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垂直梯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声速剖面,传播损失,反向散射强度,垂直结构
垂直梯度论文文献综述
侯倩男,吴金荣,马力,张建兰[1](2019)在《负梯度声速剖面的浅海混响平均强度的垂直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声速剖面是影响声场能量重新分配的主要参量。混响包含有双程传播和反向散射过程,文中根据全波动混响理论,从声速剖面对简正模态的垂直结构的影响出发,通过数值仿真和理论分析研究了负梯度声速剖面对双程传播损失和反向散射强度的垂直结构的影响,进而得到声速剖面对混响平均强度的垂直结构的影响。数值仿真结果表明,传播距离近的条件下,混响平均强度的垂直结构受声速剖面的影响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忽略不计;传播距离足够远,并且相对声速梯度在10~(-4) m~(-1)量级时,混响平均强度的垂直结构才会受声速剖面的影响有明显的变化。负声速梯度下的混响实验也表明,在有限的混响时间内,混响平均强度的垂直结构保持稳定。(本文来源于《声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边华林,杨广军,牛艳东,邓嘉俊,李有志[2](2019)在《洞庭湖不同水位梯度川叁蕊柳和短尖薹草土壤有机碳垂直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洞庭湖湿地3种水位梯度(-60、-40和-20 cm,即水位在土壤表层60、40和20 cm以下)的川叁蕊柳(Salix triandroides)和短尖薹草(Carex brevicuspis)为研究对象,揭示0~20、>20~40、>40~60、>60~80 cm土壤有机碳及腐殖质碳(胡敏酸碳、富里酸碳、胡敏素碳)含量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3种水位下,川叁蕊柳和短尖薹草群落土壤有机碳和腐殖质碳含量均以0~20 cm土壤较高。川叁蕊柳0~2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以高水位区较高,而>20~80 cm土壤以中水位区较高;短尖薹草4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均以中水位区较高。对土壤富里酸碳含量而言,川叁蕊柳和短尖薹草群落在3种水位之间无显着差异。对土壤胡敏酸含量而言,川叁蕊柳群落0~20 cm土壤以高水位区较高,>20~60 cm土壤在3种水位之间无显着差异,而>60~80 cm土壤以高水位区较低;短尖薹草群落0~40 cm土壤以中水位区较高,>40~60 cm土壤在3种水位之间无显着差异,而>60~80 cm土壤以高水位区较低。对胡敏素含量而言,川叁蕊柳群落0~20 cm土壤以高水位区较高,>20~80 cm土壤以高水位区较低;短尖薹草4层土壤胡敏素碳含量均以中水位区较高。与短尖薹草群落相比,川叁蕊柳群落能提高低水位区0~80 cm和高水位区0~20 cm土壤有机碳及腐殖质碳含量,但降低了中水位区0~80 cm和高水位区>20~60 cm土壤有机碳及腐殖质碳含量。可见,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受植被类型和水位的综合影响,在洞庭湖湿地应选取高水位洲滩恢复川叁蕊柳群落,以提高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本文来源于《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赵东明,吕明昊,黄炎[3](2019)在《地面重力垂直梯度的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面重力垂直梯度信息是地球外部重力场研究和应用中的重要信息,其计算可以分解为正常重力垂直梯度和垂直梯度异常两部分。本文首先讨论了地面点正常重力垂直梯度的计算,给出了计算正常重力垂直梯度的公式;其次重点讨论了以扰动引力垂直梯度为核心概念的垂直重力梯度异常的计算。文中还提出了利用重力位系数模型法计算扰动引力垂直梯度,在分析其不足之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分频余差点质量模型进行计算的方法,并通过推导,建立了直接利用地面重力异常数据进行计算的积分法,通过数值试验验证了所提出的直接积分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丛书(十五)——丝路环境与地球物理》期刊2019-08-13)
张志强,郑晗,崔银锋[4](2019)在《航空重力垂直梯度探测潜艇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航空重力梯度测量属于被动探测,抗干扰能力强,如果能和其他探潜手段相配合将极大地提高航空搜潜的效率。针对航空重力梯度测量是否能够用于探测潜艇的问题,依据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的结构特点,建立了适用于重力梯度计算的潜艇模型,分别给出了潜艇外壳、内部质量亏损产生的重力垂直梯度的计算方法,并对不同精度重力梯度仪可探测的潜艇重力垂直梯度值进行了计算,从航空反潜的角度对探测潜艇效果进行了分析。经计算表明,如航空重力梯度仪精度达到10~(-2) E,将具备一定的实际探潜效能;如精度达到10~(-4) E,反潜机搜索宽度可与现有航空磁性探潜相当。(本文来源于《海洋测绘》期刊2019年04期)
史殊哲,吴晓东,韩国庆,安永生[5](2019)在《内边界旋转的垂直井筒气液两相流型和压降梯度》一文中研究指出井筒中泵杆的存在会对井筒内气液两相流动产生干扰,进而影响流型和压力梯度,而井筒内压力梯度的计算是油气井生产优化的重要部分。实验采用内径?88.9 mm,长7 m且含有螺杆泵的部分透明有机玻璃管,进行了不同转速的气液两相流实验,得到了在螺杆泵旋转时,泡状流向段塞流的转换界限;并与无杆的流型转换模型进行对比,得到了0 r/min、30 r/min、60 r/min、90 r/min转速下改进的流型转换模型;根据实验数据对有杆井筒内不同转速下压力梯度变化的修正,得到不同转速下的压力梯度公式。结果表明,在液相表观速度相同的情况下,无杆井筒中更早发生泡状流向段塞流的转换;随着转速增加,流动摩擦阻力同时增大,增大幅度比较小;随着气相表观速度的提高,总压力梯度逐渐降低,压力梯度的降低速率逐渐变小。(本文来源于《石油钻采工艺》期刊2019年01期)
朱建佳,刘金铜,梁红柱,高会,刘鹏[6](2019)在《太行山区水资源供需关系的垂直梯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太行山区具有水少土薄的生态劣势,却承担着华北平原水源供应的重要作用.开展太行山区水资源供需关系垂直特征研究,有助于指导山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管理.本研究基于遥感数据以及In VEST模型,定量评估太行山区产水量,并根据不同地区人均综合用水指标计算耗水量,通过不同海拔的水资源产耗比科学划定太行山区水资源的供给区和受益区.结果表明:2005—2014年,太行山区年均产水总量为65.94亿m~3,耗水总量为45.32亿m~3,水资源盈余20.62亿m~3;从县域和集水区尺度看,太行山区边缘低海拔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整个太行山区的产耗比为1.53;根据产耗比随海拔的变化,可将太行山区划分为3个垂直带,0~300 m为水资源补给区,建议发展为农林复合型过渡带,300~950 m为水资源过渡平衡区,建议维持当前自产自耗的现状,950 m以上为水资源外溢区,建议划为水源涵养保护区,严禁一切开发破坏行为.(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郑宇豪,王林松,杜劲松,陈超[7](2018)在《基于绝对重力仪高度的重力垂直梯度变化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高精度绝对重力仪得到了大力发展与广泛应用,基于该仪器不仅能够建立国家重力基点网,以形成覆盖全国的绝对重力基点控制的相对重力联测网,长期观测的绝对重力变化也能致力于地壳垂直运动及其动力学机制的研究中。而绝对重力在提供基准与参考时,由于仪器测量高度(例如基于自由落体观测方式的真空室),须将测量值归算到地面或其他参考高度,因此高效且高精度的观测基点的重力垂直梯度十分必要。目前在实际重力垂直梯度测量中,通常是通过算得同一点位不同高度的重(本文来源于《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叁十)——专题61:应用地球物理学前沿、专题62:地球重力场及其地学应用》期刊2018-10-21)
李开明,钟晓菲,姜烨,李佳宁,李林凤[8](2018)在《1961-2016年乌鲁木齐河流域气温和降水垂直梯度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疆乌鲁木齐河流域高山区和平原区气候条件差异较大,对该流域气温和降水垂直梯度变化的研究,有利于了解不同地理要素之间的作用过程。利用乌鲁木齐河流域6个气象观测站数据,分析研究了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趋势、气温和降水及其倾向率与海拔的关系,以及不同月份气温和降水随海拔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6年间,乌鲁木齐河流域气温和降水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乌鲁木齐站气温和降水倾向率分别为0.189℃·(10a)-1和28.83 mm·(10a)-1,大西沟站气温和降水倾向率分别为0.268℃·(10a)-1和18.85 mm·(10a)-1;气温和降水与海拔关系密切,随海拔降低气温逐渐升高,而降水呈减少趋势;高海拔区气温升温倾向率总体大于低海拔区,降水倾向率随高度增加而明显增加;月气温变化速率随海拔升高呈"钟"形分布,并在5-8月达到最大;月降水变化速率随海拔变化表现为下降~上升~下降~上升,并在5-8月达到峰值。(本文来源于《冰川冻土》期刊2018年03期)
程译萱[9](2018)在《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温度垂直梯度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1980~2015年共36年ERA-Interim逐日再分析资料,分析了高原叁个代表研究区整层(地面至100h Pa)、上层(550~100h Pa)和下层(地面至550h Pa)温度垂直梯度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的特征,并探讨了热源对温度垂直梯度变化的影响,再分析了温度垂直梯度在350~200h Pa随高度升高而递增的变化特征,并进一步讨论了这一现象出现原因,得到了以下主要结论:(1)高原上空温度垂直梯度的垂直变化有非常明显的季节性,即冬春季,高原上空550~200h Pa、150~100h Pa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得慢,200~150h Pa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得快;夏季,高原上空550~200h Pa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得快,而200~100h Pa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得慢,100h Pa附近出现了逆温层;秋季,以90oE为界,西部上空550~100h Pa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得慢,东部上空550~300h Pa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得快,而300~100h Pa降低得慢。除夏季之外,其余各季节高原主体的温度垂直梯度都要大于高原周边,表明高原主体地区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的程度要比四周的大,而夏季则相反。(2)对于高原温度垂直梯度空间分布而言,各季节整层温度垂直梯度自西向东逐渐减小,其中夏季温度垂直梯度较大,冬季最小;高原上层温度垂直梯度整体呈“南高北低”分布,东西方向并无明显差异;高原周边地区下层温度垂直梯度整体分布也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时间变化上,高原主体整层温度垂直梯度年内变化与其他两个区域不同;高原上层温度垂直梯度冬春季年际变化较为显着,在21世纪后年际变化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减弱;高原东部与西部下层温度垂直梯度的年内变化大致一致,呈“双峰”型。(3)高原上空垂直大气热源并非整层均匀分布,热源特征在高原边缘表现明显,从整层、上层和下层大气热源与温度垂直梯度的相关分析都可以看出,非绝热加热(冷却)作用越强时,温度垂直梯度越小(大),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的程度就越小(大)。由此说明,在高原大气中,非绝热加热(冷却)作用是引起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得慢(快)的主要因素。(4)就高原叁个代表区域温度垂直梯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特征而言,春、秋、冬叁季高原叁个代表研究区域上空温度垂直梯度随高度呈现“两增两减”的变化规律,但夏季温度垂直梯度呈现出不同于其他叁个季节的垂直变化,即温度垂直梯度在对流层中上层表现为随高度递增的特征。根据夏季温度垂直梯度的月变化和候变化分析,得出高原西部和主体部分温度垂直梯度在350~200h Pa上随高度递增现象出现于6月第36候,消失于9月第51候,高原东部则没有温度垂直梯度随高度递增现象发生。(5)对36候高原西部和主体350~200h Pa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加速递减的进行初步成因分析,得出高原西部和主体区域在350~200h Pa上被一条带状的高压带控制,高层强大的高压辐散,会带走气柱内的热量,散热加大;同时高原西部和东部出现了大气环状波动模的反位相,即异常偏强的中纬度东风气流以及热带西风气流和局地经圈环流的反Hadley和反Ferrel环流,带来20°~40°N的异常偏强的上升气流,高压辐散带走热量和增强的绝热上升降温效应共同造成了高原西部和主体温度在350~200h Pa上随高度升高而加速递减现象。(本文来源于《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期刊2018-06-01)
沈婷,宋亮,郭新磊,Corlett,Richard,T.,吴毅[10](2019)在《龙脑香热带雨林附生苔藓沿宿主垂直梯度的微生境偏好及其指示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该研究首次借助林冠塔吊调查了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脑香热带雨林样地内69棵树13个垂直高度上的附生苔藓植物,结果表明:目标样树上共记录到隶属于25科60属的90种附生苔藓,其中细鳞苔科物种数最多,占比达25.6%。13个垂直高度上共划分出叁种生态类型:喜阳苔藓(散生巨树上>45 m的区域),喜阴苔藓(乔木树干上<15 m的区域),广布苔藓(广泛分布于宿主各个垂直高度上,生态位宽),并筛选出对微生境有特殊偏好的17种苔藓指示种(IndVal≥0.7,P<0.05)。随宿主垂直高度的升高,扇型和交织型的苔藓占比降低,悬垂型苔藓占比先升高后降低,细平铺型和粗平铺型的苔藓占比升高。大气湿度、水汽压、胸径以及树皮粗糙度对附生苔藓生活型的分布偏好具有显着影响。总之,沿宿主垂直高度上的附生苔藓对微环境变化在生活型和形态结构上有着不同的响应方式,而同一种生态型的苔藓群落有相似的适应机制。因此,在森林林冠生境变化的监测和管理中,对微生境具有明显偏好的附生苔藓物种可作为有效的指示材料。(本文来源于《广西植物》期刊2019年06期)
垂直梯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洞庭湖湿地3种水位梯度(-60、-40和-20 cm,即水位在土壤表层60、40和20 cm以下)的川叁蕊柳(Salix triandroides)和短尖薹草(Carex brevicuspis)为研究对象,揭示0~20、>20~40、>40~60、>60~80 cm土壤有机碳及腐殖质碳(胡敏酸碳、富里酸碳、胡敏素碳)含量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3种水位下,川叁蕊柳和短尖薹草群落土壤有机碳和腐殖质碳含量均以0~20 cm土壤较高。川叁蕊柳0~2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以高水位区较高,而>20~80 cm土壤以中水位区较高;短尖薹草4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均以中水位区较高。对土壤富里酸碳含量而言,川叁蕊柳和短尖薹草群落在3种水位之间无显着差异。对土壤胡敏酸含量而言,川叁蕊柳群落0~20 cm土壤以高水位区较高,>20~60 cm土壤在3种水位之间无显着差异,而>60~80 cm土壤以高水位区较低;短尖薹草群落0~40 cm土壤以中水位区较高,>40~60 cm土壤在3种水位之间无显着差异,而>60~80 cm土壤以高水位区较低。对胡敏素含量而言,川叁蕊柳群落0~20 cm土壤以高水位区较高,>20~80 cm土壤以高水位区较低;短尖薹草4层土壤胡敏素碳含量均以中水位区较高。与短尖薹草群落相比,川叁蕊柳群落能提高低水位区0~80 cm和高水位区0~20 cm土壤有机碳及腐殖质碳含量,但降低了中水位区0~80 cm和高水位区>20~60 cm土壤有机碳及腐殖质碳含量。可见,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受植被类型和水位的综合影响,在洞庭湖湿地应选取高水位洲滩恢复川叁蕊柳群落,以提高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垂直梯度论文参考文献
[1].侯倩男,吴金荣,马力,张建兰.负梯度声速剖面的浅海混响平均强度的垂直结构[J].声学学报.2019
[2].边华林,杨广军,牛艳东,邓嘉俊,李有志.洞庭湖不同水位梯度川叁蕊柳和短尖薹草土壤有机碳垂直分布特征[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9
[3].赵东明,吕明昊,黄炎.地面重力垂直梯度的计算[C].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丛书(十五)——丝路环境与地球物理.2019
[4].张志强,郑晗,崔银锋.航空重力垂直梯度探测潜艇方法研究[J].海洋测绘.2019
[5].史殊哲,吴晓东,韩国庆,安永生.内边界旋转的垂直井筒气液两相流型和压降梯度[J].石油钻采工艺.2019
[6].朱建佳,刘金铜,梁红柱,高会,刘鹏.太行山区水资源供需关系的垂直梯度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19
[7].郑宇豪,王林松,杜劲松,陈超.基于绝对重力仪高度的重力垂直梯度变化特征研究[C].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叁十)——专题61:应用地球物理学前沿、专题62:地球重力场及其地学应用.2018
[8].李开明,钟晓菲,姜烨,李佳宁,李林凤.1961-2016年乌鲁木齐河流域气温和降水垂直梯度变化研究[J].冰川冻土.2018
[9].程译萱.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温度垂直梯度特征分析[D].成都信息工程大学.2018
[10].沈婷,宋亮,郭新磊,Corlett,Richard,T.,吴毅.龙脑香热带雨林附生苔藓沿宿主垂直梯度的微生境偏好及其指示作用[J].广西植物.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