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论文_张生奇

导读:本文包含了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晶状体,房型,近视,高度,植入术,白内障,视觉。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论文文献综述

张生奇[1](2019)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2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60例(120眼)高度近视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患者治疗后的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等效球镜度数(SE)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前后眼压及角膜内皮细胞数之间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近期疗效较好,可在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卫生》期刊2019年21期)

王涵,叶敏捷,鲍伟利,廖荣丰[2](2019)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高度近视的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双通道客观视觉质量分析系统Ⅱ(OQASⅡ)评价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对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12/2018-1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高度近视患者26例52眼,所有患者均行ICL植入术。随访获取所有患者术前BCVA以及术前和术后1wk,1、3mo的UCVA、客观散射指数(OSI)、调制传递函数(MTF)、斯特列尔比(SR)和100%、20%及9%的模拟对比度视力(Predicted VA)等一系列参数。结果:与术前BCVA相比,术后1wk,1、3mo UCVA情况均优于术前且日渐改善(P<0.01)。与术前OSI、MTF、SR和Predicted VA 100%、20%及9%相比,术后1wk,1、3mo情况均好转(P<0.01)。结论:ICL植入术能够有效地矫正高度近视,提高裸眼视力。通过OQASⅡ分析,ICL植入术后OSI比术前减小,术后的MTF、SR和Predicted VA 100%、20%及9%比术前均有提高,高度近视患者视觉质量得到良好的改善。(本文来源于《国际眼科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蒋政,王华,罗栋强[3](2019)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眼术后视觉质量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及散光患者术后的视觉质量。方法收集2017年1至12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眼科接受ICL植入术治疗的近视眼和散光患者32例(49只眼)。其中,男性11例(18只眼),女性21例(31只眼),年龄21~42岁,平均(26.38±7.39)岁。术前屈光度球镜-6.00~-11.00 D,柱镜-2.50~0 D,等效球镜(-9.39±1.80)D。全部行ICL植入术。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以及术后6个月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等效屈光度、客观眼内散射指数(OSI)及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 off)。以患者术后裸眼视力和屈光度作为分类变量,采用例数和百分比描述。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患者的OSI值和MTF cut off值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术前和术后各时间点的比较,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进一步采用最小显着差异t检验进行两两比较。结果 49只眼中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1.0者47只眼,占95.92%;≥1.2者33只眼,占66.35%。其中,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1行以上者42只眼,占85.71%,无最佳矫正视力下降的病例。术后6个月,等效屈光度为(0.30±0.20)D。OSI值在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以及术后6个月分别为(1.16±0.77)、(1.04±0.60)、(0.99±0.60)、(0.86±0.38)和(0.85±0.37)。经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各时间点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8,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术后各时间点OSI值均低于术前,但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的OSI值与术前OSI值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6,0.95;P>0.05),而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的OSI值与术前OSI值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9,6.05;P<0.05)。术后各随访阶段的OSI值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6,P>0.05)。MTF cut off值在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以及术后6个月分别为(34.04±9.71)、(35.88±9.02)、(37.15±9.89)、(37.11±6.61)和(37.08±3.31),经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4,P<0.05)。术后各时间点的MTF cut off值均高于术前,但术后1周的MTF cut off值与术前MTF cut off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3,P>0.05),而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以及术后6个月的MTF cut off值与术前MTF cut off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6,23.85,17.88;P<0.05)。术后1个月MTF cut off值较术后1周MTF cut off值有明显提高,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6,P>0.05)。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以及术后6个月的MTF cut off值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P>0.05)。结论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眼及散光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且术后视觉质量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术后1个月视觉质量达到稳定状态。(本文来源于《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5期)

马春霞,李文静,蔡岩,王慧娴,邓月[4](2019)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与FS-LASIK术后视觉质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与FS-LASIK术治疗中高度近视术后的视觉质量。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8-06/12分别行ICL植入术和FS-LASIK术的近视患者58例116眼(ICL组)和48例96眼(FS-LASIK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屈光度、视力和视觉质量情况。结果:术后3mo,ICL组患者球镜度数高于FS-LASIK组(0.19±0.22D vs 0.09±0.29D,P<0.05),但两组患者视力、柱镜度数和等效球镜度数无差异(均P>0.05);ICL组患者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 off)、客观散射指数(OSI)和OV9%均明显优于FS-LASIK组,而SR较FS-LASIK组降低,且与术前相比,ICL组患者MTF cut off明显增高,SR、OSI值降低,FS-LASIK组患者SR值降低(均P<0.05)。结论:ICL植入和FS-LASIK术均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和屈光度,对于中高度近视患者ICL植入术可提供相对较好的视觉质量。(本文来源于《国际眼科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刘伟,杨甜,张忠胜,卢恒松,张斌[5](2019)在《非散光型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矫正高度近视伴中度散光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非散光型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矫正高度近视伴中度散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12/2015-12于我院行非散光型后房型人工晶状体(V4c-IC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伴中度散光(-1.00~-2.00D)的患者31例44眼,随访14.52±2.40mo,观察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术后拱高、并发症、患者满意度等情况。结果:末次随访时,本组患者有效指数为1.38±0.35,安全指数为1.42±0.30,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LogMAR)均优于术前(0.05±0.15 vs 1.48±0.29;0.03±0.12 vs 0.18±0.15;均P<0.05),前房深度低于术前(2.22±0.28mm vs 3.19±0.20mm,P<0.05),而眼压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均与术前无差异(P>0.05)。至末次随访,本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眼部并发症,总满意度为94%。结论:非散光型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矫正高度近视伴中度散光安全有效。(本文来源于《国际眼科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李海燕,郭琳,杨文,王从毅,马波[6](2019)在《微切口无黏弹剂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2.2 mm微切口无黏弹剂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ICL)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高度视患者40例(80眼),按术中是否使用黏弹剂随机分为无黏弹剂组(2.2 mm微切口ICL植入)(n=22)和有黏弹剂组(3.2 mm切口ICL植入)(n=18)。对比术前及术后1 d、1周、1个月两组患者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眼压、角膜内皮细胞数、手术时间和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1 d两组患者左右眼UCVA和角膜内皮细胞数均降低,眼压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无黏弹剂组UCVA恢复正常(左眼:1.00±0.09;右眼:1.01±0.08),而有黏弹剂组患者左右眼UCVA分别为0.84±0.09和0.89±0.10。术后1周无黏弹剂组患者左、右眼眼压降低至(17.85±3.05)mmHg(1 kPa=7.5 mmHg)和(17.64±3.55)mmHg,而有黏弹剂组为(22.11±1.68)mmHg和(21.78±1.96)mmHg。术后1周无黏弹剂组患者左右眼角膜内皮细胞数接近术前水平,分别为(2650.91±227.98)个·mm~(-2)和(2624.41±161.82)个·mm~(-2),而有黏弹剂组为(2524.22±183.83)个·mm~(-2)和(2570.39±218.67)个·mm~(-2)。术后1个月有黏弹剂组患者UCVA、眼压和角膜内皮细胞数恢复正常。无黏弹剂组较有黏弹剂组手术时间短,两组除部分患者眼压较高外均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2.2 mm微切口无黏弹剂ICL植入术早期视力恢复快、眼压稳定、手术时间短,手术安全可靠。(本文来源于《眼科新进展》期刊2019年06期)

李娜[7](2019)在《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异常拱高的原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影响拱高的相关因素及分析导致术后拱高异常行晶体更换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96例患者共186眼,其中因拱高问题行晶体更换的7例7眼。收集术前眼部生物测量参数,包括屈光度、角膜水平直径即白到白(WTW)、前房深度(ACD)、前房容积(ACV)、眼轴长度(AL)、平均角膜曲率(Km)。术后3个月使用Pentacam眼前节诊断系统测量患者的拱高。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确定与拱高相关的变量,并分析导致拱高过低或过高而需要行晶体更换的原因。结果:(1)96例患者186眼平均年龄为年龄25.17±4.57岁,其中男37例70眼,女59例116眼,术后3个月的平均拱高为431.90±243.80μm。拱高与术前前房深度(ACD)、眼轴长度(AL)和(白到白)WTW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其中ACD对拱高的影响最大。拱高的回归方程为:拱高(μm)=416.139×ACD(mm)+100.472×WTW(mm)+25.620×AL(mm)-2744.692,调整R~2为0.318。(2)拱高异常行晶体更换的7例7眼平均年龄为27.57±4.58岁,其中4眼(57.14%)是由于拱高过低,3眼(42.86%)是由于拱高过高。导致拱高过低的原因包括WTW测量偏小、ICL型号选择偏小和水平睫状沟直径较WTW明显偏大。导致拱高过高的原因包括WTW测量偏大和位于人工晶体襻固定位置的睫状体囊肿。结论:(1)拱高与ACD、WTW和AL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其中ACD对拱高的影响最大。(2)导致拱高过低或过高而需更换晶体的原因包括WTW测量误差、ICL型号选择偏小、睫状沟水平直径较WTW大和位于晶体襻固定位置的睫状体囊肿。(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徐琼,王凯[8](2019)在《消失的散光——后房型散光人工晶状体植入后残余散光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后房型散光人工晶状体植入后残余散光的病因及处理方法患者,女,28岁,因"双眼高度近视散光型ICL植入术后1周残余散光大",于2019年1月31日来我院就诊。患者因高度近视欲行近视矫正手术于我院就诊,诊断为"双眼高度近视",2019年1月25日收住入院,行双眼散光型ICL植入术,麻醉确实,手术顺利。术后1周于我(本文来源于《第十九届国际眼科学学术会议、第十九届国际视光学学术会议暨第六届国际角膜塑形学术论坛论文汇编》期刊2019-03-22)

王芳,王雪,吴志鸿,汪东生[9](2019)在《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8月至2015年1月武警总医院眼科收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48例(60只眼)进行研究。其中,男性20例(28只眼),女性28例(32只眼)。年龄在57~82岁,平均年龄为(69. 20±7. 32)岁。按照起病缓急,将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者32例(34只眼)分为A_1组;将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者16例(26只眼)分为A_2组。按照前房角粘连范围,将<180°者22例(28只眼)分为B_1组;将≥180°者26例(32只眼)分为B_2组。按照两种局部降压药物是否能控制眼压在正常范围,将控制良好者18例(21只眼)分为C_1组;将控制不佳者30例(39只眼)分为C_2组。所有患者均行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3个月对受试者进行随访,记录眼压、最佳矫正视力、中央前房深度、前房角开放距离、前房角开放度数、前房角粘连范围、术中术后并发症及药物使用情况。对所得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A_1组和A_2组术前眼压分别为(30. 52±8. 29) mm Hg(1 mm Hg=0. 133 k Pa)和(23. 91±8. 12) mm Hg,术后3个月眼压分别为(12. 3±4. 21) mm Hg和(17. 7±4. 13) mm Hg,经独立样本t检验,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 09,4. 96; P <0. 05); B_1组和B_2组术前眼压分别为(20. 8±4. 45) mm Hg和(32. 59±8. 16)mm Hg,术后3个月眼压分别为(14. 04±3. 19) mm Hg和(16. 38±4. 80) mm Hg,经独立样本t检验,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 81,2. 19; P <0. 05); C_1组和C_2组术前眼压分别为(19. 8±1. 05) mm Hg和(34. 59±7. 26) mm Hg,术后3个月眼压分别为(12. 04±2. 19) mm Hg和(18. 98±2. 65) mm Hg,经独立样本t检验,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 25,-10. 25; P <0. 05);所有受试者,术前中央前房深度、前房角开放距离、前房角开放度数分别为(2. 01±0. 31) mm、(0. 14±0. 05) mm及(15. 6±5. 36) mm;术后3个月中央前房深度、前房角开放距离、前房角开放度数分别(3. 60±0. 15) mm、(0. 34±0. 04)mm及(34. 3±3. 42) mm。术后3个月与术前相比,中央前房加深,前房角开放距离增大、开放度数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 76,-24. 19,-22. 78; P <0. 05)。术后3个月与术前相比,前房角粘连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 39,P <0. 05)。术后3个月与术前相比,最佳矫正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 88; P <0. 05)。术后随访3个月,A_1、A_2、B_1、B_2、C_1及C_2组患者的眼压控制率分别为97%、88%、96%、91%、100%及91%。此外,术前眼压小于30 mm Hg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眼压下降程度与术前眼压以及晶体拱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相应的函数关系为Y=-0. 854+0. 813X_1-1. 648X_2(X_1为术前眼压,X_2为晶体拱高)。结论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能有效降低术前应用两种或两种以内降眼压药物能有效控制眼压或前房角粘连范围<180°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眼压。对于术前眼压小于30 mm Hg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眼压下降程度与术前眼压以及晶状体拱高密切相关。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使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前房加深、前房角开放、最佳矫正视力提高。(本文来源于《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1期)

杨云,刘亚东[10](2019)在《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治高度近视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高度近视患者视力矫正的效果、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36例高度近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18例。研究组高度近视患者行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照组行透明晶状体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3年记录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前裸眼视力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裸眼视力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眼压未见明显变化,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高度近视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1.11%)显着低于对照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房型)治疗高度近视效果显着,有利于保障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期刊2019年01期)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通过双通道客观视觉质量分析系统Ⅱ(OQASⅡ)评价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对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12/2018-1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高度近视患者26例52眼,所有患者均行ICL植入术。随访获取所有患者术前BCVA以及术前和术后1wk,1、3mo的UCVA、客观散射指数(OSI)、调制传递函数(MTF)、斯特列尔比(SR)和100%、20%及9%的模拟对比度视力(Predicted VA)等一系列参数。结果:与术前BCVA相比,术后1wk,1、3mo UCVA情况均优于术前且日渐改善(P<0.01)。与术前OSI、MTF、SR和Predicted VA 100%、20%及9%相比,术后1wk,1、3mo情况均好转(P<0.01)。结论:ICL植入术能够有效地矫正高度近视,提高裸眼视力。通过OQASⅡ分析,ICL植入术后OSI比术前减小,术后的MTF、SR和Predicted VA 100%、20%及9%比术前均有提高,高度近视患者视觉质量得到良好的改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论文参考文献

[1].张生奇.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评价[J].中国农村卫生.2019

[2].王涵,叶敏捷,鲍伟利,廖荣丰.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高度近视的疗效[J].国际眼科杂志.2019

[3].蒋政,王华,罗栋强.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眼术后视觉质量的临床研究[J].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2019

[4].马春霞,李文静,蔡岩,王慧娴,邓月.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与FS-LASIK术后视觉质量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19

[5].刘伟,杨甜,张忠胜,卢恒松,张斌.非散光型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矫正高度近视伴中度散光的临床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19

[6].李海燕,郭琳,杨文,王从毅,马波.微切口无黏弹剂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J].眼科新进展.2019

[7].李娜.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异常拱高的原因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9

[8].徐琼,王凯.消失的散光——后房型散光人工晶状体植入后残余散光一例[C].第十九届国际眼科学学术会议、第十九届国际视光学学术会议暨第六届国际角膜塑形学术论坛论文汇编.2019

[9].王芳,王雪,吴志鸿,汪东生.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的临床观察[J].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2019

[10].杨云,刘亚东.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治高度近视的安全性与有效性[J].临床医学.2019

论文知识图

锯齿状Z形缝线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人工晶状体-人工晶状体位于虹膜之后,梭形,...一例ICM植入术后2年患者,周边虹膜激光...一例ICM植入术后6个月患者,周切口通畅...9 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图7—9—19 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图7—9—2

标签:;  ;  ;  ;  ;  ;  ;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论文_张生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