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恐龙化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恐龙,化石,地层,鸭嘴龙,云阳,海相沉积,地质。
恐龙化石论文文献综述
魏智兰[1](2019)在《重庆发现亚洲最早新鸟臀类恐龙化石》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实习记者 魏智兰)11月15日,记者从重庆市地质调查院获悉,该院近日在云阳世界级侏罗纪恐龙化石群研究中获得重大突破,发现55块关联保存的鸟臀类恐龙头后骨骼。这是亚洲发现的最早新鸟臀类恐龙标本,距今约1.7亿年。根据研究结果,该恐龙骨骼具(本文来源于《中国自然资源报》期刊2019-11-20)
张梦然[2](2019)在《日发现其境内最大恐龙化石》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日报讯(记者张梦然)英国自然科研旗下《科学报告》近日发表一项研究,考古学家报告了一个此前未知的晚白垩世鸭嘴龙的新属种。新化石发掘于日本,骨骼完整,被命名为“日本龙神”。这是日本发现的境内最大的恐龙骸骨,同时,这一新发现再次向人们揭示了恐龙多样性。(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9-09-16)
周姝[3](2019)在《聆听自贡恐龙的前世今生》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具有丰富的恐龙化石产业资源,拥有众多的仿真恐龙企业、文创公司等产业单位,恐龙科研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完全具备产业壮大发展的基础条件。”9月11日,随着自贡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唐杰的致辞,第四届恐龙化石文化周暨恐龙文旅产业联盟成立活动交流推介会正式(本文来源于《自贡日报》期刊2019-09-16)
刘朝晖[4](2019)在《永川恐龙化石:中国古生物研究的里程碑》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于永川上游水库的这具恐龙化石,距今1.4亿年前的古生物,属于罕见的肉食性恐龙,是中国发现的首个最完整的肉食性恐龙化石,价值非凡。1977年的初夏,中国四川省永川县(今重庆市永川区)的上游水库正在维修。不期而至的一场大暴雨冲刷了坝区的泥土砂石,却泄露了一个1.4亿年前的秘密——一具完整的恐龙化石得以重见天日。(本文来源于《新民周刊》期刊2019年28期)
于小宏,袁丹[5](2019)在《数字化创新解决文化遗产发展的地域不均衡性——辽西恐龙化石遗址考察所引发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文化遗产越来越被重视的今天,各地都如火如荼的大力开展保护和发展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在重点和经济发达的城市和地区;但是同样也存在着在很多欠发达地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问题中仍然存在着手段单一、传统,传播力度欠佳等问题。利用数字化创新发展可以解决现存的很多问题。辽西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自然遗产,通过考察和项目制作探讨一些解决方案。(本文来源于《流行色》期刊2019年07期)
彭光照,秦钢,叶勇,朱桃秀,郝宝鞘[6](2019)在《四川恐龙化石的发现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川是恐龙资源大省,自1915年首次科学发现恐龙化石以来,已有100多年的发现和研究历史,在恐龙动物群组合、系统演化、集群死亡原因与埋藏环境、生活习性与行为方式、骨组织学与古病理学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研究成果。迄今为止,四川地区发现并鉴定出的恐龙骨骼化石有35属48种,占中国恐龙骨骼化石种类的近1/5,恐龙足迹化石21属20种,占中国恐龙足迹化石种类的1/3。其中,包括我国最早的恐龙足迹和我国最具典型意义的中侏罗世蜀龙动物群和晚侏罗世马门溪龙动物群。我们期待未来四川恐龙的发现和研究将在早期和晚期恐龙的发现、绝对年代测定、系统演化、区域性对比、微观研究等方面有很大的突破。(本文来源于《四川地质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黄志青[7](2019)在《河源恐龙化石资源的价值及其旅游开发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针对河源恐龙化石资源展开的研究与探索逐渐增多,本文主要以近年来的相关研究为基础,首先介绍了河源恐龙化石资源的价值,并从多方面提出了河源恐龙化石资源旅游开发的具体策略,以期能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国际公关》期刊2019年05期)
赵幸,甘夏,阳畅[8](2019)在《重庆恐龙化石资源及科普基地概述》一文中研究指出重庆的恐龙化石资源非常丰富,分布广泛、价值高,尤其以侏罗纪时期的最具代表性,是中国侏罗纪恐龙化石的重要产地之一。概述了重庆恐龙化石资源的基本情况,重点介绍了在国内外均有影响力的独具优势的恐龙化石资源,为重庆恐龙化石的科普工作和发展方向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科技与创新》期刊2019年09期)
张尚坤,于学峰,贾超,杜圣贤,田京祥[9](2019)在《关于恐龙化石在发掘过程中因应力释放造成风化破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恐龙化石发掘过程中不仅机械扰动会直接导致化石或围岩的破碎,应力释放也会导致化石及围岩表面裂隙的产生及扩张,这些节理裂隙又为水和空气的活动提供了通道,使风化破坏作用更加迅速。作者以分层开挖理论为基础,建立了模拟化石开挖过程的数值模型。通过计算机模拟开挖过程中0m、11m、14m、19m四个深度的等效应力变化过程和XZ方向应力的变化过程发现:开挖前后化石表面的最大等效应力差达到0.34MPa,围岩表面的最大等效应力差达0.3MPa;埋深越大的化石,在开挖露出地面后等效应力的回弹现象越明显,即应力释放越严重;虽然化石表面所受剪应力不大,但其对化石风化的影响比在压应力条件下要大的多,这是导致卸载裂隙产生的主要原因。因此,恐龙化石发掘要逐层缓慢开挖,使化石逐渐达到新的应力平衡,以便减少应力快速释放对化石造成的风化破坏,特别是要做好护坡,最大限度地防止剪应力的产生。(本文来源于《山东国土资源》期刊2019年05期)
宋香锁,贾超,张尚坤,杜圣贤,罗文强[10](2019)在《干湿循环对恐龙化石力学性质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恐龙是早已灭绝的古脊椎动物,恐龙化石在地质学,特别是在古环境学研究中具重要意义,它在地层划分、地质时代确定以及古地理、古环境、古气候研究尤其是生物灭绝事件研究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际价值。近几年,恐龙化石不断被发掘,对恐龙化石的保护日益显得紧迫和重要。本文通过干湿循环和膨胀试验,研究水对化石抗风化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证明水对化石围岩风化的影响远大于对恐龙化石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山东国土资源》期刊2019年05期)
恐龙化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科技日报讯(记者张梦然)英国自然科研旗下《科学报告》近日发表一项研究,考古学家报告了一个此前未知的晚白垩世鸭嘴龙的新属种。新化石发掘于日本,骨骼完整,被命名为“日本龙神”。这是日本发现的境内最大的恐龙骸骨,同时,这一新发现再次向人们揭示了恐龙多样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恐龙化石论文参考文献
[1].魏智兰.重庆发现亚洲最早新鸟臀类恐龙化石[N].中国自然资源报.2019
[2].张梦然.日发现其境内最大恐龙化石[N].科技日报.2019
[3].周姝.聆听自贡恐龙的前世今生[N].自贡日报.2019
[4].刘朝晖.永川恐龙化石:中国古生物研究的里程碑[J].新民周刊.2019
[5].于小宏,袁丹.数字化创新解决文化遗产发展的地域不均衡性——辽西恐龙化石遗址考察所引发的思考[J].流行色.2019
[6].彭光照,秦钢,叶勇,朱桃秀,郝宝鞘.四川恐龙化石的发现与研究[J].四川地质学报.2019
[7].黄志青.河源恐龙化石资源的价值及其旅游开发探究[J].国际公关.2019
[8].赵幸,甘夏,阳畅.重庆恐龙化石资源及科普基地概述[J].科技与创新.2019
[9].张尚坤,于学峰,贾超,杜圣贤,田京祥.关于恐龙化石在发掘过程中因应力释放造成风化破坏的研究[J].山东国土资源.2019
[10].宋香锁,贾超,张尚坤,杜圣贤,罗文强.干湿循环对恐龙化石力学性质影响研究[J].山东国土资源.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