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人为扰动均可导致森林地表土壤性状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到土壤有机碳周转和养分循环。然而,由于缺少全面、系统性的实验探索,目前在全球变化研究中森林土壤环境的改变导致土壤有机质的变化规律仍认识不足。该研究通过在油松林地进行酸碱性物质添加处理,研究土壤环境改变对太岳山油松林有机碳组分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为了解太岳山油松林土壤有机质的内在转化过程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每年5月份向油松林地表施用硝酸铵和碱石灰,硝酸铵施用量N0(Og/(m2·年),CK),N5(5g/(m2·年))、N10(10 g/(m2·年))、N20(20g/(m2·年))、N40(40 g/(m2·年));碱石灰施用量 H0(0g/(m2·年),CK)、H50(50 g/(m2·年))、H100(100g/(m2·年))、H200(200 g/(m2·年))、H400(400 g/(m2·年))。分别测定0~10 cm和10~20 cm 土层土壤的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活性、微生物代谢熵、可溶性糖以及土壤全氮,并分析了土壤可溶性糖与有机碳组分及微生物生态特征的相关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硝酸铵添加后,0~10 cm 土层中,N5、N10对除土壤可溶性糖之外的指标均无显著性影响,N20、N40处理后,SOC含量分别比N0降低了 23.46%,28.16%;MBC含量比N0降低了 26.13%和40.38%;DOC含量分别比N0处理增加了 51.64%和64.05%;微生物活性比N0显著增加了 45.38%,36.95%;代谢熵分别比N0上升了104.43%,135.92%,N5,N10,N20,N40处理的土壤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比N0上升了 81.67%,100.13%,127.73%171.21%。10~20 cm 土层中,除 N40处理土壤可溶性糖比N0显著增加了 81.08%,其余与N0相比无显著差异。(2)碱石灰添加后,0~10 cm 土层中,SOC与微生物活性无显著性变化;H200处理后MBC含量比H0降低了32.14%;H50,H100,H200,N400处理后DOC分别比H0 下降了 36.19%,45.74%,45.92%,44.25%;LBC 含量分别比 H0增加了 69.24%,48.05%,53.66%,64.80%;H200,N400 处理后可溶性糖分别比 H0 增加了 49.58%,102.37%。10~20 cm 土层中,各指标均未发生显著性的变化。(3)酸碱物质添加后,土壤可溶性糖与土壤有机碳、微生物生量碳、微生物活性以及微生物代谢熵之间均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陈燕
导师: 周志勇
关键词: 太岳山油松林,酸碱性物质添加,有机碳组分,土壤可溶性糖,微生物活性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农业科技
专业: 自然地理学和测绘学,农业基础科学,林业
单位: 北京林业大学
基金: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经营措施对人工林地力的影响机制,课题号:2016YFD060020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号:2015ZCQ-LX-03,林业科技创新平台运行补助项目:山西太岳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运行补助,项目号:2017,2018-LYPT-DW-153
分类号: S714.2
DOI: 10.26949/d.cnki.gblyu.2019.000456
总页数: 57
文件大小: 4669K
下载量: 62
相关论文文献
- [1].山杜英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和营养元素的垂直分布格局[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9(12)
- [2].北京市耕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分布及其影响因素[J]. 资源科学 2019(12)
- [3].采伐残余物不同处理方式对杉木幼林土壤有机碳组分和相关酶活性的影响[J]. 土壤学报 2019(06)
- [4].生态学研究性实习的设计与实践——以不同类型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矿化潜力研究为例[J]. 河南农业 2020(09)
- [5].北京城市化梯度带上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英文)[J].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2020(05)
- [6].不同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研究进展[J]. 江西农业学报 2020(08)
- [7].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有机碳矿化及酶活性影响研究[J]. 土壤通报 2020(04)
- [8].土壤有机碳模型研究进展[J]. 宜春学院学报 2019(09)
- [9].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研究进展[J]. 河南农业 2019(32)
- [10].放牧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及相关过程研究进展[J]. 草地学报 2018(02)
- [11].土壤有机碳研究进展及在农田生产中的应用[J]. 耕作与栽培 2018(02)
- [12].增温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研究综述[J]. 生态学报 2017(01)
- [13].干湿交替对土壤有机碳矿化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17(01)
- [14].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在土壤有机碳组分对土地利用的响应特征方面取得进展[J]. 干旱区地理 2017(02)
- [15].温度对太谷县农田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J]. 山西农业科学 2017(05)
- [16].天山雪岭云杉林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分异及其与森林发育的关系[J]. 山地学报 2017(03)
- [17].武陵山脉龙山段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及控制机制[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7(08)
- [18].小流域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变异特征的尺度效应研究[J]. 土壤 2014(05)
- [19].土壤有机碳及其影响因素[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5(27)
- [20].甘肃省中药材主产区陇西县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J]. 中国沙漠 2020(06)
- [21].喀斯特地区耕地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研究——以贵州省兴义市为例[J].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0(01)
- [22].西北地区典型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密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地质论评 2020(S1)
- [23].江苏沿海典型滩涂围垦区土壤有机碳时空异质性[J]. 土壤 2020(02)
- [24].秸秆还田对麦玉系统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0(08)
- [25].利用方式与成土母质对金衢盆地土壤有机碳积累及其稳定性影响的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 2020(10)
- [26].影响土壤有机碳动态变化的因素研究进展[J]. 北方果树 2019(04)
- [27].上海市林地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9(06)
- [28].1998~2017年我国森林土壤有机碳研究文献分析[J]. 绿色科技 2018(08)
- [29].施肥对土壤有机碳组分的研究进展[J]. 江西化工 2018(05)
- [30].4种植被恢复模式对贵州石漠化地区表层土壤有机碳氮的影响研究[J]. 林业资源管理 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