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御素论文_姚托,卢洁,叶灵通,陈华生,王江勇

导读:本文包含了防御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基因,支气管,北极狐,肺泡,牙龈炎,细胞因子,沙门。

防御素论文文献综述

姚托,卢洁,叶灵通,陈华生,王江勇[1](2019)在《杂色鲍防御素HdDef1的分子特征和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防御素(defensin)是最重要的抗菌肽(AMPs)之一,参与先天免疫防御反应。该研究通过RNA-seq和RACE技术从杂色鲍(Halitotis diversicolor)中克隆到一种新的防御素基因(命名为HdDef1)。HdDef1 cDNA的开放阅读框(ORF)为201 bp,编码66个氨基酸,编码蛋白由18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和48个氨基酸的成熟肽组成。HdDef1的成熟肽具有AMPs的特征,如分子量较低、净正电荷(+1)、高疏水残基率(45%)。同时,成熟肽的6个半胱氨酸以C-X_(16)-C-X_3-C-X_9-C-X_4-C-X_1-C模式排列,并通过3个二硫键(C1-C4、C2-C5和C3-C6)稳定α-螺旋/β-折迭基序(CSαβ)。此外,通过与冈比亚按蚊(Anopheles gambiae)防御素在叁维结构上的相似性及其系统进化关系比对表明,HdDef1是节肢动物防御素家族的新成员。荧光定量PCR显示,HdDef1转录本在肠、头、鳃、肝胰腺、外套膜和足中均有表达,其中肝胰腺具有最高的表达水平。哈维弧菌(Vibrio harveyi)感染后,肝胰腺中HdDef1 mRNA被显着诱导表达。结果表明,HdDef1可能在杂色鲍抵抗病原的免疫防御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在蛋白水平的抗菌活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南方水产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杨娇娇,陈翠娥,孙媛媛,郭金余,狄天伟[2](2019)在《重组人β防御素-2基因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新生鼠肺泡及肺血管发育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重组人β防御素-2(humanβdefensin-2,h BD2)对高氧诱导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新生鼠肺泡及肺血管发育的影响。方法将48只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空气组、高氧组、空载体组和h BD2组,每组12只。大鼠暴露于90%高氧箱内14d建立BPD模型,h BD2组于第4天气管穿刺注入1×107/ml含有h BD2编码基因的重组腺病毒25μl,空载体组注入等量空载体腺病毒。于第7、14天采集肺组织标本,q PCR检测肺组织h BD2 m RNA表达;比较各组大鼠肺组织形态学变化,测定肺泡辐射状计数(RAC)和平均内衬间隔(MLI);免疫组化测定肺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ELISA法测定肺组织炎症因子TNF-ɑ、IL-1β、IL-6、IL-10表达水平。结果梯度稀释法测定病毒滴度为1×109/ml,用稀释液稀释100倍得到1×107/ml。在大鼠出生后第7、14天,与h BD2组比较,空气组、高氧组、空载体组大鼠h BD2 m 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为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7、14天,高氧组和空载体组大鼠的RAC、MLI、AOD值、TNF-ɑ、IL-1β、IL-6和IL-10的表达水平与空气组、h BD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高氧暴露后大鼠肺泡及肺血管发育受阻,h BD2组大鼠肺泡和肺血管发育改善。结论 h BD2基因治疗可促进高氧诱导BPD新生鼠的肺泡及肺血管发育,并减轻肺部炎症。(本文来源于《浙江医学》期刊2019年22期)

张昱,孟繁荣,任有蛇,张春香[3](2019)在《β防御素126在成年公山羊组织中的表达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成年公山羊不同组织中β防御素126(gDB126)的表达特点,采集健康公山羊睾丸、附辜头、附睾体、附睾尾等生殖器官,以及心、肝、脾、肺、肾等组织器官,采用qRT-PCR探究gDB126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gDB126在公山羊生殖器官(输精管、附睾体、附睾尾)中大量表达,尤其在附睾尾1的表达量最高,而在泌尿器官(膀胱、肾上腺、肾脏)和消化器官(肠淋巴、回肠、甲状腺、空肠、十二指肠、食管、腮腺、皱胃)中微量表达另外gDB126在肺中也有较高表达。推测gDB126不仅与动物的抗菌作用相关,还可能与精子发生、运输、贮存、成熟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草食动物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翟越,葛立宏[4](2019)在《人β防御素4促进乳牙牙髓干细胞向成骨/成牙本质细胞方向分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人β防御素4(humanβdefensin,HBD4)诱导人乳牙牙髓干细胞(Stem Cells Derived from Human Exfoliated Deciduous Teeth, SHED)在正常以及炎症微环境下向成骨细胞以及成牙本质细胞方向分化的能力。材料与方法:搜集5-7岁健康儿童滞留乳牙,组织块法提取SHED,选择第3-5代SHED进行后续实验研究;流式细胞仪鉴定SHED表面标志物。碱性磷酸酶染色及茜素红染色分别比较正常矿化诱导组,HBD4组,LPS组及HBD4+LPS组在7天和(本文来源于《2019第九次全国口腔生物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10-11)

黄梦阳,李杨,张林云,陈多珍,富国文[5](2019)在《瓢鸡3个防御素基因(AvBD4、AvBD5、AvBD14)的Bi-PASA分子标记与沙门菌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以3个防御素基因(AvBD4、AvBD5、AvBD14)为鸡沙门菌易感性候选基因,以瓢鸡成年鸡沙门菌阳性群体与阴性对照群体为研究对象,采用序列测定和双向PCR扩增特异等位基因标记(Bi-PASA)技术,分析了3个防御素基因变异与沙门菌易感性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在瓢鸡每个防御素基因编码区均检测到一个引起氨基酸变异的多态位点,分别建立了3个防御素基因的Bi-PASA分子标记;AvBD5基因A799G位点与瓢鸡沙门菌易感性的相关性达到极显着水平(P=0.0039),AvBD14基因的A2096T位点达到显着水平(P=0.017),而AvBD4相关性不显着(P=0.599);根据比值比(OR)与95%CI确定了每个防御素基因的保护基因型与易感基因型。研究结果对阐明防御素基因与沙门菌易感性的关系以及建立沙门菌抵抗力鸡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家禽》期刊2019年19期)

李敬,李舒[6](2019)在《丹参酮胶囊治疗顽固性湿疹的疗效与β防御素-2 mRNA表达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丹参酮胶囊治疗顽固性湿疹的疗效及其对人体β防御素-2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8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顽固性湿疹患者98例,随机分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外用艾洛松乳膏。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丹参酮胶囊。8周疗程结束后分析治疗效果,检测两组的HβD-2mRNA的表达情况及L-2、IL-4、IFN-γ等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ENSI评分和瘙痒感评分显着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效率93.88%显着高于对照组的73.47%(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8.16%与对照组的6.12%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非皮损组织处的β防御素-2mRNA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皮损组织的β防御素-2mRNA表达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L-2、IFN-γ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IL-4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酮胶囊用于治疗顽固性湿疹,见效快,有效降低皮损处的β防御素-2mRNA表达水平,调整Th1/Th2细胞因子水平,有助于缓解临床症状,安全可靠、复发率低,值得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医药临床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李琰,李宇飞,丁恒一,刘涛,赵菊梅[7](2019)在《小鼠β-防御素2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小鼠β-防御素(mBD)2对结肠癌细胞SW480细胞增殖、凋亡作用及可能作用机制,为结肠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体外培养SW480细胞,转染mBD2重组质粒分为空白组(Control组)、阴性转染组(NC组)、mBD2转染组,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平板细胞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数目情况;Hoechst33342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情况;Western印迹法检测凋亡有关蛋白Bax、活化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3、Bcl-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随着细胞培养时间延长,mBD2转染组细胞增殖抑制率逐渐升高,在同一时间点,与Control、NC组相比,mBD2转染组细胞增殖抑制率显着升高(P<0.05)。与Control、NC组相比,mBD2转染组细胞克隆形成数目均降低,mBD2转染组细胞凋亡率显着升高(P<0.05)。与Control、NC组相比,mBD2转染组细胞G1期DNA量均显着升高(P<0.05)。3组G2期、S期DNA量无明显变化(P>0.05)。与Control、NC组相比,mBD2转染组细胞中Bax、活化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显着升高,Bcl-2蛋白表达显着降低(P<0.05)。结论 mBD2可能通过使细胞阻滞于G1期,上调凋亡蛋白表达,进而抑制SW480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发挥抗肿瘤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9年17期)

张方博,张毅,李德凤,王宏洁,赵海誉[8](2019)在《黄连解毒汤对上火牙龈炎大鼠β-防御素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大鼠感染致上火牙龈炎模型,观察黄连解毒汤对牙龈组织β-防御素1(BD-1)和β-防御素2(BD-2)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牙龈黏膜下注射脂多糖法构建大鼠牙龈炎模型,模拟中医上火证候,大鼠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黄连解毒汤低、中、高剂量组,阳性对照药组,每组10只。各组予相应药物干预。实验结束后,刮取牙龈组织,qRT-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在基因和蛋白水平检测用药前后BD-1和BD-2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牙龈组织中BD-1和BD-2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着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连解毒汤低、中、高剂量组BD-1和BD-2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着升高(P<0.05,P<0.01)。结论:β-防御素与上火牙龈炎密切相关,BD-1和BD-2可能是黄连解毒汤潜在的火热证候治疗靶点。(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马婷,崔学范,陈炜[9](2019)在《黄芪甲苷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β-防御素-2表达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初步探讨黄芪甲苷能否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s,HBECs)表达β-防御素-2(humanβ-defensin 2,h BD-2)及其生成机制。方法 CCK-8确定黄芪甲苷对HBECs毒性的影响。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 PCR)检测黄芪甲苷在不同浓度(0、12.5、25、50、100、200μM)及不同时间(0、1、6、12、24、48 h)下诱导HBECs表达h BD-2 m RNA的水平。q PCR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在NF-κB、JAK2、PI3K抑制剂预先处理下黄芪甲苷诱导h BD-2 m RNA表达及蛋白分泌水平的变化。经黄芪甲苷处理后,免疫荧光检测NF-κB核转位情况,免疫印迹检测HBE细胞内STAT3、Akt磷酸化水平。结果黄芪甲苷在0~200μM浓度范围内对HBECs无明显毒性作用。黄芪甲苷诱导h BD-2 m RNA表达水平随药物浓度而增加,并具有时间依赖性,24 h为最佳干预时间。在NF-κB、JAK2、PI3K抑制剂预先处理下,黄芪甲苷诱导h BD-2 m RNA及蛋白水平均下降。黄芪甲苷刺激HBECs 30 min后,可见胞浆内NF-κB/p65转位至细胞核内,180 min时STAT3明显磷酸化,120 min时Akt明显磷酸化。结论黄芪甲苷诱导HBECs生成h BD-2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且该诱导作用通过JAK2-STAT3、PI3K/Akt和NF-κB信号通路。(本文来源于《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郭敏,赵子雅,王瑞宁,郑晓宁,彭永东[10](2019)在《北极狐β-防御素103基因(CBD103)启动子活性及转录调控元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旨在筛选调控北极狐毛色基因CBD103的启动子活性区域及转录因子结合位点,为揭示CBD103基因调控北极狐毛色形成的分子遗传机制提供依据。克隆获得了北极狐CBD103基因5′侧翼区2 123 bp的片段,并构建了4个不同长度的启动子缺失片段表达载体,通过双荧光素酶检测系统对启动子活性进行检测。对启动子活性最高区域预测出的3个特异性蛋白1 (Sp1)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分别进行点突变并构建3个突变载体,利用双荧光素酶检测系统测定其活性。结果显示,在构建的4个不同长度启动子缺失片段中1 656 (-1 604/+51)区域活性最高,在此区域构建的3个突变载体的启动子活性较野生型(片段1 656)均显着降低,说明-1 604/+51区域为北极狐CBD103基因的核心启动子区,-1 552/-1 564、-1 439/-1 454和-329/-339区域为正调控区域。文中成功获得了北极狐CBD103基因的核心启动子区域和正调控区域,这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调控北极狐被毛颜色分子遗传机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生物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防御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重组人β防御素-2(humanβdefensin-2,h BD2)对高氧诱导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新生鼠肺泡及肺血管发育的影响。方法将48只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空气组、高氧组、空载体组和h BD2组,每组12只。大鼠暴露于90%高氧箱内14d建立BPD模型,h BD2组于第4天气管穿刺注入1×107/ml含有h BD2编码基因的重组腺病毒25μl,空载体组注入等量空载体腺病毒。于第7、14天采集肺组织标本,q PCR检测肺组织h BD2 m RNA表达;比较各组大鼠肺组织形态学变化,测定肺泡辐射状计数(RAC)和平均内衬间隔(MLI);免疫组化测定肺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ELISA法测定肺组织炎症因子TNF-ɑ、IL-1β、IL-6、IL-10表达水平。结果梯度稀释法测定病毒滴度为1×109/ml,用稀释液稀释100倍得到1×107/ml。在大鼠出生后第7、14天,与h BD2组比较,空气组、高氧组、空载体组大鼠h BD2 m 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为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7、14天,高氧组和空载体组大鼠的RAC、MLI、AOD值、TNF-ɑ、IL-1β、IL-6和IL-10的表达水平与空气组、h BD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高氧暴露后大鼠肺泡及肺血管发育受阻,h BD2组大鼠肺泡和肺血管发育改善。结论 h BD2基因治疗可促进高氧诱导BPD新生鼠的肺泡及肺血管发育,并减轻肺部炎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防御素论文参考文献

[1].姚托,卢洁,叶灵通,陈华生,王江勇.杂色鲍防御素HdDef1的分子特征和表达分析[J].南方水产科学.2019

[2].杨娇娇,陈翠娥,孙媛媛,郭金余,狄天伟.重组人β防御素-2基因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新生鼠肺泡及肺血管发育的影响[J].浙江医学.2019

[3].张昱,孟繁荣,任有蛇,张春香.β防御素126在成年公山羊组织中的表达特性[J].中国草食动物科学.2019

[4].翟越,葛立宏.人β防御素4促进乳牙牙髓干细胞向成骨/成牙本质细胞方向分化研究[C].2019第九次全国口腔生物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9

[5].黄梦阳,李杨,张林云,陈多珍,富国文.瓢鸡3个防御素基因(AvBD4、AvBD5、AvBD14)的Bi-PASA分子标记与沙门菌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家禽.2019

[6].李敬,李舒.丹参酮胶囊治疗顽固性湿疹的疗效与β防御素-2mRNA表达的关系[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9

[7].李琰,李宇飞,丁恒一,刘涛,赵菊梅.小鼠β-防御素2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

[8].张方博,张毅,李德凤,王宏洁,赵海誉.黄连解毒汤对上火牙龈炎大鼠β-防御素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

[9].马婷,崔学范,陈炜.黄芪甲苷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β-防御素-2表达的初步研究[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

[10].郭敏,赵子雅,王瑞宁,郑晓宁,彭永东.北极狐β-防御素103基因(CBD103)启动子活性及转录调控元件分析[J].生物工程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与其它蜱源防御素抗菌肽在uniprotkb/swiss-pr...1 脊椎动物、植物、无脊椎动物、类防植物防御素,无脊椎动物(昆虫...防御素阻碍无包膜病毒脱衣壳过...产物表示10种组织中鸡β-防御

标签:;  ;  ;  ;  ;  ;  ;  

防御素论文_姚托,卢洁,叶灵通,陈华生,王江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