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辐射损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损伤,电离辐射,白细胞,黏膜,颌下腺,胸腺,畸变。
辐射损伤论文文献综述
赵钕君,陈雪莹,杨珂,张亮,朱慧[1](2019)在《载氢-氧化铈微泡的制备及其对小鼠辐射损伤防护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氢气、全氟丙烷、氧化铈、磷脂按一定比例混合,制备一种新型的载氢-氧化铈微泡。探讨其对小鼠辐射损伤防护作用。方法经脂化的纳米级氧化铈与磷脂按一定比例混合制备成载氧化铈微泡后,氢气与全氟丙烷按1:1比例载入微泡,检测载氢-氧化铈微泡的表征和氢气释放量;将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载氢-氧化铈微泡组和照射对照组,评估小鼠的14天生存率。另将45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照射对照组,载氢-氧化铈微泡组。照射对照组和载氢-氧化铈微泡组小鼠经7Gy x射线一次性全身照射(剂量率2Gy/min)。在照射后第4天、7天处死小鼠,检测外周血细胞数、脾脏和胸腺指数及脾脏、骨髓病理学变化。结果载氢-氧化铈微泡在光镜下显示呈球形、中心透亮、分散性良好、无聚集。载氢-氧化铈微泡约在70s时,氢气含量达到最大值,约为16ppm。照射对照组和载氢-氧化铈微泡组小鼠的14天生存率分别为53.3%、73.3%。小鼠照射后第4天,载氢-氧化铈微泡组和照射对照组的血小板、血红蛋白、红细胞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载氢-氧化铈微泡组和照射对照组的脾脏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载氢-氧化铈微泡组的白细胞数、胸腺指数比照射对照组提高(P<0.05或P<0.01)。载氢-纳米氧化铈微泡组和照射对照组的小鼠脾脏总体结构不清,脾血窦充血扩张,载氢-纳米氧化铈微泡组可见部分脾小结。载氢-氧化铈微泡组和照射对照组的骨髓细胞数量减少,照射对照组分散着细胞碎片。照射后第7天,载氢-氧化铈微泡组和照射对照组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载氢-氧化铈微泡组的白细胞数、血小板、胸腺指数比照射对照组有显着提高(P<0.05或P<0.01),脾脏指数也有一定改善。照射对照组的小鼠脾脏的淋巴细胞坏死、耗竭、网状细胞增生,巨核细胞缺失,载氢-纳米氧化铈微泡组明显减轻。照射对照组的骨髓细胞极少,载氢-氧化铈微泡组骨髓细胞有一定数量,但存在细胞凋亡。结论载氢-氧化铈微泡对机体辐射损伤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保护机体造血组织和功能,免于辐射诱发损伤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届全国超声治疗及生物效应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12-06)
董娟聪,原雅艺,王超,任越,王婧洁[2](2019)在《人外周血miRNA作为辐射损伤评估指标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随着核能和核技术的发展及广泛应用,人们受到电离辐射暴露的几率增加,对辐射损伤及时有效的评估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个体辐射损伤的评估往往依赖于个体的辐射时间和恶心、呕吐,淋巴细胞减少,细胞遗传学分析等的严重程度。但这些指标易受到如心理因素、炎症等影响,而且这些方法分析非常费时,常常难以满足大批量辐射损伤评估的需求,另外不利于辐射损伤的早发现。miRNA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在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及基因调控中起重要作用,人类体液中miRNA耐酸、耐碱、物理性状非常稳定,很适合作为一种检测指标。本研究采用测序技术检测60coγ射线照射引起人外周血中差异表达的miRNA,为miRNA分子作为辐射损伤评估指标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采取16名健康成年男性外周血,给予2.0 Gy的γ射线照射,通过染色畸变分析技术,筛选出对辐射敏感性较均一者进行miRNA差异分析。辐射敏感性较均一者接受0.2 Gy和2.0 Gy的γ射线照射,照射后6 h提取外周血miRNA进行高通量测序,照射组分别与假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差异的miRNA分子;采用miRDB和TargetScan2个软件对差异miRNA的靶基因进行预测,对靶基因进行GO和KEGG分析,进一步分析靶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结果:染色体畸变分析结果显示,在16名男性中有7名对电离辐射的敏感性较一致。进一步分析0.2 Gy和2.0Gy照射后7名受试者外周血miRNA表达变化,结果显示与假照组相比,0.2 Gy组有10个差异表达(上调2个,下调8个),2.0 Gy有21个(上调9个,下调12个)。其中2个剂量组共同变化的miRNA有6个,且变化趋势一致(miR hsamiR-23c,hsa-miR-1287-5表达在照射后均显着上调;hsa-miR-219a-2-3p,hsa-miR-6511b-3p等表达则均显着下降)。通过对差异miRNA靶基因预测及功能分析,靶基因主要富集在Ras、MARK、P53等信号通路。结论:辐射敏感性较均一者受到不同剂量电离辐射作用后,外周血miRNA表达变化是不同的,这些差异的miRNA可能参与了电离辐射后细胞的增殖凋亡等过程,共同变化的miRNA分子可作为辐射损伤评估的潜在指标。(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19年全国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四十周年论文集》期刊2019-10-24)
张冲,王馨悦,向彬[3](2019)在《质谱法筛选电离辐射损伤大鼠颌下腺DNA损伤修复相关蛋白及苯肾上腺素对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DNA损伤是电离辐射对组织细胞产生的最显着的生物学效应之一,我们前期研究结果表明苯肾上腺素能通过调节颌下腺细胞线粒体稳态以抵御辐射损伤导致的细胞凋亡,但苯肾上腺素对DNA损伤修复的作用尚不清楚。材料和方法:1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3只):空白对照组、单纯苯肾上腺素组(腹腔注射苯肾上腺素5 mg/kg)、单纯放疗组(颌下腺区域给予X线照射20 Gy)和苯肾上腺素预处理组(照射前半小时腹腔注射苯肾上腺素)。第7天取颌下腺,提取总蛋白,质谱法检测各组蛋白的表达情况,并从差异蛋白中筛选DNA损伤修复相关蛋白。结果:质谱法共获得6667个蛋白,除去含"0"无意义数据及组间差异不显着者(p> 0.05),余下364个蛋白。将筛选出的107个蛋白(在放疗后表达下调,而经苯肾上腺素预处理减少下调的)导入蛋白质数据库Uniprot,发现与DNA损伤有关的蛋白仅Actin-related protein 3(ARP3)。ARP3在唾液腺辐射损伤中的改变还需Western Blot进一步证实。文献报道ARP3可促进细胞核中的肌动蛋白聚合,促进受损DNA的同源重组。结论:电离辐射可能降低了颌下腺中ARP3的表达,而苯肾上腺素预处理可以减少ARP3的降低,从而促进受损DNA的修复。为进一步研究防治唾液腺放疗损伤的靶点及其分子机制提供了初步的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病理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叁次全国口腔病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9-10-18)
周中林,尉明晓,郭丽萍,楚沙沙,石天尧[4](2019)在《LW-AFC对~(60)Co射线辐射损伤小鼠预防作用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研究LW-AFC对~(60)Co射线辐射损伤小鼠血常规及部分器官的影响,初步探究LW-AFC对离子射线辐射损伤小鼠的预防作用。方法将6-8周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以去离子水灌胃8 d;模型组以去离子水灌胃8 d后,给予~(60)Co射线6.0 Gy一次全身照射;预防组以3.2 g·kg~(-1)·d~(-1))LW-AFC溶液灌胃8 d后,给予~(60)Co射线6.0 Gy一次全身照射。分别在照射后第4,7,14和28天测定小鼠血常规,测定胸腺、脾、肝、肾以及肺器官指数,并对肝、肾和肺进行HE染色观察其病理变化。结果辐射后第4,7,14天红细胞、血小板及血红蛋白均逐渐减少,在第28天基本恢复;白细胞在辐射后第4天将至最低,之后缓慢增加,在第28天恢复至正常值一半;辐射后第14天预防组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及白细胞均较模型组有提高趋势,其中白细胞、血小板较为明显;辐射对胸腺、脾脏指数有影响,但预防组与模型组无差异;辐射对肝脏、肾脏以及肺器官指数无影响。HE染色结果显示辐射第14和28天后肝脏组织汇管周围细胞增生,伴有纤维化和脂滴空泡变性,肺组织网状结构结构不清晰,肺泡间隔断裂,部分肺泡融合,肾组织没有变化。预防组较模型组肝脏组织细胞增生和纤维化更少,肺组织网状结构更完整。结论 LW-AFC可加速~(60)Co射线辐射损伤小鼠全血细胞及部分器官恢复。(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王承,黄月英,唐大海[5](2019)在《中药抗电离辐射损伤作用的研究概况》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核能核技术的快速发展,放射性核素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如核电)、农业(如辐射育种)、国防(如核武器)、科技(如空间探索)以及医药卫生(如核素诊疗)等领域,人类暴露于辐射环境的危险性也日益增加。辐射可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前者包括α、β、γ和Х射线等,后者指微波、无线电波、红外线和紫外线等。电离辐射对生物体可造成相当大的损害,其既可直接作用于DNA、蛋白质及酶类等生物大分子引起电离和激发,使化学键断裂、分子变性和细胞结构破坏;又可作用于机体内水分子,使其发生水解并产(本文来源于《海军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原雅艺,董娟聪,左雅慧[6](2019)在《辐射损伤遗传易感位点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超过50%的癌症患者需要放射治疗。尽管目前放射治疗设备和技术有了巨大的发展,但是正常组织的放射损伤仍然无法避免。临床上,给予同样的放射治疗方案,不同患者正常组织的损伤程度大不同,究其原因,这主要与不同个体的遗传背景不同有关,也就是辐射损伤遗传易感性的差异。相同治疗方案损伤较严重的人群即为辐射损伤易感的高危亚群,该高危亚群增加了辐射危险度的不确定性,目前国内外尚未开发出一个能有效预测患者放射损伤程度的方法,无法做到早期识别、干预辐射损伤易感的高危亚群,对放射治疗患者治疗缺乏一定的预见性和针对性。因此,有必要对辐射损伤的遗传易感位点进行筛选。目的筛选辐射损伤的遗传易感位点。材料和方法采集20-30岁健康成年男性外周血,给予0、2 Gy 60Coγ射线照射,剂量率为0.46 Gy/min.2 Gyγ射线照射后的样本利用染色体畸变分析技术分析,并利用四分位法将该人群分为辐射致染色体损伤易感组和不易感组。分别提取0 Gy照射后易感组和不易感组的基因组DNA。利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易感组和不易感组的差异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结果对2 Gyγ射线照射后的样本进行染色体畸变分析,得到辐射致染色体损伤易感组和不易感组,易感组平均染色体畸变率为19.1%,不易感组平均染色体畸变率为10.5%。经全外显子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对0 Gy照射后易感组和不易感组的样本进行分析,初步获得易感组和不易感组差异SNP位点共2077个,进一步筛选与损伤修复、辐射应答相关SNP位点共60个。结论初步筛选出辐射损伤遗传易感位点,课题组后续将利用飞行时间质谱法对初步筛选的SNP位点进行大样本量的验证,进而获得辐射损伤的遗传易感位点,这有望成为辐射损伤的标志物,为制定个性化放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为医用放射线的风险评估提供支持,有助于判断人员放射工作岗位的适任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毒理学会第九次全国毒理学大会论文集》期刊2019-09-17)
王梅芳,吴静,董银萍,李红艳,李德冠[7](2019)在《西格列汀对造血系统辐射损伤的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造血系统对电离辐射高度敏感,辐射引起的骨髓抑制是急性放射病中感染、贫血等临床表现的重要病理基础。目前已有研究表明辐射可诱导骨髓细胞的二肽基肽酶(DPP4)活性升高,提示DPP4参与辐射损伤。本研究利用西格列汀(Januvia,DPP4抑制剂),探讨DPP4在造血系统辐射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8-12周的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对照给药组、照射组和照射给药组。对照组和对照给药组接受假照射,其余两组接受γ射线全身照射。照射后当天给药,非给药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给药组灌胃给予Januvia,给药剂量为10mg/kg,连续给药7天。生存率实验给予12Gy全身照射,观察受照小鼠30天生存情况。造血辐射损伤实验给予7Gy全身照射,末次给药30天后,收集小鼠血液和股骨样品进行血常规检测、骨髓细胞计数;CFU-GM实验检测骨髓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流式检测造血干祖细胞的比例及ROS含量。结果照后给予Januvia可有效提高12Gy全身照射小鼠的生存率。小鼠接受7Gy照射后,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骨髓细胞数量均显着降低,CFU-GM数量也明显下降,造血干祖细胞比例降低,而ROS水平显着升高。给予Januvia后可提高白细胞、血小板和骨髓细胞的数量,显着促进外周血和骨髓细胞的恢复。与照射组相比,Januvia可提高照射后造血干祖细胞的数目及比例,增加CFU-GM克隆数,并且降低造血干祖细胞因受照所提高的ROS水平。结论 Januvia可有效促进受照造血系统的损伤恢复,并通过降低造血细胞的ROS水平来实现。(本文来源于《中国毒理学会第九次全国毒理学大会论文集》期刊2019-09-17)
冯剑,王毓国,窦永起[8](2019)在《辐射损伤破坏肠黏膜机械屏障机制相关研究及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临床放射治疗给患者造成的损伤不容忽视。放射线引起的机体损伤,特别是急性放射病,临床尚无有效预防和救治手段,其发病机制也尚不明确[1]。肠黏膜细胞代谢速度快对放射线敏感,更容易遭受损伤。损伤后肠黏膜屏障功能减弱甚至消失,肠道细菌及细胞分解产物进入血循环后引起的菌血症和毒血症,临床可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便血、全身炎性反应及多器官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导致(本文来源于《武警医学》期刊2019年09期)
王玉全,李程程,苏路路,管博文,卢延华[9](2019)在《FOXO3A对全身照射小鼠造血系统辐射损伤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FOXO3A基因敲除小鼠探讨FOXO3A在造血系统电离辐射(ionizing radiation,IR)损伤中的影响。方法 FOXO3A~(-/-)小鼠和WT小鼠(FVB/N)分为野生型小鼠对照组(WT组),FOXO3A~(-/-)小鼠对照组(FOXO3A~(-/-)组),野生型小鼠照射组(WT+IR),FOXO3A~(-/-)小鼠照射组(FOXO3A~(-/-)+IR)四组,分别接受假照射和4 Gy X射线全身照射(total body irradiation,TBI),剂量率为0.9 Gy/min。接受TBI后14 d检测FOXO3A~(-/-)小鼠和WT小鼠脏器指数、外周血和骨髓细胞计数,骨髓细胞分型,造血祖细胞(HPCs)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granulocyte and macrophage,CFU-GM)形成能力,观察FOXO3A基因敲除对造血系统辐射损伤的影响。结果生理情况下,FOXO3A~(-/-)小鼠骨髓有核细胞计数下降,HPCs比例升高(P<0.05);小鼠接受4 Gy X射线TBI后14 d,FOXO3A基因敲除会加重电离辐射诱导的HPCs和造血干细胞(HSCs)比例下降,但也会抑制辐射诱导的骨髓有核细胞数下降和造血祖细胞CFU-GM形成能力减退。结论 FOXO3A基因敲除破坏造血系统稳态维持,加重TBI小鼠HPCs和HSCs的辐射损伤,对造血细胞辐射敏感性产生一定的影响。FOXO3A在造血系统电离辐射损伤中的调节作用以及能否作为防治损伤的靶点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比较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杨福军,杨向东,刘姚姚,孙维龙,施伟鹏[10](2019)在《补肾单药和复方对急性电离辐射损伤后小鼠造血调控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补肾单药(CP)和复方(KS)对急性电离辐射损伤后小鼠造血的调控作用。方法:9-10周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照射对照、KS和CP4组,照射对照、KS和CP叁组接受5.5 Gy 137Cs-γ射线单次全身照射,剂量率1 Gy/min。照射后KS组按1.5g/kg体重灌服KS药液,CP组按2.7g/kg体重灌服CP药液,其余两对照组灌服等体积生理盐水。每月取血监测血常规。另取小鼠按同样方式分组,照射后连续给药一个月,检测间充质干细胞集落形成。结果:KS组和CP组在前两个月的白细胞和淋巴细胞细胞高于照射对照组,集落数也多于照射对照组。结论:KS和CP可以促进电离辐射损伤后小鼠的造血重建。(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9-06)
辐射损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随着核能和核技术的发展及广泛应用,人们受到电离辐射暴露的几率增加,对辐射损伤及时有效的评估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个体辐射损伤的评估往往依赖于个体的辐射时间和恶心、呕吐,淋巴细胞减少,细胞遗传学分析等的严重程度。但这些指标易受到如心理因素、炎症等影响,而且这些方法分析非常费时,常常难以满足大批量辐射损伤评估的需求,另外不利于辐射损伤的早发现。miRNA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在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及基因调控中起重要作用,人类体液中miRNA耐酸、耐碱、物理性状非常稳定,很适合作为一种检测指标。本研究采用测序技术检测60coγ射线照射引起人外周血中差异表达的miRNA,为miRNA分子作为辐射损伤评估指标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采取16名健康成年男性外周血,给予2.0 Gy的γ射线照射,通过染色畸变分析技术,筛选出对辐射敏感性较均一者进行miRNA差异分析。辐射敏感性较均一者接受0.2 Gy和2.0 Gy的γ射线照射,照射后6 h提取外周血miRNA进行高通量测序,照射组分别与假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差异的miRNA分子;采用miRDB和TargetScan2个软件对差异miRNA的靶基因进行预测,对靶基因进行GO和KEGG分析,进一步分析靶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结果:染色体畸变分析结果显示,在16名男性中有7名对电离辐射的敏感性较一致。进一步分析0.2 Gy和2.0Gy照射后7名受试者外周血miRNA表达变化,结果显示与假照组相比,0.2 Gy组有10个差异表达(上调2个,下调8个),2.0 Gy有21个(上调9个,下调12个)。其中2个剂量组共同变化的miRNA有6个,且变化趋势一致(miR hsamiR-23c,hsa-miR-1287-5表达在照射后均显着上调;hsa-miR-219a-2-3p,hsa-miR-6511b-3p等表达则均显着下降)。通过对差异miRNA靶基因预测及功能分析,靶基因主要富集在Ras、MARK、P53等信号通路。结论:辐射敏感性较均一者受到不同剂量电离辐射作用后,外周血miRNA表达变化是不同的,这些差异的miRNA可能参与了电离辐射后细胞的增殖凋亡等过程,共同变化的miRNA分子可作为辐射损伤评估的潜在指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辐射损伤论文参考文献
[1].赵钕君,陈雪莹,杨珂,张亮,朱慧.载氢-氧化铈微泡的制备及其对小鼠辐射损伤防护作用的研究[C].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届全国超声治疗及生物效应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19
[2].董娟聪,原雅艺,王超,任越,王婧洁.人外周血miRNA作为辐射损伤评估指标的初步研究[C].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19年全国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四十周年论文集.2019
[3].张冲,王馨悦,向彬.质谱法筛选电离辐射损伤大鼠颌下腺DNA损伤修复相关蛋白及苯肾上腺素对其的影响[C].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病理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叁次全国口腔病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9
[4].周中林,尉明晓,郭丽萍,楚沙沙,石天尧.LW-AFC对~(60)Co射线辐射损伤小鼠预防作用的初步研究[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9
[5].王承,黄月英,唐大海.中药抗电离辐射损伤作用的研究概况[J].海军医学杂志.2019
[6].原雅艺,董娟聪,左雅慧.辐射损伤遗传易感位点的筛选[C].中国毒理学会第九次全国毒理学大会论文集.2019
[7].王梅芳,吴静,董银萍,李红艳,李德冠.西格列汀对造血系统辐射损伤的作用研究[C].中国毒理学会第九次全国毒理学大会论文集.2019
[8].冯剑,王毓国,窦永起.辐射损伤破坏肠黏膜机械屏障机制相关研究及进展[J].武警医学.2019
[9].王玉全,李程程,苏路路,管博文,卢延华.FOXO3A对全身照射小鼠造血系统辐射损伤的影响[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9
[10].杨福军,杨向东,刘姚姚,孙维龙,施伟鹏.补肾单药和复方对急性电离辐射损伤后小鼠造血调控作用的研究[C].2019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