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由于缺乏足够的青藏高原内部观测的地震数据,难以对地壳上地幔构造进行准确的地震体波三维层析成像。在中国西部设有412个地方地震台站,2005~2008年观测仪器全部实现了数字化,为解决地震体波层析成像的观测数据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经过收集和整理这些地方地震台2009~2015年的数字化观测数据,得到了通过青藏高原的足够地震射线和对应的走时数据,处理后在北京和美国进行了三维层析成像计算,取得了一致的结果。利用地方地震台站的数据开展青藏高原地壳地震波速度的三维层析成像研究,得到1°×1°×20 km网格的纵波三维速度结构图像,揭示了青藏高原地壳上地幔波速结构特征。三维层析成像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岩石圈地幔的速度变化很不连续,与软流圈没有连续的分界面。青藏高原软流圈内局部的高速和低速异常密集分布,与克拉通地区均匀分布的模式不同。这种软流圈内异常密集分布的模式,是新生代以来特有的大规模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的反映。成像结果发现在高原软流圈底部有一个清晰和稳定的高波速异常,它是现今特提斯洋板块的反映,纬度在28°~40°N之间。根据印度板块和特提斯洋板块的推进运动速度的估计,可以把现今特提斯洋板块构造模型沿时间轴反推回50 Ma和100 Ma以前,得到反映特提斯洋板块演化和青藏高原上地幔地质作用过程的模式。此模式说明,在50 Ma前特提斯洋板块已经俯冲到青藏高原软流圈,然后慢慢地下沉到软流圈底部。根据这个新生代青藏高原上地幔地质作用过程的反推模式,对不同时期特提斯洋板块和印度板块陆—陆俯冲前沿进行了定量的定位。这个作用过程的模式对板块构造学说以往的认识有一个重要突破:不认为所有的大洋板块都会俯冲到上地幔底部,宽度较小、俯冲速度较快的特提斯洋板块可能只俯冲到410 km的间断面之上。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杨文采,瞿辰,任浩然,黄联捷,胥颐,于常青,刘晓宇
关键词: 青藏高原,地震波,三维层析成像,软流圈异常,特提斯洋板块,动力学作用模式
来源: 地质论评 2019年03期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地质学,地球物理学
单位: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资助的基础研究项目(编号:#12120113093800)的成果~~
分类号: P315.2
DOI: 10.16509/j.georeview.2019.03.001
页码: 521-532
总页数: 12
文件大小: 2617K
下载量: 395
相关论文文献
- [1].东亚原特提斯洋(Ⅰ):南北边界和俯冲极性[J]. 岩石学报 2016(09)
- [2].北非地区特提斯洋演化特征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8(05)
- [3].跳出南海看南海——新特提斯洋闭合与南海的形成演化[J]. 岩石学报 2018(12)
- [4].东特提斯洋晚中生代—古近纪重大事件研究进展[J]. 自然杂志 2015(02)
- [5].塔什库尔干早白垩世钙碱性花岗岩成因:对中帕米尔特提斯洋演化的启示(英文)[J].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19(12)
- [6].印度-亚洲大陆碰撞过程中新特提斯洋岩石圈的命运[J]. 地球科学 2020(08)
- [7].西藏日土白垩纪酸性侵入岩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对班公湖-怒江中特提斯洋盆闭合时限的制约[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 [8].西藏安多早侏罗世火山岩岩石成因及对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俯冲消减的制约[J]. 岩石学报 2017(07)
- [9].西藏西部与班公湖特提斯洋盆俯冲相关的火成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J]. 地球化学 2009(06)
- [10].P-T事件后特提斯洋从停滞到动荡的岩石学证据[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2)
- [11].东亚原特提斯洋(Ⅱ):早古生代微陆块亲缘性与聚合[J]. 岩石学报 2016(09)
- [12].东亚原特提斯洋(Ⅲ):北秦岭韧性剪切带构造特征[J]. 岩石学报 2016(09)
- [13].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侏罗纪高镁安山质岩石对中特提斯洋演化的制约[J]. 岩石学报 2019(10)
- [14].新特提斯洋早期俯冲的岩浆岩记录及其成矿——西藏日喀则西北部花岗岩类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J]. 地质通报 2018(06)
- [15].东昆仑东段原特提斯洋俯冲的岩浆响应:来自晚震旦世锆石U-Pb年龄的证据[J]. 地球科学 2018(12)
- [16].西藏冈底斯南缘普夏洋岛的识别及其意义[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20(02)
- [17].青藏高原南羌塘荣玛晚侏罗世闪长岩: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向北俯冲产物[J]. 地质通报 2015(05)
- [18].台湾东部海域花东盆地的地质特征:位于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的新特提斯洋残余?(英文)[J]. 地球学报 2012(S1)
- [19].祁连山蛇绿岩带和原特提斯洋演化[J]. 岩石学报 2019(10)
- [20].东亚原特提斯洋(Ⅴ):北界西段陆缘属性及微陆块拼合[J]. 岩石学报 2017(06)
- [21].早侏罗世叶巴组与桑日群火山岩:特提斯洋俯冲过程中的陆缘弧与洋内弧?[J]. 岩石学报 2015(07)
- [22].西藏甲鲁朗地区叶巴组火山岩成因及其对新特提斯洋俯冲的约束[J]. 地球科学 2019(07)
- [23].特提斯地球动力学[J]. 岩石学报 2020(06)
- [24].西藏山南铜多金属勘查区成矿事件与构造响应[J]. 矿床地质 2014(S1)
- [25].甜水海地块寒武纪安山岩的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对西昆仑-喀喇昆仑造山带原特提斯洋演化的启示[J]. 岩石学报 2020(01)
- [26].青藏高原南部洋板块地质重建及科学意义[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20(01)
- [27].秦岭造山带古生代岩浆作用及地球动力学意义[J]. 地球科学 2019(12)
- [28].西藏雅鲁藏布缝合带甲查拉组:晚白垩世新特提斯洋海沟沉积?[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8(10)
- [29].西藏尼木地区双壳类化石的发现及其对相关地层的厘定[J]. 中国地质 2020(03)
- [30].东昆仑沟里地区晚奥陶世花岗闪长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原特提斯洋演化的制约[J]. 地球科学 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