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江南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00
摘要:目前,贯彻与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俨然成为建筑行业的主体发展趋势,同时也成为建筑行业实现长足发展的必然途径。随着多年的实践与发展,绿色建筑逐渐成为建筑行业的建设重点,且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绿色建筑评价也逐渐成为建筑行业的评价指标,必须加以重视。针对于此,文章主要以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实例分析验证该模型的实施必要性,进一步夯实我国建筑行业发展力量。
关键词:建筑行业;生态足迹模型;绿色建筑;评价研究;
前言:建筑行业作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进程的中坚力量,对于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建设意义。然而,建筑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愈加突显,必须加以重视。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粗放式建设并未对环境污染与能源消耗问题予以高度重视,导致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剧增。目前,为有效规避建筑施工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我国相关部门出台一系列关于绿色施工的政策与要求,旨在达成降低环境压力、能源消耗程度等目标。在原有基础上,我国相继创立了关于实现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针对施工中常出现的污染问题或者不足问题,进行综合性分析与评价,力图解决施工污染问题。
1关于生态足迹问题的相关概述
1.1生态足迹概念
生态足迹概念最早由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所提出,经此之后,生态足迹概念逐渐被研究人员所接受,并构建科学、合理且能够衡量可持续发展进程的计算模型。目的在于明确当前城市所承担的负荷以及地球生态环境情况。经过多年的实践与发展,生态足迹概念逐渐得到完善,并形成独特的定义[1]。
生态足迹主要是指基于特定物质水平条件下,为该测定区域提供一定数量可供人类所消耗的资源,以及消纳他们的废弃物,而所构建的生态土地总面积,且生产土地总面积必须具备一定的生态生产性。
其中,这里所提到的生态生产性主要是指土地具备耕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等功能特性,便于人类开发与利用。另外,生态承载力可以视为与生态足迹相对应的体系内容,也可视为生态容量。一般来说,当生态承载力低于生态足迹的时候,生态往往会出现赤字现象,反之则相反。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生态足迹模型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贴合,旨在确保环境安全、合理,且在降低环境污染、节约能源方面,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值得我们推广与普及应用。
1.2生态足迹法与评价绿色建筑之间的关联性
结合生态足迹法的相关概念大致可知,生态足迹分析法比较适用于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当中。究其原因,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首先,绿色建筑的生态足迹评价可以将建设项目作为主要的衡量对象,可不必以特定区域内的人口消费情况作为主要的评价标准。可以说,评价对象具备更高的准确性特征。在实际分析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成分法”分析选定对象,主要针对建筑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各类资源进行有效开展,如可以将自然资源与能源消耗视为建设过程中的消费品,并对这些消费品进行分类与合理分析,利用统计处理法将各类消费品转化为具备生态生产性的用地面积[2]。
其次,利用总结与归纳的数据体现建设项目对于各类资源的损耗情况,直接分析建筑本身的生态足迹能力与环境承载能力。目的在于明确反映建筑与环境之间的有效联系,如是否具备协调性与相容性特点。根据实际分析得来的结果,确定当前生态足迹是呈现赤字状态还是盈余状态。并在此基础上,对实现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出具有建设价值的意见。除此之外,相关人员需要针对普通建筑的资源能耗程度,计算与衡量绿色建筑对于周围环境的实际影响。
2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绿色建筑评价研究
2.1研究对象的界定范围
建筑工程在正式建设阶段与后期使用阶段,所涉及到的指标数量众多,很容易对研究人员造成干扰影响。为进一步确保研究对象界定范围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建议研究人员在分析具体指标的时候,应该严格遵循全面性原则。所谓的全面性原则主要是指对于建筑工程整个建设阶段当中,涵盖的自然资源占用情况、环境破坏情况等指标进行合理分析,并进一步得出关于生态足迹减少的指标问题,如是否采取节能措施、节水措施等。
2.2建设阶段的生态足迹模型
建筑工程建设阶段主要以施工流程为主。一般来说,项目施工阶段对于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主要可以归咎为以下几个方面,分别为:建筑材料消耗情况、占用地情况、人工消耗情况等。其中,在模型的计算过程中,建筑材料消耗情况始终是生态足迹增量的具体指标,大体上可以作为评定生态足迹增量或者减量的主要举措。与此同时,人工消耗也属于建筑工程建设阶段的重要评价部分,必须加以重视。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人工消耗可具体分为管理人员、施工人员与技术操作人员等,不同工种之间所消耗的资源情况不尽相同。在建设施工阶段,施工人员所占据的比例较大,而其食物消耗来源较容易掌握,且占据的消耗量巨大,比较适用于生态足迹模型的计算当中。除此之外,施工机械设备占据的消耗量也不容小觑,需要研究人员加以计算。
2.3运行阶段的生态足迹减量模型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生态足迹减量可作为衡量绿色建筑本身生态足迹增长情况的重要指标。其所涉及的绝对值可大体上视为建筑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以及使用阶段的主要数值。结合实际经验来看,生态足迹减量模型主要以节地、节能、节水等方面的减量计算为主,研究人员需要仔细衡量这些方面的数值,完成生态足迹减量计算工作。其中,环保举措中的处理生活污水以及降解生活垃圾等措施,也可以视为生态足迹减量的评定方法。
2.4绿色建筑生态足迹模型的评价准则
衡量绿色建筑是否满足可持续发展需求,应该从评定建筑建设阶段与运行阶段的环境污染程度着手,分别分析当地生态系统造成的环境压力情况,评测特定区域内的生态系统是否满足环境支持范畴。一旦发现不合理情况,必须采取优化措施进行治理。首先,预测建筑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生态足迹减量值。其次,合理计算建筑建设过程中的生态足迹值。最后,分析控制单元与比较单元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评价建设及运行阶段是否造成环境污染问题,并进行记录。
结论:总而言之,实施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实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实现环境安全、资源配置合理等可持续发展要求。结合现阶段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建筑规模的不断扩大加剧了环境污染程度与资源浪费程度,不利于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为进一步规避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问题,建议相关人员可以实行生态足迹法,并作用于当前建筑体系当中,尤其是建设阶段与运行阶段当中。根据对应的计算方法,预算建筑使用过程中的生态足迹减量值,明确当前建筑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具体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生态保护措施,加强建设过程的科学性与绿色化。
参考文献
[1]张建新,王玥.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绿色建筑评价研究[J].建筑经济,2014(01):87-92.
[2]王玥.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绿色建筑评价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