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沉陷地论文_卢慧颖

导读:本文包含了采煤沉陷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土壤,无人机,土地,生态,孔隙,矸石,高程。

采煤沉陷地论文文献综述

卢慧颖[1](2019)在《沉陷地上,飞来“挑剔”的白鹭》一文中研究指出白鹭来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山东省巨野县龙堌镇湿地公园多了白鹭的身影。素来以“挑剔”着称的白鹭对栖息地环境要求特别高。除了要有茂密的植物、丰富的食物和充足的水源外,白鹭对污染也十分敏感,稍有不合“心意”的地方就会离开。《(本文来源于《中国煤炭报》期刊2019-07-06)

毕银丽,申慧慧[2](2019)在《西部采煤沉陷地微生物复垦植被种群自我演变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菌根真菌可以与陆地上80%以上的植物形成菌根共生体,促进植物在逆境的生长。采煤沉陷地在人工接种菌根真菌后复垦植被种群进行了自我修复与演变,监测采煤沉陷地复垦植物人工接种菌根真菌复垦后4 a对植被种群的自我演变规律影响。以神东矿区大柳塔采煤沉陷地人工林樟子松、沙棘和文冠果为研究对象,野外原位监测植被种类、生活型组成及植被多样性指数,并利用地统计学方法进行克里金插值,对比接种菌根真菌4 a后(+M)与同期种植的自然状态下(CK),两种处理样地内植被种类、数量及其多样性指标,揭示不同人工林在自然状态和人工接种4 a后,区域内物种个体种类、数量和群落多样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接菌提高樟子松人工林灌木层物种多样性,而降低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接菌提高沙棘和文冠果人工林的草本植物群落稳定性和物种多样性及其均匀度,抑制灌木层物种多样性增加。3种人工林微生物复垦4 a后多年生草本占优势地位。接菌组进入多年生草本+灌木的生态组成结构阶段,而对照组则相对滞后,处于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灌木的组成结构阶段,接菌促进了生态的演变进程。综合分析植物分布特征,发现植物的最优拟合模型以高斯模型居多,阿尔泰狗娃花、地肤、猪毛蒿、白花草木樨、牛心朴子、野樱桃、油蒿及柠条的预测值精度较好。接菌可促进地稍瓜、阿尔泰狗娃花、牛心朴子、达乌里胡枝子和柠条频度和数量的增加,可能使绳虫实、糙隐子草、苦苣菜和花棒的频度和数量下降。本文为煤矿沉陷区采用微生物修复人工林促进生态群落自我演变进程奠定了初步的研究基础。(本文来源于《煤炭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闫皓月,赵艳玲,田帅帅,张建勇,邹玉珠[3](2018)在《消费级无人机采煤沉陷地地形数据采集飞行方案优选》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煤沉陷地地形数据是损毁评价、土地复垦的基础。本文以山东省邱集煤矿采煤沉陷地为研究区,设计了12种飞行方案,通过分析平面精度、高程精度、时间成本等因素,探究将消费级无人机应用于采煤沉陷地地形数据采集的最佳飞行方案。研究表明:增加控制点的个数和像片重迭度可以有效提高消费级无人机航测影像的精度,但当重迭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精度提高的幅度趋于稳定;12种飞行方案获得地形图的平面精度均满足1∶500的精度要求,高程精度满足1∶1 000的精度要求,其中布设9个像控点、重迭度为9070或9080时高程精度最高;在120m的航高下,布设9个像控点,将重迭度设置为9070时航测摄影像精度最高;当飞行面积较大时,考虑时间成本,重迭度设置为8070性价比较优。(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期刊2018年12期)

王晓彤,胡振琪,梁宇生,陈洋[4](2018)在《基于水分特性的采煤沉陷地充填复垦黄河泥沙容重优选》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黄河泥沙容重与水分运动特征参数的关系,优选黄河泥沙充填复垦的最佳容重设计,运用土壤的概念和性质进行类比研究。根据不同容重条件下饱和含水率与饱和导水率的实测值、van Genuchten模型中进气吸力相关参数?和经验参数m的模拟值,分别建立经验模型,相关系数0.992~0.995(P<0.01),决定系数0.938~0.990,理论值与实测值相对误差均控制在10.77%以内。研究结果:1)饱和含水率与饱和导水率均随黄河泥沙容重的增大而减小;2)黄河泥沙中非毛管孔隙度占比高,渗透初期非饱和导水率大,在低吸力段迅速失水;3)黄河泥沙容重为1.5 g/cm3毛管孔隙度最大,更有利于土壤有效水分的保持。在黄河泥沙充填复垦采煤沉陷地的实践过程中对黄河泥沙充填层进行合理的机械压实,使容重控制为1.5 g/cm3,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黄河泥沙的持水性,实现黄河泥沙充填复垦耕地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16期)

李斯佳,王金满,万德鹏,白中科[5](2018)在《采煤沉陷地微地形改造及其应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井工采煤导致地表沉陷进而引发水土流失,微地形改造对沉陷地水土流失控制效果明显,但理论研究尚有欠缺,特别是对水土流失的控制机理不明确。为了进一步探索微地形改造的基础理论,研究微地形改造对采煤沉陷地水土流失与植被恢复的影响机理,本文在系统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综述了采煤沉陷区微地形变化特征及水土流失规律、微地形改造方法、沉陷土地微地形改造应用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的研究进展。总结发现:(1)采煤沉陷在沉陷区地表带来新的微地形变化;(2)微地形改造方法对土壤水肥特性、土壤侵蚀和植被恢复均有影响,但许多作用机理依然不明确;(3)微地形整地措施在采煤沉陷地有较好的水土保持与植被恢复效果,但许多研究方向不够深入,需进一步加强。针对当前研究的不足,提出了今后采煤沉陷地复垦微地形改造的研究方向,包括研发采煤塌陷地微地形及其改造的信息获取方法、探讨采煤沉陷地微地形的水文过程、加强采煤沉陷地微地形改造的效应机理分析、研究采煤沉陷地微地形设计与改造方法和技术体系等。(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田帅帅,赵艳玲,李亚龙,肖武,张建勇[6](2018)在《高潜水位矿区采煤沉陷地DEM的无人机构建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高潜水位矿区采煤沉陷地植被密度大、无人机摄影测量难以获取地面点云的问题,从采煤沉陷地地形特征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断面式点云滤波和DEM模型修正的采煤沉陷地DEM构建方法,经分析,精度可达到1∶500比例尺地形图要求,可以为采煤沉陷地损毁评价和土地复垦工作开展提供重要依据。(本文来源于《测绘通报》期刊2018年03期)

李悦,张绍良,侯湖平,张向东,梁俊义[7](2018)在《关闭矿山采煤沉陷地农业复垦路径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了农业复垦是矿山关闭后首选的复垦方式,但是传统农业效益低、产出少,这极大地阻碍了地方政府和煤矿企业的农地复垦积极性,因此必须探索一条现代高效农业复垦的新路径。本文以东北老工业基地——辽宁沈煤集团沈北矿区采煤沉陷地为例,基于现场调查法、RS技术和GIS技术,以及极限条件法和指数和法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辽宁沈北矿区采煤沉陷地损毁现状,指出了采煤沉陷地农业复垦制约因素,探讨了采煤沉陷地农业复垦的选择路径。结果表明,采煤沉陷地复垦为现代农业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浅塌陷区可以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观光农业,而季节性性积水区则可发展养殖、种植、加工叁位一体的立体农业和生态观光农业,大面积深积水区则适宜开发为湿地农业,发展生态旅游。(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期刊2018年02期)

胡振琪,多玲花,王晓彤[8](2018)在《采煤沉陷地夹层式充填复垦原理与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充填复垦是提高耕地恢复率的有效途径。现有充填技术采用一次性充填方式,形成典型的"土壤层+充填层"双层土壤剖面构型。在覆盖土壤厚度不足的情况下,复垦土地的生产力低,为此,提出"土壤层+充填层+夹层+充填层……"的夹层式多层土壤剖面构型,并以黄河泥沙充填复垦采煤沉陷地为例,从夹层式充填复垦的原理和方法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根据不同充填材料土壤质地情况,在充填材料层中设置与其质地相异的夹层,可以改善充填材料的水分和营养元素状况,改良了"土壤层+充填层"的双层土壤剖面构型存在的弊端,提高复垦耕地的质量。提出了一种充填复垦采煤沉陷地交替多层多次充填土壤重构方法,通过条带间交替充填工艺和多次充填与土壤回填,实现了夹层式土壤剖面结构重构的连续施工作业。在山东省邱集煤矿进行了实践,夹层式土壤剖面构型的小麦产量可以当年达到甚至高于对照农田。(本文来源于《煤炭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郭洋楠,包玉英[9](2017)在《晋陕蒙生态脆弱区采煤沉陷地生态治理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晋陕蒙的煤炭资源分布于山西、陕西、内蒙古等西部多个省份,所处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具有干旱、降水量少,植被覆盖率低,荒漠化严重的特点。针对晋陕蒙煤炭基地独特的区域环境特征,结合晋陕蒙煤炭基地多年的煤矿地表沉陷治理经验,总结研究以神东矿区为样板的晋陕蒙生态脆弱区煤炭生产基地的生态治理技术,探讨采煤沉陷区环境适应型植被种植模式、重建工程适应型方法和适宜该地区的生态治理集成技术。(本文来源于《陕西煤炭》期刊2017年S1期)

肖武,陈佳乐,胡振琪,陈永春,张建勇[10](2017)在《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地构建平原水库可行性分析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我国高潜水位矿区中普遍存大面积积水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兼顾水资源与采煤沉陷地土地利用,改善沉陷区生态环境,基于目前沉陷区平原水库建设存在的问题,从技术和经济2方面探讨了构建平原水库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采煤沉陷地平原水库建设的流程与模式,并以安徽淮南张集煤矿采煤沉陷区为例进行了平原水库建设的实践案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主动式平原水库建设能更有效提高复垦耕地率、增加水库库容,节约水库建设成本,具有良好的推广与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煤炭科学技术》期刊2017年07期)

采煤沉陷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菌根真菌可以与陆地上80%以上的植物形成菌根共生体,促进植物在逆境的生长。采煤沉陷地在人工接种菌根真菌后复垦植被种群进行了自我修复与演变,监测采煤沉陷地复垦植物人工接种菌根真菌复垦后4 a对植被种群的自我演变规律影响。以神东矿区大柳塔采煤沉陷地人工林樟子松、沙棘和文冠果为研究对象,野外原位监测植被种类、生活型组成及植被多样性指数,并利用地统计学方法进行克里金插值,对比接种菌根真菌4 a后(+M)与同期种植的自然状态下(CK),两种处理样地内植被种类、数量及其多样性指标,揭示不同人工林在自然状态和人工接种4 a后,区域内物种个体种类、数量和群落多样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接菌提高樟子松人工林灌木层物种多样性,而降低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接菌提高沙棘和文冠果人工林的草本植物群落稳定性和物种多样性及其均匀度,抑制灌木层物种多样性增加。3种人工林微生物复垦4 a后多年生草本占优势地位。接菌组进入多年生草本+灌木的生态组成结构阶段,而对照组则相对滞后,处于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灌木的组成结构阶段,接菌促进了生态的演变进程。综合分析植物分布特征,发现植物的最优拟合模型以高斯模型居多,阿尔泰狗娃花、地肤、猪毛蒿、白花草木樨、牛心朴子、野樱桃、油蒿及柠条的预测值精度较好。接菌可促进地稍瓜、阿尔泰狗娃花、牛心朴子、达乌里胡枝子和柠条频度和数量的增加,可能使绳虫实、糙隐子草、苦苣菜和花棒的频度和数量下降。本文为煤矿沉陷区采用微生物修复人工林促进生态群落自我演变进程奠定了初步的研究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采煤沉陷地论文参考文献

[1].卢慧颖.沉陷地上,飞来“挑剔”的白鹭[N].中国煤炭报.2019

[2].毕银丽,申慧慧.西部采煤沉陷地微生物复垦植被种群自我演变规律[J].煤炭学报.2019

[3].闫皓月,赵艳玲,田帅帅,张建勇,邹玉珠.消费级无人机采煤沉陷地地形数据采集飞行方案优选[J].中国矿业.2018

[4].王晓彤,胡振琪,梁宇生,陈洋.基于水分特性的采煤沉陷地充填复垦黄河泥沙容重优选[J].农业工程学报.2018

[5].李斯佳,王金满,万德鹏,白中科.采煤沉陷地微地形改造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生态学杂志.2018

[6].田帅帅,赵艳玲,李亚龙,肖武,张建勇.高潜水位矿区采煤沉陷地DEM的无人机构建方法[J].测绘通报.2018

[7].李悦,张绍良,侯湖平,张向东,梁俊义.关闭矿山采煤沉陷地农业复垦路径选择[J].中国矿业.2018

[8].胡振琪,多玲花,王晓彤.采煤沉陷地夹层式充填复垦原理与方法[J].煤炭学报.2018

[9].郭洋楠,包玉英.晋陕蒙生态脆弱区采煤沉陷地生态治理技术[J].陕西煤炭.2017

[10].肖武,陈佳乐,胡振琪,陈永春,张建勇.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地构建平原水库可行性分析与实践[J].煤炭科学技术.2017

论文知识图

采煤沉陷区数字地形图年淮南采煤沉陷区空间分布3 自重应力作用下采煤沉陷模拟初始状采煤沉陷区修复规划设计图某矿开采30年后采煤沉陷土地破坏程度...上湾采煤沉陷区的坡度分级图

标签:;  ;  ;  ;  ;  ;  ;  

采煤沉陷地论文_卢慧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