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华(湖北省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北荆州434020)
【摘要】医患关系是医学伦理学的核心问题,它是全部医学的轴心,同时也是医学心理学、医学社会学、医学管理学等学科十分关注的问题,更是当前医疗界探讨的热点。正确认识医患关系,对促进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医患关系影响因素相互尊重信任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7-0042-01
和谐的医患关系,使医患双方能进行充分、平等、有效的交流,加深对疾病的正确认识,有利于最佳治疗方案的优选与实施,避免漏诊、误诊和差错。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使医患双方都易处于最佳生理、心理状况,这对激发医务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有积极的作用。同时,愉悦的心境,本身也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治疗手段,它能从整体上有效的调节和强化机体各系统的功能,达到防病治病,加快康复的目的。
1认识医患关系
当今一提到医患关系,人们很自然地想到“送红包”、“开大处方”、医患纠纷等现象上。医患双方的信任度极低,医院为医疗纠纷问题所困扰,是当前医患矛盾的主要方面,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既有技术性的问题,更有医患双方文化素质、价值观、行为规范等诸多非技术性性因素。医患关系应该是个什么样的关系?
首先,医患关系是服务被服务的关系。“医”是一种社会分工,是提供医学保健服务的社会资源,患者是合理享受医学保健服务的被服务一方,双方形成了服务与被服务关系。
其次,医患关系是利益关系。通过医学服务,医患双方各自获得自己的利益。患者通过医方的诊疗服务获得健康利益;医方付出了知识和技术服务,从而获得物质和精神利益。医方负有救治病人的义务与其享有获得报酬的权利是对等的;患者因被救治获得的健康乃至生命,与其付出的金钱虽然无法画出等号,但从整个社会的角度讲,医院与病人之间的利益是平衡的。
再次,医患关系是道德关系。医患关系是以医疗职业为基础,以道德为核心,在医疗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一种人际关系,并始终强调行医者以“德”为中心的一种人际关系。这个“德”就是把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合适,使自己和他人都有所得。许慎更明确地说:“德,外得于人,内得于己。”在我国几千年的医学发展史上,产生了一大批济世爱民的苍生大医,他们以“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之所避就”,博施济众、仁爱救人,他们对病人不论富贵贫贱,普同一等,不贪钱财,廉价行医,他们对待医术精勤不倦,不断深究医术,形成了我国优良的医德传统。对医生的考核标准,不单纯是技术考核,而且还包括医生思想品德、医疗作风和态度方面的考核,始终强调一个“德”字。
最后,医患关系是法律关系。医患关系是两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自愿结成的关系,双方都具有受到法律保护的合法权利。
从本质上讲,医患之间没有根本的厉害冲突。患者要求诊治,正是医务人员的职责;医务人员力求治愈疾病,又是医患双方的愿望。
2影响医患关系的因素
事实上,医学从来就不曾是一门纯粹的科学,而是包容人类社会各种价值观的综合体系,本质上是一门人学。它穿透人文与科技、道德生活与商业运作、世俗关注与终级关怀的各个层面,表达着人性、知识、理性的深刻关怀。[1]在现实生活中,影响医患关系的不简单是医生如何对待病人的问题,由于旧的传统观念和随着开放之机渗透进来的不健康思想的影响,以及医患双方道德水平和客观因素的制约,影响正常的医患关系。
2.1管理方面的原因
在医疗活动中,管理方面的原因有时也是影响医患关系障碍的关键环节。在医院管理内,没有按照科学管理的要求并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或者制度不全面,导致管理环节漏洞,对医务人员失去约束力。原本人与人的关系,变成了人与金钱的关系、人与机器的关系,出现了过分商业化、过分技术化的倾向。
2.2医务人员医德境界的高低影响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务人员医德的境界的高低。具有良好医德的医务人员,能够完全彻底为病人服务,时时处处把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恪尽职守,急病人之所急,痛病人之所痛,医德高尚,医患关系就处理得融洽。而服务态度差,责任心不强,无视病人应享有的权利,以施恩者自居,甚至受金钱利益的驱动,把病人置于为我所需的地位,是直接影响医患关系的因素。
2.3医疗技术水平影响医患关系
医务人员医疗技术水平的高低是直接影响医患关系的因素。精湛的医技,高尚的医德,是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的基础。为了治病,病人把自己的身心健康乃至自己的生命都托付给医生。医生肩负千钧重担,不仅有医疗责任、道德责任,还有法律责任。正如Hufeland氏医箴言所告戒的:“医生活着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别人,这是职业的性质所决定的,不要追求名誉和个人利益,而要用忘我工作来救别人,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不应怀有个人目的。”[1]在病人面前,医务工作者必须恪尽职守,急病人所急,痛病人所痛,履行自己的职责,这样医患关系能得到良好发展。在医疗活动中出现医疗差错、事故不仅会给病人带来肌体和精神上的痛苦还会给家庭带来负担,导致医患关系破裂,形成医患纠纷。
2.4医务人员的语言影响医患关系
语言既有致病又有治病的作用。俗话说:“良言出口三九暖,恶言伤人中伏寒”,医务人员良好的愿望,美好的心灵,热情的态度,诚挚的关心,都是通过语言进行表达的。语言的艺术性和科学性有助于良好的医患关系的建立。礼貌性语言、安慰性语言是沟通医患关系的桥梁,使患者感到亲切、温暖、信赖,使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患者康复。而医务人员不良言行,可能会引起患者的愤怒、烦恼、沮丧、害怕、焦虑等不良情绪,继而恶化医患关系。
2.5医务人员的心理状态影响医患关系
积极型心理状态的医务人员,会主动地尽最大努力帮助病人迅速恢复健康,对病人尽职尽责,希望得到病人的支持和合作,主动听取病人的感受和体验,使得医患关系相互信赖,关系融洽。表现性心理状态的医务人员总是想通过自己的疹疗活动,表现出自己的医疗水平,把病人置于被动消极接受治疗的地位,导致病人对他敬而远之。消极性心理状态医务人员,无事业心、无责任感,不关心病人疾苦,对病人冷漠无情,导致医患关系十分脆弱。
2.6患者方面的原因影响医患关系
影响医患关系也有一定因素在患者方面。一是患者不尊重、信任医务人员,只相信名医,高年资医生,对其他医务人员采取回避态度,致使医务人员产生反感心理,从而影响医患关系。二是患者不讲诚信隐瞒病史,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从而影响医患关系。三是患者过分挑剔或过分冷淡,使医患交往信息量不足,影响诊断的正确性和治疗效果,从而影响医患关系。
3正确认识医患关系,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道德价值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医患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由单纯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转变,有必要重塑新型医患关系。从我国社会制度上讲,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作为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思想道德基础;广大医务工作者在长期医疗活动中形成的优良传统,构成了社会主义医患关系的行为实践基础;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决定了医患双方平等相待,相互尊重的关系。因此,医患关系应以社会主义医德的基本原则为指导,以法律为准绳,建立平等相待、真诚信赖和公正的社会主义新型医患关系。
3.1明确医患双方各自的权利和义务,维护双方的正当利益。医患双方在政治、法律、人格和身心健康的权利等方面是平等的,因此在医疗活动中都应尊重双方的正当权益,用法律法规界定双方的行为,因为“没有权利的保障,医患双方都是弱者”履行告知义务,尊重患者的选择,是构建新型医患关系的重要方面。
3.2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建立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关系,是医德、职业责任感和病人的权利的体现。解决医患矛盾,医生必须理解重视患者承受的病痛、承受的经济压力,做到尊重病人人格,维护病人权利,能用青霉素就不要用先锋霉素。患者也应理解医疗工作是高科技、高风险,是不等价的服务行业,应尊重医务人员的劳动,全面如实地向医务人员陈述病史和症状。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但医务人员起主导作用。
3.3加强社会的舆论导向作用,良好的舆论环境是正常的医患关系的助力器。新闻媒体是联系医患双方一个“重要桥梁”,新闻媒体应本着客观、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社会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和评价医务人员,并且有义务协助医疗系统宣传普及医学知识,发挥其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
医院是社会道德的窗口,是社会文明程度的具体体现。和谐的医患关系使病人及其亲友切身感到社会温暖,使医务人员在精神上受到鼓舞,道德上受到陶冶;有利于促进人们在各自的职业活动中建立融洽的道德关系,形成良好的道德秩序,从而推动整个社会文明和进步。
总之,医患关系以诚信为基础,互相平等,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配合是维系良好医患关系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把医学推向思想的火山口[J].新华文摘,1998,12期.
[2]萧家炳.医学伦理学概论[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3]我们需要一场病人权利运动[J].新华文摘,199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