,阐述了不同方法在改善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方面的作用,并指出高功率型LiNi_(0.5)Mn_(1.5)O_4正极材料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8年07期)
刘仕强,卜祥军,白广利,陈立铎,闫晓晓[2](2018)在《充电倍率对高功率型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循环寿命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高功率型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不同充电倍率的循环寿命试验,验证充电倍率对动力电池循环寿命的影响。通过汇总分析动力电池放电直流内阻、放电功率和放电容量等性能表征参数的变化规律,建立不同充电倍率下动力电池的寿命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样品的放电直流内阻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不断增大,充电倍率对增长率和增长幅值均有影响;样品的放电功率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不断衰减,充电倍率对衰减率和衰减幅值均有影响;样品的放电容量随循环次数的增加呈明显的二次多项式的衰减趋势,符合公式y=a+bx+cx2。最后,以放电容量为寿命表征参数,构建了不同充电倍率和循环次数的寿命模型。(本文来源于《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8年06期)
郑卓,吴振国,唐艳,杨秀山[3](2017)在《高功率型异质结构尖晶石/层状正极材料LiNi_(1/3)Co_(1/3)Mn_(1/3)O_2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草酸盐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x=0.1、0.2、0.3、0.4、0.5)异质结构的尖晶石/层状复合正极材料LiNi_(1/3)Co_(1/3)Mn_(1/3)O_2。借助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电化学阻抗谱(EIS)和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等表征手段对材料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x=0.2的材料具有最佳的高倍率性能和长循环稳定性。在2.7~4.5 V,1C下循环100次后(1 C=180 m A?g~(-1)),放电比容量为144 m Ah?g-1,容量保持率为92%;在10 C时的放电比容量仍能达到126 m Ah?g~(-1),相比于原始LiNi_(1/3)Co_(1/3)Mn_(1/3)O_2材料的放电比容量(73 m Ah?g~(-1))有较大提高。此外,该材料的储能能力也非常突出,在0.1和10 C时的比能量密度分别为733.44和437.21 W×h?kg~(-1)。(本文来源于《高校化学工程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杨春香[4](2017)在《长寿命、高功率型锰酸锂基正极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尖晶石锰酸锂正极材料具有高的理论容量、低毒、低成本、安全、环境友好和热稳定性较高等优点,适合应用在混合电动车和纯电动车用的动力电池等领域。然而,锰酸锂较差的高温循环性能制约其大规模应用。引起锰酸锂高温循环性能较差的主要原因是Jahn-Taller效应、Mn3+的溶解及高电位下电解液的分解等。针对锰酸锂高温循环性能差的原因,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掺杂改性的锰酸锂和非化学计量比的锰酸锂基正极材料,进而改善其高温循环性能。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考察了Co、Al和F单掺杂、Co-F和Al-F共掺杂、Co-Al-F多掺杂对Li1.05Mn_2O_4(LMO)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2)考察了不同煅烧温度对非化学计量比锰酸锂基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3)系统分析并总结了材料的结构、形貌、表面元素分布对锰酸锂基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研究,得出如下结果:1)利用溶胶凝胶法能够合成化学计量比精确可控、削掉八面体形貌和结晶度高的LMO基正极材料。2)通过对比Co、F掺杂的LMO的电化学性能发现,Li1.05Mn1.85Co0.1O3.9F0.1具有最好的电化学性能,说明Co-F共掺杂能有效改善LMO的性能。3)通过对比Al、F掺杂的LMO的电化学性能发现,Li1.05Mn1.85Al0.1O3.9F0.1具有最好的电化学性能,说明Al-F共掺杂能有效改善LMO的性能。4)通过对比Li1.05Mn1.85Co0.1O3.9F0.1、Li1.05Mn1.85Al0.1O3.9F0.1和Li1.05Mn1.85Co0.05Al0.05O3.9F0.1的电化学性能发现,Co-Al-F多掺杂的材料具有最好的电化学性能,该材料在1和10 C倍率下的放电比容量分别达到119.6和107.8 mAh g-1,在常温1 C下循环1000圈容量保持率达到88.7%;在55 ℃和2和5 C倍率下循环800圈,其容量保持率分别达到72%和73%。研究表明,Co-Al-F共掺杂的协同作用提高了材料的锂离子扩散系数并改善了其界面结构的稳定性,从而改善了其电化学性能。5)在800 ℃煅烧合成的非化学计量比的Li1.08Mn1.85Al0.08Co0.05O3.9F0.1材料具有优异的倍率和高温循环性能:在55 ℃时,该材料在1和5 C倍率下,其初始放电比容量分别达到111.1和102.5 mAh g-1,循环850圈后,其容量保持率分别达70.5%和80%。研究表明,该材料独特有的浓度梯度的组成、特定取向的晶面、合适的粒子尺寸以及晶体结构的稳定性大大改善其倍率和高温循环性能。(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7-05-30)
黄锋涛[5](2016)在《高功率型磷酸铁锂电池的电化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涂布的方法分别制备出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通过电池检测设备分别测试电池的容量、高倍率下放电性能和电池的循环寿命,结果表明电池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和长循环寿命。为未来电动汽车、动力工具的应用提供了很大的动力来源。(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6年11期)
王昕,许英杰,范贤光,王海涛,吴景林[6](2015)在《基于脉冲式U-I特性的高功率型LED热学特性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热学特性是影响功率型LED光学和电学特性的主要因素之一,设计了一套基于脉冲式U-I特性的功率型LED热学特性测试系统,可以测试在不同结温下LED工作电流与正向电压的关系,从而获得LED的热学特性参数。该系统通过产生窄脉冲电流来驱动LED,对其峰值时的电压电流进行采样,同时控制和采集LED的热沉温度,从而获得不同温度下LED的U-I特性曲线。与其他U-I测试系统相比,文中采用了窄脉冲(1μs)工作电流,LED器件PN结区处于发热与散热的交替过程,不会造成大的热积累,大大提高了测量精度。实验中,对某功率型LED进行了测试,获得了该器件的电压、电流和结温特性曲线,并利用B样条建立该器件的U-I-T模型,进而实现了对其结温的实时在线检测。(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5年08期)
张林林,吴蓁,赵永新,张英强[7](2015)在《高功率型LED封装新材料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发光二极管(LED)功率和亮度的不断提高,封装材料已成为制约LED进入照明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综述了改性环氧树脂和有机硅LED封装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改性环氧树脂和有机硅LED封装材料的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上海塑料》期刊2015年02期)
黄锋涛[8](2015)在《高功率型锂离子电池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Li Ni1/3Co1/3Mn1/3O2作为正极材料,石墨为负极材料,制成18650型/1300 m A·h功率型圆柱电池;该类电池5 C放电容量相当于1 C放电容量的99%,5 C循环测试900次后,容量剩余87%以上;经过针刺后,电池没有起火爆炸。(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期刊2015年06期)
滑纬博,郑卓,李龙燕,郭孝东,刘恒[9](2014)在《氨蒸发诱导法制备纳米结构LiNi_(1/3)Co_(1/3)Mn_(1/3)O_2及其作为高功率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氨蒸发诱导法成功制备出纳米结构LiNi1/3Co1/3Mn1/3O2正极材料,借助X射线衍射(XRD)分析、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高分辨率透射电镜(HRTEM)、能量分散谱(EDS)和比表面测试等表征手段及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研究了其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研究表明该方法制备出的材料具有良好的α-NaFeO2层状结构,阳离子混排程度低.纳米片交错堆积而成核桃仁状形貌,片与片之间形成许多纳米孔,而且纳米片的侧面属于{010}活性面,能够提供较多的锂离子的脱嵌通道.在室温下及3.0-4.6 V充放电范围内,该材料在电流密度为0.5C、1C、3C、5C和10C时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72.90、153.95、147.09、142.16和131.23mAh?g-1.说明其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非常有潜力用于动力汽车等高功率密度锂离子电池中.(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14年08期)
张宾,崔忠彬,谢永才[10](2014)在《高功率型氢镍电池Peukert模型温度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高功率型80Ah氢镍动力电池为研究对象,在电流(26.7~160A)和温度(-20~50℃)范围内,对其Peukert模型温度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在20~40℃的温度范围内,Peukert模型是可以应用于高功率型氢镍电池,且模型参数为1.0681,表征了该型氢镍动力电池良好的倍率放电特性;高温和低温都会导致Peukert模型的应用电流范围变窄;Peukert模型参数与温度具有强相关性。(本文来源于《电池工业》期刊2014年03期)
高功率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高功率型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不同充电倍率的循环寿命试验,验证充电倍率对动力电池循环寿命的影响。通过汇总分析动力电池放电直流内阻、放电功率和放电容量等性能表征参数的变化规律,建立不同充电倍率下动力电池的寿命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样品的放电直流内阻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不断增大,充电倍率对增长率和增长幅值均有影响;样品的放电功率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不断衰减,充电倍率对衰减率和衰减幅值均有影响;样品的放电容量随循环次数的增加呈明显的二次多项式的衰减趋势,符合公式y=a+bx+cx2。最后,以放电容量为寿命表征参数,构建了不同充电倍率和循环次数的寿命模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功率型论文参考文献
[1].解静,李世友,李春雷,耿珊,李宏亮.高功率型镍锰酸锂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18
[2].刘仕强,卜祥军,白广利,陈立铎,闫晓晓.充电倍率对高功率型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循环寿命影响的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8
[3].郑卓,吴振国,唐艳,杨秀山.高功率型异质结构尖晶石/层状正极材料LiNi_(1/3)Co_(1/3)Mn_(1/3)O_2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17
[4].杨春香.长寿命、高功率型锰酸锂基正极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
[5].黄锋涛.高功率型磷酸铁锂电池的电化学性能[J].广东化工.2016
[6].王昕,许英杰,范贤光,王海涛,吴景林.基于脉冲式U-I特性的高功率型LED热学特性测试[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5
[7].张林林,吴蓁,赵永新,张英强.高功率型LED封装新材料的研究进展[J].上海塑料.2015
[8].黄锋涛.高功率型锂离子电池的研制[J].当代化工.2015
[9].滑纬博,郑卓,李龙燕,郭孝东,刘恒.氨蒸发诱导法制备纳米结构LiNi_(1/3)Co_(1/3)Mn_(1/3)O_2及其作为高功率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性能[J].物理化学学报.2014
[10].张宾,崔忠彬,谢永才.高功率型氢镍电池Peukert模型温度效应分析[J].电池工业.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