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磨机理论文_夏鑫,李妍,蔺建民

导读:本文包含了抗磨机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机理,磨损,润滑脂,添加剂,摩擦,粉体,性能。

抗磨机理论文文献综述

夏鑫,李妍,蔺建民[1](2019)在《低硫柴油抗磨剂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几种柴油抗磨剂,简述了抗磨剂作用机理的研究方法,详述了抗磨剂成膜及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包括吸附润滑膜、氧化反应膜和摩擦聚合物膜。最后对柴油抗磨剂作用机理的发展方向提出展望。(本文来源于《精细石油化工》期刊2019年05期)

曹磊[2](2019)在《TC4钛合金表面硬质薄膜的制备及腐蚀磨损和减摩抗磨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临床医学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医疗水平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这就要求钛合金用人工关节在人体体液的复杂环境下使用时具有更久的服役寿命和更高的运转稳定性。另一方面,在汽车向轻量化、环保、节能方向发展的今天,钛合金无疑是最具有潜质的汽车发动机关键零部件用材料。然而,不得不指出的是,目前钛合金在工业中多以结构性材料使用,除了本身价格较为昂贵、成形性不好及焊接性能差等缺点外,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在于钛合金表现出较差的摩擦学性能,严重限制了钛合金作为机器关键运动部件的应用。对钛合金进行表面改性处理能够有效改善其在人体体液及油润滑下的摩擦学性能,延长使用寿命,提高钛合金用零部件运行的可靠性。基于此,本文在钛合金表面制备了热氧化层和类金刚石(DLC)膜,并将两者有机结合构筑双层复合薄膜,研究了薄膜的耐腐蚀磨损性能和润滑性能,探讨了减摩、抗磨机理。论文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表面沉积的Cr/CrC/DLC梯度过渡薄膜体系能够明显改善TC4钛合金在模拟人工体液中的耐腐蚀磨损性能,其中高C_2H_2流量制备的Cr/CrC(40)/DLC薄膜体系,其CrC过渡层由柱状晶结构转变为非晶/纳米晶结构,提高了过渡层的硬度,降低了薄膜的内应力,增强了膜基结合强度。同时,CrC的非晶/纳米晶结构具有更多的晶界,可以有效抑制摩擦过程中裂纹的萌生与扩散,延迟腐蚀介质对TC4钛合金基底的侵蚀,因此表现出优异的耐腐蚀磨损性能。(2)研究了热氧化处理温度及时间两个参数对TC4钛合金样品表面氧化膜的结构及耐腐蚀磨损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在模拟人工体液中,热氧化后样品的耐腐蚀和耐腐蚀磨损性能并不随着热氧化温度的升高及热氧化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在本研究所涉及的温度及时间范围内,经700~oC和5h热氧化处理得到的样品具有更优的表面硬度、更致密的膜结构和更好的膜基结合性能,在模拟人工体液中呈现最优的耐腐蚀和耐腐蚀磨损性能。(3)分别采用浸渍涂覆和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热氧化处理后TC4钛合金氧化层表面沉积了聚四氟乙烯(PTFE)和DLC薄膜,得到了双层复合薄膜体系。涂覆的表层薄膜一方面封闭了氧化物薄膜的缺陷,有效提高了涂层的致密度,其本身良好的疏水性阻止了腐蚀性离子与基底的接触,提高了耐腐蚀性能;另一方面,表层薄膜具有良好的润滑性能。因此,相比于单纯热氧化处理样品,双层复合薄膜在模拟人工体液中耐腐蚀和耐腐蚀磨损性能得到了显着的提高。(4)在全合成机油润滑条件下,热氧化处理的TC4钛合金样品表面形成的TiO_2层提高了表面硬度,减小了粘着磨损,改善了表面润湿性,同时促进了润滑油中抗磨添加剂在表面发生摩擦化学反应生成具有减摩耐磨性能的磷酸盐边界膜,因此表现出良好的摩擦学性能。(5)率先提出一种利用热氧化处理的TC4钛合金表面TiO_2层本身的光催化性能在摩擦过程中催化降解润滑油分子在接触区原位构筑DLC薄膜而起到减摩、耐磨性能的润滑设计思想,系统考察了聚?烯烃(PAO6)分子在TiO_2表面降解生成DLC的减摩、耐磨机理。(本文来源于《青岛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孙魏[3](2019)在《氧化铝PTFE转移膜多界面涨落行为与抗磨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固体润滑材料是航天机械工程中的重要研究方向,在使用纳米金属氧化物作为填料后,作为自润滑材料的聚合物抗磨损性能得到增强(k~10~-77 mm~3/Nm)。因转移膜对复合材料和金属摩擦界面提供了保护,但即使在稳态磨损下,两摩擦界面仍然存在磨损,其中金属基底的磨损量化研究更是少有人进行。本文借助研究纳米氧化铝PTFE的复合材料与不锈钢的摩擦磨损模型,对摩擦界面的磨损、转移膜界面的体积涨落进行量化分析,结合界面的物化信息建立摩擦界面的数学模型。实验设计上,利用自制的摩擦磨损试验装置和“条纹测试法”,制备多种周期下的磨损表面;采用二维、叁维轮廓仪、SEM(场发射扫描电镜)进行界面行为的测量和纪录;使用接触角测量仪、傅氏转换红外线光谱分析记录转移膜的物理化学变化等。通过分析金属基底的磨损数据后,发现金属界面磨损与转移膜覆盖率呈极强的线性关系(R~2=0.91)。使用混合磨损模型对磨损模型进行拟合,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揭示了干摩擦情况下聚合物对金属基底表面的粘着磨损与疲劳磨损的共存关系。进一步我们通过碎屑行为收集,对整体磨屑体积和数量进行建立物理数学模型,使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对碎屑和接触界面进行表面能赋值,通过模型计算最终获得已知摩擦界面物化信息情况下,未来短期内复合材料磨损率、转移膜增长率。通过和实验数据对比,我们发现该模型的部分结果与实验数据匹配良好,并分析了其应用场景的局限。通过这一模型建立,我们对整个纳米氧化铝PTFE减磨机理和转移膜涨落行为有了更深层的理解。(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9-05-01)

林佳洋,陈炳耀,杨善杰[4](2019)在《极压抗磨添加剂的类型及作用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概述极压抗磨添加剂的反应机制,对各种极压抗磨添加剂进行简要的介绍和比较,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概述。(本文来源于《轻工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余若其[5](2018)在《添加改性MoS_2/TiO_2润滑油减摩抗磨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煤炭开采中,截割部传动齿轮是采煤机最容易产生故障的部位,其失效问题日渐成为采煤设备机械化、现代化研究的关键。开展采煤机低速重载传动齿轮润滑机理研究,在润滑油中加入具有减摩抗磨性能的纳米润滑油添加剂,对于改善采煤机齿轮润滑性能、防止齿面的早期摩擦疲劳失效、延长齿轮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用传统纳米润滑油添加剂MoS2与TiO2,通过L16(45)的正交试验和两次改进试验,得出最佳改性剂组合及配比,即使用硅烷偶联剂KH-560和表面活性剂Span-80,通过高能球磨方法进行改性。改性极大程度地降低纳米颗粒的团聚趋势,提高其亲油性,获得分散性好的MoS2/TiO2改性粉体。通过多组试验对其摩擦学性能进行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对获得的MoS2/TiO2改性粉体进行润湿性测试,发现其由改性前亲油亲水转变为改性后亲油疏水,且亲油性较改性前有明显提高。从粉体的微观形貌可以看出,改性前的MoS2与TiO2各自团聚,改性后TiO2可以很好地分散在MoS2层片间,几乎没有团聚趋势。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表明MoS2/TiO2改性粉体表面包覆着大量的Span-80和少量KH-560。(2)将MoS2/TiO2改性粉体作为固态润滑剂使用发现,含有MoS2/TiO2改性粉体摩擦副的磨损程度较纯干摩擦条件有明显降低。纳米颗粒对试样表面的凸峰起到了打磨抛光的作用,同时纳米颗粒在摩擦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可以起到保护作用的耐磨反应膜,使MoS2/TiO2改性粉体作为固态润滑剂可以有效减轻摩擦副磨损程度。(3)MoS2/TiO2改性粉体在液态石蜡、DOS和PAO叁种不同的合成基础油中均能起到良好的减摩抗磨的作用。对于PAO,当负载增加到一定值时,纳米颗粒的加入将不再起到减摩抗磨作用,甚至加剧了磨损。MoS2/TiO2改性粉体的加入均不同程度提高润滑介质的最大无卡咬负荷。(4)润滑介质的粘度对试验有很大影响,当润滑介质粘度低时润滑状态差,但纳米颗粒对低粘度润滑介质的润滑性能改善更明显。纳米颗粒的作用机理是:MoS2在摩擦副表面沉积、吸附,形成一层物理吸附膜,球状TiO2起到轴承作用,将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之后纳米颗粒在高负载的不断作用下挤压变平,修复并平整表面,在摩擦副间形成一个新的滑动面,减少金属表面的直接接触,从而起到减摩抗磨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8-05-01)

罗西希[6](2018)在《激光熔覆铁铝基涂层的制备及其增韧和抗磨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Fe-Al金属间化合物,具有价格低廉、抗氧化、耐硫化腐蚀性能优异和比强度高等优势,可作为新一代的中高温结构材料,应用于化工、交通、机械和能源等众多领域中。然而,室温脆性大的缺点限制了其作为块材的加工成型,成为制约其实用化的关键问题和主要难题。本论文提出了在普通钢材表面制备Fe-Al涂层以及对涂层进行增韧改性的设计思路,以企实现有效规避Fe-Al金属间化合物存在的室温脆性大难以成型加工的缺点,充分发挥其耐磨损、抗氧化、耐腐蚀等优点的目的。采用新型表面技术———激光熔覆,在45#钢表面制备具有高结合力的铁铝基涂层,以及利用原位自生成Al_2O_3纳米颗粒和Cr合金化两种方式增韧改性Fe-Al涂层,降低涂层中裂纹萌生的可能性,且阻碍其扩展,促进位错交滑移。这不仅可充分发挥激光熔覆技术高效、易操作且变形小的优势,而且可在廉价基材表面形成与其具有良好界面相容性、综合力学性能和耐磨性优异的铁铝基涂层,对于拓宽Fe-Al金属间化合物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显着的经济效益。本文首先根据Fe-Al相图,结合激光熔覆技术特点,设计并确定金属粉体比例为Fe:Al=71:29 at%;并从推广应用角度着眼,选用高效、易操作的机械合金化技术制备前驱粉体。重点围绕球磨时间对Fe-Al粉体以及与之对应激光熔覆层的物相、形貌和组织的影响进行系统研究,提出球磨过程中Fe-Al粉体组织形态演变机制,以及在高能激光作用下粉体反应扩散模型。结果表明,球磨时间通过影响粉体冷焊和破碎机制,以及原子互扩散速度,实现改变粉体形貌、粒度分布和合金化程度;继而使得粉体对激光的吸收率、熔液流动性以及凝固成形件的组织产生差异。随粉体球磨时间延长,可实现颗粒细化、表面能增加、促进原子互扩散的目的,所形成的粉体物相为Fe(Al)固溶体。当达到理想球磨时间20h时,所得前驱粉体的晶粒尺寸为7.7692nm,平均颗粒尺寸D_(50)为1.13μm,相对比表面积达到2016m~2/kg,其尺寸分布最窄,此时粉体碎化和冷焊达到最佳动态平衡状态。此时Al在Fe中的固溶度达到近似饱和状态(28.2at%)。采用该粉体经激光熔覆扫描后形成Fe-Al涂层的物相以B_2型Fe_3Al为主,还有一定量有序DO_3型Fe_3Al。该熔覆层表面质量最佳,无“收缩球化”和开裂等缺陷。并与基材45#钢为冶金结合,其凝固组织沿截面方向由表及里按等轴树枝晶→柱状树枝晶→胞状晶逐渐演变,其中等轴晶比例较大,且枝晶较细。但若继续延长球磨时间,则造成粉体再次团聚和晶粒再长大,继而使得与之对应Fe-Al涂层表面存在裂纹,且凝固组织中枝晶粗化等现象发生。研究了前驱粉体球磨时间对Fe-Al激光熔覆层力学性能和耐磨性的影响规律。总体而言,当且仅当粉体球磨时间为20h时所对应Fe-Al涂层具有较理想的力学性能和耐磨性。其表面平均显微硬度值为527.2HV_(0.1),抵抗塑性变形功为0.677×10~(-9)J。说明在此条件下所得Fe-Al涂层具有较高的硬度和一定的回弹性,这对于提高涂层在室温和高温(400℃)下的耐磨性是有利的。另外,本文针对Fe-Al涂层室温脆性大的问题,首次提出采用煅烧技术,在具有高活性和大畸变能的Fe-Al球磨粉体外表面原位生成Al_2O_3颗粒的方法;再利用纳米颗粒增韧,提高Fe-Al激光熔覆层塑、韧性。首次揭示了煅烧温度对前驱体原位生成Al_2O_3粒径以及与之对应Al_2O_3/Fe-Al复合涂层中物相、组织分布的影响规律,探讨增强相分布形态与涂层冶金缺陷的内在联系,重点研究熔池非平衡冶金凝固过程、增强相颗粒与基体相传热传质过程,实现对粉体“控形”和涂层“控性”的统一。研究结果表明,煅烧温度直接影响球磨粉体外表面原位生成的Al_2O_3颗粒的粒径及含量,继而影响复合涂层中增强相Al_2O_3对基体相Fe_3Al的增韧补强效果。当煅烧温度升高至850℃时,原位生成Al_2O_3颗粒粒径达纳米级(50~100nm),其所对应Al_2O_3/Fe-Al复合涂层中Al_2O_3弥散分布于凝固组织中,抑制晶粒长大、细化组织。然而过高的煅烧温度导致原位生成的Al_2O_3过度生长至亚微米级(500nm~1μm),不仅造成前驱粉体发生“硬团聚”现象,而且导致涂层中增强相与基体相润湿性差,且在界面处存在裂纹等缺陷。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原位生成Al_2O_3粒径和含量对Fe-Al激光熔覆层力学性能和耐磨性影响规律,通过试验证明纳米级(50~100nm)Al_2O_3颗粒可通过阻碍裂纹萌生和扩展,明显改善涂层的塑、韧性,使其显微硬度提高至651.9HV_(0.1),抵抗塑性变形功减小至0.451×10~(-9)J。并且由于纳米颗粒的钉扎强化作用,降低了涂层在室温下的磨粒磨损;加之,Al_2O_3“微滚珠”的自润滑作用,使涂层在高温下也具有减摩耐磨优势。总结提出:Al_2O_3纳米颗粒增韧Fe-Al涂层机制实为弥散强化、细晶强化、桥联增韧以及减缓环境氢脆等多种方式的耦合效应。除纳米颗粒增韧外,本论文研究Cr合金化增韧改性Fe-Al激光熔覆层技术,确定Cr理想固溶量为5at%。并结合理论计算结果,从电子结构、成键特性、位错滑移等多角度综合分析Cr增韧Fe-Al涂层机制,提出Cr通过改变Fe_3Al中电荷密度、原子键,改善晶界结构以及降低反相畴界能,提高塑性和韧性。结果表明,Fe-Al-Cr激光熔覆层的物相组成以Fe_3Al(Cr)为主,其凝固组织具有较高的致密度和力学性能,保证了其在室温和高温下均具有较好的耐磨性。然而,若Cr过量至7.5at%,超过Fe_3Al的最大固溶度,则形成Cr_2Al硬质相。这不仅造成凝固组织的粗化和偏析,而且严重影响Fe-Al涂层的力学性能和耐磨性的提高。(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8-03-01)

张东,杨淑燕,郭峰[7](2018)在《离子液体和ZDDP添加剂的减摩抗磨性及成膜机理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顺应当前尽可能选用低黏度润滑油而满足节能减排的要求,进一步探讨离子液体作添加剂时的摩擦润滑机理。方法选用低黏度的聚α烯烃(PAO-4和PAO-8)为基础油,以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DDP)和季膦盐油酸离子液体(IL)为添加剂,在四球试验机上分别测量了40、100℃下的摩擦系数,并对比磨斑直径,对磨损表面进行SEM和EDS分析。利用轮廓仪对磨斑表面进行叁维扫描,并分析其表面粗糙度。结果与基础油对比,离子液体有效降低了摩擦系数,而传统添加剂ZDDP则导致摩擦系数上升。在部分工况,尤其是高温环境下,离子液体和ZDDP均可有效降低磨损。EDS和表面粗糙度结果可推断:ZDDP和IL在摩擦表面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摩擦反应膜。结论离子液体可以明显改善基础油的摩擦学性能。ZDDP和IL产生的不同摩擦膜引起了摩擦性能的不同,二者的成膜机理值得进一步探讨。(本文来源于《表面技术》期刊2018年02期)

席翔,夏延秋,曹正锋[8](2017)在《蒙脱石作为润滑脂添加剂的减摩抗磨性能及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高速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载流和无载流条件下蒙脱石作为添加剂在复合锂基润滑脂中的摩擦学性能,用高倍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能谱分析仪对试块磨斑表面进行表征,探讨了其减摩抗磨及自修复机理。结果表明:蒙脱石的加入很好地改善了复合锂基润滑脂的减摩抗磨性能,并具有一定的自修复功能。在无载流条件下,当无机蒙脱石的添加量为1.6%时,其摩擦因数和磨痕宽度分别比基础脂降低约12.6%和38%。这是由于其摩擦化学作用在磨损表面生成具有良好减摩抗磨性能的自修复层。自修复层表面较为光滑平整且具有多孔状特征,主要由Fe、Mg、Al等元素构成,有效地降低了摩擦磨损。在载流条件下,自修复层能减轻电弧对摩擦接触面的侵蚀。(本文来源于《硅酸盐学报》期刊2017年08期)

李硕[9](2017)在《锌—镁—铝类水滑石及其煅烧产物摩擦性能与减摩抗磨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类水滑石化合物具有典型层状结构,层板组成元素种类多样,层间阴离子具有可置换性,广泛应用于催化、离子交换、吸附等领域。剪切力作用下,类水滑石层间相对滑动,作为极压抗磨修复材料具有独特优势。本文系统评价了镁铝类水滑石、锌铝类水滑石和锌镁铝类水滑石在四球摩擦试验、销-块摩擦试验(往复运动式)和销-盘摩擦试验(单向旋转式)等中的摩擦性能,创新性开展了叁种类水滑石煅烧产物的摩擦行为研究,对比了类水滑石与传统极压抗磨剂石墨和二硫化钼的减摩抗磨性能。采用X射线粉晶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俄歇电子能谱等表征手段,对类水滑石及其煅烧产物的成分、结构和微观形貌等进行了系统分析,深入研究了摩擦副表面成分及其变化规律,对减摩和抗磨机理进行了讨论,取得如下主要成果:镁铝类水滑石1000 oC煅烧产物、锌铝类水滑石及其850 oC煅烧产物抗磨损性能优异,减小磨斑直径均达到18%以上。锌镁铝类水滑石最佳添加量为0.5wt%,在高载荷(200 N~400 N)和适宜转速下减摩和抗磨效果显着。与传统固体极压抗磨添加剂石墨和二硫化钼相比,在特定试验条件下,类水滑石的抗磨损性能更为优异,与其较石墨和二硫化钼具有更高硬度和强度有关。销-块摩擦试验中,类水滑石的摩擦性能受载荷影响。类水滑石磨损表面含有ZnO(或MgO),ZnS,多种铁氧化物和含铁有机化合物,含碳氧键的有机物和石墨等,未见Al元素,表面氧化程度高,碳含量低。锌铝类水滑石和锌镁铝类水滑石与ZDDP协同作用,提高表面Zn含量。类水滑石煅烧产物促进Zn元素沉积于磨损表面,抗磨损性能显着,表面平整光滑区域Zn(或Mg)和O分布密集,Fe和C含量则降低,磨痕凹槽处C元素沉积。类水滑石及其煅烧产物减摩抗磨机理相近互通,即自修复保护膜理论,保护膜由上至下大致分为“富碳层”、“富氧层”和“过渡层”,厚度约100~200 nm。Zn和Mg在“富氧层”内均匀分布。类水滑石吸附于磨损表面,在剪切力下层板相对滑动,释放活性氧。纳米颗粒填补表面微裂纹。物理和摩擦化学等作用下,类水滑石在金属表面形成保护膜,起到减摩抗磨效果。类水滑石煅烧产物抗磨损性能优异,与其原位相变产物尖晶石的颗粒支撑和机械抛光作用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7-06-01)

杜鹏飞,陈国需,宋世远,史永刚,程鹏[10](2016)在《铈掺杂白云母复合粉体的制备及其减摩抗磨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机械力固相化学反应法制备了稀土铈掺杂白云母(Muscovite,MC)的复合粉体(Ce-MC),表征了粉体的微观形貌、晶体结构、元素组成和粒径分布。利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比较了MC和Ce-MC作为润滑脂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对磨损表面进行了SEM、EDS和XPS分析,并探讨了Ce-MC的减摩抗磨机理。结果表明:CeMC复合粉体中铈化合物包覆在白云母粉体表面,主要物相为CeO_2;Ce-MC和MC作为添加剂均能提高锂基润滑脂的减摩抗磨性能,且Ce-MC复合粉体的摩擦学性能优于MC单体;Ce-MC优良的摩擦学性能与其磨损表面Ce-MC的物理吸附膜和主要成分为Fe_2O_3、SiO_2的化学反应膜有关。(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6年24期)

抗磨机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临床医学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医疗水平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这就要求钛合金用人工关节在人体体液的复杂环境下使用时具有更久的服役寿命和更高的运转稳定性。另一方面,在汽车向轻量化、环保、节能方向发展的今天,钛合金无疑是最具有潜质的汽车发动机关键零部件用材料。然而,不得不指出的是,目前钛合金在工业中多以结构性材料使用,除了本身价格较为昂贵、成形性不好及焊接性能差等缺点外,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在于钛合金表现出较差的摩擦学性能,严重限制了钛合金作为机器关键运动部件的应用。对钛合金进行表面改性处理能够有效改善其在人体体液及油润滑下的摩擦学性能,延长使用寿命,提高钛合金用零部件运行的可靠性。基于此,本文在钛合金表面制备了热氧化层和类金刚石(DLC)膜,并将两者有机结合构筑双层复合薄膜,研究了薄膜的耐腐蚀磨损性能和润滑性能,探讨了减摩、抗磨机理。论文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表面沉积的Cr/CrC/DLC梯度过渡薄膜体系能够明显改善TC4钛合金在模拟人工体液中的耐腐蚀磨损性能,其中高C_2H_2流量制备的Cr/CrC(40)/DLC薄膜体系,其CrC过渡层由柱状晶结构转变为非晶/纳米晶结构,提高了过渡层的硬度,降低了薄膜的内应力,增强了膜基结合强度。同时,CrC的非晶/纳米晶结构具有更多的晶界,可以有效抑制摩擦过程中裂纹的萌生与扩散,延迟腐蚀介质对TC4钛合金基底的侵蚀,因此表现出优异的耐腐蚀磨损性能。(2)研究了热氧化处理温度及时间两个参数对TC4钛合金样品表面氧化膜的结构及耐腐蚀磨损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在模拟人工体液中,热氧化后样品的耐腐蚀和耐腐蚀磨损性能并不随着热氧化温度的升高及热氧化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在本研究所涉及的温度及时间范围内,经700~oC和5h热氧化处理得到的样品具有更优的表面硬度、更致密的膜结构和更好的膜基结合性能,在模拟人工体液中呈现最优的耐腐蚀和耐腐蚀磨损性能。(3)分别采用浸渍涂覆和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热氧化处理后TC4钛合金氧化层表面沉积了聚四氟乙烯(PTFE)和DLC薄膜,得到了双层复合薄膜体系。涂覆的表层薄膜一方面封闭了氧化物薄膜的缺陷,有效提高了涂层的致密度,其本身良好的疏水性阻止了腐蚀性离子与基底的接触,提高了耐腐蚀性能;另一方面,表层薄膜具有良好的润滑性能。因此,相比于单纯热氧化处理样品,双层复合薄膜在模拟人工体液中耐腐蚀和耐腐蚀磨损性能得到了显着的提高。(4)在全合成机油润滑条件下,热氧化处理的TC4钛合金样品表面形成的TiO_2层提高了表面硬度,减小了粘着磨损,改善了表面润湿性,同时促进了润滑油中抗磨添加剂在表面发生摩擦化学反应生成具有减摩耐磨性能的磷酸盐边界膜,因此表现出良好的摩擦学性能。(5)率先提出一种利用热氧化处理的TC4钛合金表面TiO_2层本身的光催化性能在摩擦过程中催化降解润滑油分子在接触区原位构筑DLC薄膜而起到减摩、耐磨性能的润滑设计思想,系统考察了聚?烯烃(PAO6)分子在TiO_2表面降解生成DLC的减摩、耐磨机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磨机理论文参考文献

[1].夏鑫,李妍,蔺建民.低硫柴油抗磨剂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J].精细石油化工.2019

[2].曹磊.TC4钛合金表面硬质薄膜的制备及腐蚀磨损和减摩抗磨机理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9

[3].孙魏.氧化铝PTFE转移膜多界面涨落行为与抗磨机理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9

[4].林佳洋,陈炳耀,杨善杰.极压抗磨添加剂的类型及作用机理[J].轻工科技.2019

[5].余若其.添加改性MoS_2/TiO_2润滑油减摩抗磨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8

[6].罗西希.激光熔覆铁铝基涂层的制备及其增韧和抗磨机理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

[7].张东,杨淑燕,郭峰.离子液体和ZDDP添加剂的减摩抗磨性及成膜机理探讨[J].表面技术.2018

[8].席翔,夏延秋,曹正锋.蒙脱石作为润滑脂添加剂的减摩抗磨性能及机理[J].硅酸盐学报.2017

[9].李硕.锌—镁—铝类水滑石及其煅烧产物摩擦性能与减摩抗磨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

[10].杜鹏飞,陈国需,宋世远,史永刚,程鹏.铈掺杂白云母复合粉体的制备及其减摩抗磨机理[J].材料导报.2016

论文知识图

氧化锌纳米微粒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耐...纳米氧化锌抗磨机理示意图纳米氢氧化镍抗磨机理示意图纳米粒子抗磨机理纳米粒子在润滑材料摩擦磨损行为中的作...磨斑表面锌的分布

标签:;  ;  ;  ;  ;  ;  ;  

抗磨机理论文_夏鑫,李妍,蔺建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