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要重视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

思想品德课要重视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

林乐球福建大田广平中学366100

摘要:文章论述了主体性的涵义、主体性的重要性、主体性的培养。初中思想品德学科要重视重视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以及培养的方法。

关键词:思想品德主体性意识培养

人是唯一具有主体的存在物。马克思在其《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说过:“人始终是主体。”而自主性是主体人的一种本质属性,它表现为具有独立自主的意识、怀疑批判的精神、自信心和责任感、自觉性和自律性、主动交往的意愿和行动等等,它包括自主意识和自主实践两个层面。自主性强所展现的是一种独立人格,自主性弱或没有自主性所展现的则是一种奴性人格,而“奴性和专制是两种互相加强的坏习惯”,显然不符合现代民主社会的要求。因为主体如果没有自主性,他就只能是一个没有权利意识、没有创新精神的循规蹈矩的奴隶。正如何锡章教授所言:“人的最大不幸不是肉体的寂灭为泥,而是肉体虽存却如同僵尸,有物质的躯干而无灵魂、意志的自决。”

自主性是现代人必备的道德心理特征,因为在现代民主法治的社会里,一个人要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自觉履行自己的义务,不能没有高度的自主意识、独立思考、自主选择判断和勇担责任的能力。只有“当人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的存在,而是一种自由的存在时,人才是道德的存在,人才能够走向不可重复的生命,创造不可替代的生活。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对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对社会的安定与和谐、对社会公正的确立与维护具有重要的价值。因为具有自主、理性、自律的道德判断和懂得实践的个体是民主的、和谐的、公正的社会建立的基础。无视主体性的道德教育也许能造就良民、顺民,但它只能成为专制和特权社会的基础”。

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不是天生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的成长环境和所受的教育方式。有研究揭示,培养自主性不仅是教育的一个目标,而且是学习能力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认为:人一生的知识90%是靠自己在社会生活中自主获得,只有10%的知识是通过学校教育获得的。所以,人的自主性发展极为重要。爱恩斯坦也认为,教育应当始终把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能力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在欧美发达国家,父母家教和学校教育普遍懂得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主性、自理能力、自强精神和创新精神;而在中国的家庭,父母普遍不懂得培养孩子自主性和自立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对孩子过于溺爱和保护;在学校,受应试教育和功利思想的影响,也普遍存在重知识传授而轻自主性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如“中国最强大脑战队”队员李云龙,尽管天赋极高且得到其父李勇的严格教育训练,但失去童年自由和快乐的他,在中国和意大利队的PK赛中,表现却让人大跌眼镜,因而其父李勇遭到了国人的非议和谴责。显然,这种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既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也与课改和素质教育的理念相悖。因此,在现代化、信息化和民主法治化的社会大背景下,在新一轮课改进程中,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都要顺应时代潮流,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方式方法,重视对孩子自主性意识和自主性能力的培养,以提高他们的自立自理能力和创新精神,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初中思想品德学科作为一门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与社会的关系为基本视角,以引导和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集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非常强调以人为本、贴近生活、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健康成长、勇担责任的基本理念。所以,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离不开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或者说现代思想品德教育的本质就是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的培养,也可以叫主体性意识的唤醒。比如:七年级上册从笑迎新生活、认识新自我到过富有情趣的健康安全的生活;七年级下册从珍惜自尊、树立自信、走向自立自强到做意志坚强、知法守法用法的人;八年级从上册的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即做人的艺术到下册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九年级教材主题“责任与使命”,要求学生学会对自己负责、对集体负责、对国家社会负责等等,无不体现了对学生主体性意识的重视与培养。可见,初中思想品德课“三纵四横”的内容结构体系就是以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为核心来构建的。

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的培养要立足于学生当前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和终生守信的价值取向,使学生成为具有自主意识、懂尊重、会关爱、能负责的合格的公民。因此,在具体实施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包括教材内容分析、教学目标确立、学情分析、教学资源选择、教学策略制定、教学媒体运用和教学过程的步骤程序等。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情境创设与问题提出相结合、学生体验活动与思维活动相结合、教学资源的丰富性与教育教学的针对性相结合、教学媒体的服务使用性与实效性相结合,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能动性。还要根据课改所倡导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因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被动吸收书本上的现成结论或老师的经验观点,而是学生主体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或实践创新活动的过程。比如:讲授式教学,这是一种古老、传统而又最为基本、最为广泛使用的一种教学方式,至今仍为许多老师普遍使用。这一方法若仅仅停留在“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读学生记”的单向灌输层面,会使师生都失去教与学的乐趣,这样的学生只是教室里的“客人”,虽然有时也呈现出“专心听讲”的态势,实际上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虽然没有放弃学习,但也没有乐在“学”中,更谈不上自主意识、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因而,采用讲授法也要精心设计:一要做到讲授的观点正确、目的明确、层次清楚、重点突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二要设计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和活动环节,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师生互动;三要善于选择运用教学媒体,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感染力,提高表达效果;四要注意教学中情感的传递和感染作用,促进学生道德情感的产生和升华。

再如近年来兴起的重在培养和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体验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作为老师决不能毫无准备、毫无章法地跟着“邯郸学步”赶时髦,而要全面了解、精心准备、精心设计,真正发挥平等中“首席”的组织设计指导作用。对“体验式学习”,像卢梭、杜威等教育大师都非常重视和提倡,但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精心设计活动情境,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让人真正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或者带领学生去亲身体验,如调查、访问、参观等,当学生受情境感染而有所触动时,老师再给予必要的点拨启发,这样才能达到生成、感悟、深化和升华,从而促进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比如八年级下册第三课第一框题“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老师在课前做好精心设计准备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多媒体展示等情境创设,也可以带领学生参观访问孤儿院、特校、监狱、灵堂,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感悟到生命的可贵、健康的重要,进而启发点拨学生思考:“如何珍爱生命、正确行使生命健康权?”同时要做到尊重关爱他人的生命与健康,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和道德品质的升华。对“探究式学习”,要根据教材内容、学生情况和生活实际,设计出有价值、有意义并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指导学生调查取证、搜集筛选资料,然后进行分析研讨,像剥竹笋一样,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最后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或提出合理化建议,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情感。比如七年级上册第三课第二框题“人的生命的独特性”,老师在课前可以布置要求学生去探究、设计制作新颖别致、富有个性化的自己独特的印记卡(包括自己的指纹、签名、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照片或自画像等),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将自己独特的印记卡悬挂在教室四周,互相观察比较,在民主热烈的活动氛围中,感受自己的独特之处,体会人与人之间的异同,从而懂得珍爱自己、悦纳自己、尊重他人。接着启发指导学生探究、分析、比较人类与其他生命体的区别,进而领会人类是最具有智慧的生命,增强做人的自豪感,自觉维护做人的尊严。对“合作学习”,同样要根据学情和实际,特别是学生合作的意愿与要求,有计划有组织有监督有落实,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合作过程要有交流互动,学习任务要明确且为个人难以完成、有合作的价值与必要。老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要给予必要的调控和点拨,促使合作学习常态化、习惯化、自觉化。

总之,课堂教育教学是充满激情的丰富而鲜活的生命互动过程,也是师生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与发挥的过程。作为思品课老师不仅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做到因材施教,而且更要明确思品课的教学目的不在于仅仅传授某一方面的知识,而在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确立、态度的改变以及道德信念和行为方式的形成;要充分认识到受教育者的自主性对课程实效及教育目的的意义非常重大。因此,思品课教育教学必须重视学生主体性意识的调动与发挥,重视学生自主性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发展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陶冶道德情感,强化道德实践,指导道德行为,并为学生做好示范表率,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参考文献

[1]梁金霞黄祖继《道德教育全球视域》.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何锡章《中国现代理想人性探求》.湖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3]肖川《教育的视界》.岳麓书社,2003年版。

[4]钟启泉《关于“儿童自主性”发展的心理学考察》.《教育理论与实践》,1995年,第1期。

[5]陆士桢、康利《课程标准》修订说明·专题讲座,2012年。

[6]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教师教学用书》,2008年版。

标签:;  ;  ;  

思想品德课要重视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