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明代书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书院,明代,安福,增城,中州,香山,柱础。
明代书院论文文献综述
刘彦汝,赵欣然[1](2019)在《论明代东林书院的教育特点及其积极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东林书院曾是明代东林党人讲学、议论国事的地方,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提出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家喻户晓。作为中国古代教育型书院的典型代表,东林书院的教育特点及其产生的积极影响值得我们探讨。本文将从儒学礼仪、会讲制度、经世学风等方面分析东林书院的教育特点,并从思想、教育、精神等方面归纳它的积极影响。(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25期)
俞舒悦[2](2019)在《明代书院讲会的平民化传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书院是中国士人进行文化的研究创造与教育传播的场所,古代读书人依托书院开展藏书、修书、着书、读书、教书等文化传播活动。书院作为官学的补充,具有从事文化传播、辅助教化民众的功能和使命。历史上许多着名的书院,既是学术派别的活动中心,又是进行民间教化的重要场所,它是一种社会对于文化教育需求的产物。书院讲会是古代士人向社会传播自己儒学思想的重要方式,至明代中后期,在书院讲会的传播活动中,其传播思想、传播内容与方式、传播对象都呈现出平民化的趋势。明代书院讲会的主要传播思想,开始由培养精英的程朱理学转向极具平民化传播意识的“王湛之学”,推动着书院讲会开始向平民化的方向发展,为“王湛之学”形成社会思潮提供了丰厚的土壤。这一时期书院讲会的传播活动,除了士人间的学术交流,还包括以儒家伦常面向地方实施社会教化,尤其是泰州学派更是以平民教育为己任。平民化的儒学传播思想种子开始播种到明代社会的各个地方,甚至作为理学一脉的东林学派也开始了平民化传播教育。明代书院的讲会活动除了书院内部的教学活动之外,还面向当地的社会,进行一些地方性的学术聚会,同时还开展平民教育。这一时期的书院讲会活动,不仅是士人群体可以参与的学术聚会,一般民众、甚至山野农夫都可以进入书院听讲,使书院儒学传播的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明代士人通过书院讲会,把地方社会作为传播教化的对象,这将儒学传播到了当时的整个社会的各个阶层,对不同阶层的人员都产生了影响。而当时的乡村书院,凭借其数量多、分布广的优势,将其启蒙教育的传播深入到乡村平民中去。根据平民的需求与特点,乡村书院的讲学与蒙学、乡约进行了结合。这种平民化传播扩展了书院的教育面,其目的是化民成俗、彰善纠恶,在基层社会的儒学教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所谓讲会的平民化传播,一是书院讲会的传播思想中的平民化趋势,由精英教育转向“百姓日用之学”,开展平民教育成为书院教育传播的一种趋势;二是书院讲会的内容由高深的学问转向启蒙教育和贴近底层民众生活的教化;叁是书院讲会的受众由士人群体及生徒转向“愚夫愚妇”。本文主要通过对明代书院讲会的平民化传播活动的研究,探寻这一时期儒学的传播思想、传播内容与方式、传播对象因这种平民化趋势具体产生了何种变化,探讨这种平民化趋势给明代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带来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9-06-01)
卢玺媛[3](2019)在《明代中州书院文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书院,是中国传统社会一种独特的教育机构,也是重要的学术研究场所,在我国古代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旨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明代中州地区书院发生、发展的实际情况。主要以明代中州各地区书院为主要研究对象,着力挖掘其自身在整个明代的历史沿革、运行方式及与明代学术、教育、文化之间的互动融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晰明代中州地区书院发展的总体样貌及其在整个中国书院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价值。本文正文共有五大章节,第一章《明代中州书院的发展态势》,主要论述明代书院的概况以及宏观视野下明代中州地区书院的具体状况。明代的书院发展,大体呈现出明初萧条、明中叶勃兴、明末在政府屡次禁毁下回落的总体态势。结合明代中州地区的地域涵盖,明代中州地区新建书院和所修复书院的总体数量应为113所,这是目前可知最精确的数量。第二章《明代中州书院制度研究》,主要从现存的相关文献材料出发,从组织架构、运行机制与管理制度、祭祀制度、经济制度等方面展开相关的考察与分析,钩稽有关明代中州书院制度方面的内容。明代中州书院既有规模较大者,亦有规模较小者。在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上,多能从自身情况出发,作出较为合理的安排。在传授知识方面,既有书院采取主讲与讨论相结合的“会讲”制度,又有书院坚持每日上课。在学习形式方面,既有书院注重严谨性,又有书院注重生活化的熏陶。在学生来源方面,既有书院采用公平的选拔制度来吸收子弟,也有书院主要针对本地子弟。在学生住宿方面,大多书院都可以直接安排,也有少数书院需要遴选优秀的子弟方能提供住处。在学习内容方面,多数书院都与其所宗仰、祭祀的前贤有过关联,且多数都在学习宋元乃至明代的理学名儒的着述和学说,不少书院还兼学了其他内容,如紫云书院在学习儒家经典的同时还讲求儒家的礼义和秩序。在考试考核方面,有些书院侧重于举业方面的内容,有些书院则对道德和才智都有衡量。在考试形式上,有的是每月考试来检验效果,有的是平时随时考试而每月定等。在经济制度上,不少书院都是当地官员捐资修建或重修的,且大多书院都购置有学田,以供学院日常的开销。明代中州书院的祭祀对象,除去教育机构对于圣贤的通祀之外,往往着重选择地方名贤,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着眼于典籍着述的知识与思想的传授与学习,还十分看重先贤在人格修养和人生践履方面的教化作用,以期达到移风易俗的效果。第叁章《明代中州书院教育研究》主要考察明代中州书院的教育活动及相应的思想理念,以便于深入了解书院教育文化及其具体影响。大致说来,明代中州书院的教育内容,都属于儒家教育的范畴,其中大部分都与官方学术及科举考试的导向保持着一致,侧重在程朱理学体系的相关着述和学说。若干书院的教育内容侧重阳明心学体系,也有一些书院更侧重于更为传统的儒家教育。在教育设施方面,不少书院都配备有专门的授课场所、休闲场所、居住场所和藏书楼、祠堂等功能性建筑。在教育方式和方法上,明代中州书院采用了讲课、会讲、辩论等多种形式,其中,有些书院是数种方法并用,如大梁书院,既有会讲,又有师生之间的问难和辩论。在教育宗旨上,明代中州书院总体上包含四个层面的内涵:一为应对科举,二为发展学术,叁为培育人格,四为教化风俗。明代中州书院的良好教育效果,在科举考试和人格养成之外,中州书院对于中州地区的学术文化氛围也起了有力的促进作用。第四章《明代中州书院与学术思想》以程朱理学、阳明心学、孔孟之道为界划,来论述其与明代中州书院的内在联系。明代中州书院与程朱理学存在密切的关联,在教育内容、书院宗旨以及教育目标上,有不少书院都深受程朱理学的影响。明代中州书院与阳明心学的联系并非全面而系统的,仅有个别书院完全以传播阳明心学为宗旨,还有一些书院基本是在程朱理学的基本框架上,沾染了阳明心学的色彩,呈现出两种思想体系兼容的状态。明代中州书院并非完全单向地接受阳明心学的影响,而是在具体教育实践中对阳明心学的某些理论有所深化和细化,促进了阳明心学思想的进一步丰富。与孔孟之学建立起专门的思想文化匹配的书院,为数较少。明代中州书院虽然在祭祀体系和精神宗仰方面,更多偏向于宋代理学人物,但不少书院所秉持的思想文化,往往是借助宋儒上溯孔孟之学,以究儒学之正脉与本源。这就意味着,孔孟之学对于明代中州书院的滋润,是较为沉潜的。第五章《明代中州书院文学文化研究》主要从明代中州书院直接或间接产生的多种文学作品入手,阐述明人思想文化的一些看法和思考。与明代中州书院相关的诸多作品中,碑文显然最为大宗,除此之外,尚有记、序、志、诗、小说等多种体式的作品,其中比例最大的是记文,其余按照比例排序依次是诗、志、序、小说等多种体式的作品,其余作品多为散文,虽然个别地方间有韵语,但比例亦不大;这些作品展现出了明人思想文化的一些看法和思考,具有相当高的学术文化价值。(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5-01)
杨逸,徐子茗[4](2019)在《明代莲花书院遗址“验明正身”》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广州增城区永宁街南香山,静静躺着一片鲜为人知的明代书院遗址。据文献记载,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着名教育家、哲学家湛若水曾在此选址并创建了“莲洞书馆”,又称“莲花书院”。2016年,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配合增城区推动莲花书院重建工程进行(本文来源于《南方日报》期刊2019-04-12)
蓝武,黄东成[5](2019)在《明代广西书院发展的历史分期、时代特征及其多维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代是广西书院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期。有明一代,广西共有书院70所,其中新建书院66所、修复前代书院4所。明代广西书院的发展经历了沉寂、复苏、高潮与衰落四个阶段,具有叁个显着特征:一是发展历程的曲折性与起伏性,二是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叁是受政治因素的影响较大。这些特点的形成,系受明廷对设置书院的态度、王守仁心学思想的传播和广西各地的区位因素等诸方面的影响所致。(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邓洪波,宗尧[6](2018)在《明代书院教育及其对现代大学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代书院教育作为我国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当时代教育的鲜明特点:重视因材施教,强调按照学生的资质进行教育;重视德育和智育的协调发展,注重院生学习知识和涵养道德在举业中的统一;重视对社会大众的教育,在教育内容和方式上注重生活化和通俗化。明代书院教育的这些特点,对于改变现代大学以课程为中心的教育模式的弊端、发掘现代大学各学科专业课程的德育价值以及适应当今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要求,进一步开发现代大学的社会教育功能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大学教育科学》期刊2018年05期)
吴洪成,翟蒙毅[7](2018)在《明代邯郸书院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地域文化的构建往往需要借助历史记忆。书院作为历史的闪亮内容,弥足珍贵。明代邯郸书院的历史探索对于丰富邯郸地域传统文化思想的资源,深化河北乃至中原教育史的认识具有重要价值。而且,通过挖掘并疏理该特定地域书院的办学活动及相关问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裨于当前地方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本文来源于《邯郸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贾敏[8](2018)在《明代书院教育的社会影响及对成人教育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书院是中国古代传承文化、规范社会教化的重要机构。明代书院虽然一直没有得到政府的正面关注与支持,还由于各种原因经历了四次的毁废与重建,但作为民间获取并研习学问的主要机构,明代书院在发展的过程中,向民众传播的思想与知识的价值取向始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对当前成人教育的组织、发展与完善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启发与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陈时龙[9](2018)在《从讲学到范俗——明代安福复真书院的讲学活动》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代江西吉安府安福县南乡的复真书院是江右王门讲学重镇,是邹守益、刘文敏、刘邦采等着名阳明学者的讲学场所。从嘉靖叁十八年创立起,复真书院的讲学主要集中于对心性之学的讨论。然而,随着着名的阳明学者相继逝去以及万历初年禁讲学的打击,复真书院讲学在晚明逐渐由商讨学问向净化风俗转移。复真书院讲学风气的转移,反映了晚明讲学历程中宗旨的变化,以及重整社会道德的诉求的上升。(本文来源于《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施晨露[10](2018)在《“明代高房”变朵云书院》一文中研究指出松江广富林文化遗址一期工程投入试运行首日,以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书香根脉为特色的新型多元文化空间“朵云书院”正式开业。身处广富林徽派古建筑群中的朵云书院,系整体搬迁而来、保存完好的“明代高房”建筑。集聚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的出版资源、艺术品资源,朵元(本文来源于《解放日报》期刊2018-06-27)
明代书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书院是中国士人进行文化的研究创造与教育传播的场所,古代读书人依托书院开展藏书、修书、着书、读书、教书等文化传播活动。书院作为官学的补充,具有从事文化传播、辅助教化民众的功能和使命。历史上许多着名的书院,既是学术派别的活动中心,又是进行民间教化的重要场所,它是一种社会对于文化教育需求的产物。书院讲会是古代士人向社会传播自己儒学思想的重要方式,至明代中后期,在书院讲会的传播活动中,其传播思想、传播内容与方式、传播对象都呈现出平民化的趋势。明代书院讲会的主要传播思想,开始由培养精英的程朱理学转向极具平民化传播意识的“王湛之学”,推动着书院讲会开始向平民化的方向发展,为“王湛之学”形成社会思潮提供了丰厚的土壤。这一时期书院讲会的传播活动,除了士人间的学术交流,还包括以儒家伦常面向地方实施社会教化,尤其是泰州学派更是以平民教育为己任。平民化的儒学传播思想种子开始播种到明代社会的各个地方,甚至作为理学一脉的东林学派也开始了平民化传播教育。明代书院的讲会活动除了书院内部的教学活动之外,还面向当地的社会,进行一些地方性的学术聚会,同时还开展平民教育。这一时期的书院讲会活动,不仅是士人群体可以参与的学术聚会,一般民众、甚至山野农夫都可以进入书院听讲,使书院儒学传播的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明代士人通过书院讲会,把地方社会作为传播教化的对象,这将儒学传播到了当时的整个社会的各个阶层,对不同阶层的人员都产生了影响。而当时的乡村书院,凭借其数量多、分布广的优势,将其启蒙教育的传播深入到乡村平民中去。根据平民的需求与特点,乡村书院的讲学与蒙学、乡约进行了结合。这种平民化传播扩展了书院的教育面,其目的是化民成俗、彰善纠恶,在基层社会的儒学教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所谓讲会的平民化传播,一是书院讲会的传播思想中的平民化趋势,由精英教育转向“百姓日用之学”,开展平民教育成为书院教育传播的一种趋势;二是书院讲会的内容由高深的学问转向启蒙教育和贴近底层民众生活的教化;叁是书院讲会的受众由士人群体及生徒转向“愚夫愚妇”。本文主要通过对明代书院讲会的平民化传播活动的研究,探寻这一时期儒学的传播思想、传播内容与方式、传播对象因这种平民化趋势具体产生了何种变化,探讨这种平民化趋势给明代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带来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明代书院论文参考文献
[1].刘彦汝,赵欣然.论明代东林书院的教育特点及其积极影响[J].戏剧之家.2019
[2].俞舒悦.明代书院讲会的平民化传播研究[D].广西大学.2019
[3].卢玺媛.明代中州书院文化研究[D].郑州大学.2019
[4].杨逸,徐子茗.明代莲花书院遗址“验明正身”[N].南方日报.2019
[5].蓝武,黄东成.明代广西书院发展的历史分期、时代特征及其多维成因[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9
[6].邓洪波,宗尧.明代书院教育及其对现代大学的启示[J].大学教育科学.2018
[7].吴洪成,翟蒙毅.明代邯郸书院初探[J].邯郸学院学报.2018
[8].贾敏.明代书院教育的社会影响及对成人教育的启示[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8
[9].陈时龙.从讲学到范俗——明代安福复真书院的讲学活动[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10].施晨露.“明代高房”变朵云书院[N].解放日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