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乙烯受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乙烯,受体,基因,不定根,肺动脉,氧化氮,水杨酸。
乙烯受体论文文献综述
郜熙阳,刘皓皓,张艳,尚迪,邱立友[1](2019)在《双孢蘑菇二个乙烯受体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双孢蘑菇是世界上栽培最广泛、生产量与消费量最大的食用菌,也是我国出口量最大的食用菌。我们前期研究发现,双孢蘑菇合成乙烯的途径是1-氨基环丙烷-1-羧酸途径,与植物相同。乙烯抑制双孢蘑菇菌丝的生长和子实体的形成,并加快采后子实体成熟衰老。然而,其乙烯信号转导途径尚不清楚。本研究从双孢蘑菇基因组(https://genome.jgi.doe.gov/Agabi_varbisH97_2/Agabi_varbisH97_2.home.html)中检索发现有2个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结构与植物乙烯受体相似,其中一个具有植物乙烯受体的所有域结构,包括跨膜螺旋结构域(乙烯结合域)、GAF结构域、组氨酸激酶结构域和受体效应调节器,另一个则仅仅缺少GAF结构域。该2个蛋白在第3跨膜区均含有一个半胱氨酸残基。在拟南芥的乙烯受体ETR1的第2跨膜区同样也含有一个半胱氨酸残基,该残基是ETR1结合乙烯所必须的氨基酸。因此,推测双孢蘑菇的该2个蛋白可能是乙烯受体。在酵母菌中表达该2个蛋白的跨膜螺旋结构域,气相色谱检测结果显示,酵母菌转化子细胞能够结合乙烯。用乙烯利处理双孢蘑菇菌丝,荧光定量PCR分析,其中1个基因显着上调表达,另一个基因表达没有差异。以上结果表明,双孢蘑菇的该2个蛋白具有乙烯结合活性,其结合方式与植物乙烯受体结合乙烯的方式相似,双孢蘑菇中可能存在与植物相似的乙烯信号转导途径。这是首次报道在高等真菌中存在有乙烯受体,为确定乙烯也是真菌的激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本文来源于《多彩菌物 美丽中国——中国菌物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期刊2019-08-03)
刘惠东[2](2019)在《乙烯受体调控水烛叶通气组织形态建成和细胞命运》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生植物依赖通气组织运输氧气以解决水生环境中的氧胁迫问题。通气组织是植物体内一些空腔的集合,形成依赖于细胞程序性死亡(PCD)。然而,对于水烛叶通气组织而言,其外围细胞(栅栏组织细胞和隔墙细胞)并不进行细胞程序性死亡,且保持完好并可进行正常生理活动,通过细胞死亡降解而产生通气组织空腔的PCD敏感细胞和空腔外周保持存活的PCD不敏感细胞处于同一环境,并且距离接近,但却有截然不同的细胞命运。对于这一现象的调控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本课题以水生植物水烛的叶通气组织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乙烯利和ACC氧化酶抑制剂吡嗪酰胺(PZA)对人工无菌培养的水烛植株进行处理,通过检测通气组织的大小,结果发现,抑制内源乙烯合成后,通气组织形成受到抑制,而外施乙烯利后,通气组织空腔显着增大,从而确定了乙烯是调控通气组织PCD的关键激素。使用乙烯受体抑制剂(1-MCP)处理,以抑制乙烯受体和乙烯结合的能力,阻碍乙烯信号传递。细胞凋亡检测结果呈现阴性,表明乙烯受体被抑制后,细胞无法进入PCD进程,从而无法形成通气组织。细胞PCD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也明显低于不抑制乙烯受体的对照组,表明细胞死亡和降解相关基因的表达受乙烯信号调控,且处于乙烯受体作用的下游,受体被抑制后,相关基因表达同样受到影响。证明了乙烯受体在通气组织形成的PCD过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用抑制剂抑制乙烯受体可以阻止细胞进入PCD进程,过量的乙烯受体也同样可防止细胞进行PCD。其原因是乙烯受体在乙烯信号通路中起负调控作用,乙烯受体的存在会抑制乙烯信号通路的相应。而1-MCP可以与乙烯竞争乙烯受体,阻碍乙烯和乙烯受体结合的同时不影响乙烯受体的抑制作用,从而达到抑制乙烯信号通路的效果。当乙烯分子与乙烯受体结合后,这种抑制作用被解除,从而使细胞可以进行乙烯信号转导。本研究中,利用多克隆抗体和免疫荧光定位技术,观察了水烛叶中的乙烯受体蛋白TaETR1,TaETR2,TaEIN4分布。结果显示,在栅栏组织细胞和隔墙细胞(乙烯不敏感细胞)内有大量乙烯受体分布,但在PCD的海绵组织细胞(乙烯敏感细胞)内乙烯受体分布较少。PCD不敏感细胞中的乙烯受体含量是PCD敏感细胞的4-14倍。由此说明细胞对乙烯的敏感程度与乙烯受体含量密切相关。乙烯受体在乙烯信号通路中起到负调控作用,乙烯受体含量高的细胞内,乙烯受体对乙烯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更强。阻断了乙烯信号通路,细胞不执行PCD进程,细胞存活,且行使其生物功能。乙烯受体含量低的细胞在有乙烯的情况下,乙烯信号通路畅通,细胞进行PCD,最终产生通气组织空腔。(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9-04-01)
李丽,孙健,易萍,饶川艳,李昌宝[3](2018)在《芒果乙烯受体ETR1和ERS1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克隆芒果乙烯受体ETR1和ERS1基因(Mi ETR1和Mi ERS1),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研究乙烯受体在芒果成熟和衰老过程中的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芒果为材料,应用RACE技术扩增Mi ETR1和Mi ERS1基因的c DNA序列,并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预测分析。【结果】克隆获得的Mi ETR1基因c DNA序列全长2570 bp,开放阅读框(ORF)2220 bp,编码739个氨基酸;Mi ERS1基因的c DNA序列全长2171 bp,ORF1890 bp,编码629个氨基酸;Gen Bank登录号分别为KY002681和KY002682。Mi ETR1和Mi ERS1蛋白均为含跨膜结构的非分泌型疏水蛋白,属于乙烯受体ETR1家族成员,以Ser为主、Thr为辅的磷酸化修饰调控乙烯信号转导,均含有3个典型的模块,即GAF结构域、His KA结构域和HATPase_c结构域,Mi ERS1蛋白较Mi ETR1缺少REC结构域。不同物种ETR1和ERS1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具有高度保守性,Mi ETR1和Mi ERS1均与甜橙(Citrus sinensis)和克莱门柚(Citrus clementina)的ETR1和ERS1蛋白亲缘关系较近,但二者分别聚在两个不同的分支上,表明两个蛋白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结论】乙烯受体基因在芒果成熟和衰老过程中发挥调控作用。(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徐方旭,柳叶飞,董生忠,王升厚[4](2018)在《水杨酸处理对苹果采后品质及乙烯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水杨酸对寒富苹果采后品质及乙烯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未经过处理的苹果果实为对照样品,探讨了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处理对苹果果实采后贮藏期间乙烯生成量、呼吸速率、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乙烯受体基因MdETR1和MdERS1表达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处理能够有效抑制寒富苹果果实的乙烯生成量和呼吸速率,提高了苹果果实的硬度,延缓了苹果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的上升速度,抑制了苹果果实乙烯受体基因的表达水平。其中,浓度为1.0mmol/L水杨酸对提高苹果果实品质的效果更加显着。由此可见,水杨酸处理可以提高苹果果实的贮藏期商品品质,并延缓了苹果果实的后熟与衰老进程,为水杨酸在果蔬采后贮藏保鲜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尚策[5](2018)在《以核受体RXRα和ERα为靶点的硝基苯乙烯和占吨酮类化合物的合成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核受体已经成为药物研发日益重要的靶点。类视黄醇X受体(RXR)和雌激素受体(ER)都是核受体超家族中非常重要的成员,在细胞和生命活动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前期研究发现,硝基烯类化合物Z10和金线莲中提取的占吨酮类化合物NOR分别对RXRα和ERα有很好的结合和转录激活活性。为了进一步研究其构效关系,本文设计并合成Z10和NOR的衍生物;为了扩展合成硝基烯底物,本文还研究以醇为原料一步反应合成硝基烯的方法学。方法学研究思路为寻找一种既能定向氧化醇又能催化Henry反应的试剂。通过大量研究,寻找到了 CrO3与纳米SiO2研磨作为氧化-催化试剂,找到了用醇为原料一步合成硝基烯的方法,色谱产率从0优化到61.5%,为合成更多硝基烯类化合物提供了方法支持。本文以Z10为母核设计了 46个衍生物,分离纯化得到其中30个,产率从23%到88%,结构经过了1H-NMR、13C-NMR、HR-MS的验证,纯度经过HPLC或GC的验证。通过生物学实验有关数据,总结得到硝基烯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Z10的2号位取代比4号位取代对RXRα有更好的的结合和转录激活活性;烃氧基取代活性好于其他取代基取代;2号位乙氧基取代的衍生物Z36有着优于其他衍生物的活性,且对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小鼠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本文用逆合成分析法法确定天然产物NOR的合成路线,经过叁步反应,总产率27%得到NOR。为了研究构效关系,本文设计并合成了 NOR定向去官能团的5个衍生物(分别去除8号位甲基、1、3、6号位羟基和断开醚键),总产率从7%到65%。初步得出其构效关系:NOR去8号位甲基的衍生物NOR-2对ERα有转录激活活性,强度比NOR稍弱,其他衍生物的构效关系还在研究中。(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8-05-01)
Hui,Shi,Xing,Shen,Renlu,Liu,Chang,Xue,Ning,Wei[6](2017)在《红光受体phyB通过直接增强泛素连接酶与底物相互作用快速抑制内源激素乙烯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简介土壤中萌发的植物幼苗处于黑暗环境,需克服土壤机械压力向上生长出土。机械压力激活植物合成气体激素乙烯,调控其在土壤中的生长发育。乙烯强烈抑制幼苗子叶打开,并使得幼苗在顶端形成弯钩,保护顶端分生组织免受机械损伤,促进幼苗顺利出土。当幼苗到达土壤表面破土而出时,环境发生剧烈变化,幼苗从黑暗迅速转入强光(本文来源于《科学新闻》期刊2017年04期)
李艳娇[7](2016)在《一氧化氮和乙烯利对番茄采后品质及乙烯受体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番茄是新疆地区红色产业的重要标志。番茄果实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但番茄果实属于跃变型果实,果实的成熟度与乙烯密切相关,具有皮薄肉嫩,极不耐贮藏的特性。本实验以绿熟期和粉红期的番茄果实为试验材料,采用60μL/L NO熏蒸、500 mg/kg乙烯利浸泡及60μL/L NO+500 mg/kg乙烯利和500 mg/kg、乙烯利+60μL/L NO交替处理,在15℃(±0.5℃)条件下贮藏观察,研究NO和乙烯交替调控对番茄果实采后品质、软化相关酶活性以及乙烯受体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60μL/L NO处理、NO和乙烯利交替处理抑制了绿熟期番茄果实腐烂指数上升、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延缓了果实硬度的下降、由绿转红、色素含量变化、Vc和TSS含量的的下降。500 mg/kg乙烯利处理促进了果实腐烂率、硬度的下降、增加了乙烯释放量,其Vc含量变化较大,降低了果实的食用价值。粉红期番茄果实在贮藏过程中,60μL/L NO处理、NO和乙烯利交替处理均促进了果实腐烂率的上升、果实色素含量变化,加快了粉红期番茄果实由粉红转红的速率,但对果实TSS含量的变化影响不大。500 mg/kg乙烯利加快了叶绿素的降解和番茄红素的积累、促进了果实Vc含量的下降和CO2释放量以及乙烯释放速率的增加,但对粉红期果实硬度、TSS含量影响不大。(2)60μL/L NO处理、NO和乙烯利交替处理延缓了绿熟期番茄果实细胞壁的降解。500 mg/kg乙烯利处理促进了软化相关酶的PL、Cx酶的活性。500 mg/kg乙烯利处理促进了粉红期番茄果实Cx、PL、β-Gal酶活性的上升,而对PG、β-Glu处理效果不显着。60μL/L NO、NO和乙烯利交替处理对粉红期番茄果实软化相关酶没有抑制效果。(3)60μL/L NO、NO和乙烯利交替处理抑制了绿熟期番茄果实LeETR1、LeETR3、LeETR4基因的表达,而500 mg/kg乙烯利处理则促进了果实LeETR1、LeETR3、LeETR4基因的表达。60μL/L NO处理、NO和乙烯利交替处理促进了粉红期番茄果实乙烯受体基因LeETR1、LeETR3、LeETR4的大量表达。500 mg/kg乙烯利处理也诱导了果实LeETR3、LeETR4基因的积累,但对LeETR1的表达影响不大。(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黄溪[8](2016)在《水稻乙烯受体OsETR4在低温胁迫中的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乙烯是一种气态的植物激素,在植物的细胞和生长发育过程以及面对生物或非生物胁迫过程中都发挥着巨大的调节作用。乙烯受体在与乙烯结合后,自身的结构会产生变化,会影响与其相关的基因的表达,乙烯受体还可以调控不同信号通路之间的相互作用。它决定了植物对乙烯的敏感程度,调节植物在外界环境刺激中的响应及其生长发育的过程。基于乙烯受体在应对环境胁迫中的重要作用,本实验利用水稻乙烯受体基因Os ETR4的超表达转基因材料,经过分子检测、低温胁迫下的表型鉴定、基因表达分析及转录组测序等方法进行了Os ETR4在低温胁迫中的功能分析。本实验的研究结果如下:1.转基因材料的分子检测:在Os ETR4转基因材料的T2代中利用潮霉素抗性鉴定和分子检测相结合筛选出了Os ETR4-1和Os ETR4-2两个Os ETR4过量表达转基因材料。经过Western-Blot分析,证明Os ETR4基因在蛋白水平上也有表达。2.Os ETR4基因的耐冷性分析:种子发芽期和苗期低温处理结果显示,两个Os ETR4转基因材料的低温发芽率和苗期耐冷性均显着强于对照品种Kitaake,表明Os ETR4基因在水稻发芽期和苗期的低温胁迫抗性中起重要作用。3.基因表达分析:在苗期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低温处理开始后两个转基因材料中Os ETR4基因的表达量迅速增加,到3h时达到最高,之后下降,到12h后表达量极低。而对照品种在低温处理后开始缓慢下降,到12h后不再表达。4.转录组分析:利用低温处理后6h的Os ETR4转基因材料及对照的叶片进行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共有5212个基因在低温处理条件下有差异性表达,其中上调性功能基因有2555个,下调性功能基因有2657个,找到了上调性差异表达基因在低温下主要参与的生物学路径及信号转导路径。5.下游基因的初步筛选:在上调性功能基因中挑选5个抗逆相关的基因进行QPCR分析,结果筛选出了低温条件下在Os ETR4转基因材料和对照中差异表达的2个锌指蛋白基因。(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6-06-01)
李运合,张智,吴青松[9](2015)在《杧果乙烯受体基因MiETR1b的分离与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紫花杧’杧果(Mangifera indica L.‘Zihua’)子叶切段为材料,采用RT-PCR结合RACE方法得到乙烯受体基因ETR1的c DNA及基因组DNA全长,命名为Mi ETR1b。该基因c DNA全长2 530 bp,开放读码框为2 220 bp,编码739个氨基酸;其基因组DNA全长4 116 bp,其中从起始密码子到终止密码子为3 305 bp,含有6个外显子和5个内含子。氨基酸序列多重比对及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Mi ETR1b与Mi ETR1亲缘关系最近,与Cs ERS1、Dl ETR1、Tc ERS1、Ptr ETR1有较高的同源性,且具有保守的GAF域和组氨酸激酶域。这些结果表明,Mi ETR1b为ETR1家族同源基因。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Mi ETR1b在杧果子叶切段不定根形成过程中在远轴端和近轴端都有表达,其中远轴端0.25~2 d的表达量显着上调;吲哚丁酸(IBA)和2,3,5–叁碘苯甲酸(TIBA)预处理后分别在1 d和6 h显着下调。另一方面,在培养的初期,即0.5~1 d,乙烯释放量相对较高,4 d及其以后的乙烯释放量急剧下降,表明杧果子叶切段不定根形成过程中有较多乙烯生成,提示Mi ETR1b可能参与了不定根的形成。(本文来源于《园艺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陈满军[10](2015)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在膨体聚四乙烯人造血管重建肺动脉中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比较膨体聚四氟乙烯(expanded polytetra fluoroethylene, e-PTFE)人造血管重建肺动脉、胸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其管腔内所生长的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 ECs)的形态、功能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VEGFR-2)的变化。探讨e-PTFE人造血管在肺动脉重建中的作用,为e-PTFE人造血管在临床肺动脉重建术中的应用提供相关的实验资料和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健康滇南小耳猪27只,体重在25-35Kg之间,雌雄不拘,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e-PTFE人造血管重建肺动脉组(肺动脉组)、e-PTFE人造血管重建胸主动脉组(胸主动脉组)、e-PTFE人造血管重建下腔静脉组(下腔静脉组)。分别于重建术后2周、3月、6月进行心脏彩超、直接血管内径测量、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扫描电子显微镜、定量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等技术对移植e-PTFE人造血管内的血液动力学、内皮细胞形态结构、VEGFR-2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分析比较各组的差异,从而评价e-PTFE人造血管在重建肺动脉中的作用。结果1、血管彩超检查结果显示:肺动脉组、胸主动脉组未探及血栓;下腔静脉组有明显血栓形成,门静脉增宽,腹水声像。2、血栓直接观察:将置入动物体内的人造血管取出经测量观察,我们发现血管置换术后2周,在肺动脉组、胸主动脉组均可见有血栓形成,但人造血管管径狭窄未超过50%;术后3月、6月时间点所取出的各组人造血管未见血栓;而下腔静脉组所取出的人造血管2周时见血栓同时血管管径狭窄超过度50%,在3月、6月时也可见管壁附着血栓。3、(1)病理学检测:HE染色显示各实验组置入的人造血管ECs生长正常,未见胞核异常的异形细胞生长或有肿瘤细胞生长。(2)扫描电镜:肺动脉和胸主动脉置入人造血管ECs生长形态相似,成长梭形,长轴方向与血液流动方向一致。但是下腔静脉置入人造血管ECs形态为椭圆形、多边形,生长无明显的方向性,成“铺路石”样排列。(3)免疫组织化学:可见用DAPI染料所染的ECs细胞核呈现出椭圆形、多边形的蓝色区域。594染料所染红色区域为VEGFR-2目的蛋白,可见其在细胞膜表面。随时间推移,各组的VEGFR-2表达均有明显的减少趋势。4、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1)qRT-PCR检测结果:VEGFR-2基因表达的水平,肺动脉组VS胸主动脉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腔静脉组VS肺动脉组、下腔静脉组VS胸主动脉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VEGFR-2蛋白的表达水平,肺动脉组VS胸主动脉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3月,下腔静脉组VS肺动脉组、下腔静脉组VS胸主动脉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下腔静脉组VS肺动脉组、下腔静脉组VS胸主动脉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置入动物体内的e-PTFE人造血管因血栓形成造成管腔狭窄,影响血管通畅性。肺动脉组和胸主动脉组置入人造血管其通畅性相同,但下腔静脉组置入的人造血管与肺动脉组与胸主动脉组相比其通畅性差。2、肺动脉和胸主动脉置入人造血管ECs生长形态相似,长轴方向与血液流动方向一致。但是,下腔静脉置入人造血管与其相比血管ECs形态显着差异细胞生长无明显的方向性。3、肺动脉和胸主动脉置入人造血管ECs分泌VEGFR-2水平较下腔静脉置入人造血管组高。术后2周、3月肺动脉和胸主动脉相比血管ECs的VEGFR-2水平无差异,比下腔静脉置入人造血管ECs分泌VEGFR-2水平高,而术后6月各组VEGFR-2表达水平接近。(本文来源于《昆明医科大学》期刊2015-05-01)
乙烯受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水生植物依赖通气组织运输氧气以解决水生环境中的氧胁迫问题。通气组织是植物体内一些空腔的集合,形成依赖于细胞程序性死亡(PCD)。然而,对于水烛叶通气组织而言,其外围细胞(栅栏组织细胞和隔墙细胞)并不进行细胞程序性死亡,且保持完好并可进行正常生理活动,通过细胞死亡降解而产生通气组织空腔的PCD敏感细胞和空腔外周保持存活的PCD不敏感细胞处于同一环境,并且距离接近,但却有截然不同的细胞命运。对于这一现象的调控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本课题以水生植物水烛的叶通气组织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乙烯利和ACC氧化酶抑制剂吡嗪酰胺(PZA)对人工无菌培养的水烛植株进行处理,通过检测通气组织的大小,结果发现,抑制内源乙烯合成后,通气组织形成受到抑制,而外施乙烯利后,通气组织空腔显着增大,从而确定了乙烯是调控通气组织PCD的关键激素。使用乙烯受体抑制剂(1-MCP)处理,以抑制乙烯受体和乙烯结合的能力,阻碍乙烯信号传递。细胞凋亡检测结果呈现阴性,表明乙烯受体被抑制后,细胞无法进入PCD进程,从而无法形成通气组织。细胞PCD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也明显低于不抑制乙烯受体的对照组,表明细胞死亡和降解相关基因的表达受乙烯信号调控,且处于乙烯受体作用的下游,受体被抑制后,相关基因表达同样受到影响。证明了乙烯受体在通气组织形成的PCD过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用抑制剂抑制乙烯受体可以阻止细胞进入PCD进程,过量的乙烯受体也同样可防止细胞进行PCD。其原因是乙烯受体在乙烯信号通路中起负调控作用,乙烯受体的存在会抑制乙烯信号通路的相应。而1-MCP可以与乙烯竞争乙烯受体,阻碍乙烯和乙烯受体结合的同时不影响乙烯受体的抑制作用,从而达到抑制乙烯信号通路的效果。当乙烯分子与乙烯受体结合后,这种抑制作用被解除,从而使细胞可以进行乙烯信号转导。本研究中,利用多克隆抗体和免疫荧光定位技术,观察了水烛叶中的乙烯受体蛋白TaETR1,TaETR2,TaEIN4分布。结果显示,在栅栏组织细胞和隔墙细胞(乙烯不敏感细胞)内有大量乙烯受体分布,但在PCD的海绵组织细胞(乙烯敏感细胞)内乙烯受体分布较少。PCD不敏感细胞中的乙烯受体含量是PCD敏感细胞的4-14倍。由此说明细胞对乙烯的敏感程度与乙烯受体含量密切相关。乙烯受体在乙烯信号通路中起到负调控作用,乙烯受体含量高的细胞内,乙烯受体对乙烯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更强。阻断了乙烯信号通路,细胞不执行PCD进程,细胞存活,且行使其生物功能。乙烯受体含量低的细胞在有乙烯的情况下,乙烯信号通路畅通,细胞进行PCD,最终产生通气组织空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乙烯受体论文参考文献
[1].郜熙阳,刘皓皓,张艳,尚迪,邱立友.双孢蘑菇二个乙烯受体的鉴定[C].多彩菌物美丽中国——中国菌物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2019
[2].刘惠东.乙烯受体调控水烛叶通气组织形态建成和细胞命运[D].西北大学.2019
[3].李丽,孙健,易萍,饶川艳,李昌宝.芒果乙烯受体ETR1和ERS1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J].南方农业学报.2018
[4].徐方旭,柳叶飞,董生忠,王升厚.水杨酸处理对苹果采后品质及乙烯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5].尚策.以核受体RXRα和ERα为靶点的硝基苯乙烯和占吨酮类化合物的合成与研究[D].厦门大学.2018
[6].Hui,Shi,Xing,Shen,Renlu,Liu,Chang,Xue,Ning,Wei.红光受体phyB通过直接增强泛素连接酶与底物相互作用快速抑制内源激素乙烯反应[J].科学新闻.2017
[7].李艳娇.一氧化氮和乙烯利对番茄采后品质及乙烯受体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D].新疆农业大学.2016
[8].黄溪.水稻乙烯受体OsETR4在低温胁迫中的功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6
[9].李运合,张智,吴青松.杧果乙烯受体基因MiETR1b的分离与表达分析[J].园艺学报.2015
[10].陈满军.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在膨体聚四乙烯人造血管重建肺动脉中的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