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气式压气机论文-陈萍萍,乔渭阳,Karsten,LIESNER,Robert,MEYER

吸气式压气机论文-陈萍萍,乔渭阳,Karsten,LIESNER,Robert,MEYER

导读:本文包含了吸气式压气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压气机角区分离,端壁边界层吸气,叶片弦中近尾缘吸气槽,高速压气机叶栅试验台

吸气式压气机论文文献综述

陈萍萍,乔渭阳,Karsten,LIESNER,Robert,MEYER[1](2014)在《边界层吸气对压气机叶栅角区分离损失的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压气机角区的大范围回流通常会引起叶片通道中的叁维阻塞现象,并伴随有强烈的掺混流动损失。采用德国航空航天中心(DLR)开发的TRACE程序,在其推进技术研究所的高速压气机叶栅试验台(包含5个NACA65K48直叶片)上,研究了位于端壁上的边界层吸气措施——叶片弦中近尾缘吸气槽(MTE)对该直压气机叶栅通道的角区分离进行控制,减小二次流动损失,进而削弱其对总损失的影响。通过基于定常雷诺平均Navier-Stokes(RANS)方法的数值模拟研究与相应的试验研究对比,端壁边界层吸气能够较好地重新组织角区气流流动,减弱附着于叶片吸力面尾缘的集中脱落涡,使得角区分离涡强度显着降低,由此引起的二次流损失也明显降低,与无吸气状态相比最大降幅可达81.2%;在设计状态下采用吸气流量率为1%的MTE,总压损失有很大程度的降低:在数值计算中,降幅为15.2%;试验测量中为9.7%。(本文来源于《航空学报》期刊2014年11期)

陈迪,桂幸民[2](2008)在《静叶吸气对某轴流压气机裕度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Numeca CFD对某大弯度叶栅和某轴流压气机流动进行数值模拟,为减小由于边界层分离而带来的损失,拓宽稳定工作范围,提出叶片吸力面表面开缝抽气方案.综合研究开缝位置、开缝长度、及吸气量大小对流动分离结构和裕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静子叶片上边界层抽气引出分离区域的低能量气流,可以明显的改善气动性能,分离得到很好的抑制,稳定工作裕度得到了提高.(本文来源于《航空动力学报》期刊2008年03期)

李卫鹏[3](2007)在《跨声速附面层吸气式压气机叶型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压气机技术是现代航空发动机设计的一项重要技术。压气机的单级压比不断提高,从而使得压气机整机的尺寸缩小,重量减轻。提高单级压比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提高动叶的叶尖速度,这同时就会造成叶尖的超音速。本文主要内容是借助于CFD技术,对跨音速的大转角压气机动叶设计进行了数值研究,主要包括:动叶最大厚度位置、动叶叶栅节距对跨音速吸气压气机的影响,动叶吸气位置和吸气量对叶栅内流动的影响,从而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结果附面层吸除能够改善叶栅附面层的流动,使其承受逆压梯度的能力加强,增加叶片负荷并提高叶栅扩压能力。最大厚度位置在跨音速压气机中尤为重要,合理的最大厚度位置既可以减小激波损失也可以为最大厚度后面的扩压段提供合理的载荷分布。吸气位置和吸气量的变化对叶栅气动性能有很大影响,合理的吸气位置和吸气量可以抽除附面层的高熵气体,使附面层的分离得到抑制。本文通过和未抽气原型的对比发现,附面层吸除能提高叶片负荷,减小吸力面的分离区,提高气流折转角,并最终减少叶栅出口处的总压损失。附面层抽吸,优化了附面层的力学行为。总的来说,通过附面层抽吸,对提高级的压比和效率有很大的潜力。(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07-07-01)

葛正威[4](2007)在《跨声速吸气式轴流压气机设计及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推重比是航空涡轮喷气发动机设计过程中最为看重的技术指标之一,实现高推重比的关键技术之一就是高效、高负荷压气机的设计。美国IHPTET计划在压气机设计方面的主要标志性成果之一,就是山MIT为主完成的跨声速吸气式压气机。吸气式压气机的高负载能力,使得单级吸气式风扇替代目前的两级或叁级风扇成为可能。为此,本文对跨声速吸气式压气机的设计方法进行了探索,研究了吸气量、吸气位置对叶片表面压力分布、叶型损失的影响,初步总结了一些吸气式压气机叶型的设计准则,并完成了动、静叶叶型设计及叁维积迭,为单级跨声速吸气式压气机的设计奠定了基础。首先,本文提出了一套吸气式压气机气动设计的基本流程,对各环节采用的方法和原理作了简要介绍,接着对吸气式叶型的设计程序MISES做了重点研究,较深入地理解了包括求解方程、网格、算法及吸气模型等内容。其次,本文使用MISES程序数值模拟了跨声速吸气式压气机叶栅流场,重点研究了吸气量和吸气位置对跨声速压气机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叶栅来流马赫数和方向一定时,吸气位置和吸气量是相互关联的关键参数,不同的吸气位置对应着不同的最佳吸气量,且随着吸气位置向后缘远离激波,最佳吸气量呈逐渐增大之势。从吸气对叶片吸力面边界层的影响效果分析,理想的吸气位置应该是在激波下游边界层初步发展到一个极值点附近,即将过渡到迅速发展段的位置处。最后,本文总结了跨声速吸气式压气机叶型表面马赫数分布在前缘、预压缩段、压力恢复段、尾缘和压力面五部分的分布特点和规律,并采用正反问题混合的设计方法完成了动叶和静叶的叶根、叶中和叶尖截面造型和积迭,解决了吸气式压气机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吸气式叶型设计。叶型设计结果在基本满足S2通流设计结果要求的基础上,保证了叶型表面的形状因子均控制在分离点形状因子取值范围H_(sep)=2.76±0.23之内。同时各叶型截面的扩散因子均达到0.7以上,优于传统叶型设计。(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期刊2007-05-01)

吸气式压气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运用Numeca CFD对某大弯度叶栅和某轴流压气机流动进行数值模拟,为减小由于边界层分离而带来的损失,拓宽稳定工作范围,提出叶片吸力面表面开缝抽气方案.综合研究开缝位置、开缝长度、及吸气量大小对流动分离结构和裕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静子叶片上边界层抽气引出分离区域的低能量气流,可以明显的改善气动性能,分离得到很好的抑制,稳定工作裕度得到了提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吸气式压气机论文参考文献

[1].陈萍萍,乔渭阳,Karsten,LIESNER,Robert,MEYER.边界层吸气对压气机叶栅角区分离损失的控制[J].航空学报.2014

[2].陈迪,桂幸民.静叶吸气对某轴流压气机裕度影响的研究[J].航空动力学报.2008

[3].李卫鹏.跨声速附面层吸气式压气机叶型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

[4].葛正威.跨声速吸气式轴流压气机设计及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7

标签:;  ;  ;  ;  

吸气式压气机论文-陈萍萍,乔渭阳,Karsten,LIESNER,Robert,MEYER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