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550081
【摘要】目的:分析抗生素治疗开放性骨折伤口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6例开放性骨折伤口并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根据药敏检查,进行针对性治疗,并配合临床护理,观察预后状况。结果:26例患者,经针对性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开放性骨折合并感染,不利于患者早日康复,临床需予以对症治疗,配合护理干预,控制感染,进而改善预后效果。
【关键词】抗生素;开放性骨折;多重耐药菌感染
开放性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类型,多表现为高能量损伤。骨折后,由于覆盖骨折部位的皮肤与皮下软组织损伤、破裂,暴露骨实质,容易被外界污物、空气污染,增加感染的几率[1]。与此同时,近些年,抗生素滥用现象频频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较为常见,对于开放性骨折,出血多,降低抵抗力,感染易扩散,影响预后。在此,我院经回顾性分析,研究了抗生素治疗开放性骨折伤口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治。现总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择2014年1月--2017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6例开放性骨折伤口并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17例男性,9例女性,最小23岁,最大65岁,平均(44.1±5.69)岁。骨折原因:15例交通事故,9例高处跌落,2例滑跌。骨折部位:8例尺桡骨,10例胫腓骨,5例股骨,3例跟骨。感染类型:11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6例溶血性葡萄球菌,5例鲍曼不动杆菌,2例阴沟肠杆菌,1例大肠埃希菌,1例屎肠菌。至少对2种抗生素伴有不同程度上的耐药性。
1.2方法
(1)治疗:待患者入院后,进行常规检查,明确诊断后,予以急诊清创。10例胫腓骨骨折,7例髓内固定,3例钢板螺钉固定。8例尺桡骨骨折,予以钢板螺钉固定。5例股骨,3例外固定架固定,2例钢板螺钉固定。3例跟骨,重建板及螺钉固定。术后,常规抗生素、换药治疗。采集伤口分泌物,予以药敏试验,指导敏感抗生素选择。
(2)防治措施:①医务人员: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学习感染知识,了解外科感染常见类型、致病微生物的种类、感染主要途径及抗感染药物应用,掌握多重耐药菌的治疗原则。强调无菌操作,治疗及护理前后,均需清洗手,以防医务人员经由手部,传播病原菌。家属探视或医务人员日常检查时,佩戴手套、穿隔离衣,预防病原菌传播。②病区:一方面,加强健康宣教,向患者及病区其他人员,介绍感染的相关知识,引起其对感染的关注及重视,掌握日常感染预防措施。已经感染患者,特别是多重耐药菌感染,需介绍防止感染传播、扩散的方法,例如,患者家属不得接触患者伤口分泌物、勤洗手等。另一方面,严格处理医疗垃圾与物品,例如,换药时所用的换药碗、血管钳、剪刀、镊子等,需放在含氯消毒液中浸泡,并予以标识,随后送至供应室,进行消毒。换药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垃圾,如绷带、敷料等,搁置于医疗垃圾袋中,予以焚烧。③患者:一旦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需及时给予隔离处理,防止大范围扩散。经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根据试验结果,选择抗生素,对症治疗。护士叮嘱患者,遵照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切勿随意增减药物,且不得擅自停药。在此过程中,适当补充营养,增加摄入维生素与蛋白,确保日常能量供应充足,提高抵抗力。另外,护士加强心理疏导,主动与患者沟通,向患者介绍开放性骨折的相关知识,解释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原因及治疗措施,耐心回答患者的问题,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细心,以良好身心状态,配合治疗。
2结果
26例患者,经针对性治疗,均痊愈,出院。
3讨论
开放性骨折,指骨折时,覆盖骨折部位的皮肤与皮下软组织伴有损伤、破裂现象,促使骨折断端和外界相通。Anderson[2],根据软组织损伤的程度,将开放性骨折分为3个类型:(1)Ⅰ型:伤口<1cm,伤缘清洁。(2)Ⅱ型:撕裂伤>1cm,但是,未见广泛软组织损伤或者是皮扶撕脱。(3)Ⅲ型:可见广泛软组织损伤,包括皮肤或皮瓣撕裂伤,且表现为多段骨折,创伤性截肢,需修复血管的损伤。1984年,gustilo[3]以上述分型为参考,将Ⅲ型分为3个亚型,即ⅢA、ⅢB、ⅢC。
多重耐药性(multi-drugresistance,MDR),指对多种抗菌药物均存在不同程度上的耐药。近些年,新型抗生素不断研发,抗生素种类不断增多,临床上,滥用抗生素现象频频发生,增加了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几率。
开放性骨折,伴有骨质及软组织损伤,一般情况下,病情较为严重,若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不仅会加重病情,而且会增加感染传播风险。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在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的指导下,给予有针对性的抗感染治疗,配合防治措施,降低感染传播的风险,增加患者配合度,取得可满意效果。
综上,开放性骨折合并感染,会加重病情,影响预后效果,临床上,需予以重视,科学选择抗生素,确保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高敏.抗生素治疗开放性骨折伤口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治措施[J].北方药学,2017,14(08):186-187.
[2]宋飞,刘同滨,王衍博.RICU多重耐药菌的耐药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3):182-183.
[3]刘亚娟,葛香丽,胡光友.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细菌感染分布与耐药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08):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