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术语考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德寿宫舞谱》,南宋宫廷女乐,舞蹈术语,考释
术语考释论文文献综述
刘青弋[1](2019)在《《德寿宫舞谱》术语考释》一文中研究指出舞谱复现研究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在于术语考释的准确度,即要求对舞谱的解释与考证不仅符合舞谱中术语的本意,并能够以有力的证据证实。文章认为《德寿宫舞谱》的性质为南宋"妃嫔所献"舞蹈的记录,因而其术语为宫廷女乐的舞蹈术语。在此认知的基础上文章以较有力的证据论证每组术语可能为当时舞蹈作品中的舞句、组合或舞段,甚至是一支舞蹈的记录,并对舞谱各组术语进行逐一考释。上述考释与推论影响了舞蹈研究者对这一舞谱术语逐一破译的结论,以及舞蹈动态复现的面貌。(本文来源于《北京舞蹈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柏互玖[2](2018)在《魏晋俗乐大曲结构术语“艳”“趋”考释》一文中研究指出《宋书·乐志》所载十五首魏晋俗乐大曲是用于宴会、娱乐等世俗性场合,以娱人、世俗人情为功能指向的综合性歌舞艺术形式,其整体音乐结构由"艳"——"曲(歌诗+解)"——"趋(或乱)"叁部分构成。"艳"与"趋"是魏晋俗乐大曲主体曲调之外部分的结构术语,它们均由乐人宰割文辞拼凑而成。其中,"艳"源于南方楚地音乐,具有声乐演唱、器乐演奏和舞蹈表演多种表演形态,其位于大曲结构之首,具有提示音乐内容、呈示音乐性格和营造音乐情绪的功能;"趋"位于大曲结构之尾,与"乱"音乐性格类似,是快速音乐伴奏的舞蹈部分。(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期刊2018年01期)
侯爱梅[3](2016)在《黑水城所出元代词讼文书中的法制术语考释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黑水城出土的300多件元代词讼文书是元代法制史料的有力补充,包含了丰富的口语、俗语,保留和汇集了大量的专业法制词汇,能反映元代法制语言的原貌。文章总结出黑水城所出元代词讼文书具有语言口语化和夹杂硬译文体用法的两大特点,逐一考释了60多个具有典型元代特色的法制词汇。(本文来源于《西夏研究》期刊2016年04期)
郭文静,蔡永敏[4](2015)在《中药配伍术语的源流考释》一文中研究指出"七情"(《神农本草经》)指的是中药配伍的基本内容;而"君臣佐使"(《神农本草经》)为方剂学术语,是方剂配伍组成的基本原则;"十八反"(《儒门事亲》)、"十九畏"(《珍珠补囊药性赋》)指的是配伍禁忌;药对(《药对》)则是中药配伍的一种形式。"七情"在近代以前即是"配伍",在现代文献中只是中药配伍的基本形式,而现代对于药物的配合使用已远远超过了其基本内容,"七情"已不能准确概括药物之间的配合关系,从而产生了"配伍"这个概念,"配伍"既能保持原意,又能广泛地概括药物之间的配合关系,更能确切地反应术语的内涵。所以"配伍"作为单味药的应用同药与药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规范术语符合考证结果。(本文来源于《中医学报》期刊2015年10期)
李桂奎,黄霖[5](2015)在《中国小说文体之“谱系”梳理及其学理化战略——兼评谭帆《中国古代小说文体文法术语考释》》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小说文体研究以往通常被纳入"小说学"框架下进行,着力于阐释"小说"命名及其类型。近年,在文体学研究的热潮下,"小说文体学"研究不仅获得了独立,而且其研究规模和层次也有大的突破,日趋"谱系"化。其中,谭帆等积数年之功推出的《中国古代小说文体文法术语考释》通过对中国古代小说文体及文法术语的多维度考释,对中国小说文体谱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使小说文体研究达到了学理化的高度。沿着这一路向,我们应进一步发扬"辨性质"、"明角度"的学术传统,理出错综复杂的传统小说文体谱系的脉络与头绪,并注重"跨学科"发掘和文化探寻,强化各个小说文体术语之间的逻辑关联研究,既注重叙事术语考释,又兼顾写人术语考释,使传统小说文体"谱系"梳理全面开花,进而使中国小说文体谱系学建构水到渠成。(本文来源于《求是学刊》期刊2015年04期)
柏互玖[6](2015)在《魏晋俗乐大曲结构术语“解”之考释》一文中研究指出《宋书·乐志》所载十五首魏晋俗乐大曲1歌辞均标注"一解"、"二解"等文字,由于音乐失传,无乐谱存世以及文献记载不详等缘故,后人对其认识众说纷纭,或说是独立于歌辞外之音乐,或说是歌诗"章"、"节"之义,笔者认为,"解"在汉魏六朝乐府歌诗中具有多层面含义,作为乐府歌诗表演形式之一的大曲之"解",其本义是歌诗各章之后的器乐演奏或有器(本文来源于《人民音乐》期刊2015年03期)
谭帆[7](2015)在《中国古代小说文体文法术语考释》一文中研究指出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3月版该书是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小说文体发展史"的阶段性成果,2012年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2014年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着作类二等奖。自20世纪初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问世后,"小说史"研究便逐渐受到重视。然近百年来对"小说史"的梳理大都以西方小说理论为参照,于中国古典小说本性的(本文来源于《文艺研究》期刊2015年01期)
钟明奇[8](2014)在《探寻中国古代小说的“本然状态”与民族特征——评谭帆教授等着《中国古代小说文体文法术语考释》》一文中研究指出一20世纪以来,中国古代小说的研究,如同中国古代文学其他学科的研究,成就辉煌。无论是有关小说发展史着作的精心撰写、小说文献的考订与整理出版、小说作家的独到研究、小说作品的多方位解读,还是小说理论的系统阐发等,学者们均奉献出了可喜的成果。梁启超、王国维、鲁迅、胡适、阿英、谭正璧、孙楷第、郑振铎、胡士莹、吴小如、夏志清、韩南、柳存仁等,无不是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史上闪闪发光的名字,而尤以鲁(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学研究(辑刊)》期刊2014年02期)
蔡永敏,郭凤鹏[9](2014)在《术语炮制源流考释》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炮制及其相关术语源流的考释,为炮制的规范定名和相关术语的正确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考证古今相关文献,分析炮制与相关词语的关系。结果:"炮"和"炙"在古代指的是中药材的火制法;"治"和"制"是指通过不同的炮制方法,制药物偏性的泛称;"炮制"包含了现代炮制方法的火制、水制、净制、切制等;"炮炙"在汉代指的是2种火制方法,但在南北朝以后多指火、水、净、切等多种制药技术,与"炮制"为同一概念;"修事"、"修治"、"修制"则为"炮制"的又称。结论:应当以"炮制"作为规范的学术名词术语。(本文来源于《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期刊2014年11期)
沈小仙[10](2014)在《唐宋御朝班仪制度及其相关典故术语考释》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唐宋御殿班朝仪制及其相关术语为中心,就朝参仪制、班朝仪礼与朝参君臣相见礼仪及其相关术语、称谓等进行考释,进而解读这一仪制在唐宋两朝演变的历程。(本文来源于《古籍整理研究学刊》期刊2014年05期)
术语考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宋书·乐志》所载十五首魏晋俗乐大曲是用于宴会、娱乐等世俗性场合,以娱人、世俗人情为功能指向的综合性歌舞艺术形式,其整体音乐结构由"艳"——"曲(歌诗+解)"——"趋(或乱)"叁部分构成。"艳"与"趋"是魏晋俗乐大曲主体曲调之外部分的结构术语,它们均由乐人宰割文辞拼凑而成。其中,"艳"源于南方楚地音乐,具有声乐演唱、器乐演奏和舞蹈表演多种表演形态,其位于大曲结构之首,具有提示音乐内容、呈示音乐性格和营造音乐情绪的功能;"趋"位于大曲结构之尾,与"乱"音乐性格类似,是快速音乐伴奏的舞蹈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术语考释论文参考文献
[1].刘青弋.《德寿宫舞谱》术语考释[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9
[2].柏互玖.魏晋俗乐大曲结构术语“艳”“趋”考释[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8
[3].侯爱梅.黑水城所出元代词讼文书中的法制术语考释与研究[J].西夏研究.2016
[4].郭文静,蔡永敏.中药配伍术语的源流考释[J].中医学报.2015
[5].李桂奎,黄霖.中国小说文体之“谱系”梳理及其学理化战略——兼评谭帆《中国古代小说文体文法术语考释》[J].求是学刊.2015
[6].柏互玖.魏晋俗乐大曲结构术语“解”之考释[J].人民音乐.2015
[7].谭帆.中国古代小说文体文法术语考释[J].文艺研究.2015
[8].钟明奇.探寻中国古代小说的“本然状态”与民族特征——评谭帆教授等着《中国古代小说文体文法术语考释》[J].中国文学研究(辑刊).2014
[9].蔡永敏,郭凤鹏.术语炮制源流考释[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4
[10].沈小仙.唐宋御朝班仪制度及其相关典故术语考释[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