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旋糖苷蔗糖酶论文-韩瑨,吴正钧,徐晓芬,吴江

右旋糖苷蔗糖酶论文-韩瑨,吴正钧,徐晓芬,吴江

导读:本文包含了右旋糖苷蔗糖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右旋糖苷蔗糖酶,右旋糖苷,来源,产量优化

右旋糖苷蔗糖酶论文文献综述

韩瑨,吴正钧,徐晓芬,吴江[1](2016)在《右旋糖苷蔗糖酶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右旋糖苷蔗糖酶(dextransucrase)是一种典型的葡萄糖基转移酶,可利用蔗糖为底物合成右旋糖苷,而后者在医药、食品等领域用途广泛。从酶的来源、产量优化、制备方法和活性检测的角度总结右旋糖苷蔗糖酶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的展望。(本文来源于《食品研究与开发》期刊2016年02期)

任亮,张洪斌,胡雪芹,牛博艺[2](2014)在《基于右旋糖酐蔗糖酶转糖基作用的槲皮素葡萄糖苷的合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右旋糖酐蔗糖酶是一种以蔗糖为唯一底物,将蔗糖分子中D-葡萄糖基催化转移到受体分子上的葡萄糖基转移酶。利用右旋糖酐蔗糖酶的转糖基作用,以蔗糖为葡萄糖糖基供体,槲皮素为糖基受体,对槲皮素糖苷的酶法合成进行了探索。通过对该酶催化反应体系、催化反应条件及产物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在25°C下,右旋糖酐蔗糖酶能够在30%DMSO-70%乙酸-乙酸钙(0.02 mol/L,pH值5.4)的反应体系中催化合成一种槲皮素葡萄糖苷,在这个反应体系下,以10%的蔗糖作为糖基供体,槲皮素为糖基受体,右旋糖酐蔗糖酶活力为40 U/mL,转速为150 r/min,槲皮素糖苷的转化率最高,可达39.5%。通过质谱分析确定是一种槲皮素单糖苷,分子量为464。该研究结果为黄酮类物质的糖基化修饰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生物学杂志》期刊2014年05期)

崔虎山,黄晓静,王山,李冬梅,金清[3](2011)在《低温生产高活性右旋糖苷蔗糖酶的明串珠菌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串珠菌是异型发酵乳酸菌的一种,主要作用于蔬菜发酵食品的发酵初期,能够代谢生成CO2和多种风味化合物,是占有重要地位的发酵剂菌种之一。明串珠菌在蔗糖诱导下分泌右旋糖酐蔗糖酶,此酶分解蔗糖生成的葡萄糖基,转移到异麦芽糖等受体中生成低聚糖。为了提高蔬菜发酵食品中低聚糖生成量,实验从蔬菜发酵食品中筛选了低温生产高活性右旋糖酐蔗糖酶的明串珠菌,随后对分离菌株进行了鉴定及发酵特性研究。结果所筛选4个菌株均为肠膜明串珠菌,在低温下显示了很高的右旋糖酐蔗糖酶活性。这些明串珠菌菌株应用到发酵食品将会有助于提高发酵食品的感官质量和功能性。(本文来源于《食品科技》期刊2011年12期)

伍志权,黎春怡,麦小珊,郭诗静,黄卓烈[4](2009)在《右旋糖苷修饰酵母蔗糖酶条件的筛选及修饰酶性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低分子右旋糖苷(Dextran)为修饰剂,选用L16(45)正交试验方案,研究了不同修饰条件对酵母蔗糖酶(Yeast invertase)化学修饰效果的影响以及修饰前后酶的性质变化.结果表明,pH 5.0、20℃、反应8 h为最佳的修饰条件.与天然酶相比,修饰酶的酶比活力、糖含量、酶活力回收率分别提高56.7%、35.05%和14.61%,蛋白含量下降22.66%,氨基修饰率为39.55%.酶学性质研究表明,修饰后酶的最适pH在4.0~5.0范围内,最适温度55~60℃,在pH 3.5缓冲液中稳定性上升,在pH 6.5缓冲液中稳定性下降,在60℃缓冲液中稳定性下降.动力学研究表明,修饰后酶的Km和vm ax均上升,光谱分析表明,修饰后酶的构型构象均发生变化.(本文来源于《华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4期)

罗靳,杨雅麟,王建华[5](2007)在《肠膜明串珠菌右旋糖苷蔗糖酶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nteroides)右旋糖苷蔗糖酶结构、作用机制、基因克隆与表达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通报》期刊2007年04期)

罗靳[6](2007)在《细菌右旋糖苷蔗糖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右旋糖酐(dextran)是一种以α(1,6)糖苷键为主的葡聚糖,具水溶性,可作为代血浆、金属离子载体和抗凝结剂等,在医药、食品、饲料工业中有广泛应用。右旋糖苷蔗糖酶(EC 2.4.1.5)是一种葡萄糖蔗糖酶(又叫葡萄糖基转移酶(EC 2.4)),能催化蔗糖合成右旋糖酐。主要来源于乳酸菌属的链球菌(Streptococcus)、明串珠菌(Leuconostoc)和一些烟草植物细胞。天然菌株产酶量低,酶与粘稠的产物形成混和物,不利于酶的分离纯化,制约了酶的结构功能研究和产物的应用。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得到高表达右旋糖苷蔗糖酶的基因工程菌株,从而用于右旋糖苷蔗糖酶结构与功能的研究,为右旋糖酐的生产和应用奠定基础。本研究以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nteroides CGMCC 1.544基因组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获得了编码右旋糖苷蔗糖酶的基因,长约4.5kb,并将它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8a(+)中,进行全基因序列测序,并将重组表达载体pET28a(+)-dsrX转化到表达菌株BL21(DE3)中。SDS-PAGE分析表明重组蛋白成功表达,蛋白质分子量约为170kDa,BandScan软件分析其占菌体总蛋白的24.5%。本研究优化了重组蛋白的表达条件和SDS-PAGE电泳条件。检测到重组酶活性为8.8U/ml菌液。对重组酶的酶学性质做了研究,其最适反应条件是pH5.4、30℃和底物蔗糖浓度为10%。并将重组酶与天然酶的酶学性质做了比较,虽然重组酶在pH稳定性和热稳定性方面要差一些,但在最适反应pH值、最适反应温度和最适反应底物浓度方面几乎吻合。TLC和HPAEC分析表明重组酶所产右旋糖酐与天然右旋糖酐相同。最后对重组蛋白进行了初步的纯化,并进行了免疫印迹鉴定。(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07-05-01)

邵彦春,王建华,滕达,陈福生,杨雅麟[7](2005)在《右旋糖苷蔗糖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筛选的肠膜明串珠菌的基因组为模板,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分别扩增得到右旋糖苷蔗糖酶的基因片段dsr1和dsr2,将基因片段克隆到pUC19载体上并对基因片段组装得到完整基因序列dsrx,通过限制性酶切分析和核苷酸序列分析鉴定,dsrx的序列全长为4,566bp,编码1,522个氨基酸,与GenBank中已注册的U81374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99%,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其序列同源性达98.49%。(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通报》期刊2005年03期)

右旋糖苷蔗糖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右旋糖酐蔗糖酶是一种以蔗糖为唯一底物,将蔗糖分子中D-葡萄糖基催化转移到受体分子上的葡萄糖基转移酶。利用右旋糖酐蔗糖酶的转糖基作用,以蔗糖为葡萄糖糖基供体,槲皮素为糖基受体,对槲皮素糖苷的酶法合成进行了探索。通过对该酶催化反应体系、催化反应条件及产物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在25°C下,右旋糖酐蔗糖酶能够在30%DMSO-70%乙酸-乙酸钙(0.02 mol/L,pH值5.4)的反应体系中催化合成一种槲皮素葡萄糖苷,在这个反应体系下,以10%的蔗糖作为糖基供体,槲皮素为糖基受体,右旋糖酐蔗糖酶活力为40 U/mL,转速为150 r/min,槲皮素糖苷的转化率最高,可达39.5%。通过质谱分析确定是一种槲皮素单糖苷,分子量为464。该研究结果为黄酮类物质的糖基化修饰奠定了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右旋糖苷蔗糖酶论文参考文献

[1].韩瑨,吴正钧,徐晓芬,吴江.右旋糖苷蔗糖酶的研究进展[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6

[2].任亮,张洪斌,胡雪芹,牛博艺.基于右旋糖酐蔗糖酶转糖基作用的槲皮素葡萄糖苷的合成研究[J].生物学杂志.2014

[3].崔虎山,黄晓静,王山,李冬梅,金清.低温生产高活性右旋糖苷蔗糖酶的明串珠菌的筛选[J].食品科技.2011

[4].伍志权,黎春怡,麦小珊,郭诗静,黄卓烈.右旋糖苷修饰酵母蔗糖酶条件的筛选及修饰酶性质的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

[5].罗靳,杨雅麟,王建华.肠膜明串珠菌右旋糖苷蔗糖酶的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通报.2007

[6].罗靳.细菌右旋糖苷蔗糖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

[7].邵彦春,王建华,滕达,陈福生,杨雅麟.右旋糖苷蔗糖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序列分析[J].微生物学通报.2005

标签:;  ;  ;  ;  

右旋糖苷蔗糖酶论文-韩瑨,吴正钧,徐晓芬,吴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