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无线电同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复合谐振,Double-D线圈结构,能量调制型通信,注入式通信
无线电同步论文文献综述
张敬阳[1](2019)在《基于复合谐振的无线电能与信息同步传输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无线电能传输技术作为一种新型供电方式,因其安全、便捷、美观等独特优势,在消费电子、家用电器、特种应用等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作为一种新型技术,其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在多数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应用中,不仅需要传输电能,还需要传输信息以实现输出电压反馈控制、负载检测、状态监控、多控制器同步协调等功能,从而保证电能传输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同时,无线电能传输设备在使用时,系统传输功率与效率会随耦合机构间的相对位移而发生波动,影响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与高效性。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构建了基于Double-D型耦合机构及LCC谐振拓扑的无线电能与信息同步传输系统,系统主要由电能传输系统与信息传输系统两部分构成。在电能传输系统的构建中,本文主要论述了系统主要组成部分的分析方法以及对系统的传输特性分析。文中对于耦合机构采用互感等效模型进行分析,对于逆变源与整流滤波电路分别采用基波分析法及交直流阻抗变换进行简化分析,并对LCC谐振拓扑给出参数计算公式及基本传输特性分析。在对于系统传输特性的具体分析中,主要论述了采用LCC谐振拓扑电能传输系统的传输特性。LCC谐振拓扑具有多种设计方式,本文依据原边与副边谐振频点的对应关系,从对称与非对称两个角度对双边LCC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传输特性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在信息传输系统的构建中,本文主要提出了一种可实现半双工通信功能的改进型注入式通信技术以及分析了能量调制型FSK单工通信技术可实现性。针对电能传输系统中耦合机构采用的偏移适应性更强的Double-D型线圈结构,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注入式通信技术,实现了电能和信息的同步传输。该方法巧妙利用了Double-D型耦合机构的特点,将调制得到的OOK通信信号通过耦合变压器加载到等效为并联的两个D型发射线圈两端,信号能够基本无损地传输到通信接收端,提高了通信系统的传输效率和抗偏移能力;与传统的注入式通信方法相比,由于不需要增加额外的阻波器或电感器,提高了电能传输效率;利用双边LCC补偿网络品质因数较高、选频能力较强的特点,有效降低了逆变和整流环节产生的高次谐波对通信信号传输的影响;同时由于采用对称拓扑设计,实现了半双工通信功能。为了实现全双工通信功能,针对电能传输系统中谐振拓扑采用LCC结构,本文论述了能量调制型FSK单工通信技术的可实现性。双边LCC谐振补偿网络在一定的参数设计下,具备多个传输特性一致的工作频率,可以在不影响电能传输稳定性的前提下,较好地实现能量调制型FSK通信。能量调制型FSK通信技术与改进型注入式通信技术相互之间干扰较小,可以同时正常工作,即可以完成系统的全双工通信功能。最后为验证本文理论的正确性,搭建了信息与电能同步传输实验系统,分别从电能传输特性、改进型注入式半双工通信、能量调制型FSK单工通信、全双工通信、交叉干扰等方面开展相关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实现了150W功率传输,电能传输DC-DC效率为90%;系统具备全双工通信功能,改进型注入式半双工通信系统传输速率为60kbps,通信链路损耗仅为42mW,电能传输与信息传输的相互影响很小;能量调制型FSK单工通信系统传输速率为6kbps,基本不会造成电能传输的波动。(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吴怡萱[2](2019)在《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同步整流及调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使人们摆脱了有线供电带来的困扰,实现了电能的无线传输,其应用范围日益广泛,系统的传输效率和功率也成为人们重点研究的内容。基于此,论文针对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设计了一种调压方案及相应的闭环控制策略,在提高系统传输性能的基础上实现负载调压功能。对系统的谐振网络进行对比、分析和参数设计,探究不同的基础参数对系统传输性能造成的影响。为提高系统的传输性能,采用了双电感电压驱动型整流电路,由于谐振网络为LC-LC串联结构,在接收侧需对谐振电容的结构及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分析不同的电容拆分比对接收侧整流电路造成的影响,选择合适拆分比以减小整流部分输入电流的缺口,使电路达到较为理想的运行状态;对接收侧的电路进行同步整流,提高系统的传输效率。针对系统调压方案的设计,在同步整流的基础上,对接收侧开关管进行控制,与传统调压方式相比,该控制策略减小了系统产生的损耗。接收侧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外设参考电压相比较,得到驱动整流侧开关管的PWM波,通过调节外设的参考电压从而改变驱动开关管PWM波的占空比,继而调节开关管的导通时间,使电路的工作状态发生改变,达到调压的效果。在负载波动的情况下,为使电路的输出电压稳定,设计了一种闭环控制策略,从而得到需求的输出电压值,该控制策略无需与发射端连接,提高了系统传输的可靠性。设计了硬件电路,通过实验证实了该电路拓扑在同步整流的情况下可以提高系统的传输效率;通过控制接收侧开关管导通的时间,可实现负载输出电压的调节;在不同的工况下,通过闭环控制可维持输出电压的稳定,验证调压方案和闭环控制策略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3](2019)在《SiTime面向全球无线网络交付用于5G无线电同步的时钟产品》一文中研究指出SiTime交付量产型105℃Elite Platform?MEMS Super-TCXOs?,用于对运行在恶劣环境下的5G和4G+无线电进行同步SiTime技术能够在电线杆、建筑物、路灯柱上更密集地部署更加小巧的无线电设备,同时保持网络服务质量MEMS硅时钟系统解决方案市场领先者SiTime公司宣布量产其获奖产品Elite Platform温度补偿型振荡器(TCXO)。该产品能够在105℃下保持高稳定性和动态(本文来源于《世界电子元器件》期刊2019年05期)
刘飞飞,郭波超,任舒琪,朱杨林[4](2019)在《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与信号同步传输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存在信号传递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载波的数字信号传递方法。通过耦合模理论对系统建模,对电能与信号同步传输特性和效率进行分析。使用可调稳压电路对发射端电压调幅调制,拾取端借助耦合机构对能量进行收集,并利用电压比较电路对信号复原。结果表明:在不更改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拓扑结构的条件下实现携能通信,组建实验平台验证本文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12期)
朱望纯,张文博,高海英[5](2019)在《无线电静默下数据链端机的时间同步守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无线电静默的情况下所有数据链端机无法进行往返校时,这会导致端机间时间同步精度的降低。国内外普遍使用卡尔曼滤波的方法来实现守时优化,但当模型建立不准确时,容易出现滤波发散的现象。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卡尔曼滤波算法,在自适应渐消卡尔曼滤波渐消因子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将其与奇异点剔除技术相结合来防止滤波的发散。该方法计算过程比较简单,满足工程所需的实时性要求。多次仿真实验证明数据链端机可以满足10 m测距所要求的33 ns以内的时间同步精度要求,使得数据链端机在静默结束后可以完成更高要求的任务。(本文来源于《电讯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林武[6](2018)在《基于梯形波电流的无线电能与信号同步传输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无线电能传输技术是现代电能传输领域的热门之一,在许多领域出现了商品化的应用,展示了其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在一些特定的应用中,不仅需要无线电能的传输,还需要传输信号以实现发射端与接收端之间的通信。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基于梯形波电流的无线电能与信号同步传输系统,利用梯形波中的基波分量和谐波分量分别传递能量和通信信号。本文首先以互感模型为基础,研究了传统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介绍了其基本组成、电路原理以及基本公式,研究了初级电路与次级电路的主要纽带:反射阻抗,并提出如何通过反射阻抗来匹配电路参数,提高电能传输效率。然后在无线电能传输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利用谐波通信的无线电能与信号同步传输方案。通过对梯形波电流进行傅里叶级数分解,建立了系统的等效电路模型。通过定义叁角化率,可以定量分析不同形状的梯形波电流对基波和各次谐波分量的具体影响,同时还比较了电流峰值相同的梯形波与叁角波的无线电能传输能力。本文采用了新颖的梯形波叁角化率通信调制方法,当系统不需要通信时,可全面抑制3次谐波分量;需要通信时,通过改变梯形波电流叁角化率对谐波分量进行实时动态控制。分析了通信线圈的电压包络线特性,通过具体计算给出了系统工作点选择的依据。最后基于系统的等效电路模型与通信功能调制解调策略,搭建硬件实验平台。实验证明本文所采用的方法可有效地减少EMI噪声,通信功能对电能传输影响很小,实现了负载条件与通信功能的准解耦控制。(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8-11-14)
李晓艳,华翔,张勇[7](2018)在《认知无线电网络同步交会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次用户间以交会的方式共享动态的频谱资源是目前认知无线电频谱共享问题的解决方法之一。论文针对网络中次用户时钟同步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请求集理论的同步交会算法。在该算法中,次用户的跳频序列仅由其感知到的可用信道决定,而不关心其他次用户是否感知到相同的可用信道集合,且该算法对于网络中总的信道数量也没有任何要求。仿真结果表明,论文的同步交会算法在保证有共同可用信道的任意两个次用户之间能够实现交会的前提下,具有较短的平均交会时间。(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与数字工程》期刊2018年07期)
刘晓胜,顾轩溥,姚友素,徐殿国[8](2018)在《基于电容调制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信号电能同步传输》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改变补偿电容的方法对信号进行电容调制,通过人为影响补偿谐振腔的工作状态,使得线圈两端电压出现一定规律变化,再经过降压分压、检波、滤波、比较等一系列信号处理环节,还原发送的信息。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设计合理,可以正确地发送和提取相关信号,并对电能传输的影响较小,实现了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信号与电能的同步传输。(本文来源于《电力自动化设备》期刊2018年03期)
汤璘,刘俊霞,赵丽,齐兴斌[9](2017)在《基于M&S模型的分布式认知无线电网络时间同步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分布式认知无线电网络(DCRN)中节点时间同步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M&S同步模型的节点协作式时间同步机制。首先,选定的主用户(PU)通过控制信道将其空闲频谱列表广播到邻居节点,以确定节点对之间的可用公共信道;然后,邻居节点以该PU节点为参考,在公共信道上发送同步信息,并通过M&S同步模型调整内部计时器,从而实现时钟同步;经过多次迭代,最终实现全网时间同步。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实现DCRN的时间同步,同时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和较低的开销。(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科学》期刊2017年12期)
白啸东,高艳峰[10](2017)在《无线电能与信号同步传输系统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感应耦合电能传输(CPT)系统中的信号传输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能量通道的数字信号传输方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将高频的信号加载到能量波形从而实现对数字信号进行调幅调制,电能接收端在通过功率调节单元接收到电能的同时,可以提取调制信号特征最终进行进行信号复原,在不改变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主电路拓扑结构的情况下,实现了数字信号的传输。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2017机械设计国际会议暨第19届机械设计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7-10-13)
无线电同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使人们摆脱了有线供电带来的困扰,实现了电能的无线传输,其应用范围日益广泛,系统的传输效率和功率也成为人们重点研究的内容。基于此,论文针对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设计了一种调压方案及相应的闭环控制策略,在提高系统传输性能的基础上实现负载调压功能。对系统的谐振网络进行对比、分析和参数设计,探究不同的基础参数对系统传输性能造成的影响。为提高系统的传输性能,采用了双电感电压驱动型整流电路,由于谐振网络为LC-LC串联结构,在接收侧需对谐振电容的结构及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分析不同的电容拆分比对接收侧整流电路造成的影响,选择合适拆分比以减小整流部分输入电流的缺口,使电路达到较为理想的运行状态;对接收侧的电路进行同步整流,提高系统的传输效率。针对系统调压方案的设计,在同步整流的基础上,对接收侧开关管进行控制,与传统调压方式相比,该控制策略减小了系统产生的损耗。接收侧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外设参考电压相比较,得到驱动整流侧开关管的PWM波,通过调节外设的参考电压从而改变驱动开关管PWM波的占空比,继而调节开关管的导通时间,使电路的工作状态发生改变,达到调压的效果。在负载波动的情况下,为使电路的输出电压稳定,设计了一种闭环控制策略,从而得到需求的输出电压值,该控制策略无需与发射端连接,提高了系统传输的可靠性。设计了硬件电路,通过实验证实了该电路拓扑在同步整流的情况下可以提高系统的传输效率;通过控制接收侧开关管导通的时间,可实现负载输出电压的调节;在不同的工况下,通过闭环控制可维持输出电压的稳定,验证调压方案和闭环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无线电同步论文参考文献
[1].张敬阳.基于复合谐振的无线电能与信息同步传输系统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2].吴怡萱.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同步整流及调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3]..SiTime面向全球无线网络交付用于5G无线电同步的时钟产品[J].世界电子元器件.2019
[4].刘飞飞,郭波超,任舒琪,朱杨林.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与信号同步传输技术[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5].朱望纯,张文博,高海英.无线电静默下数据链端机的时间同步守时优化[J].电讯技术.2019
[6].林武.基于梯形波电流的无线电能与信号同步传输技术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8
[7].李晓艳,华翔,张勇.认知无线电网络同步交会算法研究[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8
[8].刘晓胜,顾轩溥,姚友素,徐殿国.基于电容调制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信号电能同步传输[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8
[9].汤璘,刘俊霞,赵丽,齐兴斌.基于M&S模型的分布式认知无线电网络时间同步机制[J].计算机科学.2017
[10].白啸东,高艳峰.无线电能与信号同步传输系统设计与实现[C].2017机械设计国际会议暨第19届机械设计学术年会论文集.2017
标签:复合谐振; Double-D线圈结构; 能量调制型通信; 注入式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