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神经元特异性相关基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神经元,凋亡,细胞周期,细胞周期素
神经元特异性相关基因论文文献综述
王萍,李润今,高学文,王伟[1](2008)在《大鼠脑缺血后神经元凋亡的细胞周期特异性和相关基因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元凋亡的细胞周期特异性分布以及相关基因表达之间的内在关系。方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利用流式细胞分选和原位末端标记及RT-PCR技术,检测正常组和缺血后大鼠脑组织中的神经元凋亡的细胞周期特征,及其Cyclin D1和Cyclin B1基因的表达规律。结果:神经元凋亡可以发生在细胞周期的各个时相,细胞凋亡多发生在G0/G1期,而且神经元也可在S期甚至到达G2期发生凋亡。正常脑组织中神经元表达Cyclin D1,缺血后表达增加;Cyclin B1在正常脑组织的神经元中不表达,缺血后呈现弱表达。结论:脑缺血后神经元可以重新进入细胞周期,其细胞凋亡是多点启动的,可发生在细胞周期的各个时相。Cyclin D1和Cyclin B1的异常激活可能参与了缺血后神经元凋亡的细胞周期调控过程。(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医学杂志》期刊2008年10期)
赵海生,吴楠,王一,曾玉晓,王艳华[2](2007)在《LEDGF p52调控RGCs中神经元特异性生长相关基因和蛋白》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 LEDGFp52对 RGC 神经元特异性生长相关的基因和蛋白的调控情况,为 LEDGFp52作为更有效的 RGC 生长因子候选分子奠定基础。方法:在原代大鼠 RGCs 培养的基础上,将 LEDGFp52(2×10~(-4)g/L)和 Ab—LEDGF(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07-08-01)
黄坚红[3](2006)在《脑梗死急性期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内皮素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脑卒中是全球人口死亡和致残的首要原因。我国脑卒中(其中约75%为脑梗死)每年新发病例150万,患病人数高达500~600万,每年死亡者近100万,存活者中约75%致残,其中40%重残[1]。因此,对脑卒中特别是脑梗死的防治研究是当今医学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来源于《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期刊2006年12期)
刘学源,洪震,陈玉娟,边伟红[4](2006)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临床确诊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测量并计算其脑梗死面积,采集发病后不同时间的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技术测定血浆中NSE、ET和CGRP水平,与各60例同年龄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高血压患者、脑动脉硬化症患者对照,观察其动态变化。结果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血清NSE和ET含量较老年脑动脉硬化症患者、老年高血压患者及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明显升高(分别为P<0.01、P<0.01及P<0.05),且随时间延长,二者含量均逐渐降低,NSE水平2 d时达高峰,14 d时基本恢复,而ET水平则始终高于脑动脉硬化症患者及高血压患者,且梗死面积越大,二者的水平越高,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及老年高血压患者ET的水平亦明显高于老年脑动脉硬化症患者(P<0.01);不同时间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及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浆CGRP的水平均明显低于脑动脉硬化症患者及高血压病患者(P<0.01),但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且梗死面积越大CGRP的水平则越低。结论NSE、ET和CGRP与老年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NSE的监测为脑梗死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可能。(本文来源于《中华老年医学杂志》期刊2006年11期)
刘学源,陈玉娟,边伟红,杜望春[5](2006)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内皮素(ET)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 含量的动态变化临床意义。方法: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男性80例,女性40例,平均年龄(67.2±8.4)岁,均为2005年 1月-2005年8月在我院住院患者,并经头颅CT、磁共振成像(MRI)确诊。根据脑梗死的直径分为3组,大梗死灶组(≥ 4cm)23例,中梗死灶组(1.5-3.9cm)43例,小梗死灶组(<1.5cm=54例。正常对照组60例,均为健康者。脑梗死组患者分别在发病24h以内、2天、14天、28天各采血一次,各组均取晨起空腹肘静脉血2ml,分离上清液置于20℃冰箱保存,待测。测定采用北京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北京原子能技术研究所放射免疫试剂盒,实验操作程序均按产品说明书进行,结果由SN- 248B型全自动γ免疫计数器,并经微机数据处理给出各测定样品的NSE、ET、CGRP含量。结果: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 NSE、ET含量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着(P<0.05);而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浆CGRP的含量则显着降低(P<0.05)。在脑梗死发病不同阶段,血浆NSE、ET、CGRP水平不同,发病早期NSE的水平即开始升高,48h升至最高,随着病情发展,逐步呈下降趋势,发病两周左右恢复正常水平;ET的水平发病时明显高于正常,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但至四周时仍显着高于正常(P<0.05);CGRP的水平发病初期相对较高,随着病程的延长而逐渐降低,但始终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面积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NSE、ET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梗死面积的增加,二者的水平逐渐升高;与此不同,不同面积脑梗死患者CGRP的水平均显着低于对照组,但CGRP的水平相互间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NSE、ET和CGRP与老年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NSE的监测为脑梗死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可能,而ET、 CGRP水平的变化对脑梗死的早期预防、早期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06-09-01)
刘学源,陈玉娟,边伟红[6](2006)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内皮素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RIA)测定12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以探讨NSE、ET、CGRP在急性脑梗死过程中的病理作用及其临床意义。1资料与方法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本文来源于《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06年06期)
赵鑫,迟流萤,李鲁生,杨希秀,毛红宇[7](2005)在《脑梗死患者血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内皮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脑梗死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文献认为其发病是由于动脉硬化斑块形成,动脉内膜损伤破裂形成溃疡后血小板及纤维蛋白等血中有形成分黏附、聚集、沉着形成血栓[1],导致供血中断、脑组织缺血损伤。本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了56例急性脑梗死(本文来源于《诊断学理论与实践》期刊2005年04期)
神经元特异性相关基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 LEDGFp52对 RGC 神经元特异性生长相关的基因和蛋白的调控情况,为 LEDGFp52作为更有效的 RGC 生长因子候选分子奠定基础。方法:在原代大鼠 RGCs 培养的基础上,将 LEDGFp52(2×10~(-4)g/L)和 Ab—LEDGF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神经元特异性相关基因论文参考文献
[1].王萍,李润今,高学文,王伟.大鼠脑缺血后神经元凋亡的细胞周期特异性和相关基因表达[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8
[2].赵海生,吴楠,王一,曾玉晓,王艳华.LEDGFp52调控RGCs中神经元特异性生长相关基因和蛋白[C].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07
[3].黄坚红.脑梗死急性期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内皮素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变化[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6
[4].刘学源,洪震,陈玉娟,边伟红.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变化[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6
[5].刘学源,陈玉娟,边伟红,杜望春.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C].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06
[6].刘学源,陈玉娟,边伟红.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内皮素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临床意义[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
[7].赵鑫,迟流萤,李鲁生,杨希秀,毛红宇.脑梗死患者血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内皮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